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我是猫》:以猫之口吻笑谈人生百态!
- 2、夏目漱石我是猫有什么文学价值
- 3、《我是猫》——幽默诙谐的经典
- 4、4.《我是猫》有何艺术特色?
- 5、我是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6、我是猫好词好句
- 7、夏目漱石《我是猫》‖猫眼中的人生百态,生而为人的可叹可悲
- 8、夏目漱石《我是猫》:我是一只没有名字的猫
- 9、谁有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资料包括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等等谢谢
《我是猫》:以猫之口吻笑谈人生百态!
“不会好得那么快,慢慢会好起来的。现在就好多了。”——夏目漱石
提到《我是猫》的作者夏目漱石的名字很多人都感觉陌生,但其实在旧版一千元面值的日本纸钞上,印着一个人的头像,那就是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因此在《我是猫》这本作品中作者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苦沙弥、迷亭、寒月等知识分子以及金田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生活面貌,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戏谑和批判,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取得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
而这本漫画版本的《我是猫》则借由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插画和精简的文字把作者的核心思想呈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认知世界,沉浸在了与众不同的阅读氛围中。《我是猫》作为日本近代文学中一部视野广阔、描写深刻,贯穿着批判精神的讽刺小说以漫画形式的出版不仅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更为《我是猫》的广为传播奠定了基础。
“我是猫,尚无名字”。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读完这句话结合书中的插画毛发淡黄色又带一抹黑的猫咪形象活灵活现的凸现在我眼前。
想着这只灵动可爱的猫咪为何如此机敏,又为何如此惹人爱怜。答案在后续一幅幅的经典插画图中凸现出来,我们看到作者通过猫的视觉,勾勒出了一位明明胃不好、却偏爱吃不易消化的红豆年糕和藤村羊羹的美学家迷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大概率就是他将自己真实一面进行映射的体现。而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可知,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晚期,由于社会发生巨大转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席卷社会,文化和道德呈现出一片荒芜甚至倒退。因尔这种现象的发生是一个正常的表现,是一个极具戏剧化的戏虐表达手法。
其次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可以发现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他生活清贫却也自视甚高,但也被主流的金钱社会所蔑视我。在他与暴发户金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黑暗,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世态,也借由这一现象抒发了作者对于这一社会形态的极大不满。
以猫之视角观察世界,一切事物都会变得荒唐,孤独起来。会觉得人间是如此空荡荡,因为人性除了虚伪和自私,便一无所有。除此之外,我们看到了没心没肺无厘头又唯恐天下不乱的迷亭、古板又一丝不苟不知变通的寒月、迂腐没有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又自命清高的猫咪主人苦沙弥,还有财大气粗、仗势欺人的资本家金田、拜金主义者铃木等。这些形象都为小说整体的基调奠定了踏实的讽刺基础。
最后综合来讲如果怀揣一颗爱猫人士的“猫奴”的心态来读这本漫画版《我是猫》的话,能收获的是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猫咪形象,但基础于原作全文的反讽基调,在猫奴视角下阅读多半会感到一些感慨。
.
夏目漱石我是猫有什么文学价值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通过一只猫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生活面貌,对阴暗腐朽的社会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戏谑和批判,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取得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
