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郑和是郑成功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1 06:18:14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郑和拼音

拼音:zhèng hé
郑和。(公元1371~1435) 本姓马,小字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东岸等处,开中外交通最远的航路,宣扬威德,海外诸国争来朝贡。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拓展:郑和宝船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也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
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现代对郑和宝船的研究及仿制较多,但郑和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争议。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郑和是明朝的人,是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05年6月15日,明朝大臣郑和率领由62艘海船和2.7万余人组成的远洋舰队,从泉州港出发,扬帆远航”;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政治方面: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2、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3、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郑和是谁啊?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maritime explorer)。公元1405年,明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固边防(border defense)和开展海上贸易,派郑和带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出海的人员有10多万人,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纵横东亚、西亚,一直到非洲大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navigation)史上的壮举,它展现了郑和卓越的航海和组织才能,同时展现了明朝的国力和国威(national strength and prestige),加强了明朝和海外各国之间的关系。
Zheng He (maritime Explorer) is history's most famous Chinese Navigator . In 1405AD ,the ruler of Ming dynasty order Zheng He to led seven voyages in order to secure the border (border defense) and sea trade of the fleet. In the following 28 years, Zheng He led his fleet, made seven voyages to the Western Seas with over 100,000 crew members 。In total, they visited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fleet traveled far into South Asia and West Asia, and made all the way to the continent of Africa. Zheng He's voyages is one of the world navigation feat in history, it shows Zheng He's navigation and organization excellence and convey the power and prestige of the Ming dynasty (national strength and prestige),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g dynasty and foreign countries.

郑和是哪个朝代

郑和是明朝的。郑和(1371年?-1433年?),云南昆阳(今并入晋宁)人。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曾祖拜颜、其父辈均信奉伊斯兰教,曾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
明初战乱时郑和入宫为宦官。追随燕王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为内宫太监,先后被封为三宝太监。永乐三年(1405年),与王景弘等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南海及“西洋”。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1407—1433年,先后六次出使西洋。前后历时28年,7次远航,途经30余国,最远达非洲东岸和红海。
郑和秉承朝廷旨令,每到一地,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各国大多与明朝通好。他所到过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至今还有“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三宝城”、“三宝井”、“三宝垅”等遗迹。其撰立之娄东《通番事迹记》、长乐《天妃灵应之纪》等碑铭,以及《郑和航海图》等,均为研究中外关系史的珍贵史料。
郑和原本姓马,元朝初年,郑和的祖先移居云南,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
马和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庭里,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因而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郑和母亲姓温,非常贤良。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叫马文铭。马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

郑和是谁?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公元1405年,明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固边防和开展海上贸易,派郑和下西洋。在此后的28年里,郑和带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出海的人员有10多万人,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纵横南亚、西亚,一直到非洲大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展现了郑和卓越的航海和组织才能,同时展现了明朝的国力和国威,加强了明朝和海外各国之间的联系。
Zheng He is the most famous China history navigator. In 1405, the Ming Dynasty rulers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border and carry out maritime trade, sent Zheng He's voyages. In the next 28 years, Zheng He led the fleet seven voyages, and sea staff of about 100000 people, visited more than 30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fleet and South Asia the west, to the African continent. Zheng He is the western world navigation history feat, it shows Zheng He's excellent navigation and organization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show the power and prestige of the Ming Dynasty, strengthened between Ming Dynasty and other countries.

郑和是哪个朝代

郑和是明朝。
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州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1405年至1424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
郑和主要成就
郑和的奉命出使,是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郑和来到南洋以后,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与此同时,郑和又从崇扬佛教或传播伊斯兰教着手,力图使有关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这样对于平衡各国之间的关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郑和还通过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强暴,促成了各国间和平局势的建立。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为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是郑成功吗?

郑和和郑成功不是一个人,郑和是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成功是明清之际军事将领。
1、郑和
郑和(1371年?- 1433年?),回族,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2、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扩展资料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

国际贸易的兴盛离不开海上运输的发达,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启动了第一次下西洋的探索之旅。此后二十八年间,他七出七归,播仁爱于友邦。伴随着这一壮举的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那大家知道郑和是哪个朝代的吗?郑和是明朝的,是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至1424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05年6月15日,明朝大臣郑和率领由62艘海船和2.7万余人组成的远洋舰队,从泉州港出发,扬帆远航,出使西洋,拉开上丝绸之路的序幕。郑和能成为下西洋的正使太监,有多重原因。他具备军事才能,得到了朱棣的信任。在朱棣决策下西洋时,郑和正当壮年,身材魁伟,朱棣曾询问袁忠彻以郑和率军出使是否合适,袁忠彻认为合适。此外,郑和兼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背景,也被认为有利于其顺利完成下西洋的使命。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

郑和是哪里人

郑和是云南人。
郑和是云南人,他的祖籍是阿拉伯地区的人,是一名穆斯林,郑和是因为饭的事情,初入宫中当做太监,后来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赏识。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
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
历史记载
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
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郑和写经及刊刻佛经颇多,但流传至今者有限,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刻本《佛说摩利支天经》,云南图书馆藏印本《五华寺大藏经发愿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和

郑和有什么历史影响

最近周星驰导演的新片美人鱼正在热映。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影片中提到的郑老师是谁?影片中郑老师的肖像是曾经扬帆远航的宦官。种种迹象不得不让人怀疑郑老师就是历史上七下西洋的郑和。让介绍郑和的故事校易搜的七下西洋。郑和的意义下西洋:郑和,回族,原名马,小名,云南昆阳宝象山智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和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去了哪里呢?郑和七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1.西部地区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以及新疆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是指狭义的西域可以到达的地区,包括中西亚、印度半岛等。2.占领城市又称战坡,是一个古老国家的名字,在今天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在历史书上曾被称为林逸和王欢。当地盛产水稻,叫占城稻,是水稻的改良品种之一。宋代传入中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我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市的长乐把这种大米称为“黄沾”。直到三十年前,还是当地高秆晚稻的优良品种。3.Java语言也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巴西。自唐朝以来,史书记载称其为大陵坡。该岛北临爪哇海,南临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这里是印尼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万隆、三宝垄和苏拉卡尔塔。泗水是中国长乐人的聚居地。4.三佛七国也就是室利佛去世的国家,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古国。那时候,大约是今天巴伦邦,位于苏门答腊岛东南部的木溪河畔。5.暹罗泰国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14世纪中叶,由暹罗和Logo合并而成,南临暹罗湾。现在首都是曼谷,泰国华侨华人数量居南亚第一。6.南天竺天竺是古印度的别称,古书也称天竺为身毒。天竺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的是印度半岛的南部。7.锡兰山即锡兰,或称狮国,现称Srilangka,是亚洲南部的一个岛国,隔着博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是古代佛教国家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首都科伦坡位于该岛西南部。8.古日果又名古里府,旧址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西科德一带,是海上交通的重要场所。明永乐五年,郑和曾来此游览,并立碑纪念其第二次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