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
-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 4、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 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举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氧气的工业制法
- 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是什么?
- 7、二氧化碳的化学 性质是什么
- 8、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 9、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http://www.shineinfo.com.cn:82/school/Show/DuoMeiTiRoom/ani/huaxue/chuzhonghuaxue/G-1.htm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易升华
2.密度比空气大.
3.微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微溶与水。密度略小与空气。不燃。一定条件下能碳与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
44.01
【密度】
1.977g/L(相对密度1.53(以空气的平均密度(1.29g/L)为基准)
【熔点(℃)】
-56.6(5270帕)
【沸点(℃)】
-78.48(升华)
【形状】
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情况】
溶于水(体积比1:1),部分生成碳酸。为微溶于水,注意:不是易溶,可溶。
【用途】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制备或来源】
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或使大理石(CaCO?6?1)、石灰石、白云石煅烧或与酸作用而得。
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
化学性质: 【结构式】
O=C=O
【分子式】
CO?6?0
【民间制法】
小苏打+白醋
【其他】
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在CO?6?0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氧原子成键。 C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一个O原子生成两个δ键。C原子上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sp杂化轨道成直角,并且从侧面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肩并肩地发生重叠,生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键。因此,缩短了碳—氧原子间地距离,使CO?6?0中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决定分子形状的是sp杂化轨道,CO?6?0为直线型分子。
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6?0,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但Mg燃烧时不能用CO?6?0来灭火,因为:2Mg+CO?6?0=2MgO+C(点燃)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临界温度31.1℃。常温下7092.75千帕(70大气压)液化成无色液体。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生成的酸性物质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后又能变回紫色。
H?6?0O+CO?6?0=H?6?0CO?6?1
H?6?0CO?6?1=H?6?0O+CO?6?0?1?8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沉淀,可以用此判断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二氧化碳。具体反应如下:
Ca(OH)?6?0+CO?6?0=CaCO?6?1?1?0+H?6?0O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②熔点:-218.4℃
沸点:-182.9℃
③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
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⑤贮存:天蓝色钢瓶
2.化学性质:
(1)、氧气跟金属反应:
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2O2→Fe3O4,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
(炭+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SO2,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2P2O5,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3)、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4+2O2→2CO2+2H2O
2C2H2+5O2→4CO2+2H2O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m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临界温度31.1℃。常温下7092.75千帕(70大气压)液化成无色液体。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所生成的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后又能变回紫色。
因此,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aCO3(大理石/石灰石)+2HCl(稀盐酸)=CaCl2+CO2↑+H2O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96g/I,可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其在升水中可浴解1升的二氧化碳。易液化l,易凝华,在标准状况下,其沸点为-56.6℃,熔点为78.5℃,在常温加压亦可液化。十七
化学性质
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热稳定性好,不易分解
能与水反应生碳酸。
能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碳万万万酸盐,
CO2+Ca(OH)2=CaCO3+H2O
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C+CO2=2CO(条件高温〉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助燃,也不能供呼吸。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略溶于水。
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易升华
2.密度比空气大.
3.微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的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易升华
2.密度比空气大.
