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亨利二世(英格兰的)(1133~1189)是什么意思
- 2、亨利二世生平简介
- 3、亨利二世简介
- 4、许多人认为亨利二世是一个很糟糕的国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5、《少儿英国史》11 “女皇之子”亨利二世
- 6、亨利二世的人物简介
- 7、亨利二世是什么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生平简介
- 8、谁知道英国国王亨利二世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
- 9、英国亨利二世为何被誉为欧洲法律之父?
- 10、亨利二世改革名词解释
亨利二世(英格兰的)(1133~1189)是什么意思
亨利二世(英格兰的)(1133~1189)
Henry Ⅱ of England
英国国王(1154 ~1189) ,金雀花王朝 (安茹王朝)奠基人。1133年3月5日生于法国的勒芒。母亲玛蒂尔达是英国国王亨利一世的长女,父亲杰弗里·普兰他日奈是法国的安茹伯爵。1150年,亨利封为诺曼底公爵。次年父死,承袭安茹伯爵爵位和封地。1152年与埃莉诺结婚,后者原是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的王后、阿奎丹公爵的女继承人,这次联姻使亨利获得波图亚、基恩、加斯科尼 等领地。1154年 12月 19日亨利加冕为英国国王,称亨利二世,是为金雀花王朝第一位国王。
亨利二世在英国历史上颇有建树。为加强王权,依靠骑士、市民和自由农民上层的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行政和司法改革:恢复诺曼王朝的御前会议作为咨询机构,重建财务署,起用枢密大臣T.贝克特等一批精明强干的大臣 ,撤换中央和地方不称职的官员;镇压不法封建贵族,解散其家臣,拆毁其非法修建的城堡;征收代役捐盾牌钱,取代骑士兵役制,用所 征捐款招 募雇佣军。1181 年颁布《 武装敕令》,规定自由人在战时自带与其身分相称的武器为国王服兵役;进行司法改革,健全以习惯法为基础的国王法庭和巡回法庭,在刑事和民事诉讼中实行陪审制度,以誓证法取代神命裁判法,每个自由人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即可将诉讼案从领主法庭转到国王法庭,从而削弱封建主的司法权限;1164年颁布《克拉伦登条例》,规定国王有权干预高级教职的选任,教士的诉讼必须到国王法庭受审,非经国王特许,教会法庭审理的案件不得上诉罗马教廷,从而限制了教会法庭的权限。亨利二世通过战争迫使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臣服。又通过联姻和对外战争,使英王控制的版图空前扩大,除不列颠群岛外,还占领了欧洲大陆南起比利牛斯山、北至法国大部分地区的广阔疆域,获得“安茹帝国”的称号。
亨利二世统治后期被内忧外患所困。法国国王为削弱其在法国的势力,不断煽动诸侯叛乱。1173年和1181年,他的几个儿子在法国国王、苏格兰国王和弗兰德国王支持下,依靠封建贵族发动叛乱。1189年7月6日亨利二世死于今法国的希农。
亨利二世生平简介
亨利二世(HenryⅡ,1133—1189),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创建者,他统治着庞大的“安茹帝国”,实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
亨利二世于1133年出生于法国的勒芒城,父亲乔弗雷·普兰他日奈(金雀花)是安茹伯爵,并领有杜莱纳、缅因诸地,为法国强大诸侯之一。母亲玛提尔达是英国诺曼王朝末代君王亨利一世之女。亨利出生不久,英国发生一场历时十余年的封建混战,他的家族成为交战的一方。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他的独生子威廉早在1120年在多佛尔海峡沉舟遇难。玛提尔达曾被其父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但是亨利一世的外甥布腊伯爵斯蒂芬抢先夺得王位。于是,斯蒂芬与玛提尔达之间展开了争夺王权的长期战争。斯蒂芬得到伦敦和东部封建主的支持;玛提尔达得到西部封建主的支持,战争绵延不断。混战造成了土地荒芜,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社会动荡;而封建主们却趁机扩大势力,修筑城堡,铸造货币,俨然独立于君主。1153年,双方议和,斯蒂芬承认亨利二世为其王位继承人。
