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焚膏继晷的意思,成语梵膏继晷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6 09:36:11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成语梵膏继晷是什么意思?

编辑词条焚膏继晷
  词目:焚膏继晷
  发音:fén gāo jì guǐ
  释义: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

拼音:fén gāo jì guǐ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例句: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成语【焚膏继晷】什么意思?

焚膏继晷释义: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焚膏继晷_百度汉语
[拼音]
[fén
gāo

guǐ]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焚膏继晷的意思_焚膏继晷造句_焚膏继晷怎么读

【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焚膏继晷造句:
1、他的成功因素不在於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的向学精神
2、他在退休后,比在职时更努力,每天奋力钻研,几至焚膏继晷的地步,所以不断地有研究成果问世。
3、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4、现在你焚膏继晷地写研究计划,而不是去做研究。
5、要成为一个学者,就必须发愤忘食,焚膏继晷,埋首读书研究,才会有所成就。
6、为了赶上生产的进度,全体同仁不得不焚膏继晷地努力工作。
7、深夜,他焚膏继晷地凝听灌音机,播放的声音固然不会是波兰语可也不像苏格兰话。
8、为了应付即将来临的期末考,他一改平日的懒散,焚膏继晷地用功。
9、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氤氲怎么读_氤氲的意思 氤氲,读音:yīn yūn
解释:①古代指阴阳二气互相作用的状态:天地氤氲|元气氤氲|氤氲混沌之世|万物氤氲。②浓重;弥漫:云雾氤氲|香气氤氲|氤氲的热气。
氤氲造句:
1、清晨,拉开窗帘,发现窗外氤氲,朦朦胧胧的。
2、残月朦胧,很快氤氲的月色已经被一朵黑漆漆的云给遮住了。
3、站在望乡台瀑布前,氤氲水汽从脚底升起,顿时凉意蔓延。
4、花园和草地,根上有雨露,花上有阳光,同时成为散发出各种氤氲的香炉。
5、夜幕氤氲下的城乡,华灯初上的时光,细雨刚刚飘过的地方,人潮涌动的街市公园。
6、玫瑰羞红了脸,月亮躲进云霄,氤氲旖旎的室内,我像个新娇娘躺在雪白床单上,期待着最漂亮动人的瞬间为你绽放。
觊觎的意思和读音 觊觎怎么读 觊觎造句大全 觊觎怎么读:j y
释义: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觊觎造句
1、我们不觊觎任何国家的任何东西。
2 雄性提防着投机者对其屋舍的觊觎,得带雌性前来视察他们的创造。
3 每个皇族都可能觊觎王位。她的母亲因失去了他而丧失了心智,至今仍被关在冷宫里
4 好了我告诉过你不要觊觎我的妻子
5 我们只是觊觎一些进口货,
6 对他人的财产不要觊觎的。
7、许多大公司都觊觎低价收购这些陷入困境的小公司。
8、她的财产已经多得足以引起那些贪得无厌的冒险者的觊觎。
9 我渴望流浪,却不知该往哪儿去;我渴望一份真情,却无从寻求;我渴望长厢厮守,却似乎永不可企及。我很孤独,我一直用孤独填充我的日子。我以为寂寞是创作的必须,可我一直在守候着什么,我是一个情感边缘的觊觎者。
10 四、开学期间,请同学发挥守望相助之精神,养成携带门禁卡及关门习惯,以杜绝宵小觊觎。
11 而米勒同时也令人走神地引力十足。他有着任何小明星都觊觎的颧骨,这使得由他来扮演这样一个谜一般的角色显得不尴不尬。
12、日本觊觎我国领土已久,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绝对不允许他们踏上我们神圣的土地!

