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林童话原版黑暗故事,你或许不知道,原版格林童话本是黑暗童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29 08:31:51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格林童话》的故事原版是怎样的?为何说非常黑暗?

格林童话的原版注重人的外貌,金钱和地位,因为格林童话是从民间搜集的故事编纂的,原来的故事难免会有些粗俗、直观,甚至有暴力成分。
《格林童话》的原版是记录了很多当时的事件,并不是现在出版的这么适合儿童观看,因为它也是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才会写的十分黑暗。
原版白雪公主没有醒来,而灰姑娘也平凡过了一生。因为这些都是给成年人看的,所以贴近现实。
人们常常用童话一词来形容事物的单纯与美好。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是浪漫温馨的。有些童话就因为其黑暗与血腥而被称为“黑童话",著名经典作品《格林童话》便是如此。《格林童话》最初并不是写给小孩看的童话,而是一部纯正的成人童话,里面描绘的很多情节都涉及血腥暴力,只是经过后来历史的变迁,故事也被修改成为了现在的样子。01、灰姑娘灰姑娘的故事家喻户晓。故事描绘了灰姑娘被恶毒的后妈和姐姐欺负,但在好心女巫的帮助下最终遇到了王子并收获真爱的故事。结局是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非常温馨圆满。而在原版故事的结局中,在这个温馨圆满的结局之外,是恶毒后妈和姐姐们的黑暗下场。他们都收获了不同的惩罚,如眼睛被小鸟啄瞎等。在原版故事中,王子寻找灰姑娘的过程中,还有过姐姐们为了穿下水晶鞋而不惜砍掉脚趾的情节,非常的血腥暴力。
02、小红帽小红帽也是相当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红帽利用自己的智慧与大灰狼斗智斗勇并最终救下了外婆的故事。在原版的故事里,小红帽和外婆的运气可没有这么好。原版故事中,外婆很不幸被大灰狼给杀了,它甚至还将外婆的尸体烹饪成肉汤,并假扮成外婆的模样,邀请小红帽一起进餐。可是说是非常恶趣味的情节了,也难免后来为了适宜小朋友阅读而更改相关内容。
03、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是许多人心目中公主的top1,她善良美丽,有着像雪一样的肌肤,却因为后妈的迫害而身世坎坷。但最终还是遇到了属于自己的王子。原版故事中白雪公主的经历要更加黑暗。她的父亲是一个恋童癖,连自己的女儿也不不放过。也因此,白雪公主惨遭毒手。
看完以上的描述,相信你应该清楚为什么《格林童话》会被称为黑童话了吧~

真实的《格林童话》1

《格林童话》是一部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著名童话故事集,其内容涵盖了大量欧洲民间传说和寓言,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然而,真实的《格林童话》与许多人想象中的童话故事并不完全一样。原始版本的《格林童话》包含一些黑暗和暴力的内容,例如杀戮、血腥和性暗示等,这些内容在后来的版本中被大量修改和删减,使得它们更适合儿童阅读。
事实上,《格林童话》并非由格林兄弟编写,他们只是进行了搜集和整理。这些故事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有些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格林兄弟在整理这些故事时,并未考虑到儿童读者的需求,他们的初衷是通过这些故事警示世人。
因此,《格林童话》并非完全适合儿童的故事集,而是包含各种元素的故事集,对儿童来说,其中一些故事可能难以理解或接受。
你知道《格林童话》的原版到底有多黑暗吗?原版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童话是截然不同的画风,比如《睡美人》。

《睡美人》的故事蓝本叫《太阳、月亮、塔利亚》。

原版的内容是女主塔利亚死于有毒的亚麻布,被放进了森林中一间小屋子里,之后一个国王在小屋子里发现了美丽的塔利亚,然后故事的走向就开始不太对了。

国王被塔利亚的美貌所打动,于是,于是,于是国王和塔利亚就那啥了,而且是和一具尸体!

完事后,国王就走了,奇迹发生了,塔利亚怀孕了,而且还是双胞胎,两个孩子在寻奶的时候无意间把塔利亚指尖的毒素给吸了出来,于是塔利亚神奇地复活了。

走后的国王对塔利亚念念不忘,又重回到小屋,正准备再来一次的时候,发现塔利亚竟然醒了,于是两人坠入爱河……

?皇后发现两人的事情后,就绑架了塔利亚的两个孩子,打算煮了吃掉(当时的欧洲有这种事情发生)!

然后又让塔利亚脱光光,打算把塔利亚烧死,最后国王来了个英雄救美,把皇后给烧死了!

十个恐怖的格林童话分别是?