1154年,斯蒂芬去世,亨利二世被拥立为英国国王,开始了新王朝的统治。这个新王朝由于亨利之父乔弗雷喜戴金雀花而通称金雀花王朝(普兰他日奈王朝),也因亨利的先世是安茹伯爵领地的统治者,又称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经历七个君主,统治英国近250年(1154—1399)。
亨利二世统治的地域十分辽阔。早在1150年,他已袭封诺曼底公爵;1151年,其父乔弗雷死,又继承了安茹等领地;1152年,他与阿奎丹公爵女继承人爱林娜结婚,从而获得波亚图、基恩以及加斯科尼的一部分;稍后,土鲁兹伯爵领也臣属于他。亨利成为英王以后,得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臣服,再后,爱尔兰也臣服于他。这样,南起比利牛斯山北至苏格兰的西欧广阔土地都处于亨利二世的统治之下,其面积相当于法王路易七世土地的六倍,史称“安茹帝国”。
但是亨利二世登上英国王位后所面临的却是一幅疮痍满目的局面。长期的战祸造成了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王权衰落,纲纪废弛;特别是一些大封建主拥兵自固,构成动乱的祸根。为了巩固王权,年轻的亨利在市民、骑士和教会的支持下,开始了强有力的政治改革。
亨利二世首先整顿中央行政机构。他恢复了诺曼王朝的御前贵族会议,作为国王的谘询机构;二、三年召开一次,国王亲自主持。他还重建王廷和财务署,设置枢密大臣,财政大臣等官员,从事行政、司法和财政的管理。财务署专司全国各郡向国王缴纳的税收,亨利对于这个机构尤为重视。朝廷官员都要对国王负责。亨利二世当时任用了一批很有才干的官员,其中包括枢密大臣汤姆斯·柏克特。柏克特曾游学法国、意大利,博学多识,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亨利二世对柏克特极其信任,国内外一切重大事件都交他全权处理。柏克特任枢密大臣达八年之久,按照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提奥巴德的说法,他和亨利君臣之间是“同心同德的”。1162年,提奥巴德死,亨利二世又任命他为坎特伯雷大主教。任司法大臣的伦敦主教理查,以法学知识著称全欧。任财政大臣的罗哲尔,也以理财能力为欧洲各国君主所称赞。在地方,亨利更换了大批来自封建主阶层的郡守,代之以亲信。
国王的官吏不断在增加,英国的官僚制度逐渐形成,这些官僚同国王的统治利害相关,他们忠于王权,大力推行国王的政策,从而使国王的权威与日俱增。
亨利二世对那些企图骚动的封建主采取了无情的镇压手段。为了摆脱对封建主军事力量的依赖,他开始招募军队并实行“盾牌钱”,即兵役代替税。过去,封建附庸的军役每年只有40天,这种服役不适宜于进行远离英国的长期战争。亨利长期不在英国,他把这种从骑士征收来的代替军役的税款,用于召募常年服役的雇佣兵,这便保证了他在法国的领地上持续进行战争的需用。这种盾牌钱直到1646年始,才为“长期国会”所废除。盾牌钱实行的另一后果是骑士借此脱离军职,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他们在以后的一两个世纪里开始使用雇佣劳动,追逐实利,逐渐与一意获取勋爵禄位的贵族分道扬镳,这类小乡绅成为英国新贵族的最早来源之一。
亨利为了恢复旧日的民军,1181年颁布《武备敕令》,规定在战时每个自由人应根据其财产状况具备一定的武器;骑士每人应有一马及全副甲胄;低于骑士者每人须有全副甲胄而无马匹;平民或市民须有铠甲一袭,头盔一顶,长矛一支;一切武器不得出售抵押,每逢国王征召,应执戈御侮,保卫国家。王权通过这种办法可以获得相当雄厚的军事力量。
为了消除离心力量,亨利下令拆除内战时期留下的城堡,这种城堡当时共300余座,散布于全国各地,成为反对王权的基地。亨利的这项命令,遭到封建贵族的群起反对,但亨利坚持拆毁,最终实现。
亨利的司法改革在加强王权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他彻底推行了借牺牲封建贵族法庭来提高国王司法会议权限的政策。他在司法程序上,其中包括刑事和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首先是废除旧日的“神命裁判法”,此法规定犯人要经受热水、冷水、炽赤铁的考验,或者举行司法决斗,从而判断其是否受神灵保佑,以定其有无罪恶。此时,国王法庭代之以“誓证法”,国王法官在审理触犯王室利益的案件时,使用询问居民的办法进行审理。巡回法官在各郡实行本地居民参与陪审的制度,陪审人一般为12人,从骑士和富裕自由农民中挑选,在向国王法庭提供证词之前,必须宣誓不作伪证。骑士、市民、自由农民通过缴纳一定费用都可以越过领主法庭直接向国王法庭申诉,从而摆脱了领主司法权力的约束。国王同骑士、市民、富裕自由农民结为同盟,使国王法庭的权力扩大,增强了国王的政治势力,削弱了封建主法庭的权力。但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却不得向国王法庭申诉,仍然受领主法庭的管辖。由此可知,亨利的司法改革的阶级实质是在于用法律来确立和巩固英国的封建制度。
