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谁
- 2、《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什么?
- 3、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完整版歌词
- 4、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 5、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 6、《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什么?
- 7、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是谁
- 8、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 9、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 10、《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有哪些?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谁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田汉和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田汉和聂耳,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难中诞生以来,对激励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成了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既吸收了国际上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创作背景
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逮捕入狱。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什么?
歌词: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中国国歌完整歌词如下: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国歌是中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2017年9月1日,《国歌法》通过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歌曲鉴赏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完整版歌词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歌曲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歌曲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1951年,人民唱片厂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抗日战争的前期----也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东北,妄想灭亡中华民族的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疑。中华民族的有识、有志之士,凭着满腔热血,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正义之声。 1935年2月,我党在上海文化界的领导人之一田汉同志创作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中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1949年9月27日至现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曾作为国民革命军200师的军歌,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1978年至1982年版本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後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如下: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简介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1935年5月9日,该曲第一版录音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1951年,人民唱片厂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扩展资料
在下列场合,应当奏唱国歌: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开幕、闭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会议的开幕、闭幕;
(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的各级代表大会等;
(三)宪法宣誓仪式;
(四)升国旗仪式;
(五)各级机关举行或者组织的重大庆典、表彰、纪念仪式等;
(六)国家公祭仪式;
(七)重大外交活动;
(八)重大体育赛事;
(九)其他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者是谁
田汉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新中国成立之际,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田汉,1898年3月-1968年12月,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长沙人,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电影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创作了《关汉卿》《卢沟桥》等话剧和《白蛇传》《谢瑶环》等戏曲剧本130多部,主要著作有《田汉剧作选》《田汉选集》及《田汉文集》(16卷)。
他是戏剧界的先驱者、中国现代戏剧重要奠基人,是早期革命电影、革命音乐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优秀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现代中国的“梨园领袖”、杰出的时代歌手和“人民艺术家”。
他是革命的“先行者”
田汉,原名田寿昌,出生于农民家庭。田汉的父亲长年在外当厨师,母亲则与家人一起采桑养蚕,补贴家用。
田汉7岁时,母亲把他送到附近的私塾学习。田汉读书十分用功,常常得到老师夸奖。正当他学业精进之时,父亲突然病故,随后又分了家,母亲带着三个孩子生活愈发困难,田汉也不得不辍学。后来,在舅舅易象的资助下,他才得以继续学业。
田汉在长沙的故居
1930年3月,田汉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常务委员,开始投入左翼戏剧运动。1932年2月,在瞿秋白主持下田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文委”委员,担负起“文委”的领导工作。在党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下,田汉积极参与戏剧运动的实践,不断总结戏剧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从理论上为革命戏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30年8月6日,田汉在上海参加“漫谈会”后,同与会的文化界人士合影,前排左起四位分别是田汉、郁达夫、鲁迅、欧阳予倩
田汉与《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公演,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逐渐传唱开来。《风云儿女》表现了民众抗日的高昂热情和一往无前的进攻精神;而《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全中国人民抗战的共同呼声。
电通影片公司拍摄《风云儿女》时的情景
其实,这首歌曲在正式面世之前,还经历了几段波折。1934年底,电通公司经理孙师毅找到田汉,请他创作一部电影剧本,田汉便完成了一部以长城古北口保卫战为背景、名为《凤凰的再生》的电影文学故事。但不久,他就因宣传抗日思想被捕入狱,该故事由夏衍接手,改写成了《风云女儿》的电影剧本。
关于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最初为这首歌起名《军歌》,据说是写在香烟盒锡箔衬纸上的。在他被捕后,电影剧本稿纸便和锡箔衬纸一起传递到了夏衍等人手中。
田汉最初所做的歌词结尾是: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
后来谱曲时,聂耳和电影的其他负责人为了适应乐曲的旋律,决定增加“前进”的叠句: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4年夏,聂耳与田汉(右)在上海的合影
1935年5月,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首次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了唱片。5月24日开始,《风云儿女》在上海连续放映11天,不出几天,上海马路两旁的商店里就都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了。全面抗战爆发之时,《义勇军进行曲》更是成为中国军民反抗的号角被广为传唱。
作品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田汉一生共创作了话剧63部,戏剧27部,电影12部,歌剧2部,新旧体诗2千余首。他的话剧《关汉卿》《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丽人行》,戏剧《谢瑶环》《白蛇传》,电影《三个摩登的女性》,歌词《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夜半歌声》《天涯歌女》《四季歌》等代表作,堪称史诗性的经典之作。
1959年夏,田汉在北京西山长安寺院中小憩,在这里他曾写下过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和京剧《西厢记》
田汉将文化艺术创作与群众、民族、社会、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反映着人民的呼声。一支笔,写就一个时代;一首歌,唱响中华大地。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义勇军进行曲 (合唱) (《风云儿女》电影主题曲)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Military Band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词:田汉
曲:聂耳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
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国歌历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由于没有如期拟定出国歌,会议于9月27日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十年动乱期间,该曲词作者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导致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不能唱歌词。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国歌曲子仍然采用聂耳谱写的原曲,而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国歌原词,撤销该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扩展资料:
歌曲鉴赏: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
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发行时间:1935年
所属专辑:《风云儿女》电影原声带
歌词: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创作背景
