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民众党,台湾抗日重要领袖蒋渭水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4-01 12:01:25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民众党是干什么的

中国民众党是中国台湾的一个小政党。
中国民众党创立于1987年11月21日,是中国台湾的一个小政党。总裁王忠泉,党主席王明智。该党系中国国民党部分老党员不满国民党腐化而成立,成员以退休军官为主。中国民众党在国家议题上,偏向于两岸统一。
信仰三民主义,主张所谓中国台湾地区“统一中国”,实行民主宪政。主张开放大陆探亲,加强与中国大陆实质交流。
在实行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的2005年台湾地区任务型“国代”选举中,中国民众党获得1.08%的得票率,拥有三席,为第四大党。
民众党的特点
1、民主性:民众党的组织和运作都遵循民主原则,党员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参与决策。
2、公正性:民众党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待所有党员和公民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3、透明性:民众党的决策过程和财务情况都是公开透明的,接受党员和公众的监督。
4、服务性:民众党以服务民众为宗旨,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5、改革性:民众党积极推动社会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人民性:民众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益。
7、进步性:民众党倡导科学、民主、法治、公正、公平的社会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

台湾民众党的介绍

1927年初,台湾文化协会左右分裂,左派青年掌控文协,文协旧干部蒋渭水、蔡培火等人退出文协,另外组织政治团体,于1927年7月10日成立台湾民众党,是台湾人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性质的政党。

台湾民众党的内容

1921年到1926年的6年之间,台湾文化协会的文化启蒙运动确实轰动全台湾,使台湾民众有机会吸收新文化、新思想,也加深了台湾人的民族意识。不过,文化协会也因为新思想的蓬勃,有一批青年愈走愈激进(左倾),使得地主阶级的老干部如林献堂、蔡培火等人,开始难以适应,终于导致文化协会的分裂。回到1920年代,社会主义、马列思想像一朵朵盛开的玫瑰,在俄国革命成功之后的世界花圃绽放,相当夺目动人。当时的青年,好像不「言必称社会主义」,就算不得是一位进步的青年。台湾文化协会就在这种左倾风潮中,面临分裂的局面。 1926年以后,文协内部大致分成3派:一派是保守的右派,以蔡培火、林献堂为首,坚持文协是启蒙运动、文化运动,以知识教化为路线;一派是激进的左派,以连温卿、王敏川为代表,这批「无产青年」高唱农工阶级运动;另外则是中间派的蒋渭水,标榜全民运动,综合各阶层励行全民族的解放运动。1927年(日本昭和2年)1月,台湾文化协会的临时理事会及临时大会中,以连温卿、王敏川为首的左派势力,掌握了文协的主导权,前述的保守派与中间派退出文协,文协正式分裂。 随著左翼运动的勃兴(新文协、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共产党等左翼团体大力推动农工运动),台湾民众党的运动路线也因受刺激而日渐阶级运动化,致使内部右翼人士如林献堂、蔡培火、杨肇嘉等退出民众党,另组「台湾地方自治联盟」。而日本当局对於右翼人士退出之後的台湾民众党的左倾迹象,也渐感不安,终于决定出手干预。1931年2月18日,台湾民众党第四次全体党员大会进行中,台北警察署长突然出现会场,出示「结社禁止命令」,当场声明台湾民众党业已被取缔,命令立刻解散,并同时逮捕蒋渭水等干部16人(翌日释放)。总督府提出禁止台湾民众党的理由指出,「细察民众党向来之行动及这次所修改之纲领政策,其目的在於反对总督政治,宣传阶级斗争。如此妨害日台融和,违背本岛统治大方针之结社,断难容许。」在总督府「妨害安宁秩序」的大帽子下,台湾民众党终於结束了3年又7个月的活动。而蒋渭水也在6个月後的8月5日,因伤寒病逝台北。

台湾白营是什么意思

在台湾,国民党被称为蓝营,而民众党被称为“白营”。
台湾白营是指**民众党**。

台湾几个政党

截至2019年底,台湾地区共有各类政党291个,全台性政治团体45个。
主要政党包括民进党、国民党、民众党、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时代力量”等。其中民进党和国民党影响最大。各政党围绕各项公职选举展开激烈竞争。
方自治层级包括市(含台湾当局直辖市)县、乡镇两级。市(含台湾当局直辖市)县、乡镇为地方自治团体,具有公法人地位。市县、乡镇行政负责人民选产生,市县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对当地行政机构施政进行监督。
台湾民间习俗大多是明清时期由福建、广东移民带入,因袭至今,“处处表现闽粤风尚,事事彰显中华色彩”。儒家思想体现在台湾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台湾宗教活动非常盛行,除佛教、道教、基督教外,还有妈祖、关公、开漳圣王、开台圣王、保生大帝等民间信仰。
教育情况
台湾现行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部分组成。学前教育主要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采取自由入园方式,对适龄儿童进行1至2年的健康教育、生活教育及伦理教育。
学校教育由“国民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组成,“国民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中等教育包括高级中学、高级职业学校、综合高中和完全中学四类,高等教育包括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及研究机构。
社会教育涉及范围甚广,包括补习及进修教育、成人教育及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馆、文化中心、艺术馆等机构推行的社会教育等。台湾教育普及程度较高,职业教育体系完备,私立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学年台湾各级学校共有10931所,其中幼儿园6384所、小学2631所、初中(台称“国中”)739所、高级中等学校513所、专科学校12所、独立学院14所、大学126所。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台湾基本情况