正在增长的王权与强大的教会势力也发生冲突。1164年,亨利坚持通过“克拉伦登约法”,约法除重申国王有权干预高级教士的选任外,其中心内容在于限制宗教法庭的权限。凡教士的诉讼必须到国王法庭审理;经教会法庭裁判有罪的教士必须引渡到普通法庭受刑;非经国王特许,宗教法庭所审理的案件不得上诉罗马教皇,须由国王法庭审判,其收入亦归国王法庭所有。这就大大地限制了教会法庭的权限,使英国教会完全从属于王权。“克拉伦登约法”受到英国教会首领、坎特伯雷大主教汤姆斯·柏克特的强烈反对,双方争执长达六年之久。1170年,一批支持国王的骑士到坎特伯雷教堂杀死了柏克特,诸侯遂以此为借口反抗亨利,教皇也以开除教籍相威胁,亨利被迫到大主教墓前忏悔,并取消了“约法”中的一些条款。
亨利二世的对外政策显示了他“统治世界”的野心。他广泛利用“婚姻外交”,使三个女儿都同外国王室联姻,从而加强了对德国、卡斯提尔和西西里的影响。他又为两个儿子分别聘娶了法国和那瓦尔的公主。他支持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从而提高自己在欧洲事务中的地位。他对十字军东侵抱有极大幻想,企图以此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是这一目标并未实现。
亨利二世的晚年受到多方面的困扰。英国本土和法国领地上的诸侯不断反叛。几个儿子争夺封地,同室操戈。法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为了削弱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势力,以金钱和兵力支持亨利二世在法国的臣属,另外他还暗地煽动亨利二世的儿子举行政变。然而最使亨利二世烦恼的莫过于四子的箕豆相煎和公然抗命。长子亨利受任为英王;次子乔弗雷任命为布列塔尼公爵;三子理查领有阿奎丹土地;幼子约翰随在父亲身旁,起初未受封土。亨利二世为了从业已封赐出去的土地中为幼子筹措封地,招致了其他儿子的强烈反对。1173和1181年,几个儿子两次举行大规模的叛乱。1189年,理查已由于两兄亡故而成为王位继承人,但因约翰封地问题又与其父反目。他勾结法王腓力二世,联合法国领地上的叛命诸侯对亨利二世作战,甚至焚毁亨利出身之地勒芒城。亨利战败求和,接受理查的全部条件。当他得知在阴谋者的名单上竟然也包括其幼子约翰在内时,这位兵败身辱的一代名王很快就含愤辞世了。在他的儿子执政时期,由于他的艰难缔造而一度加强的英国王权,重又低落下去。
亨利二世简介
职业:法国国王
国籍:法国 为什么出名:瓦洛瓦宫的君主,1547年3月31日作为法国国王统治,直到1559年去世。他坚持意大利对哈布斯堡议院的战争,并试图镇压新教改革,即使胡格诺派在他统治期间在法国成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
出生:1519年3月31日出生地: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酒庄,法国星号:白羊座
死亡:7月10日,1559年(40岁)死因:致命的枪伤
婚后生活1533-10-28法国亨利王子(后亨利二世)(14)娶佛罗伦萨女贵族凯瑟琳·德梅迪奇(14)亨利二世一生中的事件1547-03-31亨利二世接替弗朗索瓦一世成为法国国王1547-07-25法国亨利二世加冕1559-06-30法国亨利二世国王在与加布里埃尔·德·蒙哥马利的比赛中受重伤在Twitter上的Facebook上分享著名国王查尔斯一世爱德华三世乔治六世古斯塔夫三世理查德三世威廉·亚历山大
许多人认为亨利二世是一个很糟糕的国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我无法认可把亨利二世评价为糟糕的国王的说法,其实亨利二世是一个敬业且优秀的国王,是一个成功的改革者,他自己的统治是成功的,但他的人生却是悲剧的。
