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一些小学课本中常见歇后语的解释:
- 东吴招亲 —— 弄假成真:东吴孙权本想以招亲为名,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以索回荆州,结果却让刘备与孙尚香真的成了亲。用来形容原本是假装的事情,最后却变成了真的。
- 张飞穿针 —— 大眼瞪小眼:张飞是个粗人,让他穿针引线,他肯定笨手笨脚,只能睁着大眼睛看着针孔,形容做事时因不熟练或不得法而显得笨拙、尴尬的样子。
- 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黄连是很苦的东西,哑巴吃了黄连,即使心里很苦,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喻有苦难言,只能默默忍受。
-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为了让曹操相信黄盖投降是真的,与黄盖商量好,由周瑜故意痛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后来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地做某事。
- 茶壶里煮饺子 —— 有货倒不出:饺子在茶壶里,虽然有很多,但是很难倒出来。形容一个人有知识、有才华,但由于口才不好或其他原因,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 窗户上的纸 —— 一捅就破:窗户上的纸很薄,轻轻一捅就会破。常用来比喻某件事情很容易被揭穿或真相很容易被发现。
- 张飞吃豆芽 —— 小菜一碟:豆芽是很普通、很容易吃的东西,对于张飞这样的猛将来说,吃豆芽是轻而易举的事。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
- 打破砂锅 —— 问到底:“问到底” 是 “纹到底” 的谐音,砂锅打破后,裂纹会一直延伸到锅底。用来形容人对事情充满好奇,不断地追问,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
- 丢了西瓜捡芝麻 —— 因小失大:西瓜很大很值钱,芝麻很小价值低,为了捡芝麻而丢了西瓜,是得不偿失的。比喻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了大的利益。
- 断了线的风筝 —— 有去无回:风筝断了线后,就会随风飘走,再也回不来了。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一旦离开,就再也无法回来。
- 猫哭耗子 —— 假慈悲:猫是老鼠的天敌,猫哭老鼠并不是真的同情老鼠,而是假装的。用来讽刺那些假装同情别人,实际上心怀叵测或根本没有同情心的人。
- 高射炮打蚊子 —— 大材小用:高射炮是用来打飞机的,威力很大,用它来打蚊子,是把强大的力量用在了小事情上。比喻人才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 狗咬吕洞宾 —— 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是八仙之一,他好心帮助狗,却被狗误解而咬了一口。用来形容人不知好歹,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
- 梁山的军师 —— 无用(吴用):梁山的军师是吴用,“吴用” 与 “无用” 谐音,意思是没有用处,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没有实际价值或起不到什么作用。
- 千里送鹅毛 —— 礼轻情意重:从很远的地方送来一根鹅毛,礼物虽然很轻,但其中包含的情谊却很深厚。说明礼物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的贵重与否,而在于送礼者的心意。
-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和尚没有头发,打着伞就遮住了天空,“法” 是 “发” 的谐音。形容人不受约束,胡作非为,没有王法和天理。
- 狐狸尾巴 —— 藏不住:狐狸的尾巴很显眼,即使它想隐藏起来,也很难完全藏好。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阴谋诡计最终会暴露出来。
- 鸡蛋里挑骨头 —— 没事找事:鸡蛋里本来没有骨头,却要去挑,是故意找毛病,无事生非。形容人故意找茬,制造麻烦。
-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姜太公钓鱼时用的是直钩,而且离水面有三尺高,他说 “负命者上钩来”,意思是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来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或主动去做某事。
- 王婆卖瓜 —— 自卖自夸:王婆卖瓜时,为了把瓜卖出去,就会不停地夸赞自己的瓜好。用来形容人自我吹嘘,夸大自己的优点或所卖东西的好处。
- 孔圣人搬家 —— 尽是输(书):孔子是圣人,家里有很多书,搬家的时候,搬的东西几乎都是书。“书” 与 “输” 谐音,常用来形容在比赛或竞争中总是失败。
- 快刀斩乱麻 —— 干脆:用快刀去斩断杂乱的麻线,很干脆利落。比喻果断地处理棘手复杂的问题,不拖泥带水。
- 浪子回头 —— 金不换:做了坏事的人如果能够改正错误,重新做人,那是非常珍贵的,即使是金子也比不上。强调人改过自新的宝贵。
