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向警予喊向振熙什么
- 2、向振熙的重要事件
- 3、杨昌济有几个夫人啊
- 4、杨开慧一家杨开慧的爸爸是谁?
- 5、杨开慧母亲:照料岸英兄弟,活到92岁高龄,毛主席为她养老送终
- 6、向瑞龄向振熙是亲兄妹吗
- 7、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建国后要官做,毛泽东:不要使政府为难
- 8、向三立一家人大结局
- 9、恰同学少年向振熙扮演者
- 10、毛泽东为谁写过祝寿词,内容形式有何不同
向警予喊向振熙什么
向警予和向振熙是母子关系。向警予(1895年-1928年),中国女权运动先驱者、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共产主义战士、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武汉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特务跟踪和包围,在法租界被捕。1928年5月16日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向振熙(1870年-1961年),湖南溆浦人,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向警予的父亲。
据《向警予传》记载,由于向警予从小学毕业后一直忙于寻求革命真理与挽救民族危亡,没有条件和时间顾及婚姻与家庭,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才由周恩来与蔡和森作主,同蔡畅之兄、志同道合的李剑农结为革命伴侣。
哥哥。向警予在电影《无间道》中喊“哥哥向振熙,我向你发誓,以后再也不做苦力啦!”这是一句经典台词,成为了很多影迷的经典回忆,这句话表明了向警予在电影中的角色周星驰向振熙发誓,决定放弃打工的苦力生涯,成为了一个更加自由、危险、充满挑战的劫匪生涯,由于向振熙在电影中是他的哥哥形象,向警予在电影中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决定和想法,也是对哥哥向振熙的一种告别和回忆。
向振熙的重要事件
1950年4月,向振熙八十大寿,毛泽东派大儿子毛岸英回家乡为外婆祝寿。4月13日,毛泽东给向振熙老太太写了封祝寿信,全文如下:向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敬颂康吉!毛泽东 江 青一九五○年四月十三日1960年,向振熙90岁。4月25日,毛泽东给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写信,为老太太祝寿。信中说,老太太“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200元,烦为转致”。他并嘱杨开英:“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200元寄去,由你决定。”1962年11月15日,毛泽东得知93岁高龄的向振熙老太太逝世,十分哀痛,给杨开智写信:“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500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毛泽东的亲情溢于言表。
向振熙是杨昌济的夫人,出身大家闺秀。
1950年4月,向振熙八十大寿,毛泽东派大儿子毛岸英回家乡为外婆祝寿。4月13日,毛泽东给向振熙老太太写了封祝寿信。
1960年,向振熙90岁。4月25日,毛泽东给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写信,为老太太祝寿。信中说,老太太“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200元,烦为转致”。他并嘱杨开英:“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200元寄去,由你决定。”
1962年11月15日,毛泽东得知92岁高龄的向振熙老太太逝世,十分哀痛,给杨开智写信:“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500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毛泽东的亲情溢于言表。
扩展资料:
生平
杨昌济的夫人,是杨的表姐,出身大家闺秀,杨逝世后一直跟着女儿女婿生活,帮助照看岸英兄弟。杨开慧牺牲后,向振熙按照党的指示,和儿媳一道千里迢迢把岸英兄弟送到上海毛泽民处。
毛泽东母亲去世早,一直把岳母当亲生母亲对待,建国后给老夫人送钱送物,百般照顾,直至老夫人1962年以92岁高龄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向振熙
杨昌济有几个夫人啊
杨昌济有一个夫人,杨昌济的妻子是向振熙(1870年——1962年11月15日),杨昌济的夫人,是杨昌济的表姐
杨昌济的妻子向振熙出身于大家闺秀,她和丈夫杨昌济一共育有一子二女。一个夫人啊
一个。杨昌济有一个夫人,杨昌济的妻子是向振熙(1870年——1962年11月15日),杨昌济的夫人,是杨昌济的表姐
餐桌的餐桌椅-淘宝热卖排行,品质好货,快速到家!
