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起义谁打响了第一枪,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2 20:27:10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是谁?

中国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就是被孙中山先生多次肯定的熊秉坤。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某报撰写国庆贺词说:“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此即“熊一枪”的由来。
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召开的联合大会通过了武昌起义的计划。熊秉坤当时是工程八营的负责人。他建议由工程营负责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的任务,因为该处是2程八营的防地。起义前,熊秉坤作了积极准备。
10月10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熊秉坤悲痛之余,决定先夺取军械库,他对同志们说:“党人名册已落清吏手中,势必按名逮捕。反也死,不反也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死里求生。”大家表示赞同。决定晚7时发难。余兆龙着战时装束,抱枪躺在床上假寝,排长见状责骂,引起扭打,随即营房一片混乱……熊秉坤闻声前往,见时机紧迫,即对空鸣枪,示信发难。接着,熊秉坤吹哨集合队伍,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又组织敢死队攻克湖广总督署。由此揭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熊秉坤在武昌起义后任第5旅旅长。他于1913年在南京参加讨袁失败,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期间,他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参军,1927年参加北伐,后长期任国民党政府参军。
熊秉坤于1946年退职,建国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程正瀛1911年10月10日,当夜幕降临武昌古城时,天气格外阴晦。工程营营房楼上寝室内金兆龙、程正瀛(定国)等正在擦枪,整装以待。二排长陶启胜带着护兵巡棚查铺来了,此人素来仇视革命,见金等荷枪实弹,斥问金:“你想干什么?”“准备不测”,金语带双关地回答。陶怒不可遏地狂叫:“你想造反吗?”“反就反!你能怎样?”陶上前扼住金的手腕夺枪,呼令护兵“逮捕”金兆龙。形势危急,金大声呼喊:“伙计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程正瀛拟开枪,又怕伤金,便用枪托猛击陶头,陶起身外奔,程从陶背后开枪未击中。时熊秉坤正假值班之机,各处查看准备情况,忽闻楼上扭打之声,当即取枪实弹,因势利导,开枪击中逃亡中的陶启胜小腹,鸣笛集合,率七八十人直奔楚望台。经过十五协后营门,如约鸣枪三响,促其响应。在楚望台守卫的志士闻讯,里应外合,占据了军械库。各营纷纷响应,率师来到楚望台。
正确说,是程正瀛。
1911年10月10日,当夜幕降临武昌古城时,天气格外阴晦。工程营营房楼上寝室内金兆龙、程正瀛(定国)等正在擦枪,整装以待。
二排长陶启胜带着护兵巡棚查铺来了,此人素来仇视革命,见金等荷枪实弹,斥问金:“你想干什么?”“准备不测”,金语带双关地回答。陶怒不可遏地狂叫:“你想造反吗?”“反就反!你能怎样?”陶上前扼住金的手腕夺枪,呼令护兵“逮捕”金兆龙。
形势危急,金大声呼喊:“伙计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程正瀛拟开枪,又怕伤金,便用枪托猛击陶头,陶起身外奔,程从陶背后开枪未击中。
时熊秉坤正假值班之机,各处查看准备情况,忽闻楼上扭打之声,当即取枪实弹,因势利导,开枪击中逃亡中的陶启胜小腹,鸣笛集合,率七八十人直奔楚望台。经过十五协后营门,如约鸣枪三响,促其响应。在楚望台守卫的志士闻讯,里应外合,占据了军械库。各营纷纷响应,率师来到楚望台。
历史书上写的是熊秉昆,其实是程正瀛
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熊秉坤亲率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又率敢死队攻占清廷督署;在阳夏战斗中,誓死保卫新生政权。史学家称他是一位忠贞不渝的共和卫士,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制造者,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者,新生政权的英勇捍卫者,高风亮节的民主革命勇士……而湖北的父老乡亲们则口口相传,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辛亥首义元勋“熊一枪”。
武昌起义在中国的革命时期,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1年10月湖北武昌发生了兵变。同时也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是民主开端的一切源头,对于这场武昌起义,也是逐步将清朝推向灭亡的开始。并且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扩展资料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
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江夏修元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
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继雷振声之后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起义前夕,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采纳其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
10月10日,工程营革命同志面对孙武受伤,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起义计划暴露的严峻局面,议决率先发动起义。程正瀛首先开枪打死值班排长陶启胜,后击毙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全营振动,枪声四起。
熊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身份首先率部发难,“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放3枪,首先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督署战斗开始后,熊组成敢死队40人攻破督署东辕门。督署下,武昌光复。阳夏战役爆发,任民军第五协统领,先后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跑马场一带与清军激战。
参考资料:熊秉坤-百度百科