罄竹难书的意思是什么.罄竹难书怎么读,罄竹难书造句和近义词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磬竹难书、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举不胜举、不可胜数
【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造句:
01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难书。
02他所犯的罪行罄竹难书,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03他们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判十次死刑都不嫌多。
04就算是犯行罄竹难书的罪人,如能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
05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秦始皇的暴政真是罄竹难书。
06身为记者多年,我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罪行罄竹难书的犯人。
07这恶霸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最后总算受到法律制裁。
08即使是罄竹难书的大罪犯,只要他能诚心改过向上,我身为律师,还是愿意替他辩护

焚膏继晷的读音,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及出处

拼 音: fén gāo jì guǐ 释 义: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 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示 例: 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焚膏继晷什么意思

焚膏继晷 [fén gāo jì guǐ]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褒义
出 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例 句
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出自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褒义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一、拼音
焚膏继晷 [ fén gāo jì guǐ ]
二、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释义:
点燃灯烛接替日光照明,勤苦不懈地一年到头。
三、例句
1、他不顾一切地勤奋学习,像中了魔似的焚膏继晷,终于考入北京大学。
2、在求学生涯中,他最难忘大学时,焚膏继晷的勤读不懈。
扩展资料焚膏继晷的近义词:
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
释义:形容日夜不停。多指工作或学习等。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翻译:高贵的人,不分早上还是夜晚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分辩为善去恶。
焚膏继晷的反义词:
饱食终日 [ bǎo shí zhōng rì ]
释义: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翻译: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焚膏继晷出自哪里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东西都比较复杂,比如有很多隐晦的词语。有人了解了一个词语焚膏继晷,从表面上来看就比较复杂,下面本站我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词吧。
焚膏继晷是什么意思 发音:fén gāo jì guǐ
什么意思: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出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句话出自韩愈的《进学解》,整句话的大意是:点上油灯接替太阳,一年到头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这里讲的是韩愈勤奋治学的事。
韩愈资料
韩愈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哲学家,凭借个人优秀的才能进入了唐代八大家行列。他是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祖籍在昌黎的缘故,后代有很多人称其为韩昌黎。
韩愈一直都是以勤奋著称的。他在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从小由哥哥韩会抚养。后来哥哥去世了,由嫂子抚养,对他很好。他自己也相当刻苦认真,甚至于坚持每天熟读几千字的儒家经典著作和其他诸子百家的书籍,并认真钻研文章的脉络和大义,同时还要求自己抽时间练习作文。他不仅白天读,晚上还要点上油灯继续苦读,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不懈。
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才会不断的提升自己,最终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成为千古流芳的人物。

