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杵磨成针,“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1 12:18:38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铁杵磨成针的典故简介

  铁杵磨成针的解释   【成语】铁杵磨成针

  【解释】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磨成针的历史典故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铁杵磨成针的造句
  1) 不过好在杨有三个铁哥们,一直在帮助杨灵,三个铁哥们看到杨灵这么努力的向秦蓉表白,三人每次劝说,但是用杨灵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

  2) 秦凡深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3) 摧雨诀共有九诀,将九诀全部练会,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但要是说做到心随意指,不仅仅需要铁杵磨成针的毅力与苦心,还需可遇不可求的造化。

  4)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为了打造一件好装备,多花点时间,也算不得什么吧!

  5)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6) 深信不疑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7) 芙蓉帐暖度春宵,小心铁杵磨成针。

  8) 咳……这个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好好努力,只差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了,欲速则不达,你这个心态是不对滴。

  9) 魔宫使者一下的就向苏望扑了过来,苏望不想以大铁杵磨成针招进行来还击,只能再次的刹移开去。

  10) 但报复心理让他坚持了下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 起来吧,慢慢来铁杵磨成针就好。

  12) 老师说了,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13) 哦,这个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吧?

  14) 兄弟,不瞒你说,哥哥原来还是很大的,但由于作风问题……铁杵磨成针啊!

  15)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6) 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慢工出细活,只要你能让我那闺女真正的爱上你,我想你们之间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的。

  17) 尽管那种改变有些微乎其微,但所谓铁杵磨成针,他的努力渐渐收入古利特的眼里。

  18) 别和我说有志者事竟成,什么铁杵磨成针一类的鬼话。

  19) 奥特曼,以后那地方少去,铁杵磨成针。

  20) 可吞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为了让网络是集成为和谐圣地,我们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意志。

  21) 也难怪啊!你说,四五人手拉手环抱的巨树,用我们家中砍柴的斧头,就好比铁杵磨成针一样难度可想而知。

  22) 我摩我摩,我摩摩摩,终于,费了约莫半个来小时的时间才把这么粗的绳子给摩断了,我想,铁杵磨成针也不过如此吧,嘎嘎嘎。

  23) 娘娘和殿下莫要心急,俗话说‘铁杵磨成针’。

  24) 不是很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什么可难的!

  25) 就怕你不努力,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什么困难,都不怕,只要有恒心,有毅力。

  26) 我的姑奶奶,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今日里我算是信了,你这是要将杵磨成渣呀!

  27) 只要功夫下的深,铁杵磨成针,天道酬勤,那么从此以后我便开始新的征程。

  28) 既然现在睡意全无,干脆修炼起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9)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家喻户晓;李白铁杵磨成针司马光警枕励志范仲淹断齑画粥宋濂冒雪访师的事迹千古传诵。

  30) 奶奶的,铁杵磨成针,老子今天就来个兽骨磨成针,一天到晚都见到一群大老爷们在那里遛鸟,老子一定要让裤子普及兽人世界。


  看了“铁杵磨成针”典故内容的人也喜欢:

1. 成语故事园故事5个

2. 铁杵成针的故事

3. 铁杵成针的历史典故

4. 欲速则不达的典故是什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自于哪个故事

出自一个跟李白有关的典故,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铁杵磨成针”——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专铁杵,李属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铁杵磨成针”——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关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聪明,但是不喜欢念书,经常不上学而是偷偷跑出去玩。一天,李白又趁老师不注意,跑出学堂后在街上溜达。这天阳光明媚,照的人暖洋洋的,李白想“这么好的天气,应该多出来玩耍,享受一下阳光,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后来李白走到了一条小河边,忽然看到河边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棍在石头上磨。李白很好奇,于是就走过去问道,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我想绣花,但是家里没有绣花针,所以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说完,就低下头继续磨针了。
李白听了这话以后大吃一惊,“铁杵这么粗,怎么可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却说: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只要我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老婆婆的这番话,让李白很惭愧,他恍然大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不也应该如此吗?
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于是他赶紧跑回学堂,翻开书本,从此认真读书,再也不逃学了。
(3)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扩展阅读: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可以做成功。出自宋代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这是传递正能量的一句谚语,这个故事旨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的。
这句谚语的原文是: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成语故事铁杵磨成针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copy,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0字左右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05字故事梗概如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
有一天,李白趁老师不在学堂,就又偷跑出去玩耍,他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回答他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李白大吃一惊,这么粗的铁棒怎么可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对他说只要天天磨,总能越磨越细,最后肯定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后深受感动,从此用功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6)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扩展阅读:
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释义】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宋朝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翻译】传说李白曾在象耳山中读书,学业还未完成,就离开了学堂,经过一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问老妇人磨铁棒做什么,老妇人回答说:“想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返回学堂完成未完成的学业。
【例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二、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7)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扩展阅读: 从表面上看,这个成语是褒义的。但仔细想想,将一个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这不明显是浪费吗?既浪费了一根铁杵,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何况对于一个老太太来说?持之以恒的毅力固然可贵,重要。但也要注重一个“效率”啊。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原抄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袭。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新义】 从表面上看,这个成语是褒义的。但仔细想想,将一个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这不明显是浪费吗?既浪费了一根铁杵,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何况对于一个老太太来说?持之以恒的毅力固然可贵,重要。但也要注重一个“效率”啊。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故事:
李白小时读书不用功,打算中途辍学。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一位老大娘在水边磨铁棒,李白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娘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因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成语:铁杵磨成针
读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自: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翻译:李白在象耳山下读书,觉得没有意思,于是放弃出门。走到溪边看到一个大娘在磨铁杵,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回答:要做成针。李白从中有所领悟,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9)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扩展阅读 近义词:铁棒磨成针
读音: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意思: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翻译:做事要有坚持而不动摇的决心,能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着很慢,其实是成功最好的方法。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的时候。
例句: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是什么意思?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意思是: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后即以“铁杵磨成针”、“铁棒磨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磨成针
tiě
chǔ

chéng
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近义词】:铁杵成针、持之以恒
【反义词】:半途而废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媪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新义】
从表面上看,这个成语是褒义的。但仔细想想,将一个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这不明显是浪费吗?既浪费了一根铁杵,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何况对于一个老太太来说?持之以恒的毅力固然可贵,重要。但也要注重一个“效率”啊。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全诗是什么?

这不是诗.它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根铁杵磨成一根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一定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才,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学起来行困难,他更加不愿意学了,有时候还偷偷跑出去玩.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上旁,一下一下地磨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幺?”“我在磨针.”老婆婆一边磨一边回答.“磨针!用这幺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秀花针.这什幺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老婆婆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幺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上一句是什么这句歇后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相关介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示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方舆胜览》全书共七十卷。主要记载了南宋临安府所辖地区的郡名、风俗、人物、题咏等内容。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句属于谚语,谚语也含歇后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相关句子: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比喻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文言文铁杵成针的原文及译文

铁杵成针,读音为:[tiě chǔ chéng zhēn]。
释义为: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例句:王明同学虽然伤残无手臂,但是他却能用双脚书写,并获儿童书法奖。他是靠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铁杵成针的。
原文是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译文是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具体译文如下: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便能获得成功。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所以,要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每天认认真真地学习,不偷懒,不放弃。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及翻译

1.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
翻译:李白小的时候,书还没有读好,就丢

书本离开了。
2
路逢一老媪磨杵。问其故。
老媪:老婆婆。故:为什么。
翻译:路上碰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棍。李白问她为什么(磨铁棍)。
3.媪曰:“欲磨成针。”白曰:“此非易事也。”媪曰:“久磨之,不患不成。”
不患不成:不怕不成功。
翻译:老婆婆说:“想要把它磨成针。”李白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婆婆说:“长时间的磨它,不怕不成功。”
4.李白感其言,遂勉力读书。
翻译:李白听了她的话,很有感触,于是就发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