餐桌的餐桌椅,上淘宝购物,超多优惠,帮您做出更好更靠谱的选择。
淘宝热卖广告
小型拌料机搅拌机
¥3500 元¥3500 元
购买
1688广告
旭键
贡献了超过363个回答
杨开慧一家杨开慧的爸爸是谁?
父亲——杨昌济伦理学家,教育家。我在日本和英国学习过。杨昌济任北大教授期间,协助他人筹集赴法勤工俭学的旅费,并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以种一棵大树,倚一首诗来表志。他写过0755到79000不等的书,翻译过0755到79000不等的书。他翻译和编辑了《劝学篇》,《西洋伦理学史》,《西洋伦理学史》等书籍。并著有书籍《论语类抄》和《教育学讲义》。母亲——向振熙出生在诗人和书法家的家庭。1888年与杨昌济结婚,育有一子二女。他曾经资助毛泽东创办了一家文化书店。与毛泽东结婚后,她和她一起住在长沙清水塘,掩护他们的地下工作,照看他们年幼的孩子。杨开智——号兄弟1921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农学院,是该校社会主义课题组的三位创始人之一。1927年起,历任湖南省建设厅下辖常德山林局局长、湖南省建设厅技术员、湖南省农业改良研究所技术员、中国茶叶公司首席技术员兼茶叶教师、湖南省农业厅技术总监兼研究总监等职。第五届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湖南CPPCC委员。丈夫——毛泽东伟大的社会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长子三三三五四毛中国共产党党员。他生前是一名俄语翻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秘书。8岁时,因为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了起来。一九三六年,毛被分配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奔赴欧洲战场。1946年,毛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主动要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25日上午,美国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总部上空,投下数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辛勤工作的毛安迎壮烈牺牲,年仅28岁。慈字——毛安庆1947年加入共产党。1949年7月,他以中校身份抵达北京,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晚年住在北戴河总参谋部疗养院,2007年3月23日逝世。字——毛安龙生于1927年。1930年,杨开慧壮烈牺牲后,毛安龙和他的两个哥哥跟随奶奶、姑姑来到上海,来到叔叔身边。他死于1931年,据说也下落不明。表哥——杨开明1924年毕业于湖南李佳工业学校,受毛泽东和杨开慧影响参加革命。1928年7月,湖南省委任命他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1929年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特派记者。1929年底在汉口被捕,坚强不屈。1930年2月22日在长沙枝子岭英勇牺牲,时年25岁。表哥——杨开英他们的肖像非常相似。1930年10月杨开慧在老家被捕时,杨开英、杨开慧的保姆等人一起被捕。杨开慧死后,其他人都被释放了。1960年4月25日,毛泽东致信杨开英,请他将200元的生日礼物赠送给镇西。
杨开慧母亲:照料岸英兄弟,活到92岁高龄,毛主席为她养老送终
1920年冬天,毛主席与杨开慧结为夫妻。不久,毛岸英和毛岸青、毛岸龙3兄弟相继出生。向振熙深知女儿女婿正在做救国大事, 她能做的就是帮忙带好三个外孙。 几年的时间里,向振熙跟着女儿一家四处辗转。
1927年8月,毛主席被当局通缉,为了家人的安全,特将杨开慧等人送回板仓,把妻儿托付给了岳母和大舅子。此后,向振熙一家就长期生活在白色恐怖当中,杨开慧身份特殊,不敢留在板仓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只能在长沙一带四处躲藏开展革命工作, 毛岸英兄弟3人,则一直交由母亲照顾。
1930年10月,由于遭到叛徒的出卖,杨开慧不幸被敌人逮捕。同年11月14日, 年仅29岁的杨开慧在浏阳门外的识字岭惨遭杀害。