十个最出名的恐怖传说,俄罗斯睡眠实验也在里面,都是假的
1、灰姑娘Cinderella
现代灰姑娘故事里,美丽的灰姑娘与王子结合,后母的两个女儿也嫁给了两名伯爵,从此以后,大家相安无事的生活在一起。最早追溯到公元一世纪,是关于斯特拉博(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女人罗德庇斯(不叫仙度瑞拉)。这两个故事除了水晶鞋和南瓜车,其他都很类似。
而格林兄弟将美好的寓言转变成阴森的罪恶:在这个版本里,后母的两个女儿削足适履,以哄骗王子她们才是要所要寻找的。鸽子啄出她们的眼睛来警示王子。
后半生中,后母的女儿成为瞎乞丐,而灰姑娘在宫廷里庸碌地消遣着时光。
2、没有手的姑娘The Girl Without Hands
这个故事所有版本都很残忍(不管是圣经故事还是原始故事),虽然情节变化各有不同。最新版本里,魔鬼承诺一个穷人,如果他允许自己拿走任何磨坊后的物什,就让他变富。穷人只知道后面有一棵毫不相干的苹果树,也就答应了,其实却是他的爱女。
女儿太纯洁了,魔鬼无法带走她,于是又要挟女儿,除非女儿允许自己父亲剁碎自己双手,否则将带走父亲。她同意了,而他父亲也做了。最终酿成了悲剧。
3、奇幻森林历险记(汉塞尔和格雷特)Hansel and Gretel
从奇幻森林历险记的流行版本里,我们知道两个在森林里迷路的孩子最终找到了一间华美的屋子。屋子里居住着一名女巫,她要求他们为他做劳役。
在一次准备美餐的过程中,他们结束了奴役生活:他们发现来路,将女巫扔进火炉,逃走了。
更早的法语版本里(名为迷路的孩子),不是女巫,而是魔鬼。一开始坏心肠的老魔鬼被孩子愚弄(和后来的故事一样),但是后来他摆脱了孩子,将锯木架整合起来,要把其中一个孩子榨成肉酱(确实是这么写的)。孩子假装不懂怎么上架,魔鬼的妻子来做示范。
当她躺倒,孩子扼住她的喉咙以威胁魔鬼,才逃出了森林。
4、金凤花和三只熊的故事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在这篇温馨的故事里,可爱的女孩金凤花发现了三只熊的屋子,她溜进屋子,偷吃食物,做在椅子上,最后竟然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当小熊们回家时,她醒过来,惊愕的从窗户逃走了。
原始的故事(追溯到1837年)有两个变化:一,熊发现了之后,撕碎并吞咽了她。二,金凤花逃跑时变回了她老巫婆的面貌。
故事结尾告诉人们,金凤花要不就是缺胳膊断腿,要不就是由于她的恶行被抓去感化所了,总之不是好事儿。
5、侏儒怪Rumpelstiltskin
这则童话和前几则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净化丑恶的初衷,而是原作者将其修改的更加恐怖。原始故事里,侏儒怪帮助一名面临死亡的女孩,将稻草变成金子供她看病,使她痊愈直至能表演工作。相应的,他要求女孩交出她生的第一个孩子作为报偿。
这天来临,女孩不愿交出孩子,侏儒怪告诉她,如果能猜出他的名字,也能放了女孩。女孩一次在火堆边无意中听到了侏儒怪呻吟,答出了他的名字。侏儒怪火冒三丈的逃走,最终消失了。在升级了的版本里,一切更糟糕。侏儒怪肆意践踏和撕扯自己左膀右臂而死。
6、睡美人Sleeping Beauty
流行的睡美人故事里,优雅的公主是由于她手触纺锤而沉睡,直到百年之后王子前来吻醒她。他们恋爱,结婚,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切都很惊奇)但是原始的故事并不甜蜜。(只有亲身读过才能相信其悲哀)
最初,一名年轻女子由于一种预言(非诅咒)而沉睡。一位国王见状,渴望得到她,并强奸了她。九个月后,她在沉睡中生下两个孩子。
其中一个孩子吮吸她的手指,活跃了她的神经纤维。
她苏醒过来,发现了自己已经遭强奸还生了孩子。这比王子的吻恐怖得多。
7、白雪公主Snow White
白雪公主的故事中,众所周知,皇后要求猎人杀害她,并将她的心脏带回作证。而猎人无法这么做,于是带回了熊的心脏。在此,迪士尼版本没做多大修改,不过还是遗漏了一段很重要的情节:原始童话里,皇后要求当晚食用白雪公主的肝脏!
另外,白雪公主并没有因为一个充满法力的吻醒来,而是由于王子做骑的推挤怀疑异常,她被带回了城堡。至于一具尸体的用途就由其他想象力发挥的余地了。
对了,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故事结尾,皇后被迫穿上铁靴,跳舞至死!
8、海的女儿The Little Mermaid
在1989年版本里,“海的女儿”被称为一个弥天大谎。在迪士尼版本里,结局是爱丽尔人鱼变成了人,和艾利克王子结婚。奇妙的婚礼还在人和鱼族里进行。
但是,在安徒生的最初版本里,人鱼目睹王子和公主的结合,绝望的离开。魔咒中,只有用剪刀刺死王子,她才能获救。她没有照做,而是跃进大海,变成了泡沫。
安徒生都对童话稍稍做了温和的修改,新的结尾中,她没有变成泡沫,而是成为了上帝的女儿,在天堂安息。可无论如何,她依然是死去了的。
9、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
我们熟知的这则故事结局是一名樵夫杀死了凶恶的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其实,最初的法语版本里,夏尔·佩罗笔下的结局并不美满。
其中,那个富家姑娘询问大灰狼去她外婆家的路,狼给她指了条错误的道路,最后她不幸被吃。故事结束了,没有樵夫,没有外婆,只有大灰狼和小红帽。故事的寓意便是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10、魔笛The Pied Piper
魔笛的故事里,那个村庄鼠患泛滥。一个身穿七彩布衣,手持魔笛的男人前来,提出要帮村庄消除鼠害。村民同意,如果真的实现,则愿付出巨大的代价。
那男人实现了。他吹奏起魔笛,驱赶了群鼠。
但当他回来索要报偿时,村民反悔。笛手决定驱赶孩童。在后来很多版本中,笛手驱赶孩童进入村外的洞穴,有一位村民最终同意付出报酬,他也归还了孩童。
而在阴暗的初衷里,笛手引导孩童入河,除了一个掉队的瘸腿小男孩,其他都淹死了。一些现代学者甚至认为这则故事里蕴含着恋童癖的导向。

