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苏联军事首长:伊凡·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为何英年早逝?
- 2、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介绍
- 3、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生活轶闻
- 4、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军事才能
- 5、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人物年谱
- 6、斯大林告诉了华西列夫斯基怎样的消息?
- 7、二战被俘和战死的苏联元帅有哪些?
- 8、二战中华西列夫斯基是如何让“巴格拉季昂”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 9、二战苏联最杰出前50名将领。谁能告诉我。就算是阵亡的也行。求各位老大解释。出了4位元帅还有46名!
苏联军事首长:伊凡·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为何英年早逝?
伊凡·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1906.6.29-1945.2.18),苏联军事首长,统帅,大将(1944),两次苏联英雄(1943.10.17,1944.7.29)。曾获列宁勋章1枚,红旗勋章4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和一级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各1枚,奖章多枚。
1928年加入苏联 *** 。1924年参加苏军。毕业于基辅炮兵学校(1928)和工农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1936)。1928-1931年历任排长、团测绘队队长、炮兵连政治副连长、炮兵侦察教导连连长等职。学院毕业后,先后任坦克营参谋长、营长。1938年5月起任坦克团团长。1940年7月起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坦克第28师副师长,1941年3月起任该师师长,担任此职时参加了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3日起,他所指挥的这个师(1941年12月改为步兵第241师)在西北方面军内对敌优势兵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在希奥利艾西南、西德维纳河、索利齐和诺夫哥罗德等地作战中显示出顽强的战斗力。他作为指挥员,意志坚强、在复杂情况下善于指挥、英勇无畏,两次荣获红旗勋章。1942年6月任坦克第18军军长。1942年7月任第60集团军(先后隶属沃罗涅日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指挥该集团军在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和强渡杰斯纳河、第聂伯河战役中屡建战功。在强渡第聂伯河时,因作战英勇,集团军有306人(包括司令员本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3年11月起,该集团军又先后参加了基辅、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罗夫诺-卢茨克和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等战役。1944年4月15日任西方面军司令,4月24日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1944年夏季苏军实施的白俄罗斯战役,更加显示了他的统帅天才和迅速准确判断情况、大胆定下决心的才干。曾指挥方面军部队协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粉碎了敌维捷布斯克集团,协同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完成了对明斯克东部德军集团10万余人的合围。1944年7月指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部队实施了维尔纽斯战役,解放了维尔纽斯和利达两城,前出至涅曼河并强渡该河。1944年7-9月又率领方面军进行了考纳斯战役,解放了考纳斯。尔后,该方面军部队又参加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实施的梅梅尔战役,接着又进行了贡宾嫩战役,推进至苏联国境,进入东普鲁士和波兰东北部。他因指挥得力,表现了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再次荣获"金星"奖章。在东普鲁士战役进行时,率方面军部队于1945年1月实施了因斯特堡-柯尼斯堡战役,并前出至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接近地,与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协同,对敌东普鲁士集团实行了封锁。所部在卫国战争时期因胜利作战,受到最高统帅34次通令嘉奖。他本人在梅尔萨克市(今属波兰)附近负重伤后牺牲,年仅37岁。
根据国防部长命令,其名字被永久列入荣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的基辅基洛夫炮兵学校的名册。因斯特堡市改名切尔尼亚霍夫斯克。维尔纽斯等市树有其纪念碑。
军事才能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如果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生前爱兵如子,他不吸菸,但每次见到赫鲁廖夫,总是缠着后者把最好的香菸首先供给白三方面军;他平期待人,在司令部商讨作战方案时从不用"我",而是用"我们"。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
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介绍
