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 2、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 3、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 4、文言文对老妇人称呼
- 5、老妪和老媪的区别
- 6、老媪是什么意思
- 7、媪妪怎么读什么意思
- 8、老媪的读音
- 9、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老妪读音:lǎo yù。老媪读音:lǎoǎo。
lǎo:声母:l,韵母:ao,声调:第三声。
yù:声母:y,韵母:u,声调:第四声。
ǎo:韵母:ao,声调:第三声。
一、老妪
释义:年老的妇女。妪(yù)。
引证:郭沫若《行路难》中篇第二章:“他从海岸上又折向街头来,在一只街角上又遇着刚才那位卖菜的老妪。”
二、老媪
释义:年老的妇女。
引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老头子一想,他既是从小没父母,他的父母总是年轻的了,何以所挂的喜神,画的是一个老媪。
扩展资料
老妪的近义词:
老太婆,汉语词语,拼音是lǎo tài pó,意思是指老年的妇女。今常含有轻蔑的意思。
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这个老太婆来趁船,没有船钱。”
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之二)》十:“那白发婆娑的老太婆进来了。”
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lǎoǎo]老媪、[lǎo yù]老妪。
老妪:古代的老妇人的自称。徽州人对老婆的称呼,古代徽州人对自己的老婆没有别的称谓,千年来总是称呼“老妪”。而夫妻则称为“老倌老妪”。但绝大多数地区老妪指的是年老的妇女,赣语,吴语中均是指这个意思。
老媪:拼音为lǎoǎo,是老年妇人的意思。出自《题贺知章故居》。唐·温庭筠 《题贺知章故居》诗:“老媪寳藳草,愚儒输逋租。”
媪妪的解释:
“媪妪”读作:[ǎo yù]。这两个汉字都有一个女字旁,看来都与女性有关,关键就在于右边部分的偏旁。而汉字“媪”和“妪”,往往在书面语中以词语形式出现:“媪妪”。“媪妪”指的是年老的妇女,也可以说是年老的女人。
媪,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昷(wēn)。昷,上面一个扁日旁,像是一个人被囚禁在里面,下面这个皿字底,好似一顿丰富的美餐。拿东西给囚犯吃,是一种仁慈的行为。昷,含有仁慈温和的意思。特别是老年妇女,本性善良的特点。所以,“媪”的本义指的是年老的妇女,泛指妇女。
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老妪读音:lǎo yù。老媪读音:lǎo ǎo。
lǎo:声母:l,韵母:ao,声调:第三声。
yù:声母:y,韵母:u,声调:第四声。
ǎo:韵母:ao,声调:第三声。
一、老妪 [ lǎo yù ]
释义:年老的妇女。妪(yù)。
引证: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他从海岸上又折向街头来,在一只街角上又遇着刚才那位卖菜的老妪。”
近义词:老妇人。
二、老媪 [ lǎo ǎo ]
释义:年老的妇女。
引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老头子一想,他既是从小没父母,他的父母总是年轻的了,何以所挂的喜神,画的是一个老媪。
近义词:老妇。
反义词:少女。
笔顺
近义词
少女 [ shào nǚ ]
释义:未婚的少年女子。
引证:巴金 《家》四:“这其间也曾象别的同样年纪的少女那样,做过一些美丽的梦。”
少女指未婚的少年女子,是女人在一生的成长的过程中未成年前的一个时期,指13到17岁的未成年女孩。也指看起来年轻漂亮的姑娘。
文言文对老妇人称呼
1. 文言文对老女人怎么称呼 有两种说法:老妪和老媪。
1、老妪 [ lǎo yù ] 老年妇女。
引用: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翻译: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2、老媪 [ lǎo ǎo ] 老年妇人。
引用:明代·郑之珍《铁杵磨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翻译: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扩展资料
古文列举:
1、《石壕吏》唐代:杜甫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翻译: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2、《孙泰》未知:佚名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
翻译: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
3、《孝丐》未知:佚名
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
翻译:小舟虽然很破旧,但是很干净。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
4、《上杭道中》明代:王佐(汝学)
儿童著屐行花底,老媪摇船傍岸隅。
翻译:儿童穿着木屐行走在花朵之上,年老的妇人摇着船停靠在岸边。
2. 古文中如何称呼五六十岁的老人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3. 古文里对长者是怎么称呼的 佼人:指美人。
佼,美好的意思。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 *** 。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见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尤物:奇异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内人: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发妻: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发妻”软玉温香:软:柔和;温:温和。
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小家碧玉: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巾帼英雄:巾帼: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指妇女中杰出的人物。
4. 古代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称.
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
拙荆--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
粉黛--古代美女代称.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
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
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媪--古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乎.
娘--古代指母亲.少女或泛指妇女.