3.微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举例写出化学方程式), 氧气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其水溶液可以使石蕊变红色;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够和金属镁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氮质;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氧气的工业制法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
实验室制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或双氧水分解的办法;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可以使用大试管加热的办法,双氧水分解可以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装置;收集氧气可以使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检验方法可以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即可;
我是一名化学老师,希望地你有所帮助!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与紫色石蕊反应:CO2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CO2 + H2O = H2CO3 ;
与H2O反应:CO2 + H2O = H2CO3 ;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 Ca(OH)2 = CaCO3 ↓ + H2O ;
燃着的木条在CO2中熄灭: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
CO2 能溶于水。
氧气的工业制法:把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根据主要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升温控制温度,使氮气先蒸出来。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是什么?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2,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碳(CO2)
中文别名 碳酸气;碳酸酐;碳酐;干冰
英文名称 Carbonic acid gas; carbon dioxide; carbon dioxide; dry ice
[1]别名碳酸气
CAS:124-38-9
EINECS:204-696-9 [2]
相对密度:1.101(-37 ℃)
熔点(摄氏度):-56.6(0.52MPa)[3]
沸点(摄氏度):-78.5(升华)
CAS号 :124-38-9
EINECS 204-696-9[4-5]
共有3个原子核,22个质子。
相对分子质量:44
收集方法:因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临界温度31.1℃ 临界压力 7.382MPa
编辑本段构造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δ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在CO2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轨道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6]氧原子成键。C原子的两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两个O原子生成两个σ键。C原子上两个未参加杂化的p轨道与sp杂化轨道成直角,并且从侧面同氧原子的p轨道分别肩并肩地发生重叠,生成两个∏三中心四电子的离域键。因此,缩短了碳—氧原子间地距离,使CO2中碳氧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叁键特征。决定分子形状的是sp杂化轨道,CO2为直线型分子式。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大,当二氧化碳少时对人体无危害,但其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原因是血液中的碳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并产生酸中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时,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时感到眩晕。6%以上时使人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0.039%。二氧化碳微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二氧化碳平均约占大气体积的387ppm。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当春夏季来临时,植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减少;反之,当秋冬季来临时,植物不但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制造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上升。二氧化碳常压下为无色、无臭、不助燃[1]、不可燃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因为它发送可见光,但在强烈吸收红外线。二氧化碳的浓度于2009年增长了约二百万分之一。
气体状态气体密度:1.96g/L
液体状态 表面张力:约3.0dyn/cm
密度:1.8kg/m3二氧化碳粘度:比四氯乙烯粘度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
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
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特点:没有闪点,不可燃,不助燃(镁带在二氧化碳内燃烧生成碳与氧化镁,这是唯一的例外);无色无味,无毒性。
