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飞穿针 —— 粗中有细 / 大眼瞪小眼
这一歇后语源自三国典故,张飞虽外表粗犷,却能耐心穿针,比喻看似鲁莽的人也有细致的一面。而 “大眼瞪小眼” 则形容面对难题时束手无策、面面相觑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张飞这样的壮汉对着细小针眼的尴尬状态。
- 李逵穿针 —— 粗中有细
李逵同样是性格豪爽的人物,用他穿针的反差表现 “粗人也有细心时刻”,与张飞的典故异曲同工。
- 大姑娘绣嫁衣 —— 穿针引线 / 细功夫
前半句描绘绣娘缝制嫁衣的场景,后半句 “穿针引线” 既指实际动作,也比喻在事物间起到连接作用;“细功夫” 则强调需要耐心和技巧。
- 裁缝师傅手中忙 —— 穿针引线
直接以裁缝工作为场景,突出穿针引线是其日常技能,常用来形容某人善于协调或促成事物的联系。
- 麻线穿针眼 —— 过得去就行
用较粗的麻线穿针,虽不完美但勉强可行,比喻对事物要求不高,将就满足基本需求。
-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谐音双关,“针好” 暗指 “真好”,既体现缝纫技巧,又通过谐音增强趣味性。
此外,“针眼里看天 —— 一孔之见” 虽不直接描述穿针动作,但通过针眼的狭窄视角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与穿针的 “小孔” 意象相关。
这些歇后语通过比喻、谐音或典故,将穿针的动作与生活智慧结合,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