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Иван Данилович Черняховский(1906.6.29—1945.2.18),开战前夕还是个师长,在华西列夫斯基关注下,一步步成长,成为苏联二战最年轻的集团军司令,最年轻的方面军司令,也是最后一个战死在胜利前夕的大将。死前已被斯大林选做苏军统率部接班人。在2002年俄罗斯军事学院评定中,他在20个战略领导人中名列12位。其拿手好戏是高强度的运动战。在白俄罗斯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中表现了卓越的指挥天才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生活轶闻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能歌善舞,吉他和手风琴演奏达专业水平,手下的坦克旅长奥列格·亚历山德罗维奇·洛西克(后来的装甲兵元帅)说他拉得行云流水,比朱可夫那两下子强多了。子女回忆父亲的吉他曲目大都是乌克兰民歌和民乐,手风琴印象最深的是舞曲《黑龙江的波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在文尼察服役期间又学会了弹钢琴。他手不释卷,作家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签名送给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他一直随身携带。切天生一副好嗓子,莫斯科大剧院著名男高音米哈伊洛夫下部队慰问演出时二人曾同台演唱。米对其评价是:如果到音乐学院调一下嗓子,可以步入苏联最好的20名男高音之列。虽然有过誉之嫌,切大将唱得好那肯定不假。切和夫人阿娜斯塔西娅是在舞会上认识的,男的军校刚毕业,女的正在财会学校读书。二人婚后感情甚笃,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死时夫人37岁,但终身未改嫁。由于切英俊潇洒,性情豪爽,因此不少年轻的女机要员、女话务兵、女卫生兵常借故接近并试图勾引首长,可所有姑娘都不敢正视切的眼睛。作为立陶宛的解放者,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阵亡后葬于维尔纽斯。苏共驻立陶宛的全权代表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亲自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致悼词 。 但是在苏联解体前后,一切都变了,1991年1月,立陶宛的“萨尤基斯”组织发动暴乱,武力抢占维尔纽斯市中心的中央电视台。1月13日,苏联国防部副部长阿恰洛夫上将率空降兵和克格勃“阿尔法”反恐分队前往维市处置骚乱,击毙13人,夺回电视台。“萨尤基斯”打不过活人打死人,策划炸毁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雕像并毁棺扬尸。正在商量如何刨坟,克格勃破门而入,将这伙盗墓贼(其中有些目前是国家领导人)暴锤一顿。是夜,波海军区司令库兹明上将派部队紧急移灵。先满足沃罗涅日市政府和该市市民的要求,把出自苏联最杰出的雕塑大师武切季奇手笔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全身雕像从维市移往沃市;然后按照大将妻子的请求将盛有大将遗骨的棺木移至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与莫斯卡连科、奥加尔科夫等元帅为邻。年轻的统帅身披春雪,目光里铁马金戈依旧,身后布满弹痕硝烟的军旗迎风招展。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军事才能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生前爱兵如子,他不吸烟,但每次见到赫鲁廖夫,总是缠着后者把最好的香烟首先供给白三方面军;他平等待人,在司令部商讨作战方案时从不用“我”,而是用“我们”。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
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人物年谱
1924年入伍进敖德萨步校。1928年毕业后结婚,同年入党,女儿1929年生,儿子1937年生。1928—1931年历任驻守文尼察的炮兵排长、政治副连长、炮兵观测队长、炮兵连长。1936年工农红军摩托机械化学院毕业后任基辅军区坦克营参谋长。1937年任坦克营长,1938年任白俄罗斯军区坦克团长。1940年8月任波罗的海军区第2坦克师副师长。1941年2月任12机械化军28坦克师师长。6月23日起在西北方面军第8集团军序列内参战,全师250辆坦克作战拼光,12月所部改为241步兵师。1942年5月3日授少将,6月任18坦克军军长,坚守沃罗涅日。7月任60集团军司令,先后在沃罗涅日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序列内作战。1943年2月14日授中将,为表彰其率部强渡第聂伯河的果敢和英勇,1943年10月17日切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4年3月5日升上将。1944年夏季开始的白俄罗斯战役中,在波兰第一方面军协助下围歼了维帖布斯克敌军集团后,又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一起合围了明斯克地区的10万德军。8月解放了考纳斯。1944年7月29日,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第二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5年1月会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发起英斯特堡-哥尼斯堡战役,合围了东普鲁士的德军重兵集团,兵临哥尼斯堡城下。1945年2月18日,中弹牺牲。
斯大林告诉了华西列夫斯基怎样的消息?
在电话中,斯大林告诉了他一个不幸的消息: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在梅尔扎克城地区因负重伤而牺牲了。听到这个噩耗,华西列夫斯基特别感到震惊。
二战被俘和战死的苏联元帅有哪些?