在文学价值方面,首先,《我是猫》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它以猫的视角和口吻进行叙述,使得读者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人类世界。这种创新的叙事手法为小说增色不少,也使得这部作品在夏目漱石的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次,《我是猫》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生动,不仅描绘了知识分子和资本家的生活面貌,还通过主要人物苦沙弥及其朋友们的活动,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际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此外,夏目漱石的语言幽默、诙谐,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元素,这使得小说在传达对社会和人性的批判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乐趣。
综上所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在文学上具有多重价值,它不仅在叙事手法、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它通过猫的视角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当时日本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这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永恒的艺术价值。
《我是猫》——幽默诙谐的经典
《我是猫》以幽默诙谐的日常故事,组织成就了这部讽刺明治社会风气问题的文章。明治时代自1868年至1912年,共历经44年,期间因为积极引入欧美体制,社会推崇欧美文化与学问,逐渐生成日本个人主义的浪潮,且影响了文学发展,各路名家走上反对自然主义文学的道路,夏目漱石便是其一。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影响深久,早已成为主导趋势,在这一文学氛围里,自然主义一派反感与之逆路的一众,泉镜花便是被排斥的人之一,多数人认为自然主义不注重“人”,只注重“自然”,这在之后的日本文坛掀起了更多反对的浪。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里以极细致的笔触所绘出明治时代的社会状貌,生动的将主人公“我”(无名的猫)视角下,对苦沙弥男主人和苦沙弥夫人、迷亭、寒月、金田家等角色交织引发的日常故事和思想写下。作为一只猫,夏目赋予了“我”通人心的灵性,只要人类用手摸“我”,内心所思便如如电流一般涌入脑际。同时我拥有着高远的智慧,并有着对人世和猫世独到的见解。
“我”的主人苦沙弥先生是一位迂腐、古板的人,他不愿礼貌待客,生性迂阔,对商人十分唾弃。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文章以很直观的方式,让“我”烘托出主人的生性,毫不费解。夏目漱石如此塑造苦沙弥很有可能是映射自己内心的自甘寂寞,夏目漱石有过一段十分苦楚的留学生活,独自一人在外,唯有拼劲的学习,吸收文字才能使自己感到安然。正因为有这这样的过去,在文中犹能感到苦沙弥的悲哀。
苦沙弥的朋友迷亭是一位纨绔公子式的人物,可以说也是文章幽默的重心,很爱扯谎,哗众取宠,而他的谎言又无不含沙射影。在与嚣张跋扈的金田太太交谈的时候,迷亭告知自己的伯父是牧山男爵,金田太太瞬间另眼看待他,映照了以钱为荣之人的浅薄眼见。迷亭与苦沙弥的关系很深,也有可能是对于夏目漱石过去对自己自甘寂寞的一丝期许,很多人一定都很希望在最寂寞的时刻出现一个友人,因为对于孤独家们来说,这犹如奢望。迷亭与主人关系之深,就犹如把进朋友家门要打招呼的事扔到爪哇国一样,抛到九霄云外,只要迷亭出场,文章的幽默便会显现。
不切实际的水岛寒月,整日埋头研究奇特的事物,对许多事物保有自己奇特的看法。他是苦沙弥的学生,年纪轻轻,成绩优异。他的故事也很幽默,比如吃蘑菇卡掉了一颗牙齿,喜爱胡诌故事,在文章最后一章大篇幅描写了买小提琴的故事,最后买了又不能拉,因为会吵到邻居而收场。
《我是猫》的故事可以说与水岛寒月有密切关联,金田家的小姐与他有染,金田太太便高傲的向苦沙弥与迷亭咨询寒月的事。苦沙弥素来讨厌商富,又不通待客之道,所以让金田太太遭碰壁。金田太太回家后与丈夫金田老爷倾诉这一事,虽然金田老爷与苦沙弥没有见过一面,但财大气粗的他依仗人望,买通落云馆的学生不停的从精神上折磨苦沙弥。明确反应了明治时代资本家的丑陋,并反应金钱的稀释,助长人唯利是图、仗势欺人的思想,其中还有着铃木等人裹挟一己之见的故事,铃木在收听金田太太的倾诉后,认为苦沙弥遇事不圆滑,自私自利,便上门拜访直抒己见的批评。这门婚事最后因水岛寒月回家娶了一位黑皮肤的女人结束。
“我”,也便是猫,对于人世与猫世都有明确的认知,思想来看亦是特立独行的。我对苦沙弥的贬义看法,也是很直观的表达而出。而苦沙弥本人其实还有着对知识对个人自尊的严格落实,在学校里,学生问粗茶的英文,苦沙弥竟然说“savage tea”(粗鲁 茶),令闹事者手握这一点,对他进行了自尊上的侮辱。“我”对之的看法即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则也是身为猫,看待人对自尊的一个浅薄出入。如果“我”更多表达对苦沙弥的褒义看法,可能读者的认识就会更清醒。
“我”实则也体现了对文中的人,进行了非人之物思想的戏谑。批判社会的状貌,就如金田家仗势欺人,社会于金钱的欲望深刻,人没有了选择性,只会效仿,特别是警察制度。对于苦沙弥、迷亭等一众人,批评了他们人性上的状貌和品行问题,但肯定了他们的反其道行之的态度,苦沙弥厌恶世俗,虽然与社会脱节,好像是不通世故的稚童,但更多是彰显个人主义对自我的全盘接受。文中还有许多苦沙弥的朋友没有正面出现,但是从细节看,有的受教义荼毒又去毒害他人,有的胸无大志,只为了弥补生活的空虚,故作高深莫测,这些也全部被“我”所否定。
可以说《我是猫》的讽刺批判是关乎明治时代社会上下至人之常情最广袤的,除了独到的幽默令阅读此书之人心旷神怡,故事的起伏又足有吸引力,且从猫的视角下,给予人对描写之物的认识,是十分具有插画式的小说。作为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可以说是日本近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亦是幽默诙谐的经典!
