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其不可而为之下一句,君子自当知不可为而不为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8 23:40:42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知其不可而为之下一句是什么?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下一句是:
1、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则谓之勇,败之则愚至极。
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
3、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圣人的情怀与慈悲。
4、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所不为方有所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的原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个原句是出自于《论语·宪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和原句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一个说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魏无羡:
魏无羡身上最让人动容地方,不是聪明,全剧智商担当有聂导。也不是颜值,翩翩公子有蓝大蓝二。更不是打架能力,论武力值谁干的过鬼将军?
魏婴身上最让人动容的是“锄强扶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初心与执行力。
当岐山温氏被灭,所有无辜的温氏老幼妇孺被抓虐待被残杀,其他人即使看不惯也不会出面阻止,因为会权衡利弊得失,怕受牵连惹麻烦。
而此时的魏无羡因为手握阴虎符,成为众矢之的,本就“怀璧其罪”,理智上其实更不应该趟这摊浑水。
但莲花坞被温氏灭门,江家断不会为救仇家而出面,即使私下温情温宁姐弟救过江澄。如果得罪几大家族,对正需重建的莲花坞可能又是另一次灭顶之灾。
而聂家主嫉恶如仇更不会为温氏余孽出面。如果由姑苏蓝氏出面,结局可能是最好的。但蓝老先生又是古板之人,加之温氏之前火烧云深不知处杀人无数,他不会救人。
蓝曦臣他们呢跟大多数人一样,以为金氏只是对温氏余孽看管起来,没有残杀虐待,根本没有插手的理由。
但魏无羡是深入基层了解实情的人,他的良心与初心不允许他什么也不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只求无愧于心,这才是魏无羡。
所以即使不是有恩于他的温情温宁姐弟二人,他也会不顾一切出手相救,为了守住心中的正义与公平。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1、出自张岱的《四书遇》: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意思是:明明知道做不到,却要去做。出处:《论语·宪问》子露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3、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4、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6、孔子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儒家讲“无所为而为”的学说:一个人不可能无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些他应该做的事。然而他做这些事都是“无所为”,因为做这些事的价值在于做的本身之内,而不是在于外在的结果之内。

君子自当知不可为而不为

  全句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谓君子之为与不为之道也!”

  译文:君子做人做事知道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当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这就是君子做与不做某件事的标准和准则。 其实孔子在这里体现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做事不强求不勉强,有它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有其消极影响。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下一句是什么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下一句是什么句子

1、“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下一句是:圣人也。
2、出处:张岱《四书遇》: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3、译为:不知道这事不该做而做了,是愚蠢的人;知道不该做的事不去做,是贤达的人;明知不容易做成的事偏去做,就是圣人了。
4、这句话体现着华夏民族这一优秀民族的精神,这是心灵之道的思想境界,儒家思想的精髓和思想之美在论语中体现。使人向善向上,在孤独求索寻求至真、至善、纯美的道路上始终饱有人性中最光辉闪耀品质。

不可为之而为之,下一句?

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麻烦采纳,谢谢!
不可为之而为之,下一句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全句为: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出自张岱《四书遇》。
翻译:不知道这事不该做而做了,是愚蠢的人。知道不该做的事不去做,是贤达的人。明知不容易做成的事偏去做,就是圣人了。
扩展资料:这句话从“知其不可而为之”引申出来
出自:《论语·宪问》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评析: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四书遇》是 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岱 /和朱宏达 点校。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文学家、史学家,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久居杭州。生性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喜游历山水而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而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而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而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而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
明亡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专心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有“晚明小品集大成”的誉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不可为而知,自食其果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张岱《四书遇》: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宪问》,是第三十八章最后一句,原文中没有“明”字。
《论语.宪 问》共四十四章,
第三十八章: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第三十九章: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注释】
(1)磬:音qìng,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
(2)荷蒉:荷,肩扛。蒉,音kuì,草筐,肩背着草筐。
(3)硁硁:音kēng,击磬的声音。
(4)深则厉:穿着衣服涉水过河。
(5)浅则揭:提起衣襟涉水过河。“深则厉,浅出揭”是《经?卫风?匏有苦叶》的诗句。
(6)末:无。
(7)难:责问。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思?

知其不知为何,而动知恻隐.的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恻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è yǐn,意思是指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心中不忍。该词语在《孟子·公孙丑上》和《田家即事》等文献均有记载。
1、同情,怜悯。  
①《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②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③《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裴晋公每怀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④明 冯梦龙 《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非贪美丽之貌。
⑤《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恻隐也。”
⑥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2、悲痛。  
《楚辞·刘向》:“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恻隐含悲而念君也。”

论语克己复礼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君子之风 周而不比 诲人不倦 高山仰止 沂水春风 中庸之道 的原文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等会还有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路曰:“卫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仁者爱人出自孟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论语.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君子周而并不必,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论语里面意思相近的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沂水春风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中庸之道,是出于《中庸》这本书,不是这本书里面的某句话。
= =难道论语还有两个版本,
哦 ,是这个意思啊,我是觉得那个太长了,所以没有发上来。不晓得你们的原文有多长,不好意思。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你如何评价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议论文我就无从下手了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29回答时间:2007-12-14 18:29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妃子泪WB | 一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08-12-19 关于孔子或孟子名言的议论文 有悬赏 拜托啦 65
2005-12-25 ■哪有关于孔子、孟子名言、成语的议论文或评论文? 46
2008-11-15 关于孟子孔子一句名言的议论文 36
2008-12-14 谁能提供一篇关於孔子或孟子的名言的议论文? 42
2010-3-15 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题的议论文,急啊!!!!!!!!!! 27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议论文 名言 孔子 孟子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仙逆看到多少章才好看?.1回答look forward to 的意思.1回答10寻一可以下载JAR TXT小说的网站,要求该网站的小说每天都能更新,能够....0回答80大人们··`HP、猎人BL同人文 ·.0回答30求个赤裸羔羊中文社区邀请码 770821706@qq.com.0回答15灼眼的夏娜小说 打包 请发至 elve88921@126.com.0回答好看的穿越文……不要H和耽美……打包的……邮箱919289259@qq.com,谢....0回答5星域,今夜请将我遗忘 帮我找找这本书.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2条
我晕,你直接去看四书、五经不就得了?那里全是他们两个的话。 回答者: 漏出小辫子 | 四级 | 2007-12-14 19:31

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回答者:大海狂龙 - 魔法师 四级 12-5 22:15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