-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这一表达直接点明刘备通过三次拜访展现的真诚态度,符合《三国演义》中 “三顾茅庐” 的核心情节。
- 刘备三顾茅庐 —— 好难请
强调诸葛亮隐居时的高逸姿态,以及刘备求贤过程的不易,呼应了 “三顾茅庐” 中诸葛亮前两次避而不见的细节。
- 三顾茅庐 —— 有备而来
既体现刘备的诚意,也暗示诸葛亮早已对天下局势有所准备,最终以《隆中对》奠定战略蓝图。
- 刘备三顾茅庐 —— 尽找明白人
从侧面反映诸葛亮的智慧与远见,刘备正是认准其才能才多次拜访。
这些歇后语均围绕 “三顾茅庐” 这一经典故事展开,而 “劝诸葛亮下山” 是对情节的通俗描述,实际更常用 “三请” 或 “三顾茅庐” 作为前半句。例如 “刘备三请诸葛亮 —— 诚心诚意” 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既贴合历史典故,又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