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佝偻病是什么病,什么是佝偻病?仔猪发生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0 03:26:09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宝宝得了岣偻病怎么办

佝偻病是在婴儿期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常见症状为夜惊、睡眠不安、多汗,易烦躁。病情较严重者,肌张力降低、关节松懈、腹部膨大,生长发育也受影响。
骨骼的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头部早期只是颅骨软化,7~8个月后出现方颅,囟门关闭晚。胸部可见肋串珠、鸡胸或漏斗胸。腕部和踝部骨骼粗大,形成手镯、脚镯样变化。另外,由于骨质软化,可出现膝内翻(0形)或膝外翻(X形),即俗称的圈圈腿。 这是它的特征性表现!
佝偻病因缺乏维生素D所致,故应给予维生素D治疗,一般只要注射1~2次即可,具体的剂量应由医师决定。较轻的病例可口服维生素D,在注射维生素D时,可口服葡萄糖酸钙。
除药物治疗外,最重要的是合理营养,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每天到户外活动。另外,应注意衣服宽松,不要让小儿过早、过久地坐与立,但可训练其俯卧、抬头、展胸与爬行等动作。
佝偻病的预防关键是抓早、抓小。从孕妇怀孕的中期,即应开始服用维生素D,小儿满月后,即开始户外活动,从每日15分钟,逐渐增加至2小时以上;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自小儿生后半月至2岁,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双胞胎、低体重儿、生长发育过快、慢性腹泻或患肝胆疾病的小儿,可在冬春季节肌内注射维生素D3 30万国际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的耐受量和中毒量,个体间差异很大。因此,不要常规地、过量地给孩子服用鱼肝油和钙片,以防中毒。
婴幼儿佝偻病防治
* 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
* 胎儿期的预防:妊娠后期(即怀孕第7、8、9三个月)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作好孕期保健非常重要。
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努力防防治妊娠并发症,对患有低钙血症或骨软化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
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个月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或多次口服或肌注,同时服用钙剂。
* 新生儿期的预防:
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进行物预防。于生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 500-1000单位,连续服用,不能坚持口报者可给维生素D 10-20万单位一次肌注。
* 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
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松弛,易惊、多汗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乳食失调,复感疾病,调护失宜,日光不足,以致脾肾虚损,骨质柔弱或畸形。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佝偻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
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
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方二]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下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加一匙肉汤,用淀粉勾芡,加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
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病。
[方三]
鹿茸100克,附片30克,猪蹄2只。将鹿茸切薄片,猪蹄洗净,3味同入锅,微火煮数沸,调味食用。
本方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症。
[方四]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待凉,剥去皮,放在碗内再蒸40分钟,趁热用刀将板栗压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搅匀,再把栗泥填平成饼状,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可供患几经常食用。
本方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
[方五]
龟板(即乌龟的腹部甲壳)若干。将龟板用清水浸泡3日,但需每天换水。刮去污垢,放入砂锅内,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时,连煮3天,取出晒干,碾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
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
[方六]
鸡蛋皮若干。将鸡蛋皮洗净;烤干,研粉过箩极细。1周岁以下,每次服0.5克;1—2岁,每次1克;每日2次。
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儿佝偻病。
[方七]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
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
[方八]
猪脊骨或腿骨150克,红萝卜 200克。将二者洗净共煲汤服食。
本方适用于因肾脾虚弱所致的小儿佝偻病。
[方九]
胎盘粉10克,醋炒鱼骨50克,炒鸡蛋壳20克,白糖30克。共研细末,每次0.5克,1日3次,宜久服。
本方适用于因肾气亏损所致小儿佝偻病。
[方十]
虎胚骨(酒炙赤)、生干地黄、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风、当归、川穹、牛膝各等分。将药制成末,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服5丸,酒吞下或木瓜汤下。
本方出自明朱橡著的(普济方》,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方十一]
怀山药、牡蛎、生龟板、黑芝麻各15克,怀牛膝、熟地、茯苓各9克,制首乌12克,山萸肉、生白术、西党参、全当归各6克,益智仁3克,大红枣3枚。水煎服,或将药研成细末,和匀,每日早晨、晚上用开水冲调4.5克。同时用炙黄芪9克,大红枣5枚浓煎,连汤带枣1次服完,每日1次。
本方源于《中医临证摄要》,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方十二]
黄芪、菟丝子、白术各10克。水煎服,上药煎成200亳升,装人瓶中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全程2个月。
本方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9月,可主治小儿佝偻病。

佝偻病名词解释

佝偻病释义:
婴儿或幼儿容易得的一种病,多由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引起。患者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也叫软骨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佝偻病的解释佝偻病的解释是什么

