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历史)德黑兰宣言涉及哪些内容?
- 2、德黑兰宣言是哪些国家发表的?
- 3、德黑兰宣言的1943年宣言
- 4、德黑兰宣言的1968年宣言
-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文件是()。
-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是
- 7、二战反法西斯联盟签订了什么条约宣言?
- 8、德黑兰会议名词解释
- 9、生育权的国际法
- 10、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
(世界历史)德黑兰宣言涉及哪些内容?
德黑兰宣言涉及的内容是宣布了将德军消灭的计划。
12月1日至1943年11月28日,苏、美、俄三国的领导人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了宣言。
三位领导人说:“我们两国将在战争和随后的和平中共同努力。”宣布:“歼灭德国军队的计划已经达成一致。”“在德国东、西、南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机上达成了全面协议”。
扩展资料:
德黑兰宣言对探索促进人权的途径和方式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人权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权及基本自由既不容分割,若不同时享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则公民及政治权利决无实现之日。
且人权实施方面长久进展之达成,亦有赖于健全有效之国内及国际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其次,《宣言》指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是“重大否定人权”问题,国际社会尽一切办法消除此种罪恶是“最迫切的任务”。
殖民主义问题仍应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侵略或任何武装冲突造成“大规模否定人权”,铲除此种祸害乃国际社会之义务,且“实属刻不容缓”。
同时,“经济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日益悬殊”,这对国际社会人权的实现造成妨碍。各国“应尽最大努力,以消灭悬殊”。
这些内容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把人权同反帝、反殖、反对种族主义联系起来的愿望,也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权立场和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宣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德黑兰宣言》在人权发展史上有什么地位
主要内容是三国首脑表示“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宣布:“已经议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并就从德国的“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的协议”。呼吁所有大小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他们在战后参加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
德黑兰会议在发表《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的同时,还签订了对德作战的《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这个当时保密的协定实际上是《德黑兰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
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德黑兰宣言的相关内容:
1、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英美两国同苏联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德国作战。
2、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领衔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要全力对抗德、意、日法西斯。
3、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就形成了。当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胜利以后,如何协调行动,共同作战就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宣言
德黑兰宣言是哪些国家发表的?
苏联,美国、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会议还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会议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宣言宣布就消灭德军的计划,三国达成了协议,并将协力在战后创造和平。
扩展资料
主要内容是三国首脑表示“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宣布:“已经议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并就从德国的“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的协议”。
呼吁所有大小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他们在战后参加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德黑兰会议在发表《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的同时,还签订了对德作战的《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
这个当时保密的协定实际上是《德黑兰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宣言
德黑兰宣言(TeheranDeclaration)是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2月1日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主要内容:声明三国已拟定了消灭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计划,并就从德国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取得协议。呼吁所有大小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苏、美、英三国。
德黑兰宣言:历史上有过两个德黑兰宣言,分别是:
1、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И.B.斯大林、F.D.罗斯福和W.L.S.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2、国际人权会议于一九六八年五月十三日在德黑兰宣布《 德黑兰宣言》。
扩展资料:
宣言进程
合众国、苏联、联合王国政府承认伊朗对为反对共同敌人而战的事业所给与的帮助,特别是为方便向苏联运输国外物资所提供的援助。
三国政府认识到战争对伊朗造成的特殊的经济困难,并且同意,尽管三国在全世界的军事行动需求极大,而且目前世界普遍感到民运运输工具、原材料及生活供应品之不足,仍将一如既往,向伊朗政府提供可能提供的经济援助。
关于战后时期,合众国、苏联、联合王国同意伊朗政府的观点,伊朗在军事行动结束后面临的任何经济问题,都将与其他联合国家遇到的经济问题一起,由为讨论国际经济问题而召开的会议或成立的国际组织充分加以研究。
合众国、苏联、联合王国政府与伊朗政府一致希望保持伊朗的完全独立、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它们期望,伊朗与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按照所有四国政府都已签字的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参加战后国际和平、安全与进步的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人权宣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宣言
德黑兰宣言的1943年宣言
1943年《德黑兰宣言》 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内容:
三国首脑表示“我们的国家在战争方面,以及在随后的和平方面,都将共同工作”。宣布:“已经议定了关于将德军消灭的计划”,并就从德国的“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的协议”。
呼吁所有大小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他们在战后参加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扩展资料
组成:德黑兰会议在发表《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的同时,还签订了对德作战的《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