韩愈黄贼文言文

1. 韩愈焚膏继晷 文言文意思 词目:焚膏继晷
发音:fén gāo jì guǐ
释义: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示例: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反义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使用频率:常用
?tp=0_11
进学解〔唐〕?韩愈
【原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0〕。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跋前踬后,动辄得咎〔16〕。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
先生曰:“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3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2. 韩愈的马说文言文全文翻译 参考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 韩愈的文言文有哪些 很多。
例如: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韩愈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骈俪的文风。
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如“蝇营狗苟”(《送穷文》)、“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进学解》)等新颖词语,韩文中较多。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但他也有一种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谓“不可时施,只以自嬉”(《送穷文》),对后世有一定影响。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韩集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谱以宋洪兴祖《韩子年谱》最为详备。赵翼《瓯北诗话》、方东树《昭昧詹言》、林纾《韩柳文研究法》中有关部分,是评论其诗文的代表著作。
4. 韩愈 古文翻译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译文:
韩愈的性格随和豁达,为人处世,不会因为人的地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年轻的时候,和洛阳的孟郊、东郡的张籍关系不错。当时,这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地位。韩愈经常在王侯将相中间为他们活动,张籍后来终于走上仕途。后来他们虽然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每当结束了公务的时候,他们一起谈论诗歌、文章,就像平常一样。但对待当时有势力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仆役。而且,他们激励后辈子弟,努力上进。投到门的门生,有十六七个,有的虽然脸饭都吃不起,但韩愈并不介意。他们在一起都为了弘扬一些有道德、奖正义的事。常常认为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都拘泥于固定的文章体式,内容空洞,缺乏实际的东西。当时(魏晋)的风格,在当时不存在。所以含义提倡:写文章就是直抒胸臆。自己创立一种文章,自成一家。后辈都纷纷以刺为榜样,学习韩愈的风格,掀起一阵风潮。没有能比得过当时的那种气氛,所以人们都称那种风格的问题叫“韩文”。
5. 韩愈的《曹成王碑》 文言文翻译成白话 实在没找到。。。下面的东西可能对你翻译有用把
曹成王李皋(732一792),字子兰,系曹王李明(唐太宗李世民之子)的玄孙。李皋曾任衡州刺史,治政有方,“法成令修,治出张施,声生势长”,引起时任湖南观察使辛京杲的嫉忌。掐造罪状,“诬以过犯,御史助之”,朝廷将李皋贬为潮州刺史。唐大历十二年(777)四月,吏部侍郎杨炎被贬为道州司马。十四年(779)五月德宗李适即位,八月召杨炎回京任丞相。杨炎了解李皋冤案真相后,奏明皇上,将李皋仍调为衡州刺史,并立案查处了辛京杲诬陷之罪。辛京杲为官贪残,他见王国良家豪富,心生毒计,便令王国良镇守武冈,以死罪相加。王国良恐惧不巳,散发家财,聚众反叛。建中元年(780)四月,李皋出任湖南观察使后,奉命带领五万之兵征讨王国良。他致王国良信中说,你和我都是被辛京杲所陷害,我已蒙圣昭雪,不忍心杀你,何不早早归降?王国富羞畏乞降,还在犹豫不决之中,李皋装扮成使者,一人一骑日夜兼行五百里,来到武冈县城,敲城门大呼招降。王国良不得已,马上认错朝拜,全军投降。王国良投降后,唐德宗赦免王国良无罪,并赐国良名为惟新。
6. 韩愈写的文言文有哪些 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论说文,可分为两类,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如《原道》、《原性》、《原人》;另一类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明道倾向,但重在反映现实,作不平之鸣,而且不少文章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师说》、《马说》。
②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③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
7. 文言文{马说}韩愈 的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待遇都没有获得,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马,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8.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文言文的译文及答案 作品注释 (1)子厚:柳宗元的字。
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名。
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2)七世:史书记柳宗元七世祖柳庆在北魏时任侍中,入北周封为平齐公。
子柳旦,任北周中书侍郎,封济阴公。韩愈所记有误。
侍中:门下省的长官,掌管传达皇帝的命令。北魏时侍中位同宰相。
拓跋魏:北魏国君姓拓跋(后改姓元),故称。 (3)曾伯祖奭(shì):字子燕,柳旦之孙,柳宗元高祖子夏之兄。
当为高伯祖,此作曾伯祖误。柳奭在贞观年间(627—649)为中书舍人,因外甥女王氏为皇太子(唐高宗)妃,擢升为兵部侍郎。