杨开慧牺牲之后,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子,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不顾年迈,一直悉心照料三个孩子,她一刻也不敢离开三个外孙们,就像稍有不慎, 三个外孙就会被抢走一样。 她把对小女儿的爱,全部都转移到了外孙们的身上。
当杨开慧牺牲一事传出来之后,已和妻子断联多年的毛主席才得知妻小的消息。
无奈物是人非,妻子因身份暴露而惨遭杀害,三个孩子的处境也十分危险,为了防止三个孩子遭遇不测,毛主席立即筹谋,要将三个孩子接到上海, 送往弟弟毛泽民夫妇处安顿抚养。
得知主席的安排后,向振熙的心里十分不舍。三个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在她身边长大,她担心孩子们离开她之后,不能适应新生活。她也知道,孩子们跟着她一起生活,不仅安全无法得到保证,而且自己年事已高, 无法给与孩子们长时间的陪伴照料, 因此不得不忍痛将孩子送离。
然而在反动派的眼皮底下,要把三个孩子安全转移到地下党组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向振熙不放心把这件事情交给别人办,60多岁的她决定亲自上阵。在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之下,年迈的向振熙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南京, 与儿媳李崇德汇合。
两人伪装成带着孩子走亲戚的样子,乘坐火车到达武汉,后再改乘轮船抵达上海, 千里迢迢将三兄弟安全护送到毛泽民夫妇的身边, 看到孩子们被亲叔叔接走,她才终于放下心来。
向振熙将三个孩子安全送到上海之后,便返回了湖南老家,与儿子杨开智一家一起生活。自上海一别, 向振熙再也不知道三个外孙的消息, 这让杨老太太倍受煎熬。
后来,由于战乱和反动派的迫害,杨开智一家不得不离开家乡四处躲避。而毛主席也在各地不断辗转,开展革命工作, 一家人就这样彻底失去了联系。
直到1949年,湖南长沙被成功解放,杨开智得知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领导已经入驻北京开展工作,为了完成母亲想要知晓外孙消息的心愿,杨开智立即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报告了母亲向振熙健在, 一直在等待女婿和三个外孙的消息的情况。
毛主席得知杨老太太还健在的消息十分高兴,往事又开始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回想起暂住老师杨昌济家中的时, 师母向振熙的百般照顾, 心中十分温暖。
当即亲自给杨开智回复了一封电报: “来函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贺。岸英、岸青都在北京。岸青还在学习之中,岸英或许可以回到湖南工作,他们也都很想念外祖母。我身体甚好,告老夫人勿念。”
同年九月,毛主席得知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要回湖南,专程委托其给老太太带回去一件皮大衣,以抵御严寒的天气。并附上了一封亲笔信: “杨老太太,你们好吧!现在托朱小姐的方便,替我前来探望你们。里面的皮大衣是我送给您的,两件皮袄是给开智夫妇的。”
杨老太太收到女婿的送来的礼物之后,心中十分高兴。她虽已年迈,不问世事,但也知晓女婿如今担当大任,因此时常告诫家中晚辈,不能仗着这层姻亲关系在外招惹是非,十分明白事理。
这也是毛主席把杨老太太当成自己的母亲来孝顺的原因之一,后来有人曾说: “在上一辈的亲人之中,毛主席最为关心和牵挂的恐怕就是杨老太太这一个老人了。”
与杨老太太恢复联系之后,毛主席便时时记挂着。1950年,杨老太太80大寿之际,毛主席特意把远在基层学习的毛岸英叫回了家中。毛主席的教育方式一向严厉,从来没有过还未完成任务就召其回家的情况出现。
这一行为让众人都十分不解。毛主席对毛岸英说: “这次叫你回来,是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需要你去执行,那就是回湖南老家去看看,为你的外婆祝寿!” 毛岸英这才知道,父亲一直叫自己回来的原因。
临行之际,主席语重心长地嘱咐毛岸英: “这次回湖南,请你代表我去给你的母亲杨开慧扫墓,再回韶山老家看看,问候一下父老乡亲,另外,多带一些东西,去给你的外婆杨老太太贺寿,陪一陪她老人家!”