万圣节慎入!讲讲颠覆你们认知的“黑童话”——真正的《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童书,不过与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不同,后者都是由安徒生、王尔德个人创作的童话作品,充满着作者对世界美好的情感抒发,而《格林童话》则是格林兄弟搜集编撰的民间故事,经过加工再整理形成的,原生态色彩浓烈,体现他们所在时代的风貌与道德观,其中不乏黑暗、邪恶一面。

《格林童话》因其阴暗的一面的“少儿不宜”,先后被修改了45年,逐渐形成了现在脍炙人口、适宜小朋友们接受的故事,其中就包括《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红帽》等等。然而在原版童话里,这些故事的结局并不像现在所传说的那样美好,下面就逐一给大家说明: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这个故事,在原版中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太阳月亮塔莉亚》。想必你肯定会一脸懵逼,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鬼?其实原版故事里,沉睡中的公主不是因为王子的深情一吻苏醒过来,而是在沉睡时惨遭亲生父亲(国王)的强暴,并在沉睡了9个月后生下一对双胞胎。因为小孩刚出生需要找奶吃,而其中一个婴儿吮吸睡美人的手指,把那块使她沉睡的亚麻纤维吮掉了,她才醒来。

醒来的睡美人发现自己突然多了两个孩子,而孩子的父亲也不知道是谁,换做一般人早就崩溃了。好在睡美人心很大,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给两个还在起名叫“太阳”、“月亮”,而睡美人真正的名字就叫塔莉亚。

所以《睡美人》讲的是一个女孩被父亲“捡尸”的故事!!!

在白雪公主原版童话中,歹毒的皇后并不是她的继母,而是她的生母。生母对白雪的仇恨当然也不会是因为嫉妒女儿的美貌,更不会天天问镜子谁最美,真相是皇后发现了国王和白雪公主的乱伦!是的,你没听错,亲生父亲和女儿的乱伦。

于是怒火中烧的皇后找了一个猎人去杀掉白雪公主,并且剖开她的肚子,挖出她心肝带回来!当然猎人还是放了白雪公主一马,这才有了白雪偶遇七个小矮人的情节。为此,王后只得亲自出马来平事,最后用毒苹果毒死了白雪。而后来,白雪公主也并没有因为王子一个充满深情的吻醒来,反而是阴错阳差的被仆人给救醒。

在白雪的尸体被王子带回城堡后,因为王子太爱白雪公主了,见不到她就茶饭不思饭不想,所以走到哪儿都让仆人们抬着她的棺材跟着,以便自己能时常看着白雪的尸体。终于有个仆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趁着王子不在时打开棺材,想要一亲白雪公主的芳泽。结果他刚把白雪公主抱出棺材王子就回来了,惊慌失措的仆人不小心让白雪的尸体掉进了棺材,正好那片毒苹果被摔了出来,因而白雪公主离奇的复活了。

不过白雪这一复活,估计也把那个仆人吓得够呛……

这个故事不像前两个那么有名,不过倒是在初中语文课本的注释里出现过(详见《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现在版的故事讲的是,有个村庄鼠患泛滥。一个身穿七彩布衣,手持魔笛的男人前来,提出要帮村庄消除鼠害。村民同意,如果真的实现,则愿支付给吹笛人高昂的报仇。结果吹笛人真的做到了。他吹奏起魔笛,驱赶了群鼠到河水里淹死。但当他回来索要报偿时,村民反悔。吹笛人一怒之下再次吹响笛子,让全村所有孩童离家出走,并驱赶孩童进入村外的洞穴,直到有一位村民最终同意付出报酬,他才归还了孩童。

而在原版故事里,笛手直接将孩童引导入河,除了一个掉队的瘸腿小男孩,其他都被淹死了。

小红帽的故事最早由1697年的查尔斯·佩罗特编写,同样是讲一个天真美丽的姑娘被狼骗了的故事。但故事结局并没有什么猎人回来把大灰狼的肚子剖开,把小红帽和外婆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救出来,只是倒霉的小红帽被吃了,而大灰狼逃之夭夭。