亨利二世(英语:Henry II,1133年3月5日—1189年7月6日)是金雀花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诺曼底公爵(1150年—1189年在位)、安茹伯爵(1151年—1189年在位)及阿基坦公爵(1152年—1189年在位)。号称“短斗篷亨利”。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中世纪最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从他开始的几位国王也被称作安哲文国王,因为英格兰只是他们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他与同时期的德皇腓特烈一世及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认为是全欧洲最有权力的三个人。
我觉得一个国王只要没有让这个国家就是灾祸让这个国家灭亡,他就属于做做到了一个领导,大部分的就是责任就是稳定一个国家。
《少儿英国史》11 “女皇之子”亨利二世
原著 Charlotte Mary Yonge
第十一章“女皇之子”亨利二世, 公元1154-1189
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 family)又叫做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女皇之子”亨利(HENRY FITZ-EMPRESS)被认为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一个国王,历史上把他叫做亨利二世。他非常聪明,非常敏锐,生机勃勃,十分坐不住,总是跑来跑去,谁都不能不听他的话。他要求每个人循规蹈矩,把斯蒂芬时代建起来的城堡统统推倒,而且不让贵族亏待人民。其实,斯蒂芬时代的一次次战争早就让人民杂居在一起,追随征服者威廉来到英格兰的诺曼人的孙子辈如今觉得自己很算得上是英格兰人了。不过,朝廷上主要还是说法语。
亨利国王是地地道道的法国人,娶了法国妻子,叫做埃莉诺(Eleanor),她是阿基坦(Aquitaine)公爵领地的贵族,那是法国南部的一片幅员辽阔的土地。由于亨利已经拥有诺曼底和安茹,所以几乎半个法国都是他的。他把英格兰治理得很好;但他并非良善之辈,对权力和愉悦的关注胜过正义;有时候他大发脾气,竟会满地打滚,啃咬着铺在地板上的草和树枝。
他制定了很多法律,其中一条是,如果有人认为一位神父或修道士犯了罪,应该由国王的法官来审理,而不是由主教来审理。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A·贝克特(Archbishop of Canterbury,Thomas a Becket)认为不该认同这道法律,所以,尽管他曾经是亨利国王的好朋友,国王还是对他动了怒。他被迫离开英格兰,请求法国国王庇护。
六年过去了,亨利国王假装与大主教和解,可是当他们见面时,国王却不肯给大主教一个和解的亲吻。大主教明白,这说明国王仍然在恨他,可是他的羊群已经离开牧羊人太久(译注:羊群指的是教徒,牧羊人指的是神职人员),他觉得有责任回到他们身边。他一回来,就谴责一些犯了过错的人。这些人就去国王面前抱怨。国王怒吼道:“难道就没人给我摆脱这个狂暴的牧师吗?”听了这话,就有四个骑士出发前往坎特伯雷。大主教猜到了这些人的来意,可他不愿意再次逃跑,就在大教堂的祭坛边等着他们,连门都不让人关。四位骑士杀了主教。
看到自己的话造成这样的恶果,国王痛苦万分,三年后,国王来到托马斯墓前,光着脚,跪在墓前,命每一位牧师或僧侣轮流用棍子打他,以此表示忏悔。今天,确切地说,我们不应该把托马斯叫做殉道者(martyr),可是那时候的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是为了保住教堂的特权才牺牲的,人们把他奉为异常伟大的圣徒(saint)。
在发生这场争执的时候,亨利手下有一个贵族去了爱尔兰,人称“硬弓”(Strongbow),封号彭布罗克伯爵(Earl of Pembroke),他在那里搞到了一个小王国,声称是为亨利占领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代代英格兰国王成了爱尔兰领主(Lords of Ireland)。不过,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只拥有伦斯特省(Leinster),而且一直和周围的爱尔兰人打战。
亨利是最强大的国王,可是晚年十分不幸福。他的妻子并非良善之辈,她生的儿子们不听话、很反叛。三个年长的儿子——亨利(Henry)、理查德(Richard)、杰弗里(Geoffrey)一度和他们的母后一起逃离朝廷,动手和国王打起仗来。国王比她们强大多了,聪明多了,很快逼得她们投降认输。他把埃莉诺王后赶走,把她关在英格兰一个牢不可破的城堡里,直到自己去世。