毛主席特地准备一些自己从来不舍得吃的补品,和一些崭新的衣物,作为贺礼请岸英一并带给杨老太太,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写了一封亲笔信: “向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敬颂康吉!” 要求岸青务必亲自交到杨老太太手里。
毛岸英抵达长沙之后,第一时间便前去探望外祖母,看见白发苍苍的外祖母,28岁的毛岸英一头扑进她怀里,多年未见的祖孙二人顿时抱作一团,杨老太太更是情绪激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嘴里也止不住的呼喊: “乖孙儿,乖孙儿。”
80岁的杨老太太向振熙,在经历了长达19年的等待之后,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外孙。当天晚上,毛岸英住在了外婆家中,祖孙俩互道思念,相谈甚欢。
毛岸英让外婆讲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故事给他听;而向振熙则让毛岸英告诉她,这些年他在外面的点点滴滴,向振熙还让毛岸英将毛主席亲笔写的信,一字一句念给她听,杨老太太听完后表示: “看你爸爸虽然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但他也有一片赤子之心。”
1951年,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毛主席担心她老人接受不了这个噩耗,一直没有告诉她毛岸英已经牺牲的消息。
杨老太太诞辰之际, 毛主席又派出二儿子毛岸青前往湖南探望。
后来,薪金制开始实行, 毛主席每个月都会将自己的拿出一部分, 寄给杨老太太,有时候工作人员忘记了,毛主席会提醒,并让人补寄过去。直到杨老太太去世,从未间断过。老太太的每一次寿诞,他也从不曾忘记,每次都会托人送去贺礼,并派遣儿子前去祝寿。
1960年,恰逢杨老太太九十大寿,岸青旧疾复发,无法前去贺寿。毛主席听闻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要前往湖南亲自祝寿,他找到杨开英,拜托她带给老太太一封信,并且给了她200元现金, 请她帮忙为老太太购置合适的生日礼物或者直接将现金带去。
杨老太太收到之后,十分欣慰,连连夸赞: “润之这个人了,非常的孝顺。”
1962年的春天,毛岸青和邵华结为夫妻,毛主席特意交代儿子,让他带着妻子回到湖南,让外婆看一看。
此后,毛主席也曾多次让儿子、儿媳去湖南探望老人家。同年11月,已经九十二岁高龄的杨老太太向振熙含笑去世,毛主席得知消息之后,立即致信杨开智吊唁,并对其表示:
“得电惊悉老夫人离世,心情十分哀痛。还望你及夫人节哀,寄上500元,以为悼仪,另外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
毛主席对杨老太太的情真意切,实在是令人感动不已,对于毛主席来说,杨老太太一直是他的所牵挂关怀之人,他对杨老太太的情谊,寄托了他对夫人杨开慧的思念,更是对老师杨昌济的尊敬,也显示了他对长辈的一片赤诚孝心,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 身体力行的为我们诠释了“百善孝为先”这一先古名言。
向瑞龄向振熙是亲兄妹吗
和向振熙本是表兄妹,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杨开智对毛岸英有救命恩,建国后要官做,毛泽东:不要使政府为难
杨开慧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早在1929年3月,她在给堂弟杨开明的信中写道:
杨开慧被捕后,关押在长沙司禁湾陆军监狱署。杨开慧母亲向振熙老太太和哥哥杨开智万分担心,两人商议后,决定请杨昌济生前好友帮忙。杨开智的努力有了回报,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人联名向南京国民党当局致函,要求释放杨开慧。
杨开慧遇害一个多月后,毛泽东才从一份长沙当地的报纸上获知这一噩耗。毛泽东当即给岳母向振熙写了一封信,称“ 开慧之死,百身莫属! ”杨开慧遇害后,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在杨开智等人的营救下,得以幸存。毛岸英出狱后,杨开智将他安排住在家中,跟外婆、弟弟毛岸青和毛岸龙一起生活。
然而,敌人是不会放过毛岸英三兄弟的,他们之所以释放毛岸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顺藤摸瓜,抓获毛泽东。”杨开智为了保护这3个外甥,耗费无数心力,整整一年多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生怕有人突然来到家中逮捕他们。
1931年初,杨开智终于跟上海的毛泽东二弟毛泽民取得联系,决定将3个外甥送到上海由党组织来抚养照顾。当时从长沙到上海要穿过无数个白色恐怖区,如何才能保证3个外甥的安全呢?