佩罗特在故事的结尾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人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特别是一些脸蛋生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好看的姑娘——她们总是不小心,什么人说的话她们都信。”他还说:“最危险的狼,就是那种文质彬彬、温柔浪漫和模样可爱的狼……这些狼喜欢在家里接待女士,也喜欢在街上向小姑娘问好。”

《小红帽》在不同时代经历了不断改编,也可以说是被玩坏了的小红帽。

最初,小红帽的故事是为了训诫女孩贞操的重要,后来在收入到格林童话后,小红帽则突出女性的顺服和父权,宣扬维多利亚时代欧洲家庭生活规范。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漫画家弗雷德·艾维利把小红帽变成舞娘,在“落日脱衣夜总会”的舞台上甩去披肩,丢掉篮子,劲歌热舞,台下的大野狼看得血脉喷张。同时代幽默大师詹姆斯·瑟伯尔笔下,小红帽精明强干,两手叉腰冷眼看着躺在床上的野狼,配文是:现在要欺骗小女孩可不像以前那么容易……

每个时代都赋予了小红帽光怪陆离的外衣,美国作家凯瑟琳·奥兰丝汀在《百变小红帽》一书中追溯了这则童话300年的演变,童话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不同的“小红帽”展现了所处时代的不同价值观。

作者曾改动大量残忍剧情!原版格林童话是怎样的?

原版格林童话中的许多故事都有黑暗的一面,这并不适合儿童读,所以才会更改格林童话的剧情,让它成为适合儿童阅读的故事。
原版的格林童话更像是成人版的童话,剧情是非常的血腥、暴力的,而且写的是很现实的
原版格林童话是很敏感,很暴力,是一部写给大人们的童话,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转换,到处充斥着少儿不宜的情节,同时故事带有血腥暴力的色彩,直通成年人,幽暗深邃的内心世界。
"与野兽斗争的人要谨防变成野兽,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这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出自著名哲学家尼采的《善恶的彼岸》。寓意是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互相转换,彼此之间并没有绝对差别。
最为典型的就是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至今在人群中流传,然而它最初的诞生却也是源自"深渊",原版的格林童,原本内容很敏感很暴力,是一部写给大人们的"童话",历经一代代作者改编与删除了大量情节后,才逐渐变成了如今的给孩子看的童话。
1. 所谓童话
童话的诞生之初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纯洁无瑕,它尽管带有幻象的色彩但是还是脱胎于成人故事。这使得最初的童话故事血腥暴力,直通成年人幽暗深邃的内心世界。
由格林兄弟所搜集编撰的《格林童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们第一次正式的把童话这一文体与儿童联系起来,并随着后人的不断修改,进一步完善。但尽管童话是给儿童编撰合适的故事,可最初由作者格林兄弟编撰而成的格林童话依然充斥着大量少儿不宜的情节。
格林兄弟的创作初衷是为社会上的古代文学研究学家服务,但故事却受到大众的欢迎,里面曾充斥着血腥暴力,为了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格林兄弟不得不将童话进一步修改,并改动了大量残忍的剧情。
2. 格林兄弟
作为童话届的鼻祖,格林兄弟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建树,他们的出现也真正契合了当时德国的时代背景,德国文化凋零被法国民族文化侵蚀。
格林兄弟除了创作了格林童话外,还参与了《德语字典》编撰工作,是近代德国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虽然格林童话这本著作在最初时并不为人们所看好,甚至被很多人所抨击,但以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格林兄弟所处的时代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然而他们还是突破时代的限制,创造出了不朽的巨著,无愧于文学巨匠的称号。
3. 格林童话
仔细深究原著中的情节,在性、暴力、人性等方面都描写的过于露骨,甚至有的时候让人不寒而栗。
首先,在性方面的描写就非常露骨,各种乱伦的情节比比皆是。在《没有手的新娘》的故事中,父亲就想跟自己的女儿结婚,在《白雪公主》中,国王对于自己女儿的感情也是非常不寻常的,甚至有向自己女儿求欢的桥段,这也是导致皇后妒忌自己的女儿想要杀死她的重要原因。
找到白雪公主的皇子也是一个可怕的人,原著的他并不是靠一个吻把公主唤醒,而是通过对公主的尸体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才把她唤醒。
除此之外,格林童话在关于暴力方面的描写也是非常真实——没有与自己父亲结婚的公主会被砍掉双足;小孩子之间玩的游戏却是要人性命的游戏,甚至导致了亲人的互相残杀。
暴力与性是人性阴暗面的体现,而人性是一个故事诞生的精神内核,也是成人世界一切纠葛的利益出发点。
其中以白雪公主的故事最为典型,白雪公主因为过于美貌而与皇帝产生了不伦的关系,但是因为皇后人性中的妒忌而遭到驱逐,皇帝因为对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跟皇后达成了利益交换,白雪公主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虽然原著中没有对于这一过程的详细描述,但是皇帝对于白雪公主被驱逐而一言不发可以看出皇帝暗地里已经跟皇后达成了协议。
而白雪公主被放逐后,为了得到更多的帮助,也把这一段经历把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描述给小矮人听,也是利用了人性中同情心,获得了小矮人的帮助。短短的一则童话却暗含了成人世界的阴暗与算计的内心,怪不得被时人评价很敏感且很暴力。
虽然几经修改,格林童话依然有黑暗和敏感的因素,但是黑暗的结局跟残酷的故事总归是有所删除。其次就是对于童话中的敏感情节进行删除和修改。至此格林童话终成最后的14篇版本,终集合百家之大成,成就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格林童话顺应着当时德国工业革命的浪潮应运而生,与其说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们选择了格林童话,格林童话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的需求,也是那个时代的格林兄弟智慧与努力的结晶。
他们唤醒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让当时处于法国铁蹄下的德意志民族再度觉醒。
诚然,格林童话的原版故事里敏感且暴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艺术成就和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毕竟历史是前进与发展的。
当然也没必要把这样的作品视作洪水猛兽,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很多人就是喜欢这样真实反映的作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同样被这个社会所接受,区别就是将其作出一定的区分,把归成人的归成人,归儿童的归儿童,一切都有迹可循。

