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冠霞帔,凤冠霞帔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13:43:14 浏览7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拼音是fèng guān xiá pèi,意思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近义词】珠光宝气、珠围翠绕。
【反义词】荆钗布裙、鹑衣百结。
造句:
1、新娘子一身凤冠霞帔,非常漂亮!
2、图片上这位凤冠霞帔的女子便是武则天。
3、古代的女子出嫁时要凤冠霞帔。
4、凤冠霞帔缨络垂觞,雍容华贵黯淡天光。

凤冠霞帔是什么?

凤冠霞帔的拼音是fèng guàn xiá pèi。
“凤冠霞帔”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人物穿戴华美、宏伟,尊贵、威严的衣饰。其中,“凤冠”指的是凤凰所戴的头饰,而“霞帔”则指的是仙女所穿的锦绣衣裳。将两者合在一起,就形容了一位具有尊贵地位及华美气质的人物形象。
成语“凤冠霞帔”最早出现在《左传》和《国语》中,而真正将其推崇为标志人物尊贵的诗句却是郑板桥所作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凤凰台上凤凰游,衣冠简朴,天下无双。
魏公子举世无双,无论如何也不能配得上他。”此处的“衣冠简朴”与“凤冠霞帔”的用法相反,是指礼仪谦让、不张扬的风格。
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凤冠霞帔常被用来形容皇帝和宫廷女子的华丽服饰,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杨贵妃:“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翠翘金雀玉搔头,红鸾凤冠霞帔飘。”这里的“红鸾凤冠霞帔”就是形容杨贵妃一身华丽的服饰。
此外,在历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都被称作“凤冠霞帔”。例如:汉朝的董卓、晋朝的司马昭、唐朝的楼煜、宋朝的秦桧等。这些人物在权力和财富方面具有极高地位,描写他们时使用“凤冠霞帔”成语。
这使“凤冠霞帔”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华丽、豪华、尊贵的象征,另一方面,则与骄傲、不谦虚等负面意义相关。
总体而言,“凤冠霞帔”是一个同声反复的词语,备受中国文学爱好者们的喜爱。其所代表的僭主式的形象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形象,深刻表达了不同的思想信息和情感共鸣。

凤冠霞帔是什么意思

凤冠霞帔的意思是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1、拼音
fèng guān xiá pèi。
2、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3、近义词
珠光宝气: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出自:清·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4、反义词
荆钗布裙:以荆枝作钗,以粗布作裙。形容妇女服饰朴素。出自:晋·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5、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凤冠霞帔的造句:
1、那女人全身着红,配着明档串串,凤冠霞帔,一派新娘的打扮,只是低耸着头,双手举在空中,做出一个扑人的姿势。
2、符家不计女儿相中贫寒举子,正逢大比之年,真饱学之士一朝身登龙虎榜,归来凤冠霞帔迎新妇,也了却爱女托付良人夙愿。
3、新娘子一身凤冠霞帔,非常漂亮!
4、物,永远是物,有情人一拈手,蔬食饮水自是玉液琼浆,情尽缘灭,则凤冠霞帔无非是衣冠古邱。
5、凤冠霞帔,她再次站在金銮殿上:“今生誓死不嫁入皇家!”。
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曲中有李白的诗句,台上的粤剧伶人凤冠霞帔,台下的观众伴着一盅两件品得津津有味。
7、头上顶着沉重的凤冠霞帔,上面点缀的珠翠随着花轿的起伏上下晃动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8、图片上这位凤冠霞帔的女子便是武则天。
9、月色凄清,冷冷的泛出一张清丽绝俗的面目,只有她身上穿的凤冠霞帔才显出点喜气。
10、哭丧着脸的弘一夺路而逃,但凤冠霞帔加身的他哪能跑快了?刚跑出没几步就被紫衣一把擒住,扛在了肩膀上,向着东方走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是什么意思

凤冠霞帔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出处:
1、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2、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凤冠霞帔,花烛拜堂,成了好事。
选自: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等。
近义词:珠光宝气、珠围翠绕。
反义词:荆钗布裙、鹑衣百结。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
例句:
1、那女人全身着红,配着明档串串,凤冠霞帔,一派新娘的打扮,只是低耸着头,双手举在空中,做出一个扑人的姿势。
2、新娘子一身凤冠霞帔,非常漂亮!
凤冠霞帔造句
1、头上顶着沉重的凤冠霞帔,上面点缀的珠翠随着花轿的起伏上下晃动着,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2、哭丧着脸的弘一夺路而逃,但凤冠霞帔加身的他哪能跑快了,刚跑出没几步就被紫衣一把擒住,扛在了肩膀上,向着东方走去。
3、万丈红尘,即是我的七尺之棺,这一生我颠倒其中,爱恨在心,恩仇不远。我可以握住一把杀人的刀,却握不住一滴真心的泪。不望凤冠霞帔,只愿凄凉厮守。
4、月色凄清,冷冷的泛出一张清丽绝俗的面目,只有她身上穿的凤冠霞帔才显出点喜气。
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曲中有李白的诗句,台上的粤剧伶人凤冠霞帔,台下的观众伴着一盅两件品得津津有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是什么意思