王后的儿子们爱母后甚于爱父王,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太冷酷了,都随时准备爆发出来,反抗父王。长子亨利起兵造反,正在这时却生了病,自觉死期将至。他寄出一封信,恳求父王原谅他、来看他,可是,小亨利的虚伪和狡诈是家常便饭,老亨利国王担心这是一个请君入瓮的阴谋,于是只让人送去了自己的戒指和他原谅儿子的口信。小亨利死了,死时将那枚戒指贴在嘴唇上,盼着能听见父亲的声音。
三儿子杰弗里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了,只有两个儿子活了下来——理查德和约翰。正在这时,有消息传来,说圣地(Holly Land)的穆罕默德们又把耶路撒冷夺回去了;教皇号召所有的基督徒王子停止争吵,开始东征,去收复圣墓(Holy Sepulchre)。
英格兰和法国国王们、年轻的理查德和其他很多人义愤填膺地戴上了十字;可是,就在安排行程的时候,他们又起了新纷争,理查德一怒之下离去,他召集了一帮朋友,在法国国王菲利普(King Philip of France)的帮助下开始挑起战争。
理查德的父王虚弱老迈,没办法像从前一样抵抗了。他病了,放弃抗争,说他们要什么他就给什么。有人拿来了一份赦免名单,上面都是理查德的朋友,亨利国王看见的第一个名字是约翰(John),那是他的小儿子,他的心肝宝贝,以前他从来没有造过父王的反。这真是撕碎了国王的心,他病得更重了,讲起一只老鹰被小鹰撕成碎片的故事。就这样,1189年,亨利二世凄凄惨惨地去世,恐怕那是一个老人最凄凉的死法——因为将他送入坟墓的,正是他的儿子们。
亨利二世的人物简介
亨利二世 Henri II(1519年3月31日—1559年7月10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547年—1559年在位)。弗朗索瓦一世次子,母亲是法兰西的克洛德。生于巴黎西郊的圣日尔曼—昂—莱伊(Saint-Germain-en-laye)。1526年,作为释放被俘的弗朗索瓦一世的条件之一(参见:帕维亚战役),他曾与长兄弗朗索瓦太子一起被送往西班牙当人质。1547年,加冕为法国国王。他哥哥后来回来当了没多久皇帝,就死了,这就是受迫害的下场。亨利二世即位后继续进行其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斗争。
亨利二世是什么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生平简介
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中世纪最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往往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从他开始的几位国王也被称作安哲文国王,因为英格兰只是他们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他与同时期的德皇腓特烈一世及罗马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以为是全欧洲最有决定权的三个人。
人物生平
亨利二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生于法国曼恩-卢瓦尔省的勒芒。他的父亲是安茹伯爵(美男子)戈德弗鲁瓦五世(他是玛蒂尔达的第二个丈夫)。因此亨利几乎可演算法国人。19岁时在他还是安茹伯爵时,他与阿基坦的埃利诺(30岁)结婚(后者因生育问题刚与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离婚)。亨利从妈妈处继承了诺曼底,从父亲处继承了安茹,又得到了阿基坦作为嫁妆。这使他实际上成为法国最大的领主,也造成了他与路易七世的宿怨。在亨利的大部分生命里,他企图以武力或智力战胜路易七世。亨利第一次来到英格兰是在1142年,以支援其母对英格兰王位的要求。但玛蒂尔达最终未能从布鲁瓦的斯蒂芬手中夺得王位。不过根据斯蒂芬与玛蒂尔达的一项协定,亨利于1154年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亨利二世在英格兰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了王权,同时也将征收盾牌钱固定下来。他采用陪审制,提高王室法庭的地位,把大部分司法决定权集中于国王手中,实际上亨利二世对英国习惯法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作用。