格林童话是黑暗故事吗

格林童话是黑暗故事,原版可没有那么真善美哦!
234年前的今天《格林童话》的收集者出生 这是一本黑暗童话??
威廉·格林和哥哥雅科布·格林都是德国民间文学搜集整编者。1808年起,格林兄弟开始搜集德国民间传说。1812年,这些故事结集成《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第一卷,于圣诞节前夕在柏林问世。
此后,直到1857年,格林兄弟不断补充故事并一再修订,共推出7个版本。第7版后来成了我们熟知的《格林童话》。关于这本童话集,一直有传闻说它其实是“黑暗童话”,来看几个出自《格林童话》的故事细节。
《灰姑娘》中,王子拿着水晶鞋在全国寻找能穿上它的女孩。为了穿上鞋子,灰姑娘的一个姐姐切掉了自己的脚趾,另一个则削掉了自己的脚后跟。
《白雪公主》里,白雪公主的继母来到白雪公主和王子的婚礼,被迫穿上早已放在炭火上烧红的铁鞋子跳舞,一直跳到倒在地上死去。
《杜松子树》中,有一只小鸟唱着“我的妈妈杀了我,我的爸爸吃了我,我的妹妹小玛丽啊,捡起我所有的骨头,包在绸手绢里面,埋在杜松树下。克威,克威,我变成只多么美丽的小鸟啦!”
实际上,原版的《格林童话》更加黑暗。原本,《白雪公主》的故事中,想杀死白雪公主的恶毒皇后是她的亲生母亲。后来,考虑到读者们的接受度,格林兄弟将恶毒皇后的身份改为继母。
有人认为,民间童话是一个时代环境的反映。格林兄弟收集故事时,欧洲正经历拿破仑战争,因此民间故事的内容难免会有些阴暗。
不过,好在著名动画公司迪士尼认为,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应该是黑暗的。1937年,《白雪公主》,片中继母的结局是被雷劈中,落下山崖。
1950年,迪士尼推出了动画电影《仙履奇缘》。影片中,尽管水晶鞋比姐姐们的脚小太多,但她们也并没有为了穿上鞋子而“自残”,只是选择了最普通的做法——硬塞。

你或许不知道,原版格林童话本是黑暗童话

我们都听着童话长大,向往着王子与公主的美好故事,不过,你听说过“黑童话”吗?



先听我讲两个故事吧。


王子在海边邂逅了童话里的美人鱼,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位美丽的姑娘,很快,他就迎娶了女孩,这位美人鱼王子妃温柔美丽,让王子如痴如醉。迎娶她三个月后,宫中开始不断有人失踪,气氛格外紧张,突然有一天,连王子的贴身侍卫都失踪了,王子惊慌失措,他担心自己柔弱美好的妻子也惨遭毒手,他急忙赶到王子妃的寝宫,看见美人鱼对他打着手语——

“你看,星空下的大海多美,我好怀念还是一条小鲨鱼的时候。”

美人鱼毫不遮掩向王子微笑,王子看见她嘴里满是尖刀般的牙齿。





简直毁童年对不对?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我们再听下一个故事。

阿拉丁与他的伙伴们靠着他们的友谊与默契,在社会底层挣扎求活着,他们曾约定要一直生活在一起,直至衰老死亡。有天傍晚,阿拉丁说出门散散步,却再也没有回来,伙伴们疯了般找他,可依旧毫无下落。

一个月后,集市上,一群侍卫护送着一位骑着白色骏马的年轻人走向王宫。伙伴们知道这是如今的驸马,他们这才发现,这位年轻人竟是阿拉丁!队伍走得太快,他们只看到阿拉丁远去的背影,但阿拉丁看到了他们,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三天后,贴身侍卫来找到驸马阿拉丁,低声说:“殿下,都办好了。”而此时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伙伴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在地上,死不瞑目。





这两则黑童话,自然不是原童话,是出自后人的改编。黑童话,并不等同于黑暗童话,黑暗童话可以让人们通过直视社会的黑暗与现实来思考,而黑童话来自后人改编,直接改变童话故事的美好结局,颠覆奋斗过程,是三观不正的现代产物。

