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 2、同敌共忾的意思
- 3、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 4、同仇敌忾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5、同仇敌忾是形容什么的???????????????????????????????????????
- 6、同仇敌忾的忾是什么意思
- 7、卢沟桥烽火中的问题是我运用了什么方法了解了文中同仇敌忾的意思
- 8、同仇敌忾字意思是什么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中华成语故事集
同仇敌忾tóng chóu dí kài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同仇敌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近义词】:同仇敌慨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同仇敌忾的英文翻译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词典解释
1.to share the same hatred and fight against a common enemy
xcvbnm,./
同仇敌忾的意思是:共同一致地对敌人抱着仇恨和愤怒。
【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近义词】:同仇敌慨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同敌共忾的意思
我晕,你好像成语都打错了,是同仇敌忾吧
词目 同仇敌忾
发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我介绍你个查成语的网站,还不错的
http://www.dffy.com/cy/search.asp
同仇敌忾是什么意思?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同仇敌忾
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解释: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例句: 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同仇敌忾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621 成语 同仇敌忾 注音 ㄊㄨㄥˊ ㄔㄡˊ ㄉㄧˊ ㄎㄞˋ 汉语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 「同仇」,一致对抗仇敌。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 「敌忾」,抵御怨恨的人。 语本《左传.文公四年》。 「同仇敌忾」指共同抵御仇敌。 典源 1、「同仇」:《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 王于兴师,脩我戈矛。 与子同仇2>。 〔注解〕(1)同袍:战袍共同穿用。 表示与民同欲。 (2)同仇:一起征伐仇敌。 表示与民同怨。 2、「敌忾」:《左传.文公四年》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 不辞,又不荅赋。 使行人私焉。 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 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 诸侯敌王所忾1>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2>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3>。 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注解〕(1)敌王所忾:诸侯们一致抵御天子痛恨的人。 忾,音ㄎㄞˋ,愤恨。 (2)彤:赤红色。 (3)以觉报宴:为表彰功劳而以宴乐酬赏。 觉,音ㄐㄩㄝˊ,表明。 典故说明 「同仇敌忾」系由「同仇」及「敌忾」二语组合而成。 「同仇」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内容是说:即使没有足够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战袍,整理武器,一起杀敌。 描述了慷慨赴战的志气,反映战士之间的友谊,从穿衣到杀敌,都愿意患难与共。 「敌忾」则是出自《左传.文公四年》,内容叙述甯武子婉转批评了鲁国僭用天子的歌乐。 卫国的甯武子到鲁国访问,文公设宴款待,席间文公命乐工们演奏〈湛露〉和〈彤弓〉两首诗歌。 甯武子没有辞谢,也没有赋诗应和,按当时的外交礼节而言,是很失礼的。 于是文公派管理礼宾事务的官员私下探问原因,甯武子说:「我以为那两首诗歌是乐工为了练习而演奏的,因为它们是演奏于天子的宴会。 以前诸侯在正月时,前往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此时赋〈湛露〉,就表示诸侯愿意共同抵御天子所痛恨的人,为天子效命。 天子因此赐给他们红色和黑色的弓、箭,以彰显他们的功劳,并设宴乐酬赏。 现在我只是奉命来继续两国的友好关系,承蒙君王赐宴,岂敢触犯大礼而自取罪过呢?」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同仇敌忾」,用来指共同抵御仇敌。 也作「敌忾同仇」。 书证 01.《平定金川方略》卷一四:「上谕内阁曰:『朕自御极以来,大臣中第一受恩者,莫如讷亲。 金川虽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 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02.《平定台湾纪略》卷五六:「林爽文籍隶漳州,竟至于诱集匪徒,肆行滋乱。 究之涵濡德泽、同仇敌忾之义民,所在皆是。」 03.《诗义折中.卷四.伯兮》:「观〈伯兮〉之诗,一言『为王前驱』则义不旋踵。 虽妇人、女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心,所谓四国有王,于此见之矣。」 04.《万寿盛典初集.卷三三.恩赉》:「古未有不恤兵而能制胜禽敌者。 ……身家之念重,则营伍之恩薄,欲得万人齐心,同仇敌忾,岂不难欤!」05.清.赵翼〈阅邸抄贼至利川邑令尹英图约邻邑周景福纠集乡勇截杀数千大获全胜喜赋〉诗:「勒成部伍如军令,战死沙场亦鬼雄。 都是国家培养出,同仇敌忾到儿童。」 06.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讷亲》:「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指共同抵御仇敌。 【使用类别】用在「共同抗敌」的表述上。 【例 句】<01>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02>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03>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敌忾,他边喊著口号,边流下泪来。 <04>能打赢这场战争,是因为全体军民们同仇敌忾,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05>知道对方公司如此不讲理后,同仁无不同仇敌忾,发誓一定要用业绩打垮对方。 近义词: 反义词: 自相残杀,同室操戈 辨识 参考语词 敌忾同仇
同仇敌忾是形容什么的???????????????????????????????????????