1155年英格兰籍的教皇艾德里安四世在一份档案中把爱尔兰赠给亨利二世。这份档案后来被以为无效。这非常大概是亨利的政治阴谋,从此以后爱尔兰的命运就与英格兰紧紧相连。
1164年,当亨利二世试图把教会的司法权也收回时,他与昔日的密友和顾问,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发生了冲突。贝克特请求教皇的干预,触怒了亨利二世。1170年12月29日,四个男爵骑士,显然是在亨利支援下,在坎特伯雷大教堂刺杀了贝克特。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威胁要对亨利二世处以绝罚。亨利不得不屈服,他赤身表示悔罪,于1172年5月21日在法国阿夫朗什大教堂公开忏悔,并表示要领导十字军去巴勒斯坦。
1171年,亨利二世首次侵入爱尔兰。1188年,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什一税。
在亨利二世晚年时,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地,时常叛乱。亨利二世认定自个的妻子怂恿儿子们反对他,遂秘密请求教皇允许他与埃利诺离婚,未获同意。他在悲痛中去世于法国希农,葬在法国。
亨利改革
亨利二世在英格兰进行一系列改革。他是第一个征收盾牌钱的国王。他把大部分司法决定权集中于国王手中,1155年英格兰籍的教皇艾德里安四世在一份档案中把爱尔兰赠给亨利二世。这份档案后来被以为无效。这非常大概是亨利的政治阴谋,从此以后爱尔兰的命运就与英格兰紧紧相连。1171年,亨利二世首次侵入爱尔兰。1188年,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什一税。
家庭
妻子:阿基坦的埃莉诺(1124年-1204),1152年结婚
子女:
1、威廉(普瓦图伯爵),早夭
2、亨利(幼王)(1154年或1155年12月28日-1183年6月11日)英格兰王储,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摄政王(死在亨利二世之前)
3、玛蒂尔达(1156年-1189年),又写作莫德,萨克森女公爵
4、理查一世(1157年-1199年)
5、杰弗里 (Geoffrey)二世(1158年9月23日-1186年8月19日)布列塔尼公爵
6、莱奥诺拉
7、琼(Joan Plantagenet)(1165年-1199年)
8、无地王约翰(1167年-1216年)
亨利二世的情妇克利福德的罗丝蒙德为他生了三个孩子,即
杰弗里,约克主教
威廉·朗斯沃德,索尔兹伯里伯爵
彼得
谁知道英国国王亨利二世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
亨利二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父亲是安茹伯爵(美男子)戈德弗鲁瓦五世.
他生在法国,死在法国,而且他也不会说英语. 所以现在很多人说他可以算是法国人,历史上的他本人也可能一直自认是法国人.
但是事实是他永远都只能算是英国人,因为从他当上英国国王起,他的身份就只能是英国人了. 按照历史学和政治学的观点,王即国家,就是王就是国家的象征. 他是英国国王当然象征的只能是英国,不然他为什么不叫法国国王呢. 其实理解这个也很简单, 你想如果他是法国人,那他就必须是法王的臣民(一国只能有一个国王). 那到时英国和法国是什么关系,那不是就是说英国是属于法国的领地吗,但是事实是英国和法国是对等的独立国家. 他也不是法王的子民,而是和法王地位平等的英王. 所以他的身份首先是英国国王.
我想只有那些一厢情愿的人会愿意认为他是法国人。
现在是有很多国家的法律认可其他国籍的公民在他们国家所生的孩子拥有该国国籍。但是你也应该知道,基本上每个国家的法律也都会规定国家元首必须是出自在本国生活很多年的本国公民. 亨利二世的身份是国王,所以当然与一般的国民不同,他作为英国国王,就永远只能代表英国,即使连他本人也不愿意承认.
英国亨利二世为何被誉为欧洲法律之父?
英国亨利二世国王是金雀花王朝第一位国王。其实亨利二世并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他的外孙,那么为什么他会成为亨利二世?他又是凭借什么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的明君?他的王朝为什么被称为金雀花王朝?