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积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液体CO2和超临界CO2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2具有比液体CO2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2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2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
分子模型
二氧化碳的三种模型 如图
二氧化碳的三种模型
固体状态
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当它放出大量的热量时,则会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编辑本段使用范围
干冰的使用范围广泛,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中、人工降雨有大量应用。主要有:
1.干冰在工业模具的应用范围
轮胎模具、橡胶模具、聚氨酯模、聚乙烯模、PET模具、泡沫模具、注塑模具、合金压铸模、铸造用热芯盒、冷芯盒,可清除余树脂、失效脱膜层、炭化膜剂、油污、打通排气孔,清洗后模具光亮如新。
在线清洗,无需降温和拆卸模具,避免了化学清洗法对模具的腐蚀和损害、机械清洗法对模具的机械损伤及划伤,以及反复装卸导致模具精度下降等缺点。关键的是,可以免除拆卸模具及等待模具降温这两项最耗时间的步骤,这样均可以减少停工时间约80%-95%。干冰
干冰清洗益处:干冰清洗可以降低停工工时;减少设备损坏;极有效的清洗高温的设备;减少或降低溶剂的使用;改善工作人员的安全;增进保养效率;减少生产停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干冰在石油化工的应用范围
清洗主风机、气压机、烟机、汽轮机、鼓风机等设备及各式加热炉、反应器等结焦结炭的清除。清洗换热器上的聚氯乙烯树脂;清除压缩机、储罐、锅炉等各类压力容器上的油污、锈污、烃类及其表面污垢;清理反应釜、冷凝器;复杂机体除污;炉管清灰等。
3.干冰在食品制药的应用范围
可以成功去除烤箱中烘烤的残渣、胶状物质和油污以及未烘烤前的生鲜制品混合物。有效清结烤箱、混合搅拌设备、输送带、模制品、包装设备、炉架、炉盘、容器、辊轴、冷冻机内壁、饼干炉条等。
干冰清洗的益处:排除有害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生产设备接触有害化学物和产生第二次垃圾;拟制或除掉沙门氏菌、利斯特菌等细菌,更彻底的消毒、洁净;排除水刀清洗对电子设备的损伤;最小程度的设备分解;降低停工时间。
4.干冰在印刷工业的应用范围
清除油墨很困难,齿轮和导轨上的积墨会导致低劣的印刷质量。干冰清洗可去除各种油基、水基墨水和清漆,清理齿轮、导轨及喷嘴上的油污、积墨和染料,避免危险废物和溶液的排放,以及危险溶剂造成的人员伤害。
5.干冰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范围
可对电力锅炉、凝汽器、各类换热器进行清洗;可直接对室内外变压器、绝缘器、配电柜及电线、电缆进行带电载负荷(37KV以下)清洗;发电机、电动机、转子、定子等部件无破损清洗;汽轮机、透平上叶轮、叶片等部件锈垢、烃类和粘着粉末清洗,不需拆下桨叶,省去重新调校桨叶的动平衡。
干冰清洗的益处:使被清洗的污染物有效地分解;由于这些污染物被清除减少了电力损失;减少了外部设备及其基础设备的维修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非研磨清洗,保持绝缘体的完整;更适合预防性的维护保养。
6.干冰在汽车工业的应用范围
清洗门皮、蓬顶、车厢、车底油污等无水渍,不会引致水污染;汽车化油器清洗及汽车表面除漆等;清除引擎积碳。如处理积碳,用化学药剂处理时间长,最少要用48小时以上,且药剂对人体有害。干冰清洗可以在10分钟以内彻底解决积碳问题,即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除垢率达到100%。
7.干冰在电子工业的应用范围
清洁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内部油脂、污垢;集成电路板、焊后焊药、污染涂层、树脂、溶剂性涂覆、保护层以及印刷电路板上光敏抗腐蚀剂等清除。
8.干冰在航空航天的应用范围
导弹、飞机喷漆和总装的前置工序;复合模具、特殊飞行器的除漆;引擎积碳清洗;维修清洗(特别是起落架-轮仓区);飞机外壳的除漆;喷气发动机转换系统。可直接在机体工作,节省时间。
9.干冰在船舶业的应用范围
船壳体;海水吸入阀;海水冷凝器和换热器;机房、机械及电器设备等,比一般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更干净。
10.干冰在核工业的应用范围
核工业设备的清洗若采用水、喷砂或化学净化剂等传统清洗方法,水、喷砂或化学净化剂等介质同时也被放射性元素污染,处理被二次污染的这些介质需要时间和资金。而使用干冰清洗工艺,干冰颗粒直接喷射到被清洗物体,瞬间升华,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需要处理的仅仅是被清洗掉的有核污染的积垢等废料。
11.干冰在美容行业的应用范围
有的皮肤科医生用干冰来治疗青春痘,这种治疗就是所谓的冷冻治疗。因为它会轻微的把皮肤冷冻。
有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冷冻材料就是混合磨碎的干冰及乙酮,有时候会混合一些硫磺。液态氮及固态干冰也可以用来作冷冻治疗的材料。冷冻治疗可以减少发炎,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刘翔就是用这种冷冻疗法来治疗脸上的青春痘的。这种方法可以减少青春痘疤痕的产生,但并不用来去除疤痕。
12.干冰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
a 在葡萄酒、鸡尾酒或饮料中加入干冰块,饮用时凉爽可口,杯中烟雾缭绕,十分怡人。
b 制作冰淇淋时加入干冰,冰淇淋不易融化。干冰特别适合外卖冰淇淋的冷藏。
c 星级宾馆、酒楼制作的海鲜特色菜肴,在上桌时加入干冰,可以产生白色烟雾景观,提高宴会档次 如制作龙虾刺身。
d龙虾、蟹、鱼翅等海产品冷冻冷藏。干冰不会化水,较水、冰冷藏更清洁、干净,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13.干冰在冷藏运输领域的应用范围
a 低温冷冻医疗用途以及血浆、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
b 电子低温材料,精密元器件的长短途运输。
c高档食品的保鲜运输如高档牛羊肉等。
14 、干冰在娱乐领域的应用范围
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婚庆、庆典、晚会效果等制作放烟,如国家剧院的部分节目就是用干冰来制作效果的。
15.干冰在消防行业的应用范围
干冰用来作消防灭火,如部分低温灭火器,但干冰在这一块的应用较少,也即市场程度较低。
干冰使用注意事项:
切记在每次接触干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并且用厚绵手套或其他遮蔽物才能触碰干冰!如果是在长时间直接碰触肌肤的情况下,就可能会造成细胞冷冻而类似轻微或极度严重烫伤的伤害。汽车、船舱等地不能使用干冰,因为升华的二氧化碳将替代氧气而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甚至窒息!