这个当时保密的协定实际上是《德黑兰宣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
1943年《德黑兰宣言》即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 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И.B.斯大林、F.D.罗斯福和W.L.S.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
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宣言
德黑兰宣言的1968年宣言
国际人权会议于1968年4月22日至5月13日在德黑兰举行,检查《世界人权宣言》通过20年以来所获进展,并拟订未来方案,业已审议与联合国增进激励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的工作有关诸问题,鉴于本会议通过的各决议,察悉举行庆祝国际人权年正值世界发生空前大变革之时,顾及科学与技术迅速进步,新的机会于焉呈现眼前,认为际兹世界许多地方冲突暴乱频仍的时代,人类互相依赖,需要精诚团结,较之往昔,益形显而易见,确认和平乃人类普遍的心愿,而和平与正义又为充分实现人权及基本自由之所必需,郑重宣告 :一、国际社会各成员履行其增进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尊重的神圣义务,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见或其他主张,乃当务之急;二、《世界人权宣言》宣示世界各地人民对于人类一家所有成员不可割让、不容侵犯的权利的共同认识,是以构成国际社会各成员的义务;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以及联合国、各专门机构、各区域政府间组织主持下所通过的人权方面其他公约及宣言已订立新标准,创设新义务,各国家均应遵守;四、《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以来,联合国对于明定享有与保护人权及基本自由的标准,已获重大进展。在此期间,许多重要国际文书业经通过。但对于此等权利及自由的实施,尚待努力之处依然甚多;五、联合国在人权方面的主要目的为人人获享最大的自由与尊严。欲达到此一目标,各国法律必须准许人人享有发表自由、新闻自由、良知自由及宗教自由,以及参加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权利,不分种族、语言、宗教或政治信仰;六、各国应重申有效实行《联合国宪章》及有关人权及基本自由的其他国际文书所尊崇原则的决心;七、令人憎恶的种族隔离政策重大否定人权,为国际社会所严重关怀。此项种族隔离政策前经斥为危害人类罪,现仍严重扰乱国际和平与安全。是以国际社会亟须用尽一切可能方法,祛除此种罪恶。消除种族隔离的斗争业经认为合法;八、举世人民均应使之充分认识种族歧视的罪恶,合力消除之。《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及人权方面其他国际文书所载此项不歧视原则,乃人类在国际及国内阶层最迫切的任务。所有基于种族优越及种族上不容异己的意识形态均须予以谴责阻止;九、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八年于兹,而殖民主义问题仍为国际社会所耿耿于怀。故全体会员国与联合国有关机关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使此项宣言得充分实施,实属刻不容缓;十、侵略或任何武装冲突,结局悲惨,使人类痛苦莫名,其所引起之大规模否定人权,使人心鼎沸,足令整个世界兵连祸结,靡有宁日。是以开诚合作,铲除此种祸害,乃国际社会之义务;十一、因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见表示而实行歧视,其因此而起之重大否定人权,凌辱人类良知,并危害世界自由、正义及和平的基础;十二、经济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日益悬殊,驯至妨碍国际社会人权的实现。“发展十年”即未能达成其所望非奢之目标,则各国应视其力之所及,尽最大努力,以消灭悬殊,更属切要;十三、人权及基本自由既不容分割,若不同时享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则公民及政治权利决无实现之日。且人权实施方面长久进展之达成,亦有赖于健全有效之国内及国际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十四、全世界文盲数逾7亿,对于实现《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宗旨及《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定的一切努力,实为重大障碍。是以亟须注意采取国际行动,以扫除世上文盲,提倡各级教育;十五、世界各地区妇女仍受歧视,此种歧视,必须消除。妇女地位卑下,与《联合国宪章》以及《世界人权宣言》之规定有悖。人类欲求进步,非充分实施《消除对妇女歧视宣言》不可;十六、家庭及儿童之保护仍为国际社会所关怀。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的基本人权;十七、少壮一代渴望充分实现人权及基本自由之优美世界,对此抱负,应予最大之鼓励。青年参与人类前途之塑造,至为切要;十八、现科学发现与技术进步因为经济、社会、文化进步开辟广大的远景,但此种发展可能危及个人权利及自由,不可不经常注意;十九、裁军可使现用于军事的庞大人力物力移作别用。此两大资源应用于增进人权及基本自由之途。全面彻底裁军实为所有各民族最大抱负之一;因此,国际人权会议,一、重申对于《世界人权宣言》及此方面其他国际文书所载原则的信念,二、促请所有民族及政府致力信奉《世界人权宣言》所崇泰的原则,加倍努力,使全体人类克享合乎自由与尊严、有稗身心、社会及精神福利的生活。 《宣言》在人权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一、《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权及基本自由不容分割,若不同时享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则公民、政治权利决无实施之日。且人权实施方面长久进展之达成,亦有赖于健全有效之国内及国际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这就冲破了过去西方资产阶级只重视公民、政治权利的人权观。二、《宣言》对实施集体人权的紧迫性给予了高度重视的特别强调。指出: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是“重大否定人权问题,国际社会尽一切办法祛除此种罪恶是“最迫切的任务。殖民主义问题仍应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侵略或任何武装冲突造成“大规模否定人权,铲除此种祸害,乃国际社会之义务,且“实属刻不容缓;而“经济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日益悬殊,对国际社会人权的实现造成妨碍。......各国尽最大努力,以消灭悬殊,更属切要”。 这些内容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把人权同反帝、反殖、反对种族主义联系起来的愿望,也反映了第三世界的人权的立场和利益。《宣言》在探索促进人权的途径和方式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国际人权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文件是()。
【答案】:D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德黑兰宣言》是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宣言。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B项错误,《大西洋宪章》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签署了该条约。
C项错误,1945年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项正确,《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故正确答案为D。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的有关国际条约是
【答案】:B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正确分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干扰分析】《德黑兰宣言》是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讨论盟国战略和战后世界和平问题而发表的。《雅尔塔协定》是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于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一次秘密首脑会议发表的。两者都不涉及台湾问题的内容,故可以排除A、C、D选项。
二战反法西斯联盟签订了什么条约宣言?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
1.《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签署。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2.《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3.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1941年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4.《雅尔塔协议》:1945年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中签订的协议。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5.《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德黑兰会议名词解释
