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金声玉振成语
- 2、金声玉振的解释
- 3、金声玉振什么意思
- 4、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 5、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
- 6、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 7、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 8、“金声玉振”这个成语说的是才德兼备的谁呢?
- 9、金声玉振什么意思
金声玉振成语
【成语】:金声玉振
【拼音】:jīn shēng yù zhèn
【简拼】:jsyz
【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示例】:~,寥亮于区寓。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
【近义词】:掷地有声、声成金石
【语法】:作定语、状语;指名声
【顺接】:振作有为 振兴中华 振兵泽旅 振兵释旅 振古如兹 振古铄今 振国之患 振奋人心
【顺接】:踣不复振 孤蓬自振 金声玉振 金相玉振 龙威虎振 龙骧麟振 声誉大振 为之一振
【逆接】:摆袖却金 百忍成金 背紫腰金 弊帚千金 敝帚千金 谗口铄金 成城断金 寸土尺金
【逆接】:金丸使者 金丹换骨 金乌玉兔 金书铁券 金人三缄 金人之箴 金人之缄 金人缄口
金声玉振的解释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 比喻 音韵 响亮、 和谐 。也比喻人的 知识 渊博 ,才学精到。 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下》:“集 大成 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成语例句: 金声玉振 ,寥亮于区寓。 繁体写法: 金声玉振 注音: ㄐㄧㄣ ㄕㄥ ㄧㄩˋ ㄓㄣˋ 金声玉振的近义词: 掷地有声 见“ 掷地金声 ”。 声成金石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o gather the best of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t and form a complete whole 写法注意: 声,不能写作“生”。
金声玉振什么意思
金声玉振意思是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
1、拼音:jīn shēng yù zhèn。
2、出处:战国·郭店楚简《五行》篇:“[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的,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唐·杨炯《从弟杨去溢墓志铭》:至如白雪回光,清风度曲,崔亭伯真龙之气,扬子云吐凤之才,莫不玉振金声,笔有馀力。
3、近义词:掷地有声。
4、反义词:多谋少断。
金声玉振造句:
1、山外清音、金声玉振、凤曲长鸣、响隔楼台、棹歌中流剑招精微奥妙,以攻敌穴道为主,剑式潇洒俊雅,是一路自玉箫中化出的剑法。
2、箫史乘龙、山外清音、金声玉振、凤曲长鸣、响隔楼台、棹歌中流剑招精微奥妙,以攻敌穴道为主,剑式潇洒俊雅,是一路自玉箫中化出的剑法。
3、琴声幽幽,金声玉振,一时间筏边群鱼踊跃,百鸟翔集,随着小筏一同顺江东下,沿岸暮春时分即将萎谢的花也纷纷复苏,再度绽开。
4、唐生香练的是善战行刀法,刀法清淡,气象浑厚,疾如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出则明霞迤俪、密如独茧抽丝。
5、金声玉振,雅乐之声典雅悠扬,舞者场面宏大,加之数十万人一齐颂唱,充满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典故: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金声玉振
发音 jīn shēng yù zhèn
释 义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出 处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金声玉振坊石刻,4楹,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是二龙戏珠的石阶,桥下清流呈半圆绕过,这就是泮水,可惜泮水被石块封盖,只有泮桥独存了。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典故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来自百度百科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一、解释: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二、典故:《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释义:孔子可说是集大成的人。所谓集大成者,就好比演奏音乐时敲击金钟而玉磐也有振动一样。所谓的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所谓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所谓节奏旋律的开始,是智的体现;所谓节奏旋律的终结,是圣的体现。
三、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金声玉振的近义词有: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字字玑珠、生花妙笔等;反义词有无声无息、才情枯槁等。
一、掷地有声 [ zhì dì yǒu shēng ]
解释: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出自:《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您试着把它投向地面,会发出钟磬一般的乐器的声音。)
示例:中国代表在会上~的发言,让世界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
二、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解释: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自: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示例:托卡力夫的声音~,完全不是平时那种沙哑的低音。
三、字字玑珠 [ zì zì jī zhū ]?