5. 文言文对着父母怎么称呼自己的 妾身(女) 吾(男) 文言文中其他场合称呼自己 我:吾、余、予、愚、鄙人、在下 先秦以前:寡人 皇帝:朕、寡人 皇后、太后:哀家 老头:老朽、老夫 老妇:老身 出家人:洒家 官人:下官 女子:妾、区区、奴、奴婢 读书人:小可、不才 下人:奴才、老奴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
“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
《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
“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 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
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
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
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译为“自己”之意。 例: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桃花源记》——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自”便是自称“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己”字也同上一样,指“自己”。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例: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才能。这里的“人”字,即旁称。
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现在人家有大功却要击杀他,这是不道德的。
“人”字旁称“人家”。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 20、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微薄的力量,还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样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两座大山怎样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来尊称愚公的,相当于“您”。 21、子何恃而往?《为学》——您凭什么去呢?“子”便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22、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况吗? 2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您说你事务多,谁像我呢? 24、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公输盘说:“您老人家有什么见教呢?” 25、足下事皆成。《陈涉世家》——您的事业都会成功。
6. 古代对老人的尊称有哪些、对爱人的呢 古人的谦称和尊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许多地方都能体现出这个文明古国的谦敬之风。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呼对方时用尊敬之语。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说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单个字可以说“仆”,如“仆窃不逊,近自托自无能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可以说“愚”,可以说“窃”,“愚以为”“窃以为”都是“我以为”的意思。大臣们在君主面前可以说“臣”、“微臣”,甚至说“奴才”(何绅不是经常说吗?),犯了罪了说“罪臣”。下级官吏在上级面前说自己“下官”、“卑职”。下级将领在统帅面前称自己“末将”。君主自己称呼自己时说“寡人”、“孤”、“朕”。丫环在主子面前自称“奴婢”。百姓在官员面前说“小人”“贱民”。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出家人称自己“贫僧”、“贫道”、“贫尼”。所有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
古人不但说自己用谦称,说自己家里人时也用谦称。说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子”、“贱息”(“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说自己的女儿“小女”。说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说自己的妻子“内人”、“贱内”。说自己的东西时也用谦称,自己的房子“寒舍”、“蓬荜”、“舍下”。自己的文章为“无能之辞”、“鄙贱之语”、“拙作”。自己的意见主张为“管见”、“浅见”。表演技艺时说“献丑”,自己的功夫为“三脚毛”。在别人之前发言不忘说“抛砖引玉”。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谦称都是用表示身份低、见识浅、品德低的一类词。比如“愚”是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仆人”,仆人身份多低。帝王的“寡人”是“寡德之人”。“犬子”就更不用解释了。古人用这些“不好”的字眼来表示谦虚在古文中随处可见。例如: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陈情表》)
“童子何知,躬逢盛饯”(《滕王阁序》王勃说自己是小孩子,小孩子知道的肯定少)
“敢竭鄙怀,躬疏短引”(《滕王阁序》)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之上”(归有光《山舍示学者》“区区”有见识浅陋的意思)
谦称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称呼对方就不能用这些字眼了。古人称对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复数有“二三子”。臣子称君王为“陛下”,太子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阶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阁下”也是同样的道理。)君王呼臣子为“爱卿”。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说别人的意见为“高见”、“高论”。别人的文章为“大作”,称呼兄为“兄台”、称呼弟为“贤弟”,别人的妻子为“尊夫人”。别人的徒弟为“高徒”。别人的家为“府上”。称呼和尚为“高僧”、“圣僧”。 尊称老师为夫子、师父、师傅、先生、先哲。
尊称在古文中非常常见,例如:
“今媪之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不直呼秦穆公,而呼他的手下是对穆公的尊称。)
从上面可以看出,尊称和谦称正好相反,多数用表示美好、高贵高尚的字眼来表示。这些表尊称谦称的词汇应该是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许多词汇还在使用。
有人说古人真是婆婆妈妈,用“你我他”不就什么都包括了。看看大街上处处可听到的“老头儿”“喂”“那个人”“这家伙”,我们现代人还有资格说古人婆婆妈妈吗?
7. 文言文中对人的称呼,并说明为什么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以下几种:【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
《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
老妪和老媪的区别
男性:老朽、老夫、老汉、老拙、老翁、老叟。
1、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以“老朽”自称,表示自己是衰老无用之人。
2、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谦称,通常是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男子。
3、老汉是老年男人的自称。
4、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谦之词,形容为人处世循规蹈矩,做事按部就班,比较实在、厚道。
5、老翁是中国古代老年男人的称呼,含尊重意。6‘’老叟是老人的自称女性:老身、老妇、老妪、老媪。1、老身是早期白话中老年妇人的自称。2、老妇是指年长妇女自称的谦词。3、老妪是古代的老妇人的自称4、老媪拼音为lǎo ǎo,是指老年妇
都是指老妇人.不同之处是“老妪”是古代老妇人的自称.
