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国军中的五虎上将是哪五位
- 2、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盘点蒋介石最得意的五大金刚!
- 3、国民党五虎上将分别是谁?
- 4、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 5、抗日五虎上将
- 6、蒋鼎文简介 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飞将蒋鼎文的生平 蒋鼎文将军是怎么死的
- 7、顾祝同简介 蒋介石五虎上将之忠将顾祝同的生平 顾祝同将军是怎么死的
- 8、国民党五大剿总司令叫什么名字?
国军中的五虎上将是哪五位
五虎上将是指国民党早期称赞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的5位将军,他们是虎将卫立煌、干将陈诚、蒋鼎文、忠将顾祝同和福将刘峙。这5个人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并且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所以称为五虎上将。
国民革命军五虎上将:卫立煌,刘恃,顾作同,蒋鼎文,陈诚(排名不分先后)。此五人为蒋介石很倚重(注蒋鼎文非蒋介石亲人,容易误解)
国名党五虎上将分别是:薛岳,胡琏,陈明仁,孙立人与王耀武。
“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虎将”
孙立人,薛岳,,张灵浦,胡涟,杜律明
五虎上将是指国民党早期称赞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的5位将军,他们是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顾祝同和刘峙。这5个人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并且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所以称为五虎上将。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盘点蒋介石最得意的五大金刚!
其实很中肯的来说,蒋介石能够成为 *** 执政时期的领袖,真的是一个很有能力的领导者,当然每一个领导者背后肯定会有一个精英团队,蒋介石也不例外,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他的这五员大将在他打天下的时候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想必大家对这五个人很好奇吧,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1、“干将”陈诚
2、“忠将”顾祝同
3、“福将”刘峙
4、“飞将”蒋鼎文
5、“虎将”卫立煌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1、“干将”陈诚
陈诚可以说是伴随了蒋委员长整个政治生涯,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以后就开始跟着蒋介石一起奋斗,陈诚非常耿直,而且刚正不阿,在当时更是被认为是蒋介石的接班人,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特务系统的人,他和戴笠向来不和,他一直都是瞧不起像戴笠这种做特务的人,二人结下的的梁子也是一直都在。
2、“忠将”顾祝同
“忠将”顾祝同也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蒋介石和顾祝同是1922年才第一次正式地认识,后来得知还是同门师兄弟,而且蒋介石力荐顾祝同,对顾祝同来说,蒋介石与他是知遇之恩,也因此顾祝同为蒋介石特别卖命,还有传言说顾祝同只适合带兵不适合当官。
3、“福将”刘峙
在北伐战争时期,刘峙可以说是一个福将,他带领的部队使吴佩孚投降,因为他的好运气使得 *** 成功击退敌人,所以蒋介石称他为福将,得到了委员长的青睐,还有常胜将军之称,但其实刘峙并没有那么有才能,这也许就暗示着蒋介石以后的失败。
4、“飞将”蒋鼎文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蒋鼎文,年少因时机合适,年仅二十七岁就成了上校参谋做到如此高位,而且在后来的西安事变的时候,到处奔波表现了对蒋介石的一片忠心,更受重用,但是在后期他的劣根性就表现出来了,不仅 *** ,更是无比 *** 患上了严重的性病。
5、“虎将”卫立煌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是“虎将”卫立煌,卫立煌本来是孙中山的一名警卫,后来一步步的升官才一步步的做到了参谋长的位置,但是因为学历不高并不受蒋介石的重用,不过他打起仗来是实打实的硬汉,但一直不受重用也是矛盾所在。
国民党五虎上将分别是谁?