但,除了后人改编的黑童话外,那些“后来公主与王子过上了美好生活”的童话,从最开始真的就如此美好吗?或许你从未真正阅读过格林童话,但也一定知道《白雪公主》和《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这些童话,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早已对它们烂熟于心。

《儿童文学的乐趣》的作者佩里·诺德曼、梅维丝·雷默如此评价《格林童话》——

“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上面的几个童话故事,熟悉到忘记了他们是如何知道这些故事的,忘记了他们第一次是在哪里听到这些故事的,仿佛他们生来就知道这些故事。”





近百年来,格林童话作为儿童文学被孩子们广泛阅读,可以说世上没有任何一本童话集能如格林童话这般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而言,格林童话已成为人们童年记忆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今天没有人会怀疑格林童话不是儿童文学。可是,之前却冒出来一本名叫《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让我们看看这本价值观扭曲的书里写了些什么——

“白雪公主和生母争风吃醋﹔灰姑娘没有了魔法仙子的帮助﹔长发公主是巫婆报复男人的工具﹔睡美人和王子结婚后发现丈夫有了外遇……”

无良书商在这本书封面上署名格林兄弟,但实际上,它是由桐生操(日本两位女作家的共同笔名)所著,除了《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外,还有续篇《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Ⅱ》。这是她们假借格林童话之名所创作的成人童话,当然,这三观极其不正的书籍已经被禁。





格林童话并无成人版,但并代表它没有原版,原版黑暗程度并不亚于后人们的改编。和最开始提到的“美人鱼”与“阿拉丁”一样,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在原始版格林童话中并不是我们今天读到的样子。

比如原版《白雪公主》里,一次次不择手段要杀死白雪公主的,不是她坏心肠的继母,而是她的亲生母亲,最后救了白雪公主的也不是年轻英俊的王子,而是她从国外征战归来的父亲。

格林童话的原版是格林兄弟亲手记录的原始手稿。不过,格林兄弟还在人世时,这份手稿就已遗失,没人会想到,1920年,这份像睡美人般沉睡了百年的手稿竟会在一座人迹罕至的修道院里重被人发现。

这座修道院名叫厄伦堡,所以这份手稿又叫“厄伦堡手稿”,即原版格林童话,问世于将近二百年前的1812年和1815年。从原版开始,格林兄弟便一直不断地对童话集进行增删与润色,特别是弟弟威廉·格林,花费大半生,一版接一版,精雕细刻改到1857年的第七版,其时间跨度竟达四十五年之久,我们今天读到的格林童话,便是第七版。





以《白雪公主》为例,威廉·格林在后期做了巨大改动,把杀害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改成了继母,他是出于母亲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过于残酷的忧虑所作出的修改。冷血的母亲形象,实在与孩子们所熟悉的的母亲形象相距太大。

正如玛丽亚·塔塔尔在《格林童话的客观事实》中所说:“随着《格林童话集》的一版再版,威廉·格林一定是深刻地感觉到,这本童话集不是为了娱乐大人,而是要成为孩子们就寝时间的一座民间故事的宝库。”

威廉·格林自然意识到了,没有母亲愿意在孩子临睡前,为他们朗读一个母亲杀死自己女儿的故事,所以,格林童话在作者本人的意愿下一改再改,最终变为如今的模样。多数人评价格林童话,总会说它人物善恶分明,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其实并没有如此简单,里面的人物多为灰色,像白雪公主,身上也有恶的一面。

和黑色风格的童话不同,黑童话因过于物质现实化而并不适用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说初版的格林童话是“黑色风格的童话”,它与“黑童话”不同,后人所改编的黑童话具有极度明显的结构性现实主义价值倾向,拜金,崇尚权利,通篇负能量,传达咒怨,将原著童话中理想、奋斗的积极因素彻底破坏,正如不伦不类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

不论格林童话的初版有多黑暗,也无法掩盖原作者善良的本心。

原版《格林童话》为何被称为黑暗童话?