词曲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6]。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著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著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歌曲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国歌历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由于没有如期拟定出国歌,会议于9月27日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十年动乱期间,该曲词作者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导致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不能唱歌词。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国歌曲子仍然采用聂耳谱写的原曲,而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国歌原词,撤销该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社会影响: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此外,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该曲 。
并且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地,《义勇军进行曲》被灌录成唱片并翻译成不同语言,歌名则大多翻译为《起来》(CHEE LAI)。国民党很多军校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军歌,戴安澜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曾将该曲定为该师的军歌。
张学良于西北练兵时,特别强调了士兵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重大意义。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友好人士在集会上、在游行中都演唱了该曲 。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八百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 。同年7月31日,因主张抗日救亡而被捕的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救国会七君子获释时,和数百名前来迎接的群众一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在观战的美国驻华海军副武官卡尔逊的带领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该曲,并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其撰写了序言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在东南亚地区广为传唱。1944年,马来西亚的一支由青年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后,将其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
同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义勇军进行曲》英文版被选为电影插曲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该曲作为代表中国的歌曲演奏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同盟国集会时,《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表中国的歌曲。美国将该曲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歌曲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台湾光复初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台湾人学国语外另一项重要学习内容。1946年,基隆中学师生举办示威游行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47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台湾当局列为禁歌,直到两岸关系缓和后才解禁。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该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由晋察冀军乐队演奏,总共演奏了十余次。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歌曲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国歌历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由于没有如期拟定出国歌,会议于9月27日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十年动乱期间,该曲词作者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导致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不能唱歌词。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国歌曲子仍然采用聂耳谱写的原曲,而歌词由集体重新填写。
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决定恢复国歌原词,撤销该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3月5日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社会影响: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此外,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该曲 。
并且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地,《义勇军进行曲》被灌录成唱片并翻译成不同语言,歌名则大多翻译为《起来》(CHEE LAI)。国民党很多军校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军歌,戴安澜将军的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曾将该曲定为该师的军歌。
张学良于西北练兵时,特别强调了士兵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的重大意义。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友好人士在集会上、在游行中都演唱了该曲 。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八百壮士”孤军营内鼓舞士气的战歌之一 。同年7月31日,因主张抗日救亡而被捕的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救国会七君子获释时,和数百名前来迎接的群众一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官兵在观战的美国驻华海军副武官卡尔逊的带领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该曲,并在1941年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其撰写了序言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义勇军进行曲》在东南亚地区广为传唱。1944年,马来西亚的一支由青年组织起来的抗日队伍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马来亚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后,将其作为抗日游击队队歌传唱。
同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义勇军进行曲》英文版被选为电影插曲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该曲作为代表中国的歌曲演奏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同盟国集会时,《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表中国的歌曲。美国将该曲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歌曲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台湾光复初期,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台湾人学国语外另一项重要学习内容。1946年,基隆中学师生举办示威游行时,高唱《义勇军进行曲》。1947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台湾当局列为禁歌,直到两岸关系缓和后才解禁。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该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由晋察冀军乐队演奏,总共演奏了十余次。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歌手:合唱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
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
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的特点
1934年春,上海电通公司为了支援抗日救亡,聘请田汉写了一个文学剧本,田汉创作了名为凤凰的再生的剧本梗概,但就在影片筹拍之时,田汉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夏衍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的同意后,将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
1935年2月,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一段歌词,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聂耳得知后,主动要求谱曲并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又修改了风云儿女主题歌的初稿并三次修改歌词,曲谱定稿后,寄回中国,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便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歌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成唱片,于1935年5月16日公开发行。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如下:
1、旋律:《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大多为上行的旋律线,使音乐情绪向上发展,多采用短句短音,这使歌曲坚强有力而富有战斗性。
2、节奏:《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铿锵有力,采用明朗宽广的大调和四二拍子形式写成,具有鲜明的进行曲的风格和特点,,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且三连音和休止符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
3、特点:《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与歌词的结合非常紧密,而音乐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也异常突出,歌曲的结尾“前进”反复了三次落在一个“进”字上,是纯四度下行跳进的连续使用,纯四度旋律音程下行时则具有沉着、肯定的特点。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的不同凡响之处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
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