凤冠霞帔的意思: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解释】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装饰着彩制凤凰的帽子;帔: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类似披肩。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
【例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凤冠霞帔,花烛拜堂,成了好事。
【正音】“冠”,不能读作“guàn”;“帔”,不能读作“pī”。
【辨形】“帔”,不能写作“佩”。
【辨析】凤冠霞帔与“珠光宝气”有别:凤冠霞帔表现的是高贵文雅美丽;“珠光宝气”表现的是富贵雍容华丽。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女子的装束。
【感情】凤冠霞帔是中性词。
【近义词】珠光宝气、珠围翠绕。
【反义词】鹑衣百结、荆钗布裙。
凤冠霞帔造句
1、在传统婚礼中,新娘常常会穿着凤冠霞帔的装束,以示出嫁的喜庆和荣耀。
2、在古代许多官员夫人的礼服上都会配有凤冠霞帔这样的华丽饰品,更显尊贵。
3、这位主持人身上的凤冠霞帔,彰显了她的高贵气质,让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4、电影中女主角在参加高级宴会时身上穿着的凤冠霞帔礼服,无疑是她最华丽的装扮。
5、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凤冠霞帔在某些场合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象征。
6、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凤冠霞帔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审美标志,得到广泛的推崇。
7、通过在凤冠霞帔上的细节处理,可以体现设计者对于美的追求和细致入微的品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释义

1、凤冠霞帔是一个成语,指旧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2、古代有写到凤冠霞帔的文学作品,比如:《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这里乌纱绛袍是新郎的装束,凤冠霞帔就是新娘的结婚礼服了。3、还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红楼梦》里:“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是李纨的判词,揭示了她成亲不久就守寡的命运。4、古时候婚嫁是人生大事,所以在服饰上讲究很多,凤冠霞帔是基本配备。5、这里面包含一组凤冠,和一组霞帔。凤冠包括凤冠、凤簪、金簪。其中,凤簪是凤冠上用来点缀的凤凰的发簪;金簪在凤冠里面,用来固定发型。一组霞帔包括霞帔、帔坠、钓圈。这些东西现在听着陌生,可以理解为披肩和固定披肩的工具,还有披肩的装饰品。6、这种服饰普遍指婚嫁时的穿着,但统治阶级的妃嫔或者官太太平时也可以穿,属于她们的礼服,而平民女子只有婚礼上可以穿,而且需要是正妻。

?凤冠霞帔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典故出处】: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 【成语意思】: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装饰著彩制凤凰的帽子;帔:古代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类似披肩。饰有彩制凤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 【成语注音】:ㄈㄥˋ ㄍㄨㄢ ㄒㄧㄚˊ ㄆㄟˋ 【通用拼音】:feng guān xia pei 【拼音简写】:FGXP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凤冠霞帔,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女子的装束。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正音】:冠,不能读作「ɡuan」;帔,不能读作「pī」。 【成语辨形】:帔,不能写作「佩」。 【英语翻译】:a chaplet and official robes 【成语谜语】:古代妇女婚纱 【近义词】:珠光宝气、珠围翠绕 【反义词】:荆钗布裙、鹑衣百结 【成语例句】: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凤冠霞帔,花烛拜堂,成了好事。(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

凤冠霞帔的意思

凤冠霞帔,意思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反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
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翠四凤。翠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岐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 “晋永嘉中,制绛晕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
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坡。 坡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坡一一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坡”。
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岐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凤冠霞帔是什么意思?

凤冠霞帔,意思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
大多人可能以为,凤冠霞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嫁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凤冠霞帔出现在明朝。
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
凤冠霞帔真正普及到民间,其实是明朝中后期。依据也不是什么朝廷法律,其实是中国礼法“大礼可摄胜”的原则,即,婚丧嫁娶的大事可以穿超过身份的衣服。
当时民间出现了庙会场合,结婚场合民间男子穿明朝官服,女子穿凤冠霞帔的状况。明朝政府也不过多干涉。
当然,对于凤冠霞帔的出现也是众说纷纭,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您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记得留言告诉我,大家一起探讨。
凤冠霞帔: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读音:fèng guān xiá pèi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阿哟;我戴凤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锁的?待我来!”
例句:图片上这位凤冠霞帔的女子便是武则天。
反义词荆钗布裙
读音:jīng chāi bù qún
意思:用荆枝作钗,用粗布作裙。形容女子服饰俭朴,多用来指贫家妇女。简称荆布。
出处:晋·皇甫谧《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例句:金庸《鹿鼎记》:“当真是,荆钗布裙不掩天香国色。”
凤冠霞帔的意思:意思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
凤冠霞帔,汉语成语,拼音是fèng guān xiá pèi,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成语辨析:
1、近义词:珠光宝气、珠围翠绕。
2、反义词:荆钗布裙、鹑衣百结。
成语用法:
择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乐彩舆,凤冠霞帔,花烛拜堂,成了好事。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八回。

古代的“凤冠”,“霞帔”是什么样的

凤冠霞帔 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出处】1.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2.《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3.《红楼梦·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辞海》: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霞帔:1.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朝皇后的凤冠霞帔规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2.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
凤冠,因以凤凰点缀得名。凤凰是万鸟之王,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庆典,如婚礼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大领对襟是它的一大特点,所以又称为对襟长袍。另外它左右胯下开叉,有水袖,是华贵又奔放的休闲服饰。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 钿璎累累佩珊珊。”每每读到此,便想到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极是羡慕她们,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斯华丽,缨络垂旒,玉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一抹浓艳满身喜庆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想那凤冠霞帔原是后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礼,中国民间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古代贵族妇女往往以凤凰为冠饰。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凤。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帔亦称“霞披”、“披帛”,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时发展成了霞帔——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