因为原版的格林童话中有非常多的血腥情节。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黑暗童话。
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我们从小看的少儿很宜的《格林童话》并不是原版,是经过改良后的版本,而原版的《格林童话》有多黑暗、多不宜呢?
格林童话是由格林兄弟收集改编,并不是格林兄弟写的,这些童话大多产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当时的欧洲正饱受拿破仑时代战争的混乱,大家都被搞的不得安生,生活的小心翼翼,而且当时的欧洲少女们十四五岁就要结婚生子,而且一生就是五六个,生活已经把他们压的抬不起头了,所以这些当时的“童话”并不是给小孩子的美好幻想,而是吓唬孩子用的,让小孩子赶紧听话。
《格林童话》的原版虽有删改,但其实和现在的版本差不太多,至少故事内容大体是相同的,很多网友说的日本作家桐生操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其实并不是什么原版,不过是桐生操自己加工编造的,《格林童话》最早的译本专家杨武能专门解释过这件事。
但《格林童话》确实是存在更早蓝本的,下面我们列举几个有名的,前方高能!!!
《睡美人》的故事蓝本叫《太阳、月亮、塔利亚》,是个意大利的童话故事,作者是巴西尔。女主塔利亚死于有毒的亚麻布,被放进了森林里一所小屋子里,之后,一个国王在小屋子里发现了美丽的塔利亚,之后故事的走向就开始不太对了。
国王被塔利亚的美貌所打动,于是,于是,于是国王和塔利亚就那啥了,而且是和一具尸体!!!完事后,国王就走了,奇迹发生了,塔利亚怀孕了,而且还是双胞胎,两个孩子在寻奶的时候无意间把塔利亚指尖的毒素给吸了出来,于是塔利亚神奇的复活了。
走后的国王对塔利亚念念不忘,又来到了小屋,正准备再来一次的时候,发现塔利亚竟然醒了,于是两人坠入爱河…… 皇后发现两人的事情后,从嫉妒到怨恨,于是绑架了塔利亚的两个孩子,打算煮了吃掉(当时的欧洲有这种事情发生)!!!让塔利亚脱光光,打算把塔利亚烧死,最后国王来了个英雄救美,把皇后给烧死了!!!
故事的最后,巴西尔留下了句格言:吉人自有天相,做梦也能娶媳妇。
小红帽是法国的童话故事,版本也非常众多,安吉拉·卡特的《焚舟纪》里就给出了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小红帽是个强壮的乡下姑娘,在前往外婆家的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巨大的狼向小红帽扑来,小红帽掏出锋利的刀,一刀把狼的前脚砍掉,而且用布把狼爪包好带在身上,这是多么凶猛的小姑娘啊。到了外婆家,发现外婆正在发烧全身冒汗,一掀被子,竟发现外婆的手被砍断了,鲜血直流,于是小红帽赶紧喊来其他人,外婆吓的直往外跑,在逃跑的路上被众人打死,变回狼的模样。
另一个版本则更荤一点,小红帽的人设是个刚刚发育,情窦初开的少女,书中进行了没羞没臊的描写。小红帽在前往外婆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英俊手持来复枪的猎人,小红帽心动了,在快到外婆家时,猎人掏出指南针,和小红帽打赌说,看谁先到外婆家,如果小红帽输了就要亲他一口,小红帽没羞没臊愉快的答应了,于是骗来了小红帽外婆家的地址。
结果先到的猎人变成狼形,先把外婆吃了,然后伪装成外婆,把小红帽骗进门,大灰狼要求小红帽把衣服扔进火里烧掉,而且是全部衣服!!!后面的事情我就省略了!!故事的最后写到,“他们完成了一场野蛮的婚礼”。
这个故事在夏尔·佩罗的版本里也能找到,故事本意是暗喻让不怀好意的男士得手,并且引狼入室的正是小红帽本人。因为这个故事诞生于17世纪法国大革命之时,沙龙文化盛行,随性和自我意识蓬勃发展,所以才诞生了这类告诫女士警惕男人的童话。
我们熟知的灰姑娘版本里,灰姑娘被继母、姐姐们欺负,姐姐们心肠狠毒,为了穿上水晶鞋,大姐割掉了大脚指头,二姐将脚后跟削掉了,水晶鞋里的血让王子识破了姐姐们的诡计,最后大婚之日,灰姑娘命令两只鸟叼走了两个姐姐的眼睛!!!这个版本的《灰姑娘》已经能把小孩子吓住了,以至于拍成动画片都要删减改编。而《灰姑娘》早期蓝本是吉亚姆巴蒂斯塔·巴希尔的《猫姑娘》,这个版本则更加黑暗。
在《猫姑娘》的故事中,“灰姑娘”可不是什么傻白甜,她经常跟看起来人不错的家教说继母的坏话,家教给的办法是,“必须把继母除掉,比如猛地把大木箱子的盖子盖上,夹断继母的脖子等等”。故事的最后“灰姑娘”确实把继母给除掉了,堪称王子复仇记!!!最后的结局倒是和现在的版本差不多,都是灰姑娘和王子结婚了。而以灰姑娘的性情,结婚后的王子与王后,你是愿意相信童话还是现实?
《白雪公主》的更早故事蓝本在安吉拉·卡特的《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里有记载,故事之所以叫精怪故事集,是因为这些故事实在不能称为“童话”。故事蓝本叫做《雪孩》。在现在大家熟知的版本里,白雪公主生于母亲的欲望,而父亲又毫不作为,本身《格林童话》的版本已经很让人细思极恐,但《雪孩》里的故事则更加让人惊掉下巴!!!
在这个故事中,白雪公主生于父亲的欲望,几乎是按父亲的口味打造的,她赤裸裸的站在雪地中央被伯爵发现。伯爵夫人几次三番想把白雪公主除掉,但都被伯爵破坏,最后一次伯爵夫人让白雪公主去为自己摘玫瑰,白雪公主被玫瑰刺扎死了!!!伯爵一边哭一边和死去的白雪公主 了一番!!!随后白雪公主就融化了。