武昌起义第一枪是谁打的

从组织领导角度来说,是熊秉坤打响的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

武昌起义是谁打响了第一枪 当时新军工程第八营中革命党人最多,有一名正目,也就是相当于班长的叫熊秉坤,同时也是该营共进会的代表,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当晚七时发难。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因为一直以来权威的说法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不过在他自己写的《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中,却不承认此事,他文中回忆说,武昌首义当天,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到第五棚的时候,惊见该棚的正目,也就是班长,金光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毙死于家中,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也就是说第一枪是程定国开的。
史学专家考证,该文是熊秉坤最早回忆首义情形的文字,写于1912年8月至1913年8月间,熊秉坤还在《武昌起义谈》中详细记录了程定国打响第一枪的经过,并赞扬程“此即首义第一声也”。现实是“熊一枪”的名声越叫越响,还载入了史册,这恐怕还是因为孙中山的一席话吧,武昌首义三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东京,孙中山向人介绍他说,这就是武昌起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孙中山在他写的《建国方略之一》中也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这样“熊一枪”之说才逐渐广为流传。
其实孙中山所说的第一枪更侧重是从组织领导角度而言,不完全等同于时间概念,这样说来,说是熊秉坤开的第一枪也没有错,恐怕很难说清,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谁开的,不过,这一枪宣告了武昌军民的起义,宣告了大清的覆灭,宣告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皇权的崩溃,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的意义 (1)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
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2)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 1、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起义响应武汉光复。
2、立宪党人与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抛弃及寻找新代理人。
3、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4、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是谁?