英国亨利二世,是亨利一世的外孙,建立了金雀花王朝,被誉为欧洲的“法律之父”。这个称号来源于亨利二世改革。在这一系列针对司法的改革和治理中,他的国家日渐强盛。再加上,他不断地开阔领土,使他成为当时欧洲少数的霸主之一。
早期的英国并没有设立稳定的独立司法机关,这直接导致国王处理案件的时间过多。后来,亨利二世加冕之后,发现了这一状况。亨利二世是在法国出生,法国长大,对于英格兰的语言一窍不通,到死都没有学会。语言不通导致他处理案件的流程更加繁杂。在此基础上,亨利二世改革开始了。他建立了普通诉讼法庭,提高了司法机构的固定性和专门性。由于亨利二世的领土过大,他一直在不断前往各地进行管理。因此,他在驻地留下能够代表国王审判的法官。遇到法官不能判定的案件,就由智者会议进行讨论。这些举措大大调高了英格兰国内的司法意识。
在令状制度上,将案件当时人带至法庭,由法官审判,从而提高了民众的信任感。亨利二世通过颁布更多的令状来完善王室的司法权。他不断颁布新的法令,例如《克拉伦登条例》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亨利二世稳定的当时英格兰的局势,加强的王权。之后,他以“誓证法”来代替“神命裁判法”,规定未经国王允许,案件不得随意上诉教廷,削弱了宗教对政权的控制,限制了教会的权限。
英国亨利二世国王是金雀花王朝第一位国王。
其实亨利二世并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他的外孙,那么为什么他会成为亨利二世?英国亨利二世国王是金雀花王朝第一位国王。其实亨利二世并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他的外孙。
亨利二世的母亲是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他的父亲是玛蒂尔达的第二任丈夫,是安茹伯爵。在他长大后,他的领土不断地扩大,他从母亲那里得到大名鼎鼎的诺曼底,又在父亲那里继承了安如。之后,他又娶了埃莉诺,得到了她的嫁妆阿基坦。这时,他的领土已经非常的大了。之后,又由于他母亲与斯蒂芬的协定,他最终登上了王位,成为了英格兰的国王。英国亨利二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堪称一代明君。
他努力完善法制,是英国和法国宪政的奠基人。他建立完善的司法系统,发展令状制度,取消“神裁法”,明确刑事审判流程。他在位期间,大大改善了英国长期内战后的经济状况,进行行政改革,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大臣,对朝政进行改革。
在私生活上,他的妻子是阿基坦的公主埃莉诺。他的子女,包括私生子在内共有11个。英国亨利二世虽为英国的政治和法律作出了贡献,但他的晚年却并不安详。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势,毫无兄弟之情。这一切,又都是他的妻子埃利诺公主主导怂恿的。剧记载,亨利二世的脾气较差,这也间接导致他好朋友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的死亡。
因为他大大改善了英国长期内战后的经济状况,进行行政改革,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大臣,对朝政进行改革。
因为他是王朝第一位国王,创建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他的父亲是玛蒂尔达的第二任丈夫,是安茹伯爵。在他长大后,他的领土不断地扩大,他从母亲那里得到大名鼎鼎的诺曼底,又在父亲那里继承了安如。之后,他又娶了埃莉诺,得到了她的嫁妆阿基坦。
英国亨利二世国王是金雀花王朝第一位国王。其实亨利二世并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他的外孙,那么为什么他会成为亨利二世?
英国亨利二世国王是金雀花王朝第一位国王。其实亨利二世并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他的外孙。
亨利二世的母亲是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他的父亲是玛蒂尔达的第二任丈夫,是安茹伯爵。在他长大后,他的领土不断地扩大,他从母亲那里得到大名鼎鼎的诺曼底,又在父亲那里继承了安如。之后,他又娶了埃莉诺,得到了她的嫁妆阿基坦。
这时,他的领土已经非常的大了。之后,又由于他母亲与斯蒂芬的协定,他最终登上了王位,成为了英格兰的国王。英国亨利二世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堪称一代明君。他努力完善法制,是英国和法国宪政的奠基人。他建立完善的司法系统,发展令状制度,取消“神裁法”,明确刑事审判流程。他在位期间,大大改善了英国长期内战后的经济状况,进行行政改革,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大臣,对朝政进行改革。
在私生活上,他的妻子是阿基坦的公主埃莉诺。他的子女,包括私生子在内共有11个。英国亨利二世虽为英国的政治和法律作出了贡献,但他的晚年却并不安详。他的儿子们争权夺势,毫无兄弟之情。这一切,又都是他的妻子埃利诺公主主导怂恿的。剧记载,亨利二世的脾气较差,这也间接导致他好朋友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的死亡。
亨利二世改革名词解释
亨利二世司法改革,英王亨利二世(Henry Ⅱ,1154—1189年在位)对英国司法制度所进行的改革。
改革的内容包括:进一步完善了法院组织体系,从御前会议中分设出了专门处理民刑案件的普通诉讼法庭(后设在威斯敏斯特),并进一步扩大了巡回审判的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立了陪审制度,即他通过《克拉灵顿诏令》(1166年)建立了负责起诉的刑事陪审团;通过颁布《武器条令》(1181年),调整和充实了地方警察和防卫力量的物质手段;通过制定《克拉灵顿宪章》(1164年),妥善处理了教俗司法管辖权的争端。通过改革,英国法律获得了重大发展,普通法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