杨开智安排得非常细致,李崇德圆满完成了任务,将3个外甥顺利送到上海。所以,杨开智对毛泽东是有大恩的,对毛岸英更是有救命之情。中国有句老话,“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建国后,当杨开智请求毛泽东帮忙安排工作时,已经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面对这个“亲情关”又将如何应对?
毛泽东和杨开智的关系很特别,杨昌济既是毛泽东的岳父,又是他的恩师。相比儿子杨开智,杨昌济把更多的期待寄托在自己这个学生身上。当杨昌济还在湖南一师教书时,毛泽东经常来他家中,年少的杨昌济对毛泽东也颇为熟悉。
1921年,杨开智考取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科。在读书期间,杨开智在邓中夏的帮助下,成为共产主义运动追随者之一,他和乐天宇、蒋文在学校里创办了 社会 主义研究小组,成为该校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
对于为何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杨开智自己是这样说的:“ 由于我的父亲、胞妹、堂弟都是思想先进、富有革命人生观的烈士,过去受了他们的感化,加之常常听到先父的得意学生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革命同志的言论,因此,我早有革命意识。 ”
除了支持毛泽东和杨开慧从事革命运动外,杨开智也慷慨解囊,直接用个人财力来支持毛泽东。比如1920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创办了长沙文化书社时,杨开智就出了不少钱。从大学毕业后,杨开智先是来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工作一段时间,期间多次参加学生运动。1927年,杨开智回到湖南,担任常德森林局局长。3年后,杨开智开始教书,来到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担任助教。
从1932年开始,杨开智一直在长沙从事茶叶生产方面的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杨开智还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1938年他将自己唯一的女儿杨展送上延安,结果21岁时壮烈牺牲。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杨开智都是烈士家属,给他安排一份工作不为过。
毛泽东收到杨开智来信,既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岳母还健在,悲伤的是杨展早已牺牲了。思考了好几天,毛泽东写了一封回信:
据《毛泽东年谱》统计,从1949年10月至1953年12月底,毛泽东亲笔回复亲人各类信件有170封,这里面有不少要求安排工作的,结果都被毛泽东拒绝了。毛泽东的原则是寄钱寄物可以,接他们来北京看看也可以,安排工作则办不到。
在湖南毛泽东遗物陈列馆里,就有一封毛泽东回绝外婆家15人请求“照顾的”信,毛泽东在信的页眉位置批示:“ 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会说话的。 ”毛泽东还对身边秘书说:“ 凡是要求到北京来看我的,现在一律不准来。来了也不见。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 ”
毛泽没有预测错,杨开智很快又来信了,这一次是请他帮忙介绍工作,通俗来说就是要个官来做。开国大典结束第9天,毛泽东正式回复杨开智:
看到没有?毛泽东直接拒绝了杨开智,可以说是“毫不留情!”毛泽东写完这封信后,又给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的王首道发了一封电报,提醒他:“ 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其老母如有困难,可给若干帮助。 ”
不难想象,杨开智在接到这封信时,他内心一定颇为失望的。杨开智想法很简单,“安排一个工作对毛泽东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为何就是不答应呢?”杨开智不甘心失败,这一次他决定请人帮忙说情。
向立三想来想去,决定还是让毛岸英来出面,于是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毛岸英很快回信,杨开智再一次失望了。毛岸英在信中写道:
毛岸英这封信很长,上面只是其中一段,他跟父亲毛泽东一样,反对为个人、家人、亲友谋取私利。接连碰了钉子,杨开智最开始不理解,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明白毛泽东的良苦用心,从此不再提给他安排工作事宜。
长沙刚解放后,王稼祥的妻子朱仲丽回长沙探亲,毛泽东获悉后第一时间找到她。毛泽东请朱仲丽把一件皮大衣带给岳母向振熙,还带去一封亲笔信:
朱仲丽在代表毛泽东看望向振熙时,转达了毛泽东一个口信,“杨老太太,主席想安排人接您去北京,由他亲自来照顾您。”向振熙非常感动,这个孩子果然没有忘记自己,奈何年事已高,加上北京是自己的伤心地,当年杨昌济就是在北京病逝,就委婉拒绝了。
1950年5月,向振熙将迎来八十大寿。毛泽东非常关心岳母的寿宴,就让毛岸英代表自己回长沙祝寿。毛岸英也很激动,当年如果不是外婆和舅舅,自己很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看到眼前外孙毛岸英一表人才,向振熙非常高兴。在几天的相处过程中,向振熙不停地对毛岸英说:“ 岸英,别看你的爸爸是一个大人物,他也有一颗平常人的心。当年我给他做些好吃的,现在年龄大了,无法再做了。 ”
杨开智看到毛岸英也很开心,可一想到自己的女儿杨展早已牺牲,他眼泪总是止不住流下来。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后,毛泽东又多次派次子毛岸青前往长沙看望外婆,两家友谊并没有因为杨开慧早早离世而有所衰减。
1962年11月15日,向振熙在家乡安眠去世。当天,毛泽东就发去了亲笔唁电:
晚年的杨开智更能体会妹夫的不容易,他明白妹夫拒绝自己根本不是“绝情”,而是身不由己,更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对于自己的夫人杨开慧,毛泽东终其一生都没有遗忘。1957年6月,保姆陈玉英来到北京。两人自1927年一别,已经过去了30年时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毛泽东一看到陈玉英就说:
“开慧当年一直支持我的,她跟我吃了不少苦。杨家对我的恩情很大,开慧的牺牲也是很壮烈的,她是在孩子旁边牺牲的。现在我见到你,就像再次见到了开慧一样,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家人了,希望你以后经常来北京看看。”
向三立一家人大结局
来北京不到一个月的向三立就在中南海丰泽园见到了毛主席。这次会议持续了6个多小时。
向三立是向理卿的第三个儿子,向理卿是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人的大哥哥,也就是杨开慧的叔叔。向三立是杨开慧叔叔的表弟。
在长沙和平解放后的第六天,毛泽东打电话给杨开辉的哥哥杨开智,向杨的妻子和其他亲戚和朋友表示问候。听到这个消息后,向三立高兴地跑到杨家,看到了电报。
然后,同年近80姑妈与振熙、表哥杨开智商量,准备去北京祝贺毛主席。
他说:“我以前想参加革命很多次,但我没有去延安好几次。现在解放了,我终于可以去北京了!”杨开智的母子俩也同意了。
去北京之前,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去北京的想法。但毛岸英托人捎信:“北京人多事杂,希望你在长沙找到工作,暂时不要来北京。”
但当这个消息带到向家时,向三立已经动身去了北京。
恰同学少年向振熙扮演者
《恰同学少年》演员表 :
谷智鑫
饰 毛泽东
钱枫
饰 萧子升
徐亮
饰 蔡和森
范近轮
饰 萧子璋
练束梅
饰 陶斯咏
赵冉
饰 向警予
钱芳
饰 杨开慧
孙坚
饰 王子鹏
郭菁菁
饰 刘秀秀
梁婷
饰 蔡畅
宋雨霏
饰 赵一贞
高梓淇
饰 刘俊卿
毛泽东为谁写过祝寿词,内容形式有何不同
毛泽东为谁写过祝寿词,内容形式有何不同
李奕明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反对党内搞祝寿活动,他自己身体力行,从不让别人为他祝寿。但在一些特殊年代,对待一些特殊人物,他还是积极为人祝寿,并且写了祝寿词。
第一个是个姓刘的老太太、姜齐贤的母亲。姜齐贤是湖南湘乡县人,1931年9月参加了红军。1938年,姜齐贤已经是八路军总卫生部部长了。姜母刘老太出身于大家庭,非常开明,一直十分支持儿子参加革命打鬼子。1938年7月28日,是刘老太70大寿的日子。姜齐贤十分挂念家中的老母,很想回去给母亲祝寿,一次他向中央领导倾吐了这件心事。毛泽东非常尊敬这位饱经风霜的革命母亲,对他说:“你的母亲也是我们八路军的母亲,这寿必须过。”总司令朱德、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也都赞成给他给母亲祝寿。毛主席叫身边工作人员找来一块红布,请林伯渠在红布上写了四个大字—— “国之贤母” 。然后他提笔在右边书写:“姜母刘太夫人七十寿辰志庆”,在左边署名:“毛泽东敬祝”。