4.《我是猫》有何艺术特色?
夏目漱石的成名作《我是猫》不仅以其对文化转型时期日本社会的深刻揭示而著称,艺术上也表现出独特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
(1)比较灵活、自由的结构形式。全书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的人物活动为中心,将一些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段连缀在一起,一些松散,但显得自由灵活。作者自称作品的结构“像海参一样”,无头无尾,“随时随地都可以截断”结尾。
(2)独特的叙述视角。小说以猫为叙述者,以猫眼看人世,从而产生一种“陌生化效果”,能见到人之未见,言人之难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态度,而且使一些以人的眼睛看似“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了特别“触目惊心”的效果,从而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3)出色的幽默讽刺艺术。《我是猫》继承了日本诙谐文学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尤其是十八世纪英国讽刺文学的手法,或通过人物间的插科打诨而逗趣,或穿插荒诞奇妙的逸闻,或借用猫态猫语而产生令人发笑的情趣。这些幽默讽刺手法不仅用于对文化转型时期日本社会的浅薄、浮泛的讽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也得以成功。
(4)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作品的语言既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又充分借鉴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谐趣传统,还巧妙地使用汉语、雅语,展现出生动活泼、简洁凝练、含蓄幽默、饶有风趣的语言风格,幽默而不失严肃,滑稽而不落俗套。
我是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我是猫》告诉了我们有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心里很苦,生活不如意,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当我们顺其自然的接受现实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身边的事物原来是如此的可亲可爱。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部作品反映面广,内容丰富复杂。作品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猫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它的感受和见闻,写出它的主人穷教师苦沙弥及其一家的平庸、琐细的生活以及和他的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独仙等人经常谈古论今、嘲弄世俗、吟诗作文的故作风雅的无聊世态。
作品还巧妙地写进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始终。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
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她,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皮学生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
我是猫好词好句
我是猫好词好句如下:
《我是猫》好词:
六神无主,记忆犹新,饥寒交迫,蹑手蹑脚。
怨天尤人,迫不得已,大发雷霆,无动于衷。
满不介意,百无聊赖,战战兢兢,旁若无人。
家喻户晓,敬而远之,天南海北,洗耳恭听。
心悦诚服,德高望重,得意忘形,神色自若。
妙趣横生,虚掷韶光,一目了然,堆积如山。
亦步亦趋,泰然自若,瞬息万变,惟妙惟肖。
驰名遐迩,赫赫有名,溜之大吉,洗耳恭听。
活灵活现,目眩头晕,欣喜若狂,啼笑皆非。
《我是猫》好句:
1、一切安乐,无不来自困苦。——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猫》
2、人哪,为了消磨时间,硬是鼓唇摇舌,笑那些并不可笑、乐那些并不可乐的事,此外便一无所
长。——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猫》
3、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白,颠倒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猫》
4、尝遍人间甘辛味,言外冷暖我自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猫》
5、此刻烦躁的心情就像用十除以三得出的结果一样,无穷无尽。——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猫》
6、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我是猫》
拓展知识: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后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该小说以诙谐的语言、细腻的笔讽和犀利的笔锋,淋漓尽致地揭露和嘲讽了资本家、统治者,批判了金钱万能的社会和盲目崇拜西方生活方式的社会习气,塑造出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该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强烈的讽刺和批判精神,惊动了日本文坛,并为夏目漱石赢得了文学声誉。
夏目漱石《我是猫》‖猫眼中的人生百态,生而为人的可叹可悲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也是处女作。讲述了一群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于百无聊赖中消磨时光,只因对眼前的社会无能、无力以对。