没有一位苏联元帅在二战被俘和战死的。
苏联的元帅军衔共分四级,“苏联大元帅”为第一级,“苏联元帅”和“苏联海军元帅”同为第二级;“军兵种主帅”为第三级;“军兵种元帅”为第四级。
“军兵种元帅”与陆军步兵的军衔“大将”为同级军衔,所以军兵种元帅不应归入苏联元帅级军衔,而应归入将官军衔。
但苏联一度将大将军衔图案改为一颗大星,类似元帅的肩章图案布局,和军兵种元帅肩章图案布局类似,且大将也佩戴元帅星,故也有人认为大将也应属于苏联的元帅级军衔。
苏联时期,共先后授予1人“苏联大元帅”军衔,40人“苏联元帅”军衔,3人“苏联海军元帅”军衔,13人苏联“军兵种主帅”军衔(空军主帅7人,炮兵主帅4人,装甲兵主帅2人),60人苏联“军兵种元帅”军衔(空军元帅25人,海军元帅9人,炮兵元帅10人,装甲兵元帅6人,工程兵元帅6人,通信兵元帅4人)。
是死了一个苏联元帅——沙波什尼科夫,但是死因有争议——有的说是战争期间积劳成疾的工伤,有的说是自己身体不好没抗住寒流。反正在后方挂了的。
然后最高就是大将了。一个是巴甫洛夫,1941年逃跑被斯大林枪毙了;阿帕纳先科43年在库尔斯克瞧热闹被德国迫击炮不幸命中;瓦图京1944年被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击伤,一个月后在基辅不治身亡。1945年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在即将升元帅的时候踩到地雷飞天了。
被俘的最高是6位中将,其中两个很有名:伪军统领弗拉索夫和至死不屈的卢金,一正一反差别太大了……
苏联二战期间阵亡(严格说是受伤不治)最高军衔是大将,被俘最高是中将
战前非正常死亡的苏联元帅有四人
苏联在二战中并没有元帅阵亡或者被俘。
阵亡中军衔最高的是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大将,和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阿帕纳先科骑兵大将。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员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
被俘中军衔最高的是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 军衔:陆军中将 军职: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
被俘日期:1942年7月12日,防守瓦尔代地区时被围俘获,被俘后转投德军组建“俄罗斯解放军”并自任司令一职。
二战中华西列夫斯基是如何让“巴格拉季昂”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就在1944年5月30日“巴格拉季昂”战役计划被批准的当天,朱可夫去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而华西列夫斯基则到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去。
5月30日夜间,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4人再次聚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
这是白俄罗斯战役前苏军正副最高统帅和正副总参谋长的最后一次聚会。研究并起草了给白俄罗斯各方面军的各个训令,关于立即投入准备白俄罗斯战役的指示和战役实施第一阶段的具体任务。
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俩人以大本营代表身份分别签署的给巴格拉米扬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和扎哈罗夫的训令也发了下去。他们要求这4位方面军司令员在他们到达部队之前,先行确定好完成战役准备和开始进攻的日期。
6月4日,华西列夫斯基由莫斯科出发,到了设在斯摩棱斯克州红城附近的森林中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部。在这里,他听取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关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战役计划及其实施准备工作方面的汇报。
6月8日,华西列夫斯基离开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带着随员到了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部。在这里,华西列夫斯基先后听取了方面军司令、参谋长、各兵种首长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关于战役准备过程以及战役的物资保障等方面的报告和说明。
在此后的几天中,华西列夫斯基一直在为铁路工作的缓慢而发愁。因为,一旦承担进攻任务的部队及其所需要的物资和技术器材不能如期到达指定位置,任何周密的计划也等于白费。
而且,由于铁路运输的拖延,必将会使战役发起时间推迟,而这给高度集中起来的部队和大量技术兵器的隐蔽和伪装又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他曾多次向斯大林打电话并递报告,要求最高统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华西列夫斯基的一再催促,终于引起了最高统帅部的重视。后经斯大林亲自过问,交通人民委员会才改变了原运输计划,但是,这种修正已经太晚,以致最后不得不把进攻时间推迟到6月23日。
每当大战之前,都是华西列夫斯基最为繁忙的时候。作为苏军总参谋长,他要对所有的方面军和各集团军负责领导工作。总参谋部和大本营还要为考虑其他方向的作战或下一步的战役规划征求他的意见,或干脆要求他主持这些工作。而作为派赴某一指定位置的大本营代表,他也丝毫不能因上述问题而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他常常有一种恨不能分身几处的想法。
6月19日,华西列夫斯基奉斯大林的命令,处理列宁格勒方面的问题。直至6月20日,他才回到前线线。
到了1944年夏季,随着苏军在整个西部战线的迅猛推进,特别是白俄罗斯战役的巨大胜利及其战役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最终消灭敌“北部”集团军群有生力量、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的条件成熟了。
这时,根据最高统帅大本营的命令,华西列夫斯基的工作又增加了协调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行动的内容。这样,在整个北部地区作战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1、第2方面军就全部由他来负责了。
在7月12日以前,华西列夫斯基不断地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和第2方面军之间飞来飞去。作为大本营代表,他更关心的是这两支部队在具体部署和未来作战中的相互协调问题。待巴格拉米扬和叶廖缅科基本完成战役准备后,华前列夫斯基于12日晚回到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这里正在进行合围德坦克第3集团军的激烈战斗。早些时候,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已派出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从北南两侧绕到了维尔纽斯的后面。
随着合围圈内敌军被消灭,第31集团军攻克了利达。很快,维尔纽斯也被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解放。更重要的是,由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与“北部”集团军群的陆上联系终于被切断,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被彻底地挡在立陶宛南部地区。
此后,华西列夫斯基与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决定,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主力部队立即向西挺进,占领整个从考纳斯到波罗的海沿岸的直线走廊,最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德国与立陶宛之间的边境线,以待下一步从这里直接进军东普鲁士的德军“狼穴”所在地。
二战苏联最杰出前50名将领。谁能告诉我。就算是阵亡的也行。求各位老大解释。出了4位元帅还有46名!
