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刘备相关
-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源自刘备向孙权暂借荆州却长期占据不还的典故) - 刘备摔阿斗 —— 收买人心
(长坂坡之战后,刘备假意摔子以笼络赵云等将领) - 刘备的江山 —— 哭出来的
(调侃刘备善用情感策略凝聚人心的形象)
二、关羽相关
- 关公面前耍大刀 —— 不自量力
(关羽善用青龙偃月刀,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 - 关羽失荆州 —— 骄兵必败
(因骄傲轻敌导致荆州失守,成为关羽的转折点) - 关公赴会 —— 单刀直入
(指关羽单刀赴鲁肃的 “鸿门宴”,比喻直截了当)
三、张飞相关
- 张飞吃豆芽 —— 小菜一碟
(形容事情简单,张飞的勇猛与豆芽的渺小形成对比) - 张飞穿针 —— 大眼瞪小眼
(张飞性急粗心,穿针时眼睛瞪得大却难以细致操作) - 张飞绣花 —— 粗中有细
(虽为粗人,却也有细心的时候,如长坂坡虚设疑兵)
四、诸葛亮(孔明)相关
-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满载而归
(巧用智谋借得曹军箭矢,比喻利用条件达成目标) - 三个臭皮匠 —— 顶个诸葛亮
(强调集体智慧,“皮匠” 实为 “裨将” 的谐音)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 顾全大局
(因马谡失街亭,虽可惜仍依法处斩,体现原则性) - 孔明借东风 —— 巧用天时
(借东风助赤壁火攻,比喻善于利用客观条件)
五、曹操相关
- 曹操下江南 —— 来得凶,败得惨
(指赤壁之战中曹军声势浩大却惨败) -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源自 “鸡肋事件”,比喻事物虽无价值却难以舍弃) - 曹操遇蒋干 —— 倒了大霉
(蒋干两次中计,导致曹操误杀蔡瑁、张允,又中庞统连环计)
六、其他人物与典故
-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赤壁之战中,两人合演苦肉计骗取曹操信任) - 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
(虽非《三国演义》主线,但源自三国后期,形容野心外露) - 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徐庶被迫投靠曹操后,立誓不为其出一计) - 吕布戏貂蝉 —— 英雄难过美人关
(因貂蝉导致吕布与董卓反目,体现美色的影响力)
这些歇后语既贴合《三国演义》的情节,又通过幽默或讽刺的方式反映人物性格,是民间对三国故事的生动演绎。如果需要特定人物或情节的歇后语,可以进一步补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