故事的创作背景,乃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封建幕府垮台,资本主义确立,可以说是个崭新的时代, 不过,由于一切发生得太快,社会的改革难以彻底。 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皆蠢蠢而动。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与风尚习俗却因其根深蒂固,很难连根拔起、迅速摆脱。 于是乎,它们便包含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故事中的苦沙弥、寒月、迷亭、东风、独仙等等,便生存在这特殊的文化背景中。面对西方突如其来的新思潮,他们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乎不知所错。只能靠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时光。 可悲的是,虽然他们时刻在嘲笑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
先来看主人,猫公的主人,即苦沙弥先生。此人是名教师,也就是猫公口中可以被学生们随意捉弄、无力反抗之人。
就他本人,亦有许多的毛病。 固执无聊,怪里怪气。在猫的眼里,他常无端发火,怒气冲天;与人交谈时,凡事不正面进攻不会善罢甘休,凡事不问个水落石出不会清楚。很多时候,可以说不懂什么叫客气。而在其他人眼里,他是个酷爱逞能、不知好歹、不可理喻之人,他是犟眼子,拥有顽固的性情,即狂且傲,是一个蒸不熟煮不烂的家伙。
猫公的观点在客观的基础上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它所形容苦沙弥的弱点、缺点可谓一针见血,让人读后感觉栩栩如在眼前。 而那所谓“其他人”,便是金田、铃木之流,对苦沙弥的评判则难免不带着些恶意攻击;不过,却也没有偏离他之本性太远。 总之,苦沙弥是一个固执、自负的老学究形象。
然后,是迷亭。 比起苦沙弥来,迷亭更令人讨厌。 猫公给予他的定语很多:唯恐天下不乱、不正经,爱捉弄人,不着边际。更有许多胡吹乱嗙、胡诌八扯、胡乱插言等以“胡”字为首的词语,被猫公定格在他的身上。与人交谈时,他口若悬河,不堵住他的嘴不甘于沉默;无论是谈话间断,还是羞于启齿,打起瞌睡,陷入僵局,他都能从旁冲杀出来。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是何等招人厌烦,但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也不能否定他之存在的意义。 很多时候,他作为枯涩生活的调味剂,却能一味地给人以无限乐趣。
所以,《我是猫》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便是苦沙弥、迷亭之流的滑稽聚谈。 那一出出插科打诨般的闹剧,他们却是演绎得如同雄辩家盛会似的,本来无关痛痒的消极度日,却又搞得煞有介事,未满入戏太深了。所谓“当局者迷”,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之中可有清醒之人。
猫公将他们几人聚在一起的情景有时形容成一幅“太平盛世逸民欢聚图”,有时形容成一场“雄辩家盛会”,而当大家兴尽之时,又像“杂耍散场似的”;好一句“杂耍散场”,正中他们玩世不恭之要害。 总之,在猫公的生活中,所见之人,及所做之事,皆值得它对其冷嘲热讽。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替他们将这一切怪罪在“社会”身上,在大时代浪潮下,他们的确身不由己,但是,有一点是被大家所忽略掉的。 那便是人的局限和狭隘,人的自以为是、自恋自负自我逃避、自我感觉之良好。
且看猫公如何说——
这是针对整个人类而言。而像猫公之主人苦沙弥及他的朋友们,也就是作者笔下身不由己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的确有着一定的苦衷,或是难以言说的隐痛, 但同样生而为人,他们自然也逃脱不了人的俗性与劣性。
正如这篇文章开始时,我们引用的那段书中文字描述的那般,知识分子无论是追求达观也好,企望超然物外也罢,还是消极避世、将自我封闭,如此种种,事实上,都很难得偿所愿。 因为在人的骨子里,一些俗气的东西总也挥之不去;因为既然人们生为俗骨凡胎,便摆脱不了“贪欲”、“争胜”之心的骚扰。
俗话说得好“乌鸦落在猪身上,看见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这里的看不到或许有心智的障碍,也或许只是大家的自欺欺人、不愿看到而已。 这便是生而为人的可叹、可悲之处。
夏目漱石《我是猫》:我是一只没有名字的猫
这周总算看完了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感慨颇深。提起夏目漱石,大多数人第一想起的必是那句含蓄表达爱意的句子:今晚月色真美。朦胧而含蓄的情愫,让人动容。而《我是猫》也是夏目漱石的最重要代表作,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章篇幅较长,故事又大多都是生活细节。通篇读下来,首先觉得此猫甚是有趣之外,脑子里还生出了一种念想:若我也是一只猫,那该多么美妙。
若我是一只猫,我会在早晨阳光洒落的时候,选一个温暖的草堆,睡一个回笼觉。快到中午的时候,悠悠哉哉地去觅食。下午的时候,在小河边的树荫下午睡,一边畅想着河里的鱼儿如何落入我的猫口。傍晚时分,去调戏隔壁家的花猫,然后昂首挺胸回家吃饭。吃完晚饭后窝在主人怀里看一晚电视,夜里的时候出去浪一圈再回来睡觉。
若我是一只猫,我誓要做一个又懒又肥的猫,每天把猫生过得潇洒恣意。
可是夏目漱石笔下的这只没有名字的猫,却并非如我想象一般——是一只又懒又肥的猫, 让人惊喜的是,它是一只有思想的猫。它眼中的世界,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缩影。
故事大致情节是,一只小野猫误闯入教师苦沙弥的家,就此被收养。之后通过猫的第一视角,讲述了有关苦沙弥一家、迷亭、寒月等人的故事,还有想把女儿嫁给寒月不成反报复的金田一家。
苦沙弥是个穷教师,虽然贫穷,却格外正直。虽然正直,在学问上有时也显得颇为迂腐。与铃木关于“金钱”义正言辞的辩论彰显了这个角色最大的魅力。迷亭是个典型的纨绔公子形象,总是喜欢胡说八道、四处调侃,成天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只是进出教师家的时候,像自己家一般随意,少了几分礼貌。这个角色很出彩,在那个并不真实的世界里,添了一抹真实的色彩。寒月是苦沙弥的得意门生,是当时考试第一的秀才,也是个“面相冷峻的美男子”(书中原话)。为了当上博士,曾整天窝在实验室里磨玻璃球。也因为寒月的婚事,引发了金田和苦沙弥之间的矛盾冲突。至于金田一家,是拜金、自私自利的代表,他们看中寒月的学识,想把女儿嫁过去,无奈最终寒月娶了旁人。金田也是猫咪口中的“真正的恶人”。文章还讲述了东风、独仙,以及虚伪的金钱主义者铃木等人的故事, 无一不揭露那个时代,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风气,抨击了资本家虚伪、自私自利的丑陋面目。