解释: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练有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说话或文章。
用法:他的文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生花妙笔 [ shēng huā miào bǐ ]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李白年少时梦见他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他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从此李白才思泉涌,闻名于天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用法:作者用他那~,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间仙境。
五、无声无息 [ wú shēng wú xī ]
解释: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
语法:联合式;作状语;指默默无闻。
用法:一粒种子,可以躺在泥土里~地腐烂掉,也可以长成为参天的大树。
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
金声玉振意指声音悦耳动听,音质纯净高亢,类似黄金的闪耀和玉石的洁白,及相关知识如下:
1、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的音乐领域,用来形容乐器或歌唱的音色极好,高亢悦耳,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金声玉振一词中的金声,借用黄金的色泽来比喻声音的高亮和华贵。
2、黄金是重要的贵金属,有着高昂的价值,因此用来形容声音高亢、明亮而又宝贵。而玉振则以玉石的光泽、纯净和洁白来形容声音的清澈和纯净度。论述金声玉振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更体现在人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方式中。
3、一个人的声音,在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我们用动听悦耳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情感时,更容易打动别人的心灵,传递出积极向上的能量和魅力。声音的悦耳动听往往意味着语调的准确和节奏的流畅。一个具有金声玉振的人,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传递出信息的准确性和韵律感。
成语的概念
1、成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通常反映了某个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典故等。例如,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来自于吴越争霸的历史典故,表示不忘仇恨、发愤图强的决心和勇气。
2、成语具有简洁凝练、意义深奥的特点。在表达上,成语通常以精炼、简洁、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时候可以通过一个词语就能传达出深厚的内涵和情感色彩。例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表达了出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的意义,具有警示和启示的作用。
3、成语具有普遍性和广泛应用性。成语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诗词曲赋中,还大量存在于口头语言、日常交流以及正式场合的讲话中。在各种文学体裁、影视剧、新闻报道、演讲、辩论等场合中,成语都被广泛地运用着。
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金声玉振 发音 jīn shēng yù zhèn 释义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近义词 掷地有声 引用 《晋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二 ...。羽旄曜宸极,钟鼓振泰清。百辟朝三朝,彧彧明仪形。济济锵锵, 金声玉振 。礼乐具,宴嘉宾。眉寿祚圣皇,景福惟日新。群后戾... 《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二·卢思道从父兄昌衡 ...代俊伟,薛则时之令望,握灵蛇以俱照,骋逸足以并驱,文雅纵横, 金声玉振 。静言扬榷,卢居二子之右。李、薛纡青拖紫,思道官途寥落... 《宋史》卷一百三十·志第八十三·乐五 ...歌磬居右。金玉禀气于乾,纯精至贵,故钟必以金,磬必以玉,始备 金声玉振 之全,此中兴所以继作也。于是帝谕辅臣,以钟磬音律,其余... 《昭明文选》卷五十八 ...义。王隐晋书曰:氾胜之穆敦九族。蔡邕何休碑曰:孝友尽於闺庭。 金声玉振 ,寥亮於区。 金声玉振 ,已见上文。郑玄礼记注曰:振,犹... 《全北齐文》卷三 ...玉石俱烬。兰挺则芬,玉生则润,泱泱万源,落落千仞,我有徽猷, 金声玉振 。志犹学海,业比登山,踟蹰缇衮,绛帐韦编,寻微启奥,敷... 《全三国文》卷六十六·吴四 ...学记》二十九) ◇ 凤颂 猗欤石磬, 金声玉振 。先王搏拊,以正五音。百兽翔感,仪凤舞麟。在昔尧舜,斯...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四十一 ...始,以显为臣不易。其立德立言,作训垂范,为纲为纪,经天纬地, 金声玉振 ,腾实飞英,雅论徽猷,嘉言美事,可以宏奖名教,崇太平之...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四十四 ...献子匡国,司空辅政。门挺台辅,世诞英哲。三相之昆,五侯之叶。 金声玉振 ,兰芬水洁。节固捎€,(阙二字)员(阙一字)世逢运否,...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七十五 ...紫宫之邃,坐明堂之上。顺阳和以布政,摄三吏而论道。雍容高拱, 金声玉振 。微求无厌,误及厮贱。微臣材巧学浅,诚不足以膺严旨,扬... 《全齐文》卷十一 ...凝,英华外发,神茂初学,业隆弱冠。是以仁经义纬,敦穆於闺庭, 金声玉振 ,寥亮於区寓,孝敬淳深,率由斯至。尽欢朝夕,人无间言。... 《雪月梅》第三十五回 试奇文才子吐心胸 ...王朴酒饭。饮酒中间,成公因说起场闱之事:“见了贤契的卷子真是 金声玉振 ,当时荐了上去,不想汪公十分执意,几与顾公争竟起来,亏... 《前汉纪》前汉孝武皇帝纪卷第十四 ...数年。使群臣人人自画。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 金声玉振 。以顺承天。庆垂万世之基。上乃自制礼仪。采儒术以文焉。...
金声玉振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典故: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金声玉振
发音
jīn
shēng
yù
zhèn
释
义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出
处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读音:jīn shēng yù zhèn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翻译:所谓集大成者,就好比演奏音乐时敲击金钟而玉磐也有振动一样。所谓的金声,是节奏旋律的开始;所谓玉振,是节奏旋律的终结。所谓节奏旋律的开始,是智的体现;所谓节奏旋律的终结,是圣的体现。
词语出自《万章章句下·第一节》的一句话,是将句子提炼成了词语,没有具体的典故。
近义词掷地有声
读音:zhì dì yǒu shēng
意思: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翻译:你可以尝试将其投扔在地上,当作钟磬发出的声音。
举例:我国几代领导人的话掷地有声,要求我们要有紧迫感。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说的是才德兼备的谁呢?