格林童话其实是“黑”童话:充满暴力血腥

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
日本女作家桐生操认为初版的格林童话并非如此纯洁无暇,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格林童话其实是经过美化的,真实的格林童话中所描绘的是个扭曲世界,里面充满了谋杀,肢解,食人,弑婴以及 ***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12年12月,格林童话第一卷问世,1815年第二卷出版。但初版《格林童话》未能像格林兄弟预期的好评如潮。当时就有批评家指出,“讲述者那粗鲁的口吻被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上去??而且,由于既想照顾到学者,又想照顾到孩子,结果让哪一方的期待都落空了。”格林童话并非仅为儿童所作,但当出版后中产阶级和他们的孩子成了主要读者,兄弟俩开始考虑迎合时代潮流做出改动。
首先是剔除过于暴力血腥的故事。比如《孩子们玩屠宰游戏》,整个就是一个黑暗剧本:一帮小孩子玩游戏,角色扮演一个是屠夫,一个是猪。结果一个男孩把他弟弟的喉咙给割了,他妈妈看到后非常愤怒失去理智就拿刀刺中了这个孩子的心脏,但是妈妈又把另一个孩子遗忘在澡盆里,澡盆里的孩子淹死了,妈妈上吊自杀,当她的丈夫回来后发现这一切,伤心而死。整个故事近乎毫无表情的残忍,后来的版本把它永远删掉了。

其次是净化童话,去掉暗含的 *** 成分。《莴苣姑娘》曾被好莱坞拍成动画片《长发公主》。初版中莴苣姑娘在王子来后不久,说道:“干妈,我的衣服变小了,不合身了。”这是一句性暗示,等于明白告诉读者两人在高塔上偷尝禁果,肚子已经隆起。第二版中这句推动情节转折的话,被改成莴苣说漏了嘴:“干妈,我拉你上来,比拉少年王子重得多”。《傻瓜汉斯》中,主角能通过意念让公主怀孕。《青蛙王子》中公主在青蛙变回帅气的单身汉后,与他共度良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一些不合时宜的表达也被更改。初版中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不择手段要杀害她的是她的生母,第二版中将迫害者的身份改成了继母。母亲为孩子们读童话时,显然是难以接受生母残害亲女儿这样的行为。最终版本的其他14篇童话,狠心母亲的角色都被继母取代。有历史学者指出童话中的“历史的现实主义”,考虑到当时的医学条件,分娩死亡是妇女的主要死因。鳏夫通常会再娶,而继任妻子发现自己的孩子必须与前妻留下的孩子争夺有限的资源,恶毒继母就成了民间故事比较突出的素材。
不同的时代左右着人们对格林童话的解读。
初版童话在政治上很不正确,里面充斥着性和暴力。《白雪公主》里,继母想要得到小女孩的肺和内脏。她只有7岁,却被猎人带到了树林里。这其实很恐怖。接着,这位邪恶的继母要穿着炙热的铁鞋跳舞。在《灰姑娘》里,姐姐们被砍掉了脚后跟和脚趾。
这些有关流血和 *** 的童话被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称之为幼年的 *** 小说。很多电影制片人都把童话拍成了成人版,将其中扭曲的 *** 放大抽离了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童话对错参半。其中有些明显的道德标准也得到了突出——欺骗和谎言要受到惩罚;诚实和勤劳会得到奖励;承诺必须兑现;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尤其是在森林里。
格林童话目前是世界上版本最多的童话集,也是发行量最大的童话集,已有160多种语言的译本。当它作为人类童年不可割舍的部分,构建共同文化记忆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作为一种经典文本,被解构被颠覆。

《流传的格林童话》的黑暗真面目到底是真是假?

流传的《格林童话》的黑暗真面目是真的。格林童话的最初版本其实有着明显的黑色风格,但当时作者意识到这本童话集是为了给孩子们看。没有哪一个母亲愿意在孩子睡前,给他们读亲生母亲杀死女儿的故事,所以格林童话原版就慢慢被修改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本有着美好童话世界的儿童文学。
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他们的第一本童话故事集;1815年,第二册《格林童话》得以出版。在接下来的四十年里,格林兄弟陆续再版了六次,每个版本都在内容和风格上进行了广泛的修改,更加接近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儿童必读版。
很多童话在诞生之初并不是儿童读物,而是带着深厚的民间风格的“传奇故事”。随着时代的推进,这些故事逐渐演变为我们今天更为熟悉的奇幻童话。
“少儿不宜”的暗黑版《格林童话》其中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屠户的家里,三兄弟从小看着父亲杀猪。有一天,一个孩子对另一个说:“我们来玩游戏吧,我当屠夫,你当猪”。于是,扮演屠夫的小孩一刀捅向他弟弟的喉头,鲜血喷涌而出。
此时,两兄弟的母亲正在楼上给最小的儿子洗澡。她听到尖叫,匆匆赶来,见状一怒之下拿刀扎向了扮演屠夫的儿子的心脏。当她跑回楼上时,只见最小的儿子溺死在浴缸里。她惊恐万分,就在绝望中上吊了。当她的丈夫回家时,看到了这一切,郁郁寡欢,不久之后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