第二个是为总司令朱德祝寿。1946年12月01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全军,全解放区人民,为朱德总司令展开六十诞辰祝寿活动。在延安悬旗三天,党,政,军,农,工,啇,学各界纷纷举行祝寿活动。《解放日报》接连几天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中共中央祝辞”,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刘伯承、邓小平、贺龙、聂荣臻、林彪、叶剑英等的贺词、贺电、祝寿文章,报道祝寿活动。11月30日祝寿活动达到高潮。在中央大礼堂大厅,门首垂红布帘,上以黄米胶成一寿字;寿堂正中墙壁上,有毛泽东题 “人民的光荣” ,中央委员会的贺章“万年长青”; 两旁是中央书记处的贺联;室内桌上尽置寿桃,礼品;墻壁上挂满各方送的贺词。 在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 上,为党的领导人祝寿,只有这一次。当时正处在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 历史 大决战的关键时刻,举行这次祝寿活动的意义重大。
第三个是为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祝寿。徐特立是唯一两次享受全党为他祝寿的人。第一次是1937年他60岁的时候;第二次是1947年,他70大寿的时候,这次最隆重。2月1日下午,设在杨家岭大会议室里的祝寿会场,洋溢着一派节日气氛。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机关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在下午4时之前准时来到会场,和来自陕北各条战线的工农兵代表欢聚一堂,各方面人士纷纷致词。聚餐以后,鲁艺学员演出了盛大的歌舞。寿辰当天,延安《解放日报》特开辟庆贺专版,刊发了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为徐特立70大寿所写的贺词。毛泽东的题词是: “坚强的老战士——祝贺特立同志七十寿辰”。
第四个是斯大林。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岁生日。各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去祝寿,毛泽东也亲自访问苏联,给斯大林祝寿。他给斯大林带去祝寿的礼物,有山东的大白菜、大葱,潍坊的白萝卜,湘绣的斯大林像,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冬笋,上海的香烟,浙江的西湖龙井,杭州的纺织品,安徽的祁门红茶,福建的漆器,贵州的茅台酒,中文版的斯大林著作和象牙雕刻。还有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祝寿词: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第五个是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太太。1950年4月,向振熙八十大寿,毛泽东派大儿子毛岸英回家乡为外婆祝寿。4月13日,毛泽东给向振熙老太太写了封祝寿信,全文如下:
“向老太太尊鉴: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寿,因令小儿岸英回湘致敬,并奉人参、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贺之忱,尚祈笑纳为幸。敬颂康吉!毛泽东 江 青一九五 年四月十三日”
1960年,向振熙90大寿。4月25日,毛泽东给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写信,为老太太祝寿。信中说,老太太 “今年九十寿辰,无以为敬,寄上200元,烦为转致。” 他并嘱杨开英:“或买礼物送去,或直将200元寄去,由你决定。”同时他还书写了 “福” 字条幅,祝贺向振熙老太太90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