- 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老鼠是害虫,会偷吃粮食、传播疾病,所以人们看到老鼠都会去打它。比喻坏人坏事遭到众人的唾弃和反对。
- 六月天,孩儿脸 —— 说变就变:六月的天气像小孩子的脸一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雨,变化无常。形容天气或情况变化很快,难以预料。
- 萝卜青菜 —— 各有所爱:有人喜欢吃萝卜,有人喜欢吃青菜,比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和选择。
- 门缝里看人 —— 把人看扁了:从门缝里看别人,会觉得人很扁,不全面。形容以偏概全,小看或轻视别人。
-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八仙过海时,各自施展自己的本领。比喻在集体活动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互相竞赛。
- 泥菩萨过河 —— 自身难保:用泥土做的菩萨过河时,会被水冲走,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比喻自己都顾不上自己,更无法帮助别人。
- 骑驴看唱本 —— 走着瞧:骑在驴背上看唱本,边走边看。意思是事情的结果还不确定,要等以后再看,有等着瞧、看情况发展的意思。
- 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小和尚念经时,只是嘴里在念,却不理解经文的意思,没有用心去领会。形容人说话或做事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真正用心去做。
- 墙上的蒿草 —— 随风倒:蒿草长在墙上,根基不牢固,风一吹就倒向一边。比喻人没有主见,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 热锅上的蚂蚁 —— 急得团团转:蚂蚁在热锅里,会因为热而惊慌失措,到处乱转。形容人遇到困难或麻烦时,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 肉包子打狗 —— 有去无回:把肉包子扔给狗,狗会把包子吃掉,不会再把包子还回来。常用来形容东西一旦拿出去,就再也收不回来了,也可以形容人一去不复返。
- 半夜三更放大炮 —— 一鸣惊人:半夜三更大家都在睡觉,这时放大炮会突然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偷鸡不成 —— 蚀把米:想偷鸡,结果鸡没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结果却吃了亏,得不偿失。
- 兔子的尾巴 —— 长不了:兔子的尾巴很短,不可能变长。常用来形容不好的事物或坏人的势力不会长久,很快就会消失或失败。
-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外甥打灯笼是为了照路,“照” 和 “舅” 谐音,意思是还是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 瞎子点灯 —— 白费蜡:瞎子看不见,点蜡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只是浪费蜡烛。形容做一些没有意义或徒劳无功的事情。
- 聋子耳朵 —— 摆设:聋子听不见声音,耳朵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个样子,没有实际的听觉功能。比喻某样东西只是做个样子,没有实际用途。
- 心字头上一把刀 —— 忍了:“心” 字上面加一把刀,就是 “忍” 字,意思是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忍受痛苦或委屈。
- 秀才遇到兵 —— 有理说不清:秀才讲道理,而兵可能不懂得道理,只认武力或命令,所以秀才和兵讲道理是讲不通的。形容和不讲道理的人无法进行理性的沟通。
-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 —— 自封为王:孙悟空不满天庭的安排,自己给自己封了个 “齐天大圣” 的称号。用来形容某人自己给自己封官或自命不凡。
- 哑巴吃饺子 —— 心中有数:哑巴虽然不能说话,但吃了多少饺子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比喻心里明白,只是不说出来。
- 榆木脑子 —— 不开窍:榆木的质地很硬,很难被打通,形容人的头脑不灵活,思想顽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或理解道理。
- 芝麻开花 —— 节节高:芝麻开花时,是从下往上一节一节地开,越来越高。常用来形容生活、事业等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好。
- 霜打的茄子 —— 蔫了:茄子被霜打过之后,会变得枯萎、萎缩。形容人受到打击或挫折后,精神不振,失去了活力。
- 司马昭之心 —— 路人皆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的权臣,他有篡夺皇位的野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用来形容人的野心或阴谋非常明显,大家都能看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