国民党到底有没有能打的将军?蒋介石也有自己的“五虎上将”,不过,这五虎恐怕会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因为杜聿明、薛岳这样的名将都不在其中!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这五虎上将都是何许人也。“干将”陈诚陈诚,在国民党内部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号主要是关于党政方面的,要论军事的话,那陈诚的名声可就相当微妙了。陈诚,人送外号“小委员长”,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蒋介石一生多疑,外宽内忌,但却对陈诚推心置腹,提拔他做亲信。而陈诚也对蒋介石极为忠诚。无论是北伐还是中原大战,陈诚都是鞍前马后。后来他打败傅作义,占领济南府,立下大功。抗战时期,陈诚晋升上将军衔,担任陆军参谋总长,称呼为“蒋介石的替身”。当然,陈诚这人虽然战绩卓著,但要是真的拉到战场上对付强敌,那可就有意思了。比如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抢占东北,国民党一开始派的是杜聿明,杜总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到了东北就用手上的纸面优势,把林彪打的相当难受。结果蒋介石一看杜聿明干得那么好,那就别干了,让陈诚过去摘果子吧!结果“小委员长”过去之后一通骚操作,把国民党军指挥得晕头转向,林彪站住脚跟后随即发动反攻,当时就把东北局势翻了盘,时人笑称“陈诚总长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意思就是在陈诚的英明领导下,外面全都是共军啦,沈阳的火车开不出去,只能从南站开到北站啦!1948年,蒋介石一看东北局势如此糟糕,只好把陈诚换了下去,叫他去台湾发展,给自己开辟块大后方。而陈诚没了兵之后立刻发挥出了行政上的特长,将台湾地区的国民党统治稳固了下来,最后让蒋介石成功在台湾立足。所以时人称,蒋介石不可一日无陈诚。1965年,陈诚病逝,终年67岁。“忠将”顾祝同顾祝同是国民党少有的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的上将军衔分为三种,一种是特级上将,只给蒋介石一个人,类似于“大元帅”,再往下,一级上将给李宗仁这样的超重量级人物,而二级上将则是国民党很多将领的最终归宿了。而顾祝同能干到一级上将,可见他对蒋介石有多么的“忠”。据说这是因为他童年极为不幸,从小就受继母百般虐待,所以在遇到蒋介石后,就把蒋介石当做贵人,对其极其忠诚。而北伐时期,他也打了几场胜仗,所以被蒋介石投桃报李,委以重任,最后甚至能被派去参加日本投降仪式,可见蒋介石对他的重视。但此人极其贪财,抗战时大发国难财,所以口碑极差,但因为他太过忠诚,所以蒋介石也一直惯着他。解放战争时期,顾祝同对我军束手无策,只能败退台湾,1987年去世,终年94岁。“福将”刘峙刘峙是五将之首,绰号“福将”。虽然现在人们对于刘峙的印象已经是“猪的战术一直被成功地运用着”了,但有一说一,北伐时期的刘峙还是相当支棱的,一点都看不出来他是曾经的“猪将”。无论是北伐,还是中原大战,刘峙的战功都挺硬的,打败过孙传芳,又击败过李宗仁和白崇禧,又干掉了石友三,说他是“有福之将”一点都不算夸张。1935年升二级上将。当然,这人也是“中山舰”事件和“412”中迫害革命人士的主要人物,只是解放战争时刘峙就拉了大胯。淮海战役虽然实际上是副司令杜聿明指挥的,但刘峙这位剿总正司令不但全程无作用,还因为照顾自家生意泄露军事机密,被蒋介石怒而罢免,1954年才被允许去台湾,后来也不担任要职了,1971年去世,享年79岁。“飞将”蒋鼎文“飞将军”这个词在国民党基本是个骂人的词,骂孙元良临阵脱逃,转进如风。但是用在蒋鼎文身上的话,的确是个夸人的话,因为他中原大战时期,行动迅捷,飘忽不定,辗转于各大战场之间,被称为“飞将军”。1935年升二级上将。然而抗日时期,蒋鼎文就基本是不会打仗了。后来又成了彻头彻尾的“腐化将军”,因为其主政期间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贪腐金额巨大。但老蒋向来任人唯亲,所以即使如此都没法办他,最后还允许他随自己一同败逃台湾,1974年病逝,终年79岁。“虎将”卫立煌卫立煌于1939年晋升二级上将。他被誉为国民党最能干的将军,不光北伐和中原大战以及抗日战争立功,而且后来还做了第二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美国人对他夸赞有加。此外,卫立煌和我党关系非常不错,曾援助了八路军大批物资,还设宴招待了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人。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出国考察,逃避内战,结果陈诚在东北干的“火车南站通北站”,被轰下了台。老蒋一想,杜聿明已经被调走了,也就卫立煌能镇得住东北的远征军老兵,所以急电把卫立煌叫了回来。