朱可夫、华西列夫、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不细说了
科涅夫:联元帅(1944),军事家。生于洛杰伊诺村(今属基洛夫州波多西诺韦茨区)。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等,对解放加里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贡献。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能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突击时机,并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
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瓦杜丁,苏联第1乌克兰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29日下午,在检查工作途中不幸被匪徒击中腿部造成重伤。1944年4月15日,在基辅医院因流血过多而去世,年仅43岁;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斯,苏联红军上将,苏联英雄。1941在基辅战役中中流弹身亡;
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苏联军事首长,统帅,大将,两次苏联英雄,
在梅尔萨克市(今属波兰)附近负重伤后牺牲。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和强渡杰斯纳河、第聂伯河战役中屡建战功。在强渡第聂伯河时,因作战英勇,集团军有306人(包括司令员本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43年11月起,该集团军又先后参加了基辅、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罗夫诺—卢茨克和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等战役。1944年4月15日任西方面军司令,4月24日任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1944年夏季苏军实施的白俄罗斯战役,他本人在梅尔萨克市(今属波兰)附近负重伤后牺牲。
谢尔盖·马特维耶维奇·什捷缅科:1944年2—3月以大本营代表铁木辛哥的参谋长身份,在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参加了组织突破德军防线和协调波罗的海沿岸第1、2方面军的行动的工作。1944年4月和6月作为大本营代表先后赴西方面军(6月24日起为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为准备和实施1944年莫吉廖夫战役做出了重大贡献。1944年7月又前往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协助该方面军首长计划、准备和实施1944年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战役。
铁木辛哥:初期失败,之后比较暗淡
布琼尼: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役。
伏罗希洛夫:1943年5月25日起,伏罗希洛夫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所属战利品委员会主席。9月,又被任命为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所属停战委员会主席。11月28日至12月1日,出席苏、美、英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伏罗希洛夫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参与制定和实施解放克里米亚的作战计划,和华西列夫斯基一起领导乌克兰方面军、滨海独立军、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的行动,彻底歼灭克里米亚的敌集团军。
诺维科夫:战争期间,诺维科夫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解放北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波兰诸战役中,在柯尼斯堡强攻战、柏林战役和远东战役中,作为大本营代表,成功地协调过数个方面军航空兵的作战行动。
普京,哈哈!
朱可夫
一,朱可夫 二,华西列夫斯基 三,罗克索夫斯基 四,崔可夫 五,沙波什尼科夫
六,瓦杜丁 七,叶廖缅科 八,巴格拉米扬 九,莫斯卡连科 十,索科洛夫斯基
十一,伏罗希洛夫 十二,托尔布欣 十三,马利诺夫斯基 十四,戈沃罗夫 十五,布琼尼
十六,戈沃诺夫 十七,科涅夫 十八,铁木辛哥 十九,卡图科夫,二十,切尔尼亚霍夫斯基
二十一,扎哈罗夫 二十二,梅列茨科夫 二十三,比留佐夫 二十四,库兹涅佐夫
二十五,库利克 二十六,图哈切夫斯基 二十七,布柳赫尔
这些基本是二战苏军很有名的名将了。基本都是元帅或者是战后晋升的元帅。最后两位是凑数的,其实他们比前面所有的资历还高,但是战前就在大清洗中被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