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杳如黄鹤什么意思
- 2、杳如黄鹤的意思
- 3、杏如黄鹤什么意思
- 4、杳如黄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5、杳如黄鹤什么意思
- 6、成语quot杳如黄?
- 7、杳如黄鹤的解释
- 8、“杳如黄鹤”是什么意思?
- 9、杳如黄鹤是什么意思?
杳如黄鹤什么意思
杳如黄鹤像黄鹤飞走一样,再也见不到踪影。原指传说中的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后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也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读音:[yǎo rú huáng hè]。
出处:南朝梁任_《述异记》卷上:荀_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例句:这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屋主更是杳如黄鹤,无人知其去向。
近义:杳无音信、杳无踪迹、一去不返、石沉大海、泥牛入海。
杳如黄鹤的笔顺:
杳总笔画:8笔。1. 一(横)、2. 丨(竖)、3. ノ(撇)、4. ?(捺)、5. 丨(竖)、6. ?(横折)、7. 一(横)、8. 一(横)。
如总笔画:6笔。1. ㄑ(撇点)、2. ノ(撇)、3. 一(横)、4. 丨(竖)、5. ?(横折)、6. 一(横)。
黄总笔画:11笔。1. 一(横)、2. 丨(竖)、3. 丨(竖)、4. 一(横)、5. 丨(竖)、6. ?(横折)、7. 一(横)、8. 丨(竖)、9. 一(横)、10. ノ(撇)、11. 丶(点)。
鹤总笔画:15笔。1. 丶(点)、2. _(横撇/横钩)、3. ノ(撇)、4. 丨(竖)、5. 丶(点)、6. 一(横)、7. 一(横)、8. 一(横)、9. 丨(竖)、10. 一(横)、11. ノ(撇)、12. ??(横折钩)、13. 丶(点)、14. ?(竖折折钩)、15. 一(横)。
杳如黄鹤的意思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 不再 回来 。现 比喻 无影无踪 或下落不明。 成语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 西南 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 腾空 ,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 。” 成语例句: “昨天 局长 到了没有?”“还是 杳如黄鹤 。” 繁体写法: 杳如黄鹤 注音: ㄧㄠˇ ㄖㄨˊ ㄏㄨㄤˊ ㄏㄜˋ 杳如黄鹤的近义词: 杳无音信 毫无消息 孔明一去 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三国演义》 无影无踪 消逝得没有踪迹可寻夫妻两个说话,那贾芸早说了几个不用费,去的无影无踪了 泥牛入海 泥土做的牛像,一旦沉入海底,经水消融,不复存在。比喻一去不回,杳无音信 杳如黄鹤的反义词: 捷报频传 胜利的喜报频繁传送而来。比喻事业有成,进展顺利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传说读书人荀瑰游览武昌,到黄鹤楼上休息,迷迷糊糊看见飘然而下一个人,他骑着仙鹤落在黄鹤楼上,他很有儒雅风度,两人把酒论诗,谈得十分投机。不一会儿已是酒酣耳热,那人跨上黄鹤,黄鹤振翅飞上天空而去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nowhere to be found
杏如黄鹤什么意思
杳如黄鹤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唐朝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释义: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近义词:
鸿飞冥冥、杳杳无踪、泥牛入海、去如黄鹤、杳无音信、海底捞针、不知去向、石沉大海、无影无踪、杳无消息。
反义词:
捷报频传。
例句:
1、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没有任何音讯,让家人牵肠挂肚。
2、但一场误会之后,其中两人竟都杳如黄鹤,断了讯息。
3、信寄出去了,我急切地盼着回音,却杳如黄鹤。
4、他一去杳如黄鹤,几十年毫无消息。
5、这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屋主更是杳如黄鹤,无人知其去向。