简单分析一下,详情如图所示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讨论了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的问题。此外,会议还对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进行了协定。最终发表了《德黑兰宣言》,宣言宣布就消灭德军的计划,三国达成了协议,并将协力在战后创造和平。
参考资料来源
生育权的国际法
1965年第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WHA18.49号决议提出自由选择家庭大小的权利,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211 (XXI)号决议对此加以重申。 1968年联合国国际人权会议通过的《德黑兰宣言》首次提出生育权是基本人权,内容包括自由负责地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之基本人权”。 196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社会进步及发展宣言》重申:“父母有自由并负责决定其子女人数及生育间距之专有权利。” 1974年联合国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世界人口会议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纲领》在《德黑兰宣言》的基础上,又将获得相关信息、教育和方法的权利纳入生育权:“所有夫妇和个人都有自由和负责任地决定生育孩子数量和生育间隔并为此而获得信息、教育和手段的基本权利;夫妇和个人在行使这种权利时有责任考虑他们现有子女和将来子女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 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首次将生育权明确写入国际公约。该公约于1981年9月3日生效,中国是该公约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应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消除在有关婚姻和家庭关系的一切事项上对妇女的歧视,并特别应保证她们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有相同的权利自由负责地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并有机会获得使她们能够行使这种权利的知识、教育和方法”。 联合国1984年在墨西哥城召开国际人口会议,1994年在开罗召开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对上述概念进行了重申。1994年会议通过的《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指出:“要使计划生育方案获得长期成功,知情的自由选择原则是必不可少的。不应采用任何形式的强迫形式”。 可以看出,生育权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内涵不断充实的概念,生育权的主体从父母扩大到所有夫妇和个人,生育权的内容从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和生育间隔,扩大到获得相关知识、教育、方法。
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
一、开罗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7日
2、与会国:中华民国、英国、美国
3、内容:宣言指出,“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4、背景: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华民国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
5、影响: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
二、德黑兰会议
1、时间: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2、与会国:苏联、美国、英国
3、背景:1943年7月,美国总计罗斯福建议斯大林筹组双边会晤。8月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致函斯大林,建议在英国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筹办三方会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将两国代表会议……变成三国代表会议”的想法告诉了罗斯福和丘吉尔。
4、内容:会议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通过了东西方盟国联合打击希特勒德国的一致作战计划,为1944年在欧洲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从而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这次会议解决了美英苏三大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主要矛盾和分歧,
5、影响:德黑兰会议和《德黑兰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三、雅尔塔会议
1、时间: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
2、与会国:美国、英国和苏联
3、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
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
4、背景:1944年,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积极”地准备着。
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
6、影响:雅尔塔会议基本上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的问题。1945年7月17日~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
四、波茨坦会议
1、时间: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
2、与会国:美国、英国、苏联
3、内容: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
4、背景:波茨坦会议的背景是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5、影响:波茨坦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并就战后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从而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扩展资料:
开罗会议对中国的意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会议还同意日本在战争结束后归还所有被侵占的中国领土,但未具体指出是哪些领土,只是确定包括满洲地区,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促成此次会议的主要因素是罗斯福总统对于在日本压力下中国军队士气衰退的担心,害怕其崩溃或退出抗日战争。与此同时美国战场司令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的矛盾也使联盟面临问题。
此外,蒋介石通过美国空军指挥官陈纳德向美国提出的援助需求未得到满足,美国也没有履行它全面空为了构建战后亚洲设想,罗斯福在会议期间举行了多次会见,希望中国成为四大强国之一,能够充当地区警察的角色。
罗斯福的想法是,四强中的每个国家都能够成为所在地区维护和平的轴心。虽然比起其他三个盟国,中国力量较弱,但它仍然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国家。曾经设想中国能制止日本新的侵略,为阻止日本的任何扩张和瓦解日本殖民主义,建立托管制度提供帮助。
罗斯福曾希望能阻止苏联和英国利用战后局势动荡之机在亚洲扩大自己的存在。他还极力主张日本战败后在印度支那地区建立托管制度,而不是将其交还于法国。蒋介石曾承诺罗斯福中国不会扩张领土或者控制殖民地国家。
罗斯福则承诺中国归还日本窃取的包括满洲地区,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袭的承诺,这加剧了中美两国军方领导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黑兰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罗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尔塔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茨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