1.切勿让小朋友单独接触干冰!
2.干冰温度极低,请勿至于口中,严防冻伤!
3.拿取干冰一定要使用厚绵手套、夹子等阻隔物 (塑胶手套不具阻隔效果!)
4.使用干冰请于通风良好处,切忌与干冰同处于密闭空间!
5.干冰不能与液体混装。
编辑本段基本性质
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Ca(OH)2)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都可以用到。还可以支持镁带燃烧。
编辑本段实验制取
1、可由碳在过量的空气中燃烧(注:碳在氧不足的情况下会和CO2反应成有毒的CO气体,所以空气要过量),即碳与氧产生化合反应:C+O2=(条件:点燃)=CO2
2、将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主要成分均为CaCO3)煅烧或者将碳酸盐与酸的作用而得。是石灰、发酵等工业的副产品。
工业副产品:CaCO3=高温=CaO+CO2↑
实验中常见制取CO2,是将碳酸钙与稀盐酸进行复分解反应(注: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要用稀盐酸)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编辑本段用途
气体二氧化碳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并用于钢铸件的淬火和铅白的制造等。
二氧化碳在焊接领域应用广泛。
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目前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方法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舞台中用于制造烟雾。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常温下密度比空气略大,受热膨胀后则会聚集于上方。也常被用作灭火剂但Mg、Na、K等燃烧时不能用CO2来灭火,因为:2Mg + CO2==点燃== 2MgO + C、4Na + CO2==点燃==2Na2O + C、4K + CO2==点燃==2K2O + C。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光合作用总反应:CO2+H2O —叶绿体、光照→ C6H12O6 + O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各步分反应:2H2O —光照→ 2H2↑+ 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递氢) ADP + Pi —→ ATP (递能) CO2+C5化合物→C6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6化合物 —ATP、NADPH→(CH2O)n + 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
二氧化碳还可用于制取金刚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CO2=2Na2O+C,反应的条件为440℃及800个大气压,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形成超流体,能够吸附在钠的表面,加速电子从钠传递至二氧化碳的过程。当温度降低至400℃时,就没有金刚石的产生了,当压力下降时,生成物也主要以石墨为主。
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注入饮料中,增加压力,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像汽水、啤酒均为此类的例子。
固态的二氧化碳(或干冰)在常温下会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用在急速的食品冷冻。
二氧化碳的重量比空气重,不助燃,因此许多灭火器都通过产生二氧化碳,利用其特性灭火。而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直接用液化的二氧化碳灭火,除上述特性外,更有灭火后不会留下固体残留物的优点。
二氧化碳也可用作焊接用的保护气体,其保护效果不如其他惰性气体(如氩),但价格相对便宜许多。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激光来源。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可以用作植物温室的气体肥料和水草缸水族箱的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来酿酒,二氧化碳气体创造一个缺氧的环境,有助于防止细菌在葡萄生长。
二氧化碳可控制pH值,游泳池加入二氧化碳以控制pH值,加入二氧化碳从而保持pH值不上升。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碱工业和制糖工业。
二氧化碳可用于塑料行业的发泡剂。
干冰可以用于人造雨、舞台的烟雾效果、食品行业、美食的特殊效果等。
干冰可以用于清理核工业设备及印刷工业的版辊等。
干冰可以用于汽车、轮船、航空、太空与电子工业。
编辑本段安全性
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在低漥处的浓度较高。以人工凿井或挖孔桩时,若通风不良则会造成井底的人员窒息。CO2的正常含量是0.03%,当CO2的浓度达1%会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达到4%~5%时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而达到10%的时候,会使人体机能严重混乱,使人丧失知觉、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应避免之物质:
各种金属粉尘(例如镁、锆、钛、铝、锰):当悬浮在二氧化碳中易点燃而爆炸。
水:会形成碳酸。
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中毒是人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出现的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征状
中毒主要征状有:头痛、头愫晕、耳鸣、气急、胸闷、乏力、心跳加快,面颊发绀、烦躁、谵妄、呼吸困难,如情况持续,就会出现嗜睡、淡漠、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补救
打开门窗、通风孔,抢救者才可进入。将病人救出后,在空气新鲜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吸氧(避免高压、高流量、高浓度给氧,以免呼吸中枢更为抑制),开始1~2L/分,随病人呼吸好转逐渐增大给氧量(4--5L/分),以至采用高压氧治疗。(最好是纯氧)
吸入兴奋剂:多种兴奋剂交替、联合使用,如洛贝林、山梗菜碱等。
防止脑和肺水肿:应用脱水剂、激素,限制液量和速度,吸入钠的份量亦应限制。
对症治疗:给予多种维生素、细胞色素C、能量合剂、高渗糖,以防感染。
抢救同时要留意有没有其他有毒气体存在,如一氧化碳等。