不同之处是“老妪”是古代老妇人的自称。也存在另一种说法,老妪是指年老的女人,老媪是指年老的妇女。
老媪 (lǎo ǎo ):老妇人,《题贺知章故居》诗:“老媪寳藳草,愚儒输逋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老头子一想,他既是从小没父母,他的父母总是年轻的了,何以所挂的喜神,画的是一个老媪。” 清 谭嗣同 《仁学》一:“向以为米盐凌杂,鸡豚诟谇,特老媪灶婢之所用心,及泛览于今之士大夫,乃莫不然。”
老妪(lǎo yù):是古代老妇人的自称。汉语词语杜甫《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徽州人对老婆的称呼,古代徽州人对自己的老婆没有别的称谓,千年来总是称呼“老妪”。而夫妻则称为“老官老妪
妪与媪这两个字的释义是一样的,但老妪、老媪这两个词有一点区别,老妪一般是老年妇人的自称,老媪则一般用来代指老妇人。在汉语中对于不同年纪的人都有不同的称呼或形容词,比如总角、垂髫、束发等等。
?妪与媪这两个字的释义是一样的,它们原本都是用来指年老了的女人的,但后来也有人用这两个字泛指妇女。不过,我们平时常看到的老妪、老媪这两个词是有一点区别的。
虽然老妪、老媪和妪与媪一样都是用来指老妇人的,不过在这之中老妪一般用来做老年妇人的自称,而老媪则一般是别人用来代指老妇人的。
在汉语中对于不同年纪的人都有不同的称呼或形容词,比如总角、垂髫一般都是用来代指儿童,而及笄、束发则分别指女子、男子的十五岁。
老媪是什么意思
老媪是老年妇人。
老媪,拼音为lǎoǎo,是老年妇人的意思。出自《题贺知章故居》。吕相国属意于谁,老媪岂不知。如今的朝廷,二皇子、五皇子声望渐隆,攀龙富贵者众,三皇子虽然势力较弱,但也有许多不得志的官员进行押宝。
拓展资料:
老妪和老媪的区别为:意思不同、称呼不同、侧重不同。
一、意思不同
1、老妪:徽州人对老婆的称呼,古代徽州人对自己的老婆没有别的称谓,千年来总是称呼“老妪”。而夫妻则称为“老倌老妪”。但绝大多数地区老妪指的是年老的女人。
2、老媪:是老年女人的意思。
二、称呼不同
1、老妪:老妪指年老女人时,一般为年老女人的自称。
2、老媪:老媪指年老女人时,一般为他人对年老女人的称呼。
三、侧重不同
1、老妪:老妪更侧重于年老的妇人。
2、老媪:老媪更侧重于年老的女人。
人物简介: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徽州人对老婆的称呼,古代徽州人对自己的老婆没有别的称谓,千年来总是称呼“老妪”。而夫妻则称为“老倌老妪”。但绝大多数地区老妪指的是年老的妇女,赣语,吴语中均是指这个意思。
媪妪怎么读什么意思
媪妪的读音:ǎo yù,意思是年老女人。
老妪和老媪都是指老妇人。不同之处是“老妪”是古代老妇人的自称,老媪一般用来代称老妇人。但也存在另一种说法,老妪是指年老的女人,老媪是指年老的妇女。例:杜甫《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在今天的少数赣语(如永新话),徽语,少数吴语(如温岭话)等方言也依然在使用这个词。在汉语中对于不同年纪的人都有不同的称呼或形容词,比如总角、垂髫一般都是用来代指儿童,而及笄、束发则分别指女子、男子的十五岁。
例句:
1、一个七十岁的媪妪是绝对不会仅仅因为男人蠢而拒之门外的。
2、这位媪妪体弱,百病缠身,幸好她的儿女都很孝顺。
3、吕相国属意于谁,媪妪岂不知?如今的朝廷,二皇子、五皇子声望渐隆,攀龙富贵者众;三皇子虽然势力较弱,但也有许多不得志的官员进行押宝。
4、因此,排倒莫等这一带的苗族女性,从六七十岁的媪妪到十一二岁的少女都能做蜡染。
5、中国一媪妪,专门供养一个和尚二十年,简直不可思议。
老媪的读音
老媪的读音lǎo ǎo。
老媪,拼音为lǎo ǎo,是老妇人的意思,出自《题贺知章故居》诗:老媪寳藳草,愚儒输逋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老头子一想,他既是从小没父母,他的父母总是年轻的了,何以所挂的喜神,画的是一个老媪。
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1%;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4%。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老年人身体保健:
1、避噪音
如果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戒挖耳
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
老妪和老媪的读音是什么?
如下:
拼音lǎo注音ㄌㄠˇ
简体部首耂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6画
繁体部首老部五笔FTXB仓颉JKP郑码BMRR
四角44712结构上下电码5071区位3247
统一码8001笔顺一丨一ノ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老lǎo(ㄌㄠˇ)
1、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老当益壮。老朋友。老练。老化。少年老成。老马识途。
2、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老。老人家。老大爷。
3、极,很:老早。老羞成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