可惜卫立煌本事通天也难以挽回东北局势,辽沈战役结束后,卫立煌被蒋介石软禁,后来逃出,最后在我党的邀请下回归大陆,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唯一没有去台湾的“五虎将”。1960年在北京去世,享年64岁。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关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一只有多种说法,我还是取这五位,“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一虎刘峙,字经扶,想看到此虎的字,我就想起经不起的扶的刘阿斗,巧了,他俩一 个姓,很可能也是刘汉皇室的后裔。刘经扶上过蒋委员长的母校保定军校,进入黄埔充当战 术教官,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说来也怪,天佑吉人吧,刘峙从北伐到中原混战一直顺利, 有“福将”和“常胜将军”的美称。当然刘峙的官职、军阶一直领跑着其他四虎,确实在蒋 先生面前大红大紫,一直圧着下面的顾祝同。西安事变暴发,刘经扶受不怀好意的何应钦指挥,积极准备炮轰西安,但结局是蒋介石活着回来,刘经扶大呼受骗上当。一直以忠孝自居的蒋先生岂容得你犯此错误,从此刘峙在蒋面前人气大落。抗战中,刘峙因惯于逃跑,博得了“长腿将军”的雅号。然刘将军一生的光芒毁在了与共军交战的徐州战场,战败后曾流落到东南亚做小学的中文教授来混饭吃,后来去了台湾,蒋介石封了个养老头衔“总统府战略顾问”。纵观此虎,虎头蛇尾。
二虎顾祝同,字墨三。此虎小刘峙一岁,升迁与一虎哥大致相同。关于顾墨三,有一事传 闻,说其任黄埔教官时,因衣衫不整出早操被蒋校长罚跪,粗心的蒋校长竟忘记了叫他起来了, 结果顾墨三下直跪到第二天的早操,蒋校长知道了很是感动,觉得此人忠诚可用,于是顾祝同成了蒋的心腹。真正让蒋校长刮眼相看的还是西安事变,同样被何应钦委任讨张杨司令的顾祝同,听信了宋家兄妹的话,没有向一虎哥刘峙学习,结果蒋从此更加重用顾祝同了,被委任为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去台后又进衔一级上将,这是去台后不多见的。顾祝同铁杆反共,皖南事变的主要操作者就是他,平日和保定同学叶挺称兄道弟,背后却下黑手,这一点尤似其主蒋委员长,是新四军将士的死敌;顾祝同重用乡党,韩德勤、王敬久、顾希平,均在其手下升迁,连上海滩苏北大亨顾竹轩也和他拉上关系,甚至与黄金荣、杜月笙叫板,在这方面顾祝同也学 习了蒋校长的风范;顾祝同私生活更是不检,身边女人也换了不少,但在台湾晚年到读起孔孟的圣贤书来了,为很多人嘲笑,这与蒋介石晚年装作慈祥老者如出一撤。顾祝同活了94岁升天,也 应了中国老百姓的俗语,“好人不长寿”。此虎一生,顽固一生,反共到底。
三虎蒋鼎文,字铭三,此虎小墨三三岁。与上面两虎相比,蒋铭三虽不是保定出生,但有着
浙江身份的优势,入黄埔做教官。中原混战时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人称“飞将军”。西安事
变陪蒋共患了一次难,按理说蒋铭三有着更美好的前途,但此虎不争气,私生活与顾二哥比起有
过之无不及,狂赌滥嫖,曾染性病,他手下有一专门医生为他治病,可能是日夜挥霍的原因,力
不从心,与日本人交起手来一溃千里,成了真正的飞将军了。在全国人民的叫骂声中,蒋鼎文辞职
脱离军界,改为经商,也红红火火,真是人才。曾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看起来蒋鼎文要走向
名主了,但最终还是去了台湾,与刘峙一样
四虎陈诚,字辞修,是五虎中年、龄最小的,1898年生,与我中共元帅彭德怀同龄。陈辞修沾
了保定军校和浙江身份的两块牌子,是五虎中与蒋介石最亲的,离最高权力最接近的一虎。陈辞修
也从黄埔教官开始了军事生涯。相比其他四虎,陈诚的升迁一直是慢一个节拍,不过,陈诚的老婆
可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凯的女儿、宋美龄的干妹妹,陈矮子(身高160CM)最终取代何应钦成
为国民政府党政军的二把手。说实在的,陈诚在军事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尤其是与共军的交手一直
比较失败,最后倒在与林彪较量的东北战场上,后被蒋介石派去经营台湾根据地,做得较出色。到
台湾后的陈诚一直做到了行政院长、副总统的职务,不过到此为止,蒋介石真正想培养的人还是太
子蒋经国。陈辞修可谓英年早逝,67岁就走了,这也为蒋经国的横空出世减少了一只拦路虎。
五虎卫立煌,因卫不是蒋的所谓的嫡系,我只好让他屈居第五了。卫立煌非保定军校、非浙江、
非黄埔教官,是标准的行伍出生,早年投奔粤军,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警卫。22岁做了营长,因
太年轻,蓄了小胡子以示老成。在北伐中屡建战功,但怎耐蒋委员长欺他外人,得胜仗往往不得志。
卫立煌与陈诚老弟算是有缘,两次接替陈诚的职务,不过最终在东北还是替蒋介石背了一回失败的
罪,加上他在抗战时曾与八路军司令朱德眉来眼去,新愁旧恨,老蒋将他撤职查办。最后在李宗仁
的帮助下,逃到了香港。建国后几经斩转,回到了大陆,算是与上面四虎不一样的结局吧!
