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最繁忙的季节打一成语?
- 2、多事之秋的意思和造句子
- 3、多事之秋解释和意思
- 4、多事之秋是什么意思?
- 5、太多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用什么词语来
- 6、多事之秋造句和意思
- 7、多事之秋的意思解释
- 8、多事之秋是形容什么的
- 9、多事之秋的秋的意思
最繁忙的季节打一成语?
最繁忙的季节是哪一个季节呢?你们知道吗?,你们知道这个的答案是什么吗?下面我带你去看看吧。
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的词语解析
[释义] 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语出] 唐·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近义] 多灾多难 风雨飘摇 内忧外患 动荡不安 鸡犬不宁 兵连祸结
[用法] 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多事之秋造句
***1*** 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多事之秋。
***2*** 那个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兵连祸结,几无宁日。
***3*** 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4*** 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5*** 慢慢夏日之后, *** 之春进入多事之秋。
***6*** 杨致远上台时正是雅虎的多事之秋:与谷歌的竞争败笔不断、大批主管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纷纷离去。与此同时,雅虎的管理权还分散在杨致远、德克尔、约根森、博斯托克和一批第二梯队高管手中,如诸侯割据般各自为政。
***7*** 徒:在过去的日子里,老婆多事之秋,孩子的日子来寻求帮助.
***8*** 秋季养生重在调养,关键在四个方面:“多事之秋”先调睡眠;秋风秋雨不要秋愁,消除抑郁情绪;调整饮食防秋燥,清补为主;重在养肺、饮食应增酸少辛。
***9*** 城镇纷扰不安,农村也是多事之秋.
***10*** 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事.
***11*** 但是值此欧盟金融健康状况的多事之秋,欧洲的财长们会任由希腊违约吗?
***12*** 对迷信的人来说,三月份的第二周是个多事之秋。那周的周五正好是13号,周三还出现了满月。
***13*** 真是多事之秋,为何我们不能光速飞行?
***14*** 真是多事之秋啊,不过很庆幸的是我的小说里直接把S.
***15*** 而东北正是多事之秋,日本人借长春万宝山事件屡屡生事。
***16*** 书言半截,那地处中原的田洲国境,此时也正逢多事之秋,早已不复当年君仁民义的太平盛世。
***17*** 景泰八年,这一年可是多事之秋,两湖大旱,福建发生海啸,山西大地震,明代宗朱祁钰晏驾。
***18*** 所谓多事之秋,正是如此吧!七神官血溅神庙,诡异势力兴风作浪。
***19*** 欲除之而后快!所谓多事之秋,正是如此吧!七神官血溅神庙,诡异势力兴风作浪。
***20*** 恰时,一只蝴蝶卷动着风暴袭来多事之秋的大唐……
***21*** 就在中原武林遭逢多事之秋之际,一场席卷大唐的浩劫自东北而起。
***22*** 鸿庆十八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年初北方颉利部族大量集结,有意南侵,朝廷派出彭老将军为帅,由太子风锦堂监军,带领十五万兵马镇守边关,主战场便在顺远城。
***23*** 康熙初年,风云变幻,宰相府邸,多事之秋。
***24*** 皇上冲龄践祚,主少国疑,值此多事之秋,若朝廷轻启生杀黜徙之渐,开诛戮大臣之端,只怕无人再肯为朝廷效力。
***25*** 天时?江湖混乱,正是多事之秋,可以大显身手。
***26*** 首先,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援和鼓励,这次上架正值多事之秋,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Orz也是因为这个,没办法提前通知大家这个讯息。
***27***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多事之秋,从帝制时代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历程,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28*** 入秋了,发条简讯与你平分秋色,祝你事业万载千秋,进步一日三秋,爱情秋波盈盈,远离多事之秋,开心健康收获秋实满仓!