王氏当了皇后后,又升为中书侍郎。652年(永徽三年)代褚遂良为中书令,位相当于宰相。
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韩瑗和褚遂良力争,武则天一党人诬说柳要和韩、褚等谋反,被杀。 (4)褚(zhǔ)遂良:字登善,曾做过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右仆射等官。
唐太宗临终时命他与长孙无忌一同辅助高宗。后因劝阻高宗改立武后,遭贬忧病而死。
韩瑗(yuàn):字伯玉,官至侍中,为救褚遂良,也被贬黜。 (5)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6)太常博士:太常寺掌宗庙礼仪的属官。柳镇在唐肃宗时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辅佐郭子仪守朔方。
后调长安主薄,母亲去世后守丧,后来命为太常博士。柳镇以有尊老孤弱在吴,再三辞谢,愿担任宣称(今属安徽)县令。
这里说“以事母弃太常博士”,可能是作者的失误。 (7)权贵:这里指窦参。
柳镇曾迁殿中侍御史,因不肯与御史中丞卢佋,宰相窦参一同诬陷侍御史穆赞,后又为穆赞平反冤狱,得罪窦参,被窦参以他事陷害贬官。 (8)权贵人死:其后窦参因罪被贬,第二年被唐德宗赐死。
(9)侍御史:御史台的属官,职掌纠察百僚,审讯案件。 (10)号为刚直:郭子仪曾表柳镇为晋州录事参军,晋州太守骄悍好杀戮,官吏不敢与他相争,而柳镇独能抗之以理,所以这样说。
(11)所与游皆当世名人:柳宗元有《先君石表阴先友记》,记载他父亲相与交游者计六十七人,书于墓碑之阴。并说:“先君之所与友,凡天下善士举集焉。”
(12)逮(dài)其父时:在他父亲在世的时候。柳宗元童年时代,其父柳镇去江南,他和母亲留在长安。
至十二、三岁时,柳镇在湖北、江西等地做官,他随父同去。柳镇卒于793年(贞元九年),柳宗元年二十一岁。
逮,及,到。 (13)已自成人:柳宗元十三岁即作《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刘禹锡作集序说:“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14)取进士第:793年(贞元九年)柳宗元进士及第,年二十一。 (15)崭然:高峻突出貌。
见(xiàn):同“现”。 (16)有子:意谓有光耀楣门之子。
(17)博学宏词:柳宗元于796年(贞元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年二十四。唐制,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
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正字:集贤殿置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
柳宗元二十六岁授集贤殿正字。 (18)廉悍:方正、廉洁和坚毅有骨气。
(19)证据今古:引据今古事例作证。 (20)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21)踔(chuō )厉风发: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踔,远。
厉,高。 (22)率:每每。
屈:使之屈服。 (23)令出我门下:意谓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门生以沾光彩。
(24)交口:异口同声。 (25)蓝田:今属陕西。
尉:县府管理治安,缉捕盗贼的官吏。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诸事。
(26)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柳宗元得做此官是王叔文、韦执谊等所荐引。
(27)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唐顺宗做太子时,王叔文任太子属官,顺宗登位后,王叔文任户部侍郎,深得顺宗信任。
于是引用新进,施行改革。旧派世族和藩镇宦官拥立其子李纯为宪宗,将王叔文贬黜,后来又将其杀戮。
和柳宗元同时贬作司马的共八人,号“八司马”。 (28)例出:按规定遣出。
805年(永贞元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 (29)例贬:依照“条例”贬官。
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
(30)居闲:指公事清闲。 (31)记览:记诵阅览。
此喻刻苦为学。 (32)泛滥:文笔汪洋恣肆。
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33)无涯涘(sì):无边际。
涯、涘,均是水边。 (34)肆:放情。
(35)偕出:815年(元和十年),柳宗元等“八司马”同时被召回长安,但又同被迁往更远的地方。 (36)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
(37)是岂不足为政邪:意谓柳州地虽僻远,也可以做出政绩。是,指柳州。
(38)因:顺着,按照。土俗:当地的风俗。
(39)教禁:教谕和禁令。 (40)顺赖:顺从信赖。
(41)质:典当,抵押。 (42)不时赎:不按时赎取。
(43)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
相侔(móu):相等。 (44)没:没收。
(45)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 (46)悉:全部。
(47)书:写,记下。佣:当雇工。
此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 (48)足相当:意谓佣工所值足以抵消借款本息。
质:人质。 (49)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
下其法:推行赎回。
9. 韩愈马说翻译及全文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如下:
《马 说》 韩 愈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百度知道教育6】团队为您答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右边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焚膏继晷”可不可以修饰“学习”

“焚膏继晷”这个成语,出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进学解》。它的意思为: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因此,“焚膏继晷”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学习努力、勤奋。
可以啊!焚膏继晷的意思就是白天黑夜连续干活,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