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谐音类: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例如,“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
- 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 “谜底”。例如,“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进”。
- 喻物类: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例如,“秋后的蚂蚱 —— 蹦跶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 故事类: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除了知道歇后语的前半句,还需要对相关的故事有一定了解,才能理解其含义。例如,“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有的歇后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同时属于不同的类别。比如 “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既可以归为喻事类,也可以归为喻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