抗日五虎上将
国民党军五虎上将以作战勇猛,能打胜仗著称。他们分别是:第一猛将薛岳;第二猛将——胡琏;第三猛将——陈明仁;第四猛将——孙立人;第五猛将——王耀武。
国民党军第一猛将——薛岳:
纵观国军战史,国民党军的第一大战将是薛岳。薛岳年幼崇拜岳飞,取名薛岳,年轻时曾和叶挺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护卫营长;红军长征时期,薛岳指挥湘江战役,至使共军从8万人减少到3万人,后任追击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期间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万家岭战役,消灭一万多名日军,几乎全歼日军一个整师团;后指挥四次长沙会战,消灭日军20多万人,取得抗日战争期间消灭日军的最大战果,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表彰。
国民党军第二猛将——胡琏:
胡琏谐称“狐狸”,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十八军的骨干: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琏作风泼辣,性格骄悍,毛泽东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抗日战争初期淞沪会战中,整编第十一师在罗店与日军展开拉锯战,战死几千日军,整个罗店血流成河,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 一九四三年,整编第十一师镇守鄂西石牌,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要塞,石牌保卫战日军付出七千多人的重大伤亡之后撤退,保住当时国民党陪都重庆。
1944年,作为嫡系主力,在不久之后的湘西雪峰山会战中,和74军联手作战,整个战役历时55天,击毙日军12400多人,击伤23300人。 鉴于整11师(18军)胡琏在46年后国军戡乱战争开始后中原战场(近百战斗,战果自明),引起了我军极大重视,毛泽东特发通告给华野,中野。中野不但对整编十一师高度警惕,几乎是轻易不与之交战。能避则避。
1949年10月,第三野战军对金门发起进攻。苦战三天后,共军被全数剿灭。重建的敌18军随胡琏12兵团参加了金门之战。金门战役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国民党第三猛将——陈明仁:
陈明仁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作风勇猛,性格倔强。黄埔学生军血战惠州,他第一个奋勇登城。战后,蒋中正亲令陈明仁立于城墙之上,接受全军的敬礼。
后陈明仁在军阀混战中屡立战功,1930年27岁任二十八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时期,陈明仁率部抗日。在九江会战中,参战的其它八个师均溃不成军,独陈部预二师完成了预定任务。次年春,开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与日军奋战七天七夜,歼敌2000余,完成任务,1944年,陈明仁率七十一军进入滇西,滕冲一仗,歼敌4000余人,随后,他又指挥了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每战皆捷,最后攻克日军的重要据点遮放,协助友军攻克了中缅边界重镇畹町。完成中印两军胜利会师任务。由此,陈明仁被誉为“能战之将”。”
国军戡乱战争期间在东北枢纽四平,陈明仁大战林彪。他以2万守军对抗第四野战军10余万人围攻,孤军坚守四平四十多天,巷战十九个昼夜,后林彪放弃进攻,陈被蒋介石擢升为第七兵团司令官。
淮海战役前夕,刘恃、杜聿明三次面邀陈明仁到徐州担任兵团司令,胡宗南电请蒋介石派陈明仁去西北任职,白崇禧亦推荐陈明仁担任武汉警备司令。但是陈性格执拗,所以在国民党军界屡受排挤,和上司妒嫉。后陈明仁后在背叛党国,湖南起义,55年获解放军上将军衔。
国民党军第四猛将——孙立人:
孙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赴美留学于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军校,毕业,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后回国,任职于税警总团。 1937年,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
1941年底,蒋中正将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由孙立人为首任师长,立即奉派赶抵缅甸八莫,解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经过苦战,孙部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已的敌军,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曾轰动全球,使孙立人举世闻名。英皇特授予他帝国英雄勋章,美国政府也为他颁授了丰功勋章。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向缅北大举反攻,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攻势厉。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因迭克强敌屡建战功,当时的国际舆论际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国民党军第五猛将——王耀武:
王耀武,蒋介石王牌部队第74军主将。黄埔三期毕业,在第四次“围剿”战中率部孤军死守宜黄24天,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升任旅长。1934年率部与红军北上先遣队激战,将其主力击散,红19师师长寻淮洲阵亡,红2师师长胡天陶被俘,后我军先驱方志敏被叛徒出卖被捕。
蒋鼎文简介 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飞将蒋鼎文的生平 蒋鼎文将军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蒋鼎文
别 名:铭三、飞将军
国籍:中华民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诸暨
出生日期:1895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1974年1月2日
职业:司令长官
蒋鼎文——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飞将 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省诸暨人。 *** “双料”高级将领,在 *** 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 *** “围剿” ,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1949年7月,蒋鼎文随 *** 去台,临走时感叹“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所?”表达他心系故土,恋恋不舍的情怀。在台期间,蒋鼎文联络乡亲成立诸暨同乡会,任会长。他还捐款设立文教基金,为诸暨同胞所作贡献良多。
可能是蒋鼎文曾多次参与对红军的“围剿”和策划张国焘叛逃等历史污点,加上《日光巖铭》是在镇压19路军“闽变”后的特定环境下所作,故《厦门摩崖石刻》一书,仅收入他的《鼓浪屿》诗,且作者介绍仅有“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数字。
顾祝同简介 蒋介石五虎上将之忠将顾祝同的生平 顾祝同将军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顾祝同
别 名:顾墨三
国籍:中华民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出生日期:1893年1月9日
逝世日期:1987年1月17日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 *** 勋章,总统自由勋章
顾祝同——蒋介石五虎上将之忠将 顾祝同(1893年1月9日——1987年1月17日),字墨三,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曾任江苏省 *** 主席、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1946年获得 *** 勋章。后赴台,1987年1月17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4岁。
自1952年3月起,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充当何应钦的副手,1960年又调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68年再调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改任”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败退台湾后,顾祝同的身体一直很好,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顾祝同尽管不培植私党,但他的老乡观念、同学观念还是很浓厚。他对王敬久、王仲廉、冷欣、韩德勤、方先觉等同乡的提拔是很尽力的,他的子弟辈如顾希平、顾锡九、顾心衡、顾新葆、顾祝君、顾祝荣、赵锡田、王连庆、也都是他培养起来的。堂弟顾济潮(黄埔一期)1927年秋北伐战争临颖战役中阵亡。凡江苏人特别是涟水人,他都特别关照。顾祝同对能够带兵打仗的军官非常钟爱,即使其犯了军纪,也常从轻处理。他对团长以上军官,每月都发一笔补助;营级军官虽没有明补,但每人每月可透支100元军费;连长吃几个空额也不追究;年纪大了不能再当兵的,就安置到他创办的农场里,或资助一笔钱,让他们经营小商业。他对部下的宽厚,笼络了不少人。他这一套办法,使他在 *** 军队中 获得了“军中圣人”的美名。到晚年,他的部下常去看望他,大家都敬重地称他为“墨公”。1973年5月,82岁的顾祝同与何应钦一起,参观访问了金门与澎湖诸岛。在金门时,顾祝同特地参观了炮兵工事,直夸工事整修得坚固。
国民党五大剿总司令叫什么名字?