正确说,是程正瀛。
1911年10月10日,当夜幕降临武昌古城时,天气格外阴晦。工程营营房楼上寝室内金兆龙、程正瀛(定国)等正在擦枪,整装以待。
二排长陶启胜带着护兵巡棚查铺来了,此人素来仇视革命,见金等荷枪实弹,斥问金:“你想干什么?”“准备不测”,金语带双关地回答。陶怒不可遏地狂叫:“你想造反吗?”“反就反!你能怎样?”陶上前扼住金的手腕夺枪,呼令护兵“逮捕”金兆龙。
形势危急,金大声呼喊:“伙计们,还不动手,更待何时?”程正瀛拟开枪,又怕伤金,便用枪托猛击陶头,陶起身外奔,程从陶背后开枪未击中。
时熊秉坤正假值班之机,各处查看准备情况,忽闻楼上扭打之声,当即取枪实弹,因势利导,开枪击中逃亡中的陶启胜小腹,鸣笛集合,率七八十人直奔楚望台。经过十五协后营门,如约鸣枪三响,促其响应。在楚望台守卫的志士闻讯,里应外合,占据了军械库。各营纷纷响应,率师来到楚望台。
当然也有反对意见
我们认为武汉大学历史系吴剑杰教授的评价比较客观公正。吴撰文说:“从微观、狭义上说,熊秉坤诚然没有打过第一枪。但如果没有作为工程营总代表的熊秉坤在这‘一枪’之前卓有成效的串联、策划、动员、组织和‘一枪’之后的临机指挥,这第一枪或者不可能打响,或者打响了也不可能成为武昌起义的真正起点。因此,从宏观、广义上说,熊秉坤荣膺首难‘一枪之功’同样是当之无愧的。孙中山先生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评价他的首难之功的。”(《论熊秉坤在武昌首义中的功勋》,载《江汉论坛》1987年第10期)
“难每发于一夫”,“功莫先于首义”。
当时新军工程第八营中革命党人最多,有一名正目,也就是相当于班长的叫熊秉坤,同时也是该营共进会的代表,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当晚七时发难。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因为一直以来权威的说法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不过在他自己写的《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中,却不承认此事,他文中回忆说,武昌首义当天,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到第五棚的时候,惊见该棚的正目,也就是班长,金光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毙死于家中,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也就是说第一枪是程定国开的。
史学专家考证,该文是熊秉坤最早回忆首义情形的文字,写于1912年8月至1913年8月间,熊秉坤还在《武昌起义谈》中详细记录了程定国打响第一枪的经过,并赞扬程“此即首义第一声也”。现实是“熊一枪”的名声越叫越响,还载入了史册,这恐怕还是因为孙中山的一席话吧,武昌首义三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东京,孙中山向人介绍他说,这就是武昌起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孙中山在他写的《建国方略之一》中也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这样“熊一枪”之说才逐渐广为流传。
其实孙中山所说的第一枪更侧重是从组织领导角度而言,不完全等同于时间概念,这样说来,说是熊秉坤开的第一枪也没有错,恐怕很难说清,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谁开的,不过,这一枪宣告了武昌军民的起义,宣告了大清的覆灭,宣告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皇权的崩溃,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因为一直以来权威的说法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不过在他自己写的《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中,却不承认此事,他文中回忆说,武昌首义当天,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到第五棚的时候,惊见该棚的正目,也就是班长,金光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毙死于家中,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也就是说第一枪是程定国开的。
狭义打响第一枪的实际上是湖北新军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程正瀛,但许多人一直认为熊秉坤是武昌起义的实际领导者。孙中山此后在日本接见熊秉坤时,向人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
当时新军工程第八营中革命党人最多,有一名正目,也就是相当于班长的叫熊秉坤,同时也是该营共进会的代表,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当晚七时发难。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因为一直以来权威的说法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不过在他自己写的《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中,却不承认此事,他文中回忆说,武昌首义当天,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到第五棚的时候,惊见该棚的正目,也就是班长,金光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毙死于家中,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也就是说第一枪是程定国开的。
史学专家考证,该文是熊秉坤最早回忆首义情形的文字,写于1912年8月至1913年8月间,熊秉坤还在《武昌起义谈》中详细记录了程定国打响第一枪的经过,并赞扬程“此即首义第一声也”。现实是“熊一枪”的名声越叫越响,还载入了史册,这恐怕还是因为孙中山的一席话吧,武昌首义三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东京,孙中山向人介绍他说,这就是武昌起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孙中山在他写的《建国方略之一》中也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这样“熊一枪”之说才逐渐广为流传。
其实孙中山所说的第一枪更侧重是从组织领导角度而言,不完全等同于时间概念,这样说来,说是熊秉坤开的第一枪也没有错,恐怕很难说清,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谁开的,不过,这一枪宣告了武昌军民的起义,宣告了大清的覆灭,宣告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皇权的崩溃,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谁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熊秉坤。
当时新军工程第八营中革命党人最多,有一名正目,也就是相当于班长的叫熊秉坤,同时也是该营共进会的代表,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当晚七时发难。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因为一直以来权威的说法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这一枪宣告了武昌军民的起义,宣告了大清的覆灭,宣告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皇权的崩溃,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谁率领工程兵第八营打响了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程正瀛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因种种原因,被误传为原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第一枪。对此,许多著名学者详考史学,著文论证,认定打响“首义第一枪”者为程正瀛。
如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天瑜刊发于《民风》(2001年7期),《世纪行》杂志(2001年第10期)转摘的论文《谁打响辛亥武昌起义第一枪》认为:“考之以实际状况,打响首义第一枪的是程定国(正瀛)。”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学者罗华庆、曾成贵亦撰文《突发首义第一枪是谁?》指出“熊秉坤不仅在一九五六年的回忆中没有明确肯定自己打响第一枪,而且早在一九一八年的回忆中,就直接指出打响第一枪的是程正瀛而不是他自己[见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五)《武昌起义谈》]”
辛亥革命胜利后,程正瀛荣立一等功臣,被原国民革命军政府授予“首义第一枪”金匾
原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
熊秉坤 、金兆麟
熊秉坤 金兆麟
我率领的。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
熊秉坤,字载乾。湖北江夏(今武昌)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生。初投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为士兵,升正目,加入共进会,任该营代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9日汉口总机关及武昌指挥部被破坏,他主动联系同志,于次日晚七时率众起事,武昌起义由是爆发。迅即占领楚望台军械局。旋又组织敢死队,攻占督署。16日民军扩编第五协(相当于旅),被推任统领,转战汉口、汉阳。次年1月所部移驻云梦。1913年宋教仁被袁世凯谋杀后,在南京参加讨袁,失败后亡命日本。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旋回鄂,组织讨袁武装。护法运动期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28年至1931年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并一度兼任武昌市长。后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1969年5月31日,熊秉坤逝世。