杳如黄鹤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877 成语 杳如黄鹤 注音 ㄧㄠˇ ㄖㄨˊ ㄏㄨㄤˊ ㄏㄜˋ 汉语拼音 yǎo rú huáng hè 释义 乘鹤而去,无影无踪。 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传》。 后用「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泥牛入海」 典源 南朝梁.任昉《述异传》(据《艺文类聚.卷六三.居处部三.楼》引)荀瓌,字叔伟,寓居江陵。 憩江夏黄鹄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1>,俄顷2>已至,乃驾鹤之宾也。 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 辞去,跨鹤腾空,眇然3>烟灭。 〔注解〕(1)云汉:天空联亘如带的星群。 (2)俄顷:很短的时间。 (3)眇然:长远的样子。 眇,音ㄇ|ㄠˇ。 典故说明 任昉(西元460~508)字彦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齐、梁三代。 宋时,举兖州秀才,拜太常博士。 入齐,以文学为王俭所重,后任竟陵王记室参军,为「竟陵八友」之一。 《述异传》旧题为任昉所撰,共二卷,内容驳杂,以神仙志怪之事为主。 在书中有一则小故事,叙述有个叫做荀瓌的人,有天他在黄鹄楼上休憩时,看到西南边的天空中有什么东西渐渐飞来,等到靠近一看,原来是一个驾着鹤的仙人。 仙人到了楼中,荀瓌立刻请他把酒言欢,好好地招待了一番。 后来仙人再度跨鹤腾空,消失在远方。 到了唐代,诗人崔颢做了一首〈黄鹤楼〉诗:「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描述当年乘着黄鹤而去的仙人,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这座黄鹤楼,和悠悠白云。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杳如黄鹤」,用来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书证 无书证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使用类别】用在「消失无踪」的表述上。 【例 句】<01>三年前,他自公司卷款潜逃后,便杳如黄鹤,不知去向。 <02>他这一去,竟杳如黄鹤,没有任何音讯,让家人牵肠挂肚。 <03>待警方接到报案再赶到现场,匪徒早已杳如黄鹤,不见踪影。 <04>这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屋主更是杳如黄鹤,无人知其去向。 <05>十年前,他的孩子在自家门口离奇失踪,此后就再无消息,杳如黄鹤。 <06>自从他到国外工作后,就杳如黄鹤,连个信息都没有,让家人十分挂念。 <07>照片中的四个人原本都是很好的朋友,但一场误会之后,其中两人竟都杳如黄鹤,断了讯息。 近义词: 一去不返,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杳无踪影,泥牛入海 反义词: 辨识 请参考『辨识877』 参考语词 去如黄鹤
杳如黄鹤什么意思
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杳如黄鹤yǎo rú huáng hè
【释义】
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后用“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返,无影无踪。
【例句】
“昨天局长到了没有?”“还是~。”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近义词】
鸿飞冥冥 去如黄鹤 石沉大海 杳杳无踪 杳无音信 海底捞针 不知去向 泥牛入海 无影无踪 杳无消息
杳如黄鹤(yǎo rú huáng hè)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译文:读书人荀瑰游览武昌,到黄鹤楼上休息,迷迷糊糊看见飘然而下一个人,他骑着仙鹤落在黄鹤楼上,他很有儒雅风度,两人把酒论诗,谈得十分投机。不一会儿已是酒酣耳热,那人跨上黄鹤,黄鹤振翅飞上天空而去。
【近义词】:杳无音信、无影无踪、泥牛入海
【反义词】:捷报频传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无影无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yǐng wú zōng,意思是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自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译文:你在哪里鬼鬼祟祟的,躲躲藏藏,没有一点踪影。
2、反义词
捷报频传,汉语成语,拼音是jié bào pín chuán,意思是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出自徐迟《地质之光》:“ 在六十年代里,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
成语quot杳如黄?