这个人说的是德才兼备的孟子。因为这个词语的内涵就是形容一个人得财兼备,知识渊博。或者刚刚说的人。
这个成语说的是魏征,魏征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是能力是相当大的,儿子也敢于直言。
说的是孟子,并且这个成语出自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谢邀:
开篇明义,“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孔子的。
其实,“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只是和音乐演奏有关。“金声玉振”中的“金声”指的是钟声,《说文解字》对“钟”的解释是“钟,乐钟也。”钟声的特点是在敲击时声音会逐渐地由大变小;玉,古典乐器中的“磐”,《尔雅》解释道:“磐,乐器名也,以玉石为之。”磐的声音特点是“首尾如一”,没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因为“金声玉振”的本意是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有始有终。所以“金声玉振”通常用来声音和音乐,有响亮、和谐等含义,比如明代文学家谢榛《四溟诗话》中这样写道:“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用“金声玉振”来评价孔子,最早出自先秦文学作品《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以音乐演奏为比喻,说明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先贤。
自孟子之后,许多儒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了这一观点。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说:“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这句话是说,孔子编订六经,修著《诗》、《书》、《礼》、《乐》,这些工作像敲钟一样开始,击磬一样结束,这些工作是集大成之作,既继承了以前的先贤,也超过了以前的先贤。
由此可见,孟子是将孔子和“金声玉振”联系起来的始作俑者。那么,孟子为什么要以音乐演奏为比喻,将孔子比喻成一位“金声玉振”的人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两大点。
一、因为“金声玉振”本身就是一个有着美好寓意的词汇第一,从金声玉振的本意来看,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有始有终,这种有始有终即是一种美德,代表了一种完整,有头有尾,可见始终。所以,孟子说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有条理地开始与结束关乎智圣。
第二,当磐的使用材质是玉时,金和玉本身也就代表了一种美好,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作为有着自然属性的金和玉,常被人们看作是大自然的精华,因而也被赋予特有的品格。
古人对于金玉本身就有着一种尊崇的心理,且这种心理由来已久,中国的文字中有相当数量的汉字是金部和玉部,这就是金玉崇拜的文化信息的具体体现。
古人经常用“金玉声”或“金玉音”来比喻声音,甚至诗文。唐代诗人钱起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中写道:“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白居易《崔湖州赠红石琴》诗中写道:“引出山水思,助成金玉音。”南宋词人汪元量《长相思》中也写道:“空谷佳人金玉音,有谁知此心”。
此外,像金玉满堂、金玉良缘、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枝玉叶等汉语成语,都体现了金玉的珍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三,金玉原本是代表钟磐,而钟磐又是礼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雅乐的演奏乐器。从这一点来说,钟磐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且还是一种高级身份的象征,代表了等级地位的差别,于是,钟磐又添加了一层高大上的含义与表征。
所以,金声玉振又同时具有乐与礼的两层含义,以之来形容君子之德是非常合适的。这种君子之德自然也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品质。
二、孔子与“金声玉振”的结合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特别强调传授知识文化和培养道德品行必须相统一的思想。
作为教育家,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启发式”的的教学方法。
而“礼乐”恰恰是孔子的主要教学内容,孔子认为礼乐文化不是探讨人生是什么的学问,而是一种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调整人际关系的准则。为了适应文化下移的潮流,孔子开办私学,传授礼乐文化知识,从而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人,他在教育学生读书学功课时,处处以礼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不仅言传,还以身教影响着学生,这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今天仍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
后世为纪念孔子,在各地修建了许多文庙,文庙是各地纪念孔子及孔门圣贤的祠庙,是培蕴国学而施教一方的重要门庭。
唐贞观四年,太宗为推崇儒学思想,发诏“天下各州县皆立孔庙”,以至“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文庙获得空前的历史发展,所以有的地方有两座甚至更多的文庙。文庙不仅包括祭祀建筑群落,它往往还与官办的各级学宫组织在一起。
文庙不仅是一个“礼”的空间,而且是一个与“礼”互补的“乐”的空间。孔子教诲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按仁的标准来进德修业并学习六艺,使得文庙学宫承载并包容的内涵十分广泛。
文庙中有不少赞颂孔子的牌匾,这些牌匾上一般都有题字,大多是对孔子的思想以及道德的肯定,如:“金声玉振”“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等。
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孔庙,孔庙大门之南有一座石牌坊,该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牌坊上有“金声玉振”四个笔力雄劲大字,这四个字笔力雄劲,是由明代著名文学家胡缵宗亲笔题写的。可以说,这四个字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学养、思想、道德的肯定。
金声玉振什么意思
金声玉振释义
金声,是指编钟发出的洪钟大吕之声;玉振,则是玉磬敲响的袅袅尾音。金声玉振的意思就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金声玉振是说的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孔子。
金声玉振出处
金声玉振语出孟轲的《孟子 万章下》,原文为:“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这是孟子称赞孔子圣德兼备的话,他说孔子的品性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