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己烷沸点,已烷和己烯的沸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6 11:59:35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正己烷沸点

正己烷沸点是69℃。
正己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属于直链饱和脂肪烃类,由原油裂解及分馏获得,有微弱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其具有挥发性,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
正己烷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正己烷主要用作溶剂,如植物油抽提溶剂、丙烯聚合溶剂、橡胶和涂料溶剂、颜料稀释剂。用于大豆、米糠、棉籽等各种食用油脂和香辛料中油脂等的抽提。此外,正己烷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的重要工艺之一。
正己烷的合成方法
1、正己烷存在于直馏汽油、铂重整抽余油或湿性天然气中,含量1%~15%。目前,工业生产主要是从铂重整装置的抽余油(含己烷11%~13%)中分离。
用精馏法除去轻重组分后,得到含正己烷60%~80%的馏分。采用双塔连续精馏,再经加氢,除去苯等不饱和烃,得到合格产品。还可以采用吸附分离法制备正己烷。
2、正己烷的精制:以工业品正己烷为原料,先用浓硫酸洗涤至酸层无色,然后用高锰酸钾的硫酸溶液洗涤至烯烃含量合格。再依次用高锰酸钾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水洗涤,然后用无水氯化钙干燥,过滤后蒸馏,收集中间馏分,即为纯品。
3、由石油馏分中分馏而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正己烷

正己烷,叔丁烷,正丁烷,正戊烷的沸点?

以下是正己烷、叔丁烷、正丁烷和正戊烷的近似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 正己烷(n-hexane)的沸点约为68.7°C(155.7°F)。
- 叔丁烷(2-methylpropane)的沸点约为27.9°C(82.2°F)。
- 正丁烷(n-butane)的沸点约为-0.5°C(31.1°F)。
- 正戊烷(n-pentane)的沸点约为36.1°C(97°F)。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是近似值,实际沸点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此外,化学品的纯度和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对沸点产生影响。

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A
一般情况下醇的沸点要远高于其它的类型,这是由于醇可以形成氢键。
选A,沸点最高的是正己烷 。
正己烷是有微弱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其沸点为69°C;异己烷为无色液体,其沸点为60℃;新己烷是常温下微有异臭的液体,其沸点为49.7℃;正戊烷为无色液体,有微弱的薄荷香味,其沸点36.1℃。所以沸点按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正己烷>异己烷>新己烷>正戊烷,选A。
扩展资料:
水的沸点
水壶烧水的时候,壶壁或者壶底会出现一些小气泡,小气泡与周围的液体进行汽化反应,以它为中心,会发生沸腾现象,我们把这些气泡也可以称之为汽化核。
水在对流传热中的沸点是100℃,但如果拿进微波炉加热温度会远远大于100℃而水还没蒸发。由于用微波炉加热的水中,缺少沸腾的第二个条件,气化核,容易达到甚至超过沸点却不沸腾的过热液体,当这个时候将小颗粒(咖啡粉等)投入到过热液体时,它们(咖啡粉等小颗粒)诱导了气化核的产生,形成瞬间爆沸的现象。
用微波炉加热过的水,尽量不要搅拌、摇晃,因为我们在搅拌及摇晃的同时,其实就是突然改变了水的环境,杯中的水有可能会瞬间沸腾。另外,建议大家,用微波炉加热过的液体,尽量将液体多放置一会再使用,避免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正己烷沸点

正己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4,属于直链饱和脂肪烃类,由原油裂解及分馏获得,有微弱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其具有挥发性,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主要用作溶剂,如植物油抽提溶剂、丙烯聚合溶剂、橡胶和涂料溶剂、颜料稀释剂。用于大豆、米糠、棉籽等各种食用油脂和香辛料中油脂等的抽提。此外,正己烷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的重要工艺之一。
物化数据
1.性状:高度挥发性无色液体,有汽油味。
2.熔点(℃):-95
3.沸点(℃):69
与正己烷的辛烷值相比,碳数相同的异构烷烃的辛烷值高出几十个单位,且异构化油还具有低含硫、无烯烃、芳烃及苯等优点,因此将正构烷烃转化为异构烷烃是提高汽油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常用的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剂有贵金属负载的氯化铝型、分子筛型、固体超强酸型催化剂。

正己烷的正常沸点是69°C。请求出它在25°C和60°C时的蒸发焓和饱和蒸汽压。

正己烷是一种饱和烃,可以利用Antoine方程求出在给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Antoine方程的形式为:
$log_{10} P = A - \frac{B}{T+C}$
其中,$P$是饱和蒸汽压(单位为mmHg),$T$是温度(单位为摄氏度),$A$、$B$和$C$是实验参数。针对正己烷,$A=6.91565$,$B=1211.033$,$C=220.790$。
首先计算在25°C时的饱和蒸汽压:
$log_{10} P = 6.91565 - \frac{1211.033}{25+220.790} = 3.032$
$P = 10^{3.032} = 992.9$ mmHg
接下来计算在60°C时的饱和蒸汽压:
$log_{10} P = 6.91565 - \frac{1211.033}{60+220.790} = 3.862$
$P = 10^{3.862} = 22664$ mmHg
根据物质的气化热可以计算出正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蒸发焓。在常压下,正己烷的气化热为28.86 kJ/mol。
在25°C时,正己烷的饱和蒸汽压为992.9 mmHg,所以正己烷的蒸发焓为:
$q = \frac{28.86~\text{kJ/mol}}{101.3~\text{kPa}} \times \frac{992.9~\text{mmHg}}{760~\text{mmHg}} = 9.48~\text{kJ/mol}$
在60°C时,正己烷的饱和蒸汽压为22664 mmHg,所以正己烷的蒸发焓为:
$q = \frac{28.86~\text{kJ/mol}}{101.3~\text{kPa}} \times \frac{22664~\text{mmHg}}{760~\text{mmHg}} = 75.6~\text{kJ/mol}$
因此,在25°C时正己烷的蒸发焓为9.48 kJ/mol,在60°C时正己烷的蒸发焓为75.6 kJ/mol。
需要注意的是,正己烷的沸点是在常压下的沸点,而在不同的压力下,正己烷的沸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计算在不同压力下的沸点,需要考虑压力对沸点的影响。

已烷和己烯的沸点?

