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毛不拔的前一句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7 15:43:27 浏览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毛不拔的前一句歇后语
“一毛不拔” 作为经典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其前半句最广为人知的搭配是 **“铁公鸡”**。这个歇后语完整表述为:
“铁公鸡 —— 一毛不拔”

含义与文化背景


  1. 核心寓意
    该歇后语通过 “铁公鸡” 这一形象,辛辣地讽刺了极度吝啬、自私自利的人。铁制的公鸡自然不会有羽毛脱落,因此 “一根毛也拔不出来”,比喻这类人对钱财的极度吝啬,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2. 历史渊源
    • 典故出处:清代袁枚的《子不语》中记载了济南富翁因吝啬被称为 “铁公鸡” 的故事,他为纳小妾提出苛刻条件,最终被报复的情节成为这一说法的经典例证。
    • 文学传承:《七侠五义》中也有 “铁公鸡” 的形象,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歇后语在民间的流传。

  3. 现代引申
    在资本市场中,连续多年不分红的上市公司也被戏称为 “铁公鸡”,体现了这一说法的时代适应性。

其他变体与地域表达


除了 “铁公鸡”,还有一些地域性或组合式的歇后语变体,同样以 “一毛不拔” 收尾:
  1. 多物并列型
    • “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 —— 一毛不拔”
      (北京方言,通过多种材质坚硬、无毛的动物或器物叠加,强化吝啬的程度。)
    • “玻璃耗子,琉璃猫 —— 一毛不拔”
      (北方部分地区使用,强调物体表面光滑无物可拔。)

  2. 单一物体型
    • “瓷公鸡 —— 一毛儿不拔”
      (天津蓟州方言,单独使用 “瓷公鸡” 表达吝啬。)
    • “盐馆称锤 —— 铁公鸡”
      (四川方言,用盐店的秤砣比喻坚硬如铁。)


使用场景与例句


  • 日常调侃:“老王请客总说‘铁公鸡 —— 一毛不拔’,这次居然主动买单,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 文学描写:“他活脱脱一个‘瓷公鸡,铁仙鹤’,连借给邻居一根针都要记账。”
  • 商业讽刺:“这家公司年年盈利却从不分红,真是资本市场的‘铁公鸡’。”

相关歇后语拓展


与 “铁公鸡” 相关的歇后语还有:
  • “铁公鸡下蛋 —— 没指望”
    (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 “铁公鸡身上拔毛 —— 莫想”
    (强调从吝啬者手中获取利益的难度。)
  • “铁公鸡请客 —— 一毛不拔”
    (直接点明吝啬的本质。)

这些变体和衍生表达共同构成了汉语中对 “吝啬” 这一特质的丰富描述,展现了民间语言的幽默与智慧。
一毛不拔的前一句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