高虹安什么党

台湾民众党——高虹安
高虹安,生于1984年,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硕士、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大数据专家。现任台湾民众党“立委”。2022年11月26日,在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当选新竹市市长。12月25日,宣誓就职第11届新竹市长。
人物履历2018月5月进入鸿海集团,担任鸿海大数据办公室主任。2020年大选期间,高虹安作为郭台铭派驻“柯家军”的代表,被台湾民众党提名为不分区民代。2020年1月11日,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结果揭晓,高虹安成功当选并正式进军政坛。2022年11月26日,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高虹安成功当选新竹市市长。现任台湾民众党“立委”。2022年12月25日,宣誓就职第11届新竹市长。

蔡培火的人物生平

1920年组织新民会。 1922年10月, 蔡培火和林献堂、蒋渭水、林幼春等发起并成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文化团台湾文化协会。由蔡培火任发行人出版第一份言论刊物《台湾青年》 ,对日本殖民统治进行抗争。 1923年赴东京请愿成立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后返台参加议会设置运动,1923年12月16日早晨, 蔡培火与林幼春由于反对日本政府而被捕,著《狱中十律》,可与文天祥正气歌相媲美。其中之一为有名的《台湾自治歌》。 1924年7月,蔡培火在新竹台中赈灾义捐音乐会中演唱自己作词作曲的《赈灾慰问歌》,引起强烈反响。 1927年, 蔡培火与林献堂、蔡渭水等人共同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合法的政党台湾民众党。1929年,蔡培火创立罗马式白话字研究会,蔡培火是第一位企图将教会白话字推广到社会各层面的有心人,他早在白话文运动之前八年便已开始提倡罗马字运动;1914年台湾同化会成立时,蔡氏即向该会建议推行,可惜该会干部反对,未能实现。等到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便于1923年10月议决将普及罗马字、编纂发行罗马字图书列为该会新设事业之一。1925年蔡氏用白话字写成《十项管见》其中《新台湾与罗马字的关系》一篇,最为重要,他认为,透过此一简便易学的工具,一般人将非常容易吸收新思想新文化,以提高台湾文化的水准。 换言之,蔡氏之提倡罗马字,是想将布教的工具转化为教育的工具,因此当时颇有人赞成,但反对者还是占大多数,这一方面是日本当局的阻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从事文化运动的人士较倾向普及汉文,尤其是中国白话文,认为罗马字是外国文字,只适合教会使用与文盲学习,以致无法获得社会普遍的认同。 1930年,蔡培火和王受禄、韩石泉创立新生堂财团,嗣后仍坚挣抗争,被捕三次,抗战胜利后,加入国民党,代表台湾同胞赴南京参加日本投降典礼,旋任台湾省党部执行委员,1947年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 1950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凡15年。后受聘总统府国策顾问,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2年兼任红十字会副会长、台湾省分会会长。1974年4月19日在蔡培火的创导下成立中华血液基金会。 1978年10月7日,由蔡培火、蔡登山和柯贤尧等20人在台北市发起创建柯蔡两姓联宗的世界性联谊社团。 1983年病逝。高龄95岁。

请问大陆媒体所称台湾岛内的“蓝绿两色”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的补充无知到简直像在钓鱼,但其他答案绝大多数也不理想。
一是只说提到两大党派的党旗主色调却没说为什么是这个颜色。
二是对两大阵营的政策的分析过于集中在两岸问题上,两岸问题当然很重要,但两大阵营的政策差异绝对不仅在这一方面。
一、两个颜色的起源
“蓝绿阵营”的提法不是“大陆媒体所称”,只是一部分大陆媒体(主要是部分专注于台湾海峡局势的栏目)沿用了台湾媒体自90年代以来对台湾政治两大阵营的称呼,而大陆比较官方的文告(例如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新闻)里一般不这么用。
而台湾媒体爱用颜色来作为政治阵营的代称,其实是跟选举政治的“视觉化”有很大的关系。这里不展开分析了,只说两个颜色的起源。
“泛蓝”的蓝,来自中国国民党(KMT)党旗/党徽。这个图案最初的起源是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由陆皓东设计。孙中山是兴中会会员,所以后来的国民党就以兴中会的继承者作为自我认同。
“青天”这个概念很容易和汉族的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显示出国民党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特质。只不过党徽的这个颜色在当代人眼中更像蓝色,所以国民党为核心的阵营就叫蓝营。除了国民党外,国民党两次分裂形成的新党(以黄色为代表色)、亲民党(以橙色为代表色)也算蓝营。
“泛绿”的绿,来自民主进步党(DPP)党旗/党徽。民主进步党最早的起源是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党外运动”,70年代由于“戒严戡乱”还不能组党,所以一些党外人士开始使用绿色作为代表色,并且逐渐成为共识。
1986年5月19日的反对戒严的社会运动就叫“绿色行动”。所以当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正式成立的时候,也就在党章第二条规定了党旗是“绿底白十字镶嵌绿色台湾图案”,所以以民主进步党为核心的阵营就叫绿营。一般来说太阳花学运中形成的时代力量也被视为绿营——即便时代力量的代表色不是绿色而是偏黄的橙色。
还有就是柯文哲的台湾民众党在传统上被称为“白色阵营”,因为柯文哲很