中华成语故事集
这则成语故事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 修我矛戈,与子同仇。”又据《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后人就总结出了这个词。同仇敌忾的意思就是用来形容同心同德,团结起来一致对付敌人。敌忾就是抵抗所愤恨的敌人。这个词经常被使用在类似于誓师大会的场合,此词一出,万众一心。
下面用白话文翻译一下上面的话。春秋时期,军队中流传着一首表现士兵们共同抗敌、保卫祖国英勇气概的歌谣《无衣》。这首歌谣第一节的大意是:“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要兴兵作战了,快修好刀枪长矛,和我一起对付敌人。”另外还有这样一则典故:公元前623年,宁俞受卫国国君之命出使鲁国。鲁国国君设下宴席来招待他。在席间,鲁文王命人演奏《湛露》和《彤弓》,这是周天子奖赏诸侯时用的宴乐。宁俞听后,没有对鲁文王说任何答谢的话。文王便命人私下询问宁俞,宁俞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己愤,所以都愿为天子立下战功。天子为了赏赐诸侯,便在宴席中命人演奏《湛露》。但现在我们卫国使者来鲁国,鲁文王也命乐工演奏这首乐曲。此时,我只好沉默不语了。”
这就是成语同仇敌忾的意思跟出处了。其中“同仇”和“敌忾”分别来自上面的两则典故。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相同,合在一起组成了“同仇敌忾”。
这则成语故事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 修我矛戈,与子同仇。”又据《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后人就总结出了这个词。同仇敌忾的意思就是用来形容同心同德,团结起来一致对付敌人。敌忾就是抵抗所愤恨的敌人。这个词经常被使用在类似于誓师大会的场合,此词一出,万众一心。
下面用白话文翻译一下上面的话。春秋时期,军队中流传着一首表现士兵们共同抗敌、保卫祖国英勇气概的歌谣《无衣》。这首歌谣第一节的大意是:“谁说没有衣服?我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要兴兵作战了,快修好刀枪长矛,和我一起对付敌人。”另外还有这样一则典故:公元前623年,宁俞受卫国国君之命出使鲁国。鲁国国君设下宴席来招待他。在席间,鲁文王命人演奏《湛露》和《彤弓》,这是周天子奖赏诸侯时用的宴乐。宁俞听后,没有对鲁文王说任何答谢的话。文王便命人私下询问宁俞,宁俞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己愤,所以都愿为天子立下战功。天子为了赏赐诸侯,便在宴席中命人演奏《湛露》。但现在我们卫国使者来鲁国,鲁文王也命乐工演奏这首乐曲。此时,我只好沉默不语了。”
这就是成语同仇敌忾的意思跟出处了。其中“同仇”和“敌忾”分别来自上面的两则典故。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相同,合在一起组成了“同仇敌忾”。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的痛恨敌人。
大家一致的对敌人抱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
同仇敌忾是形容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意思是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出自秦代,作者无名氏。
白话文释义: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2.《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出自晋代,作者左丘明。
白话文释义:指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扩展资料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 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谁说没有衣服?我 的战袍就是你的。国王兴兵打仗,快把刀枪修好。我与你共同对付仇敌。” “同仇”这个词就来源于上面的歌谣。
公元前623年,卫国的宁俞出使鲁国,鲁文王设宴招待。席间,文王让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宁俞一听就知道。这是周天子对诸侯恩赐、褒奖时的宴乐。为此,他在席间不作任何答谢之辞。文王对宁俞在席间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饮完毕后,命人私下询 问他是什么原因。
宁俞回答说:“当年诸侯以周天子对敌人的愤恨为 同恨,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天子为了酬谢诸侯,在酒宴中赐彤弓, 赋《湛露》,这是应该的。但如今我们卫国来到鲁国表示友好,大王学 天子赐诸侯的礼节,也命乐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这种情况下, 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敌忾”这个词就来源宁俞说的话。
《湛露》即《小雅·湛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彤弓》是先秦的佚名 所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的忾是什么意思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ǎi)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同“同仇敌忾”.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示例: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一望见穿上制服的人,就发生~之心,马上想动手收拾掉他.”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卢沟桥烽火中的问题是我运用了什么方法了解了文中同仇敌忾的意思
我运用找数字的方法了解了文中同仇敌忾的意思
卢沟桥烽火中的问题是我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了文中的同仇敌忾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含义的理解方法,文中原句: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同仇敌忾,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
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译文: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天子愤怒的也是所有诸侯的仇敌,所以为天子献上战功。
用法:“同仇敌忾”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分句;用来指全体一致地抱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愤怒,含褒义。
成语寓意:
古代战争往往怀着一致的愤恨,共同抵抗敌人。而如今一方面,人们只有戮力同心、团结协作,才能在危难时刻战胜敌人。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应坦诚待人,不可钩心斗角。
但是,有的时候,还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比如,要争取某人的支持,就可以把双方的共同点扩大,找到共同的利益,树立共同的敌人,使对方与自己“同仇敌忾”,这种方法在要维护自己的合法、合理权益,而自己又势单力薄时是有效也有必要的。
如果双方为一点矛盾争得不可开交,就可以制造一个强 大的共同敌人,引起同仇敌忾,从而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有助于双方“化敌为友”,达成共识。这样才能通力合作,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同仇敌忾字意思是什么
中华成语故事集
【注音】tóng chóu dí kài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的痛恨敌人。
【全释义】指全体一致的痛恨打击别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共同作战;多用作褒义。
【结构】并列式
【近义词】同心同德、戮力同心
【反义词】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