偏正式成语《杳如黄鹤 》是什么意思
杳如黄鹤 [ yǎo rú huáng hè ] 基本解释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内所乘的鹤。容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详细解释 1. 【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2. 【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成语杳如黄( )
杳如黄鹤 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
杳如什么什么的成语补充
杳如黄鹤[ yǎo rú huáng hè ]
【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内所乘容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译文】:荀环在江夏黄鹤楼上,看到西南有东西飘飘然从天河降下来,原来是是驾鹤的宾客。宾客向主人快乐地告辞离去,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
(3)成语quot杳如黄扩展阅读
一、杳如黄鹤近义词
鸿飞冥冥[ hóng fēi míng míng ]
【解释】: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出自】: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译文】:大雁飞向远空,射鸟的人如何射得中呢。
二、杳如黄鹤反义词
捷报频传[ jié bào pín chuán ]
【解释】:捷报:胜利的消息;频:屡次。胜利的消息不断地传来。
【出自】:近代 徐迟《地质之光》:“在六十年代里,华北大平原上捷报频传。以后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
什么成语含"鹤
风声鹤唳、自 鹤唳华亭、 鹤立鸡群、 焚琴煮鹤、 闲云野鹤、 梅妻鹤子、 鹤发童颜、 一琴一鹤、 闲云孤鹤、 不舞之鹤、 鹤鸣九皋、 孤雌寡鹤、 杳如黄鹤、 爱鹤失众、 驾鹤西游、 断鹤续凫、 野鹤孤云、 鹤发鸡皮、 鹤归华表、 妻梅子鹤、 轩鹤冠猴、 云中白鹤、 惭凫企鹤、 龟鹤遐寿、 龟年鹤寿、 凤鸣鹤唳、 别鹤孤鸾、 云心鹤眼、 云中仙鹤、 骑鹤上扬州
杳如黄鹤的解释
杳如黄鹤的解释[be gone like the yellow stork] 唐·崔颢 《黄鹤楼》 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 。后以杳如黄鹤 比喻 一去不返 详细解释 《艺文类聚》 卷六三引 《述异传》 :“﹝ 荀瓌 ﹞憩 江夏鹄鹤楼 上,望 西南 有物,飘然降自云汉, 俄顷 已至,乃驾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辞去,跨鹤 腾空 ,眇然烟灭。” 唐 崔颢 《黄鹤楼》 诗:“昔人已 乘黄 鹤去,此地空馀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即用此事。后因以“杳如黄鹤”比喻毫无踪影。 鲁迅 《 彷徨 ·弟兄》 :“‘昨天 局长 到局了没有?’‘还是杳如黄鹤。’” 郭沫若 《 革命 春秋· 脱离 蒋 介石 以后》 :“在三号晚上我带着两个同志,带着驳壳枪到财政 厅长 周雍能 的 家里 去 准备 捉他,但他已杳如黄鹤了。” 《花城》 1981年第6期:“我们三个查遍了所有的车厢,连餐车和行李车也查过了--这个骗子却杳如黄鹤了。” 词语分解 杳的解释 杳 ǎ 无影无声:杳无音信。 杳然 无声。杳如黄鹤(喻人或物全无踪影)。 幽暗,深广:杳渺。杳冥。 部首 :木; 黄鹤的解释 传说中仙人所乘的一种鹤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详细解释.鸟名。即鹤。 南朝 宋 汤惠休 《 杨花 曲》之二:“ 江 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杳如黄鹤”是什么意思?
“杳如黄鹤”的意思是: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读音:yǎo rú huáng hè
出处: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造句:
自前年在武汉离别,有关小明的情况杳如黄鹤。
但一场误会之后,其中两人竟都杳如黄鹤,断了讯息。
信寄出去了,我急切地盼着回音,却杳如黄鹤。
《述异记》由南朝祖冲之所著,主要记载了鬼异的事情。《述异记》是古代小说集,共有两本。一本由南朝齐祖冲之撰,10卷,已失传。另一本由南朝梁任昉撰,2卷,最早见于《崇文总目》小说类,唐以前未见著录。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杳如黄鹤是什么意思?
杳如黄鹤
[成语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典故出处]近现代·鲁迅《彷徨弟兄》:“昨天局长到了没有?”“还是杳如黄鹤。”
译文:昨天局长到了没有?”“还是没有消息。”
[近义词]杳无音信、无影无踪、泥牛入海
[反义词]捷报频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杳无音信
[成语解释]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典故出处]清·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
译文:孔明去到东吴之后,没有一点消息。
[近义词]杳无消息
[反义词]指日可待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