己烷沸点为68-70℃,1-己烯的沸点为62.8℃。
己烷,分子式C6H14,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烷烃,有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和2,2-二甲基丁烷五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正己烷可以用作良好的有机溶剂,被广泛使用在化工有机合成,植物油浸出、机械设备表面清洗去污等环节。常温下,己烷均为液态。
己烷密度为0.672,熔点为-95℃,沸点为68-70℃,闪点为-22℃,己烷不溶于水,但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己烷极易燃烧,会和卤素发生取代反应。
己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有多种结构,其中正己烯的化学式为CH,结构简式为CHCHCHCHCH=CH,是无色可燃性液体,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及丙酮。

正己烷的特性以及操作常识?

正己烷 【中文名称】正己烷
【英文名称】n-hexane
【结构或分子式】C6H14,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密度】0.6594
【分子量】86.17
【熔点(℃)】-95.3
【沸点(℃)】68.74
【性状】
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丙酮,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00份乙醇溶解50份正己烷(33摄氏度)。
【用途】
用作溶剂,特别适用于萃取植物油。
【制备或来源】
可由石油馏分中分出。
【其他】
极易挥发着火。
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化学试剂、涂料稀释剂、聚合反应的介质等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成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萎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8710mg/kg(大鼠经口);人吸入12.5g/m3,轻度中毒、头痛、恶心、眼和呼吸刺激症状。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
前苏联(1978)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 60mg/m3(一次值)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CAS No.: 110-54-3
正己烷为直链碳氢化合物,经由原油裂解(cracking of crude oil)及分馏而得。 正己烷为无色具汽油味,有挥发性的液体,分子式C6H14,分子量为86.2公克/莫耳,熔点(MP)为95℃,沸点为68.95℃,化学文摘社号码(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number,简称CAS No.)为110-54-3、蒸气密度(vapor density)为2.97(空气=1),其他物理化学特性见表一。 正己烷为无色具汽油味有挥发性的液体,工业用途甚广,1960年代日本首先报告拖鞋制造业、制药工厂、薄板制造(laminating)发生病变,1970年代美国及1980年代台湾彩色打样(press proofing)及制球业(ball manufacturing)皆有正己烷神经病变之报告,值得我们注意。用途 正己烷为有机溶剂,有良好的黏性,常用於橡胶食品、制药、香水、制鞋、胶带、制球、研磨(grinding)、皮革、纺织、家俱、油漆工业、或为稀释、或为清洁溶剂、或为黏胶。另外可为萃取种籽油(seed-oil)时之溶剂(如大豆油、棉籽油、亚麻子油(flax)、红花籽油(safflower)等;亦可为制造聚合物之原料;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乙烯(polyethylene)。容许暴露浓度(Exposure Limit) 正己烷之神经毒性至1980年代方渐渐知晓,短时高浓度如在5,000ppm环境中十分钟即会产生上呼吸道刺激、头晕、神智昏乱,1,500ppm时会有麻痹(narcosis)、头痛、欲呕的现象;长期(六个月)暴露在100-190ppm环境中,可能造成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变,所以美国已将正己烷之作业空气中容许浓度值由500ppm降为50ppm(180mg/m3),我国1985年订定之时量平均容许浓度(TWA)也为50ppm。 在我国的应用一般是在油厂,主要在操作时注意他的防漏。在直径240mm的立式激波管中环氧丙烷(PO)、正己烷、癸烷分别与空气混合进行了直接起爆,测定了不同燃料、不同当量比的云雾直接引爆的临界起爆能。实验发现,当PO-空气混合物、正己烷-空气混合物及癸烷-空气混合物的当量比分别为1.05、1.12及1.15时,其临界起爆能均最小;三种混合物的可爆下限当量比分别为0.47(质量浓度4.23%)、0.75(质量浓度5.29%)及0.89(质量浓度5.8%)。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三种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的云雾都容易在较大当量比范围内引发爆炸。

异戊烷和正己烷沸点

有机物是分子组成熔沸点与相对分子量有关,相对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异物烷是五个碳的烷烃,正己烷是六个碳的烷烃,所以正己烷的沸点大于异戊烷
异戊烷和正己烷沸点如下,正戊烷(n-Pentane)化学式C5H12,烷烃中的第五个成员。正戊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异戊烷(沸点28°C)和新戊烷(沸点10°C),“戊烷”一词通常指正戊烷,即其直链异构体。正戊烷沸点36.1℃。异戊烷(Isopentane、2-Methylbutane)又称2-甲基丁烷,化学式为C5H12。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主要用于有机合成,也作溶剂。新戊烷,别称2,2-二甲基丙烷、季戊烷,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产品。

正己烷的物化性质

【熔点(℃)】-95.3【沸点(℃)】68【闪点(℃)】-23【密度(D.)】:0.692 g/mL at 20 ℃ 【爆炸下限%(VN)】1.2%【爆炸上限%(VN)】7.4%【性状】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挥发性液体。【溶解性】不溶于水,可与乙醚、氯仿混溶,溶于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