全书中有很多金句,全部出自猫咪之口。 比如“难得的机会,可诱使所有动物做出并非本能的选择”、“所有的动物都能够凭直觉,预知对事物是否适应”、“所有喜乐都需经过困苦方得体会”。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着实吃了一惊,这话简直太精辟!但我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悲伤和无奈。诚然,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在无聊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周末在家的时候,无聊的简直不知说什么好,甚至大部分时候,就那么无聊地躺着。我对这种无聊的人生感到害怕。
这句话是真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求平等,但不要忘了,平等和公平不是一码事。有时候,你以为的平等其实是不公平的。 想要追求真正的平等,我们努力向前的道路还很漫长。
这句有点像古希腊时期强调人的主体思想。人类研究美学、研究力学、研究这世间的一切,其实都是在研究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我们从始至终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这也让我无端想起了一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成为真正的自己。
简直不谋而合。
这段话非常具有讽刺意义。在原书中,这段话主要是针对铃木而言。作为一个读书人,铃木却没有保持读书人的正直,他崇拜金钱,虚伪自私,虽然很“吃得开”,但骨子确实一个非常善于伪装、冷漠自私的人。放到现在来说,也有很多人并非情深义重,戴着厚重伪装的人类依然存在,但我还是愿意相信,真诚待人,依旧可以收获这世间的美好。
这只没有名字的猫咪最后结局如何呢?相信很多人都在关心着。
结局是,它终于平静地死去了。
书中对此的描述是这样子的:
“我只觉得惬意。不,已经感觉不到惬意了。日月坠落,天地崩塌,我进入了不可思议的太平世界。
我死了。
死了才得到这份太平。”
它很平静。
对于猫咪淹死在水缸中的结局,其实我看了之后很沉默。全书结局地太过仓促,上一秒,苦沙弥、迷亭、东风、独仙等人还在聊着寒月的婚事、聊着关于女人的话题。下一秒,猫咪就平静地死去了。但就像夏目漱石自己说的, “以后世界将如何变化,我不了解,只不过,水缸中的猫的瞳孔,应该可以凝固成永恒的瞬间” 。于是,我便也释然了。
以后这世界将如何变化,我不了解,只不过,我喜欢这只没有名字的猫。
【END】
谁有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资料包括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等等谢谢
《我是猫》写作背景: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越发严重,阶级分化日趋严重,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钱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道德标准下降,拜金主义日益严重。
夏目漱石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长篇小说《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我是猫》中心思想:
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扩展资料:
《我是猫》内容简介:
小说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风波,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金田老爷是靠高利贷起家的、"穷凶极恶,又贪又狠"的大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财产。他的"堂皇富丽的公馆",与苦沙弥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鲜明对比。
他发财致富的"秘诀"是"要精通三缺",即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钞票上","只要能赚钱,什么事也干得出来",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金田依仗自己的财势,成为社会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财大气粗,仗势压人。
主人公苦沙弥安贫、正直,教书十年与他素不相识,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兴师动众三番四次进行打击,致使苦沙弥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
买通的落云馆的顽童搞得苦沙弥坐卧不宁,他却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家伙不久将来,总会投降的呢。"一副奸诈、凶狠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了。所以,连"猫"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
《我是猫》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近代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其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漱石一生著有两部文论、大量俳句、几百首汉诗,若干随笔和书信。
但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夏目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