傅作义、卫立煌、白崇禧、刘峙、胡宗南。
1、华北“剿总”司令部
1947年11月,蒋介石在北平召开会,将张垣、保定两个绥靖公署合并,改组为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后来随着平津战役的结束,华北剿总司令部撤销。
傅作义1895年出生于山西荣河,保定军校第五期毕业,北伐战争后担任天津警备司令,参加过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抗战期间担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后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74年去世。
2、东北“剿总”司令部
1948年1月17日成立,驻扎在沈阳,受到国防部和东北行营的管辖。锦州会战失败后撤销。司令卫立煌,189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曾经击败冈村宁次收复了郑州,忻口会战破坏了日军作战计划,
史迪威认为是抗战中国军最能干的军官,辽沈战役后被撤职查办,之后来到香港,1955年返回大陆,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常委等,1960年去世。
3、华中“剿总”司令部
1948年6月武汉绥靖公署和九江指挥部合并,成立华中剿总司令部,武汉解放后被先撤销。司令白崇禧。18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桂系军阀代表人物,人称“小诸葛”,白崇禧在抗战期间的表现很好,
抗战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淮海战役之后来到广州地区,之后桂军被我军击败后逃到香港,不久后去台湾省,之后被蒋介石软禁,1966年去世,死因不明,一说是死于心脏病,还有一说被蒋介石毒死。
4、徐州“剿总”司令部
1948年6月,郑州绥靖公署改组为徐州剿总司令部,淮海战役后被撤销。司令刘峙。1892年出生于江西吉安,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中原大战时期的“常胜将军”,抗战期间的“猪将军”,担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等,1950年刘峙逃往印尼,1954年去台湾省,1971年病逝。
5、西北“剿总”司令部
1935年11月成立西北剿匪司令部,抗战期间被改名为第八战区,1948年被改为西北军长官公署,后改名为西安绥靖公署,酒泉起义后被撤销。成立之初总司令是张学良,之后是张治中、胡宗南。
胡宗南1896年出生于浙江镇海,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一期毕业,被称为“天子门生第一人”,绰号“西北王”,打仗不行,几十万重兵被我军2万牵着鼻子走,1950年兵败后去往台湾省,1962年死于心脏病。
1、华北“剿总”司令部
1947年11月,蒋介石在北平召开会,将张垣、保定两个绥靖公署合并,改组为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后来随着平津战役的结束,华北剿总司令部撤销。
傅作义1895年出生于山西荣河,保定军校第五期毕业,北伐战争后担任天津警备司令,参加过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抗战期间担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后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74年去世。
2、东北“剿总”司令部
1948年1月17日成立,驻扎在沈阳,受到国防部和东北行营的管辖。锦州会战失败后撤销。
司令卫立煌,189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曾经击败冈村宁次收复了郑州,忻口会战破坏了日军作战计划,史迪威认为是抗战中国军最能干的军官,辽沈战役后被撤职查办,之后来到香港,1955年返回大陆,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常委等,1960年去世。
3、华中“剿总”司令部
1948年6月武汉绥靖公署和九江指挥部合并,成立华中剿总司令部,武汉解放后被先撤销。司令白崇禧。
18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桂系军阀代表人物,人称“小诸葛”,白崇禧在抗战期间的表现很好,抗战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淮海战役之后来到广州地区,之后桂军被我军击败后逃到香港,不久后去台湾省,之后被蒋介石软禁,1966年去世,死因不明,一说是死于心脏病,还有一说被蒋介石毒死。
4、徐州“剿总”司令部
1948年6月,郑州绥靖公署改组为徐州剿总司令部,淮海战役后被撤销。
司令刘峙。1892年出生于江西吉安,是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中原大战时期的“常胜将军”,抗战期间的“猪将军”,担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等,1950年刘峙逃往印尼,1954年去台湾省,1971年病逝。
5、西北“剿总”司令部
1935年11月成立西北剿匪司令部,抗战期间被改名为第八战区,1948年被改为西北军长官公署,后改名为西安绥靖公署,酒泉起义后被撤销。
成立之初总司令是张学良,之后是张治中、胡宗南。
胡宗南1896年出生于浙江镇海,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一期毕业,被称为“天子门生第一人”,绰号“西北王”,打仗不行,几十万重兵被我军2万牵着鼻子走,1950年兵败后去往台湾省,1962年死于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