佝偻病的词语解释是:佝偻病gōulóubìng。(1)婴儿或幼儿容易得的一种病,多由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引起。患者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也叫“软骨病”。佝偻病的词语解释是:佝偻病gōulóubìng。(1)婴儿或幼儿容易得的一种病,多由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引起。患者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发育迟缓。也叫“软骨病”。词性是:名词。拼音是:gōulóubìng。注音是:ㄍㄡㄌㄩˇㄅ一ㄥ_。结构是:佝(左右结构)偻(左右结构)病(半包围结构)。佝偻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病症名。又叫软骨症。症状为发育迟缓,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引起,多见于小儿。二、国语词典软骨病的别名。参见「软骨病」条。三、网络解释佝偻病科普中国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关于佝偻病的成语蚌病生珠病病歪歪病病恙恙指不胜偻病从口入病民害国病入膏肓思妇病母庸医治偻关于佝偻病的词语积劳成病思妇病母泡病号无病自炙冷热病病民害国病入膏肓蚌病生珠病从口入一病不起关于佝偻病的造句1、身体需要阳光的照射才能制造维生素,如果光照不足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2、儿童常常游泳,则会促使骨骼钙化,能有效地防止佝偻病和软骨病的发生。3、它们还防止某些疾病,如佝偻病和糙皮病。4、充足的维生素可预防形成骨骼疾病,例如佝偻病、骨软化和骨质疏松。5、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如缺钙引起的佝偻病,缺铁引起的贫血等等。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佝偻病的详细信息

佝偻病是什么病

1 佝偻病是什么病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2 发生佝偻病的原因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在肠道内的吸收不良,使钙、磷无法沉着在骨头上所致。

3 佝偻病的主要症状 1、哭闹、多汗、夜惊、食欲减退、头部和后枕部脱发。
2、3个月以下婴儿颅骨软化、前囟大;一岁以上幼儿出现方颅、牙齿长出迟缓。
3、两侧肋骨和软骨交界处呈节状突起,类似一串珠子;胸骨呈明显突出,形成鸡胸;腹部膨隆如蛙腹,脊柱后凸形成龟背。
4、病儿行走、站立都比正常小儿要晚,站立行走时可见两腿呈“X”型或“O”型。
5、病儿易患感冒,严重者还伴有贫血、生长迟缓,有的病儿肝脾肿大。

4 佝偻病的预防 1、安全有效地使用维生素D。
2、服维生素D强化食品。
3、让婴幼儿多晒太阳。以满月起,每天晒太阳从10分钟慢慢增至2小时以上,但要注意防止阳光直射婴儿眼晴。
4、用母乳喂养时,母亲也应多晒太阳,以增加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
5、未经医生确诊缺钙,不要随便给婴儿服钙片。

佝偻病的读音是什么

佝偻病拼音:
[gōu lóu bìng]
佝偻病_词语解释
【拼音】:gōu lóu bìng
【解释】:病症名。又叫软骨症。症状为发育迟缓,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引起,多见于小儿。

什么是佝偻病?仔猪发生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和钙磷代谢障碍而引起仔猪骨组织发育不良的一种非炎性疾病,又称骨软病。临床特征为消化紊乱、异食癖、跛行及骨骺变形。病理特征为成骨细胞钙化不全、软骨肥厚及骨骺增大。
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母猪体内矿物质(钙、磷)或维生素D缺乏,影响胎儿骨组织的正常发育,或在小猪断奶后,饲料调配不当,日粮钙和/或磷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调。维生素D缺乏,阳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A含量过多,阻碍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等。此外,断乳过早或患胃肠疾病时,影响钙、磷和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肝肾疾病影响维生素D在体内的转化,日粮中蛋白性饲料过多,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大量酸类,与钙形成大量不溶性钙盐以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磷经肾排出增加,都可继发佝偻病。

佝偻的意思

佝偻的意思:形容脊背向前弯曲;指佝偻病,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
读音:gōu lóu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动词,修饰主语或宾语。
引证:峻青《黎明的河边》六,“他佝偻着腰踏上了堤坡,打了一个踉跄,双手抓住了一根蓬蒿。”
例句
1、她静静地坐在轮椅上,在浴灯下成为一个佝偻着的,93岁的剪影。
2、刚过界河波曲河上的友谊桥,就见尼泊尔人排成长队要进入我国边境,一个个身着简单而近乎佝偻的衣裳,面黄肌瘦。
3、在阁楼昏暗的灯光下,一位又高又弓着背的老人,佝偻着他的大骨架,走向那放在小小的半截窗户旁的一摞盒子。
4、梦中的外婆正在厨房做饭,身材不高,身体因为常年务农而佝偻,因此不得不弓着腰,用锅铲翻炒着铁锅中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