编辑本段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会逐渐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大家要共同爱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
编辑本段产生
⑴凡是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CO2。
⑵石油、石腊、煤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也要释放出CO2。
⑶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CO2。
⑷所有粪便、腐植酸在发酵,熟化的过程中也能释放出CO2。
⑸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CO2。
⑹所有绿色植物都吸收CO2释放出氧气,进行光合作用。CO2气体,就是这样,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进行无声无息的循环。
⑺一切工业生产,城市运转,交通等都离不开排放二氧化碳。
⑻常用关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C+O2 ===点燃===CO2
煤气工作原理:2CO+O2===点燃===2CO2
天然气工作原理:CH4+2O2 ===点燃===CO2+2H2O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 ===CaCl2+H2O+CO2↑
碳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2Cu+CO2↑
熟石灰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 === CaCO3↓+H2O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 === Na2CO3↓+H2O
与水反应:CO2+H2O ===H2CO3
编辑本段制法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 CaO + CO2↑
实验制取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通常需要对气体进行除杂干燥,盐酸反应时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所以要通过饱和碳酸氢钠(NaHCO3)溶液除去气体中的氯化氢。溶液中的反应,气体溢出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要求严格或必要时要对气体进行干燥,通常用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进行干燥。
titleCaCO3+ 2HCl ==== CaCl2+ H2O + CO2↑
点燃
C+O2=======CO2
另外,不能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取,因为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不能用碳酸钙和浓盐酸反应,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出大量氯化氢气体,使碳酸氢钠无法完全去除,制得的二氧化碳纯度会下降;也不能用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收集,因为反应会生成难溶的硫酸钙,硫酸根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使碳酸钙无法与酸接触,影响反应的继续。附: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上文实验室不适用的三种方法)
化学诗歌
实验室制二氧碳,大理石与稀盐酸。两种苏打皆不用,速度太快控制难。
不用硫酸代盐酸,镁盐不如钙盐廉。硝酸见光易分解,鉴别火柴不能燃。
反应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解释:
1、实验室制二氧碳,大理石与稀盐酸:“二氧碳”指二氧化碳。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两种苏打皆不用,速度太快控制难:“两种苏打”特指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能用Na2CO3和NaHCO3代替CaCO3跟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是因为Na2CO3和NaHCO3跟盐酸反应的速度太快,产生的CO2很快逸出,不易控制,也不便于操作。
3、不用硫酸代盐酸:意思是说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因为稀硫酸跟大理石(CaCO3)反应,则生成了微溶入水的硫酸钙(CaSO4)沉淀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上,阻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而使反应非常缓慢。
4、镁盐不如钙盐廉:“镁盐”指MgCO3;“钙盐”指CaCO3,意思是说不能用MgCO3代CaCO3,因为虽然MgCO3跟盐酸与CaCO3跟盐酸反应相似,但由于MgCO3的来源较少,不如CaCO3廉价易得。
5、硝酸见光易分解:意思是说不能用硝酸代替盐酸,因为硝酸见光易分解(4HNO3=4NO2↑+O2↑+2H2O),若用硝酸代替盐酸,则制得的CO2中就会有少量的NO2和O2.此外,硝酸的价格较盐酸贵,故通常不用硝酸代替盐酸。
6、鉴别火柴不能燃:意思是说因为CO2能灭火,故可以将燃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检验,若火焰熄灭,则证明CO2已经充满了集气瓶[7]。
民间制法
小苏打(碳酸氢钠)和白醋反应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977克/升,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能溶于水,且溶液显弱酸性反应。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在空气中通常含量为0.03%(体积),若含量达到10%时,就会使人呼吸逐渐停止,最后窒息死亡。 表面张力:约3.0dyn/cm
粘度:0.082mm2/s(12℃) (比四氯乙烯粘度O.88mm2/s(20℃)低得多,所以液体二氧化碳更能穿透纤维。)
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
它沸点低(-78.5℃),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特点:没有闪点,不燃;无色无味,无毒性。
液体二氧化碳通过减压变成气体很容易和织物分离,完全省去了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后处理过程。
