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4 16:52:39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商鞅变法时秦国的国君为 A. 秦始皇 B. 秦孝公 C. 秦穆公 D. 秦庄公

c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个君主执政时期的事?

秦孝公

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位国君

秦孝公。
春秋时期秦国的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秦孝公

7. 启用商鞅变法的是哪个国君?

秦孝公,秦献公之子
秦孝公
秦孝公

是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谥孝。

启用商鞅变法的是哪个国君(秦始皇的改革之路)

在中国历史上,商鞅变法被誉为一次伟大的变革,它的实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启用商鞅变法的是秦国的国君——秦孝公。
秦孝公的改革思路
秦孝公是秦国的一位明君,他非常重视国家的发展和民生。在他的统治下,秦国逐渐壮大,但他也深知秦国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法律不完善等等。因此,他决定启用商鞅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的步骤
商鞅变法是一项全面的改革,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下面,我们来看看商鞅变法的主要步骤:
1.土地制度改革:商鞅取消了封建制度,实行了平均地权制度,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缓解了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2.法律制度改革:商鞅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包括刑法、商法、律令等,加强了国家的法制建设。
3.经济制度改革:商鞅推行了市场经济,取消了封建经济体制,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4.军事制度改革:商鞅改革了军制,实行了士兵制度,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
5.文化制度改革:商鞅推行了教育制度,设立了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的实施,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商鞅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成功的改革,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商鞅变法》是秦国秦孝公。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位国君 商鞅变法时的国君是谁

1、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国的秦孝公。
2、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
3、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
4、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5、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去世。
6、战国初期,秦国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秦孝公即位之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商鞅在此背景之下来到秦国。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秦孝公。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孝公前来支持商鞅,进行了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变法改造运动。它实行了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耕战备、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商鞅变法运动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的背景
秦孝公即位,他深感羞愧“诸侯卑秦”的现状,决心改变秦国落后面貌。此后不久,孝公在国内发布了“求贤令”:只要能出奇谋妙策、富强秦国的,不管是秦国的臣属,还是他国的客卿,我都要给予高官厚禄,与其平分国土。商鞅出生于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
其幼年即喜欢刑名学,成年时对法家思想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受李鞅、吴起等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法治思想。在魏国求仕,却没有得到重用,听过秦孝公的“求贤令”后,毅然来到秦国。到达秦国后,同秦孝公有四次交涉。
相比较于帝道、王道、霸道、强权,孝公听到商鞅所说的法家治国学说,欣喜若狂,两人竟几夜不眠不休。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嬴渠梁。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嬴姓,名渠梁,也称为平王。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的秦国第25位国君。秦孝公21岁时正式登基。同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用。
秦孝公积极支持商鞅变法,经过商鞅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
前346年,秦孝公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前341年,秦军攻魏西鄙。次年,秦孝公在商鞅策划下复攻魏,欲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帝王之业。前338年,秦孝公卒。
秦孝公嬴渠梁的成就
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后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
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从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沿洛河北上修筑长城。楚国自汉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
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