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 谐音类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 梁山泊的军师 —— 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 —— 开动(冻)了 喻事类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进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铁打的公鸡 —— 一毛不拔 喻物类 黄牛吃草 —— 吞吞吐吐 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 猫哭耗子 —— 假慈悲 猪鼻子插葱 —— 装象 故事类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 包公断案 —— 铁面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