液体CO??和超临界CO??均可作为溶剂,尽管超临界CO??具有比液体CO??更高的溶解性(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高溶解性,并兼备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渗透力)。但它对设备的要求比液体CO??高。综合考虑机器成本与作CO??为溶剂,温度控制在15℃左右,压力在5MPa左右。二氧化碳 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呼吸;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H2O = H2CO3 。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CO2+Na2O = Na2CO3 。CO2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CO2+Ba(OH)2 = BaCO3↓+H2O 。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的存在: CO2+Ca(OH)2 = CaCO3↓+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2CO2+Ca(OH)2 = Ca(HCO3)2 ;CO2+NH3+HO = NH4HCO3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还原成碳: CO2+C2CO ;CO2+2Mg2MgO+C 。CO2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二氧化碳可与金属镁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由此可证明二氧化碳也可以帮助金属镁燃烧,这属于特例!
检验与除杂: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但由于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低,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可做致冷剂,用于保藏食品、人工降雨。
二、化学性质:“三不二水”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助燃,也不能供呼吸。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 CO2 + H2O = H2CO3。
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CO2 ↑+ H2O 。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这也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Ca(OH)2+CO2 = CaCO3↓ + H2O
另外,二氧化碳还是光合反应的原料:6CO2 + 6H2O =叶绿体、光照=C6H12O6 + 6O2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临界温度31.1℃。常温下7092.75千帕(70大气压)液化成无色液体。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
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O2 + H2O = H2CO3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 = CaCO3↙ + H2O
可用于光合反应 CO2 + H2O —叶绿体光照→ C6H12O6 + O2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液体状态表面张力:约3.0dyn/cm;
2、密度:1.816kg/m3;
3、粘度:0.064mPa·S;
4、临界温度:31.06℃;
5、临界压力:7.383MPa;
6、临界体积:10.6Kmol/m3。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不稳定的碳酸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和碱性物质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和活泼金属在点燃下的反应:二氧化碳本身不支持燃烧,但是会和部分活泼金属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如钠、钾、镁)生成相对应的金属的氧化物和碳。
4、配伍禁忌:尽管二氧化碳可与多种金属氧化物或还原性金属,如铝、镁、钛和锆发生剧烈的反应,但可与大多数物质配伍。与钠和钾的混合物受震时爆炸。
扩展资料:
1、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气肥。美国科学家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农场里,利用二氧化碳对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他们发现二氧化碳在农作物的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效果最显著。
2、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大,当二氧化碳少时对人体无危害,但其超过一定量时会影响人(其他生物也是)的呼吸,原因是血液中的碳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并产生酸中毒。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时,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时感到眩晕。6%以上时使人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3、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又叫干冰,零下75℃干冰升华,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水汽凝结,就生成了一种云雾缭绕的景象,同时周围温度迅速降低,因此干冰常用于低温保存物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化学 性质是什么
1、二氧化碳的三不二水
1.什么是“三步”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助燃,也不能供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2.什么是“二水”
1.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碳酸。
反应方程式为: CO2 + H2O = H2CO3。
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2CO3=△= CO2 ↑+ H2O 。
二氧化碳是光合反应的原料:6CO2 + 6H2O =叶绿体、光照=C6H12O6 + 6O2
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这也是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 = CaCO3↓ + H2O
除去上述所示的“三不二水”,二氧化碳还能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2、二氧化碳的其他化学性质
1.和活泼金属在点燃下的反应