熊秉坤(熊秉坤熊永铸)人物介绍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熊秉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熊秉坤熊永铸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一、武昌起义第一枪谁打的熊秉坤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熊秉坤亲率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又率敢死队攻占清廷督署;在阳夏战斗中,誓死保卫新生政权。史学家称他是一位忠贞不渝的共和卫士,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制造者,武昌起义的组织发动者,新生政权的英勇捍卫者,高风亮节的民主革命勇士而湖北的父老乡亲们则口口相传,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辛亥首义元勋“熊一枪”。武昌起义在中国的革命时期,对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1年10月湖北武昌发生了兵变。同时也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枪,辛亥革命是民主开端的一切源头,对于这场武昌起义,也是逐步将清朝推向灭亡的开始。并且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二、武昌起义第一枪介绍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三、武昌起义的影响引领革命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初创法治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公、孙武、张知本等商议,认为仅有政府组织法还不够,尚需有一个根本法类型的法规。众人推宋教仁起草。宋教仁早年喜爱研习法律,曾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研究各国宪法和政治制度,对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十分赞赏。因而他为鄂军政府草拟的约法(定名为《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简称《鄂州约法》),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法律,共7章60条。规定“鄂州政府以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与议会、法司构成之”。行政权由“都督及其任命之政务委员”行使,立法权属“议会”,司法权则归“法司”。《鄂州约法》对这三方面职权均有明确的划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三权分立原则的政权根本法。它首次正式规定人民依法享有民主权利,享有“自由保有财产”和“自由营业”的权利。取得政权的中国资产阶级在这里以法律形式宣告自己的胜利并维护既得的成果。开启共和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武昌起义即狭义的辛亥革命,同时又是广义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后期腐败的统治,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前后的系列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熊秉坤的人物介绍熊秉坤(1885—1969),原名祥元,又名炎炳,字载乾。江夏修元乡熊家湾人,后迁石嘴袁家河楠木庙村。早年因父亲早死,家道中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宣统三年(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继雷振声之后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起义前夕,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采纳其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10月10日,工程营革命同志面对孙武受伤,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起义计划暴露的严峻局面,议决率先发动起义。程正瀛首先开枪打死值班排长陶启胜,后击毙前来弹压的黄坤荣、张文涛,全营振动,枪声四起。熊立即以该营代表和革命军大队长身份首先率部发难,“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随即对空连放3枪,首先率部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进攻督署战斗开始后,熊组成敢死队40人攻破督署东辕门。督署下,武昌光复。阳夏战役爆发,任民军第五协统领,先后在汉口刘家庙、大智门、跑马场一带与清军激战。次年1月湖北军政府整编各部,第五协编入第三镇,移驻云梦一带;3月,改协为旅,任第五旅旅长;10月,北京政府授熊以陆军少将衔,1913年补授勋五位。因反对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受黎通缉,乃弃职逃至赣、宁、沪等地。旋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黎元洪悬赏通缉和缺席审判,远走日本。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同年秋回鄂,被孙中山委为讨袁鄂军司令。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中国国民党成立,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受聘为湖北革命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1930年一度兼任武昌市长。1931年调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46年退役。武汉解放前夕,参与维持地方治安,为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公安组负责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参事室参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孙中山90诞辰全国纪念大会筹备委员。1961年,曾同温楚珩、李白贞3人代表湖北辛亥老人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大会。1969年5月31日逝世后葬于武昌九峰山。著有《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等。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是谁?中国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人,就是被孙中山先生多次肯定的熊秉坤。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某报撰写国庆贺词说:“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发难之日乎?”此即“熊一枪”的由来。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和文学社召开的联合大会通过了武昌起义的计划。熊秉坤当时是工程八营的负责人。他建议由工程营负责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的任务,因为该处是2程八营的防地。起义前,熊秉坤作了积极准备。10月10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熊秉坤悲痛之余,决定先夺取军械库,他对同志们说:“党人名册已落清吏手中,势必按名逮捕。反也死,不反也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死里求生。”大家表示赞同。决定晚7时发难。余兆龙着战时装束,抱枪躺在床上假寝,排长见状责骂,引起扭打,随即营房一片混乱熊秉坤闻声前往,见时机紧迫,即对空鸣枪,示信发难。接着,熊秉坤吹哨集合队伍,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又组织敢死队攻克湖广总督署。由此揭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熊秉坤在武昌起义后任第5旅旅长。他于1913年在南京参加讨袁失败,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期间,他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参军,1927年参加北伐,后长期任国民党政府参军。熊秉坤于1946年退职,建国后,历任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熊秉坤参与的历史事件是啥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率工程兵首先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卓著功勋,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之誉。武昌起义后,任第五协统领,参加武汉保卫战。1913年“二次革命”时,在南京参加讨袁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护法运动”中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9年,熊秉坤病危。

到底是谁打响武昌城头第一枪?

大揭秘:武昌起义打响反清第一枪,正是陈其美负责攻打江南制造局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一个拿信号弹枪的通信员。他打响了第一枪。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 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
武昌起义开始了.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叫熊秉坤,那开第二枪的人叫什么,谁知道?

当然还是熊秉坤,他向天开了三枪才有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老师说的,历史书上有记录。
第二枪的 是被熊炳坤打的人啊? 他们开枪了 自然要开枪还击啊
是程正瀛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并多枪,而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现已查证大量史实多为误传。当时工程营同志正准备发难时,被其他官长发现赶来,多被程正瀛当场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