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谐音类: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例如,“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输” 和 “书” 谐音,用孔夫子搬家时书多的情景,来表示总是失败的意思。
- 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 “谜底”。例如,“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通过在弄堂里搬木头这种只能直着搬的事情,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不绕弯子,很直接。
- 喻物类:这类歇后语则是将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例如,“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老鼠是人们讨厌的动物,一旦出现在街上,大家都会去打它,用来比喻坏人坏事受到众人的谴责和反对。
- 故事类: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例如,“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向孙权借荆州的故事,后来刘备没有归还,用这个故事来形容借了东西不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