二氧化碳本身不支持燃烧,但是会和部分活泼金属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如钠、钾、镁)生成相对应的金属的氧化物和碳:
2.配伍禁忌
尽管二氧化碳可与多种金属氧化物或还原性金属,如铝、镁、钛和锆发生剧烈的反应,但可与大多数物质配伍。与钠和钾的混合物受震时爆炸。
3、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例题
【试题】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会出现的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分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入装置后向下运动的速率比向上运动的速率快,因此到达④需要的时间比到达①需要的时间短,因为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二氧化碳到达后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④比①先变红,而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二氧化碳到达后不能生成碳酸,因此②、③不变红,由分析可知,①比④先变红是不正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等物质反应。
二氧化碳表现的化学性质非常常见。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十H2O
=
H2CO3
H2CO3又是二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释放出CO2
H2CO3=CO2↑+H2O
CO2为酸性氧化物,易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
CO2+Na2O
=
Na2CO3
CO2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
CO2+Ba(OH)2
=
BaCO3↓+H2O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的存在:
CO2+Ca(OH)2
=
CaCO3↓+H2O
CO2与碱作用还可能生成酸式碳酸盐:
2CO2+Ca(OH)2
=
Ca(HCO3)2
CO2+NH3+HO
=
NH4HCO3
CO2中碳为+4价,可被某些强还原剂还原,如与赤热的碳作用还原成CO,CO2与活泼金属作用被还原成碳:
CO2+C2CO
CO2+2Mg2MgO+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CO2和H2O合成碳水化合物: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支持燃烧,本身不能燃烧
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H?O=H?CO?
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NaOH=Na?CO?+H?O
CO?+Ca(OH)?=CaCO?(沉淀)+H?O
4.能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CO?+C=高温=2CO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七个: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不稳定的碳酸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弱氧化性
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碳单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3、与过氧化物反应
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O?)反应生成碳酸钠(Na?CO3)和氧气(O?)。
4、与格式试剂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能和格式试剂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羧酸
5、与环氧化合物的插入反应
二氧化碳可以和环氧化合物在电催化作用下可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
6、制取金刚石(置换反应)
在440℃(713.15K)和800个大气压(约808MPa)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
7、光合作用暗反应
二氧化碳参与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其参与的反应过程被称为“二氧化碳的固定”。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而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约占大气总体积的0.03%)。
扩展资料:
二氧化碳的主要应用有:
1、高纯二氧化碳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二氧化碳激光器、检测仪器的校正气及配制其它特种混台气,在聚乙烯聚合反应中则用作调节剂。
2、固态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冷藏奶制品、肉类、冷冻食品和其它转运中易腐败的食品,在许多工业加工中作为冷冻剂,例如粉碎热敏材料、橡胶磨光、金属冷处理、机械零件的收缩装配、真空冷阱等。
3、气态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软饮料、水处理工艺的pH控制、化学加工、食品保存、化学和食品加工过程的惰性保护、焊接气体、植物生长刺激剂,在铸造中用于硬化模和芯子及用于气动器件。
4、液体二氧化碳用作致冷剂,飞机、导弹和电子部件的低温试验,提高油井采收率,橡胶磨光以及控制化学反应,也可用作灭火剂。
5、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溶解非极性、非离子型和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溶剂,所以在均相反应中有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不稳定的碳酸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制备方法:
副产气体回收法:氨、氢气、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往往有脱碳(即脱除气体混合物中二氧化碳)过程,使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经加压吸收、减压加热解吸可获得高纯度的二氧化碳气。
吸附膨胀法:一般以副产物二氧化碳为原料气,用吸附膨胀法从吸附相提取高纯二氧化碳,用低温泵收集产品;也可采用吸附精馏法制取,吸附精馏法采用硅胶、3A分子筛和活性炭作吸附剂,脱除部分杂质,精馏后可制取高纯二氧化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