***29*** 而2004年却预亏6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2004年以来公司就进入了多事之秋,钜额违规担保、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等等逐渐使公司陷入困境。
多事之秋的意思和造句子
多事之秋的意思和造句子如下:
详细释义:
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
相关例句:
1、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2、 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多事之秋。
3、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4、慢慢夏日之后,阿拉伯之春进入多事之秋。
5、在此多事之秋,已容不得犹豫了,老国王当即决定破格录用,拜刘全为三军大元帅。
6、是啊,没想到吧,死灰复燃了啊,看来以后我们学校又要面临一个多事之秋了。
7、多事之秋,我一点办法都没有,接下来还是无休止的东奔西走,楼上楼下。
8、就在中原武林遭逢多事之秋之际,一场席卷大唐的浩劫自东北而起。
9、兰宝华对追出来的荣禹嘉和刘翠颖说:听到的是假的,看到的也是假的,现在是多事之秋,及早做准备。
10、多年来的中国,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多事之秋,从帝制时代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历程,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出处:
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孙光宪(宋)《北梦琐言》卷十二。
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近义词:
1、内忧外患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2、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3、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宁:安宁。
4、动荡不安 :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
5、多灾多难:指灾难深重。
6、连祸结: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
7、多故之秋: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
多事之秋解释和意思
多事之秋的意思是是: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其造句如下:
1、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2、在这个多事之秋,社会需要更多的稳定和力量来应对各种挑战。
3、面对多事之秋,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挑战。
4、今年是多事之秋,我们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各种困难。
5、在这个多事之秋,政府需要更加透明和负责任地处理各种问题。
6、最近公司事情很多,可以说是多事之秋,我们必须加紧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7、今年是多事之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并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8、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来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9、战争时期,多事之秋,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以免遭受损失。
10、在这个多事之秋,各种消息满天飞,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分析和判断。
解释成语的好处
1、解释成语的含义可以让人们明确地了解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成语通常是由四个字或者更长的词语组成,其含义往往不同于其字面意思,因此理解成语的含义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等背景。
2、解释成语的来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成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许多成语都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典文献等,了解这些来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解释成语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人们在写作或口语表达时,使用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形象,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成语还可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让表达更加有趣。
4、解释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法。成语的构成方式和语法结构往往反映了汉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理解成语的语法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语法。解释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扩大词汇量。
多事之秋是什么意思?
多事之秋"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变故较多的时期。多指国家的动荡不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查看全文
"多事之秋"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2004年,被诸多的lT零售商家和IT制造商称为“多事之秋”.转眼之间,2005年来了.各商家都使尽浑身解数作2004年的最后一搏
文献来源
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他们靠军事力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但他们治理整个中国时显得力不从心,其根本原因是不注意“德”治,因此整个元代仍可称为多事之秋
文献来源
3、1956年被毛泽东称为“多事之秋”.这年下半年起国内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6页
文献来源
4、根源: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官僚主义毛泽东曾将1956年称为“多事之秋”.所谓“多事”一是指国际上出了几件大事如第二次中东战争、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以及波匈事件等等
文献来源
5、秋季常被人们称为多事之秋.秋天不仅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落英缤纷、万木凋零的季节,此时又是人们最易患病的季节
文献来源
6、孙清廉<正>秋季阴雨阵阵,秋风瑟瑟,气候变化剧烈,人们的情绪也最不稳定,而且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古人把秋天称为“多事之秋”
文献来源
7、一叱报卜ljI巴人的“更年期”(一般指男人45一55宕,女人40一50岁)称为“多事之秋”.为这个年龄J价段易发生多利J疾病,如高血压、冠,合病、动脉硬化等
文献来源
8、从1956年下半年起国际国内都出现不小的波动被毛泽东称为“多事之秋”.最重大的波动是由苏共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引起的
文献来源
多事之秋是指某段时间发生的事比较多,这个“秋”不是秋天的意思,指某一段时间。比如就可以这样说:2008是中国的多事之秋,3月份男方雪灾、5月份四川地震、接下来是山西矿难。。。。
多事之秋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所以在事变很多的时期,销声匿迹,隐藏自己,能够躲避那些盗匪的袭击。
释义: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嚆矢(hāo shǐ),带响声的箭,古时强盗共同抢劫时通常用响箭互相联络。也比喻事物的开端、先声。
扩展资料
近义词:内忧外患。拼音为nèi yōu wài huàn,汉语成语,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出自《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你在外住宿而不列鼎进食,不是有内忧,就是有外患。
忧:忧虑;患:祸患。一比喻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二比喻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三比喻因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事之秋
【成语】: 多事之秋
【拼音】: duō shì zhī qiū
【解释】: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造句】:城镇纷扰不安,农村也是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的意思是: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多事之秋[ duō shì zhī qiū ]
出处:《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句: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扩展资料
近义词:多灾多难
多灾多难[ duō zāi duō nàn ]
释义:形容灾难很多。
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他这个人多灾多难,值得同情。
多事之秋的意思是: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
多事之秋[ duō shì zhī qiū ]
出处:《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句: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扩展资料近义词:多灾多难
多灾多难[ duō zāi duō nàn ]
释义:形容灾难很多。
出处: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很知道民间的疾苦,看到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他经常叹息而至于流眼泪。”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他这个人多灾多难,值得同情。
太多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用什么词语来
【成语】: 多事之秋
【拼音】: duō shì zhī qiū
【解释】: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举例造句】: 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拼音代码】: dszq
【近义词】: 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灯谜】: 第三季度任务忙
【用法】: 作宾语;指容易出事的时期
【英文】: eventful period
多事之秋造句和意思
多事之秋的意思:所以在这事变很多的时期,应该隐藏形迹,不要成为贼人的目标。
[ duō shì zhī qiū ]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造句:
1、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2、而东北正是多事之秋,日本人借长春万宝山事件屡屡生事。
3、多难多事之秋,塞上绥德站起了一位男子汉叫韩世忠。
4、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事.
5、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多事之秋,从帝制时代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历程,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6、但是值此欧盟金融健康状况的多事之秋,欧洲的财长们会任由希腊违约吗?
7、首先,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这次上架正值多事之秋,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Orz也是因为这个,没办法提前通知大家这个消息。
8、中秋送你一堆“秋”,开心快乐乐悠悠:吉祥如意各有千“秋”,成功顺利万代千“秋”,幸福生活岁岁春“秋”,永远没有多事之“秋”。中秋快乐!
9、而2004年却预亏6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2004年以来公司就进入了多事之秋,巨额违规担保、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等等逐渐使公司陷入困境。
10、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多事之秋的意思解释
多事之秋的意思是指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六回:汝等文武群臣,当国家多事之秋,如何处置。《封神演义》第七一回:今当国家多事之秋,不思报本,以分主忧,而反说此贪生之语。
多事之秋的造句
1、即便用过去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这也还是个多事之秋。
2、浸浸夏日之后,阿拉伯之春进入多事之秋。
3、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心理和行为问题明显增多。
4、在多事之秋之际,这远比他所希望的好的多。
5、在此多事之秋,这一举动并不能完全消除不满。
6、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需要大家团结一致才好。
7、大家可以想象,在如今这个多事之秋,今天的这起机毁人亡的事件对我们的国家对航空工业以及美洲航空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
8、是个多事之秋,但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总算挺过来了。
9、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10、城镇纷扰不安,农村也是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是形容什么的
多事之秋是形容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用法: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造句:
1、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2、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3、真是多事之秋,为何我们不能光速飞行?
多事之秋的秋的意思
多事之秋的秋的意思是:指的是“时期”“时代”的意思。
一、起源
“多事之秋”的“秋”通常指的是“时期”“时代”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时期或时代,指的是这个时期或时代充满了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局势动荡不安。
“多事之秋”最早出自于宋朝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北梦琐言》是宋代中国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唐武宗至五代十国的史事逸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多事的时期,隐藏行迹,不暴露自己的身份,避免成为强盗袭击的目标。
二、相似的成语
1、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2、多灾多难:指灾难深重。
3、风雨飘摇: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4、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往往接二连三而来。
5、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6、乱臣贼子:旧指叛乱的臣子,或不忠不孝的人。
7、兵火连天:形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8、动荡不安: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9、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10、水深火热:形容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三、造句
1、这个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公司正值多事之秋,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3、最近真是多事之秋,各种意外状况频发。
4、对于这个地区来说,今年是一个多事之秋,需要我们更加小心谨慎。
5、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6、这座城市正处于多事之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7、对于这家企业来说,今年是个多事之秋,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8、现在正值公司的多事之秋,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9、这个家庭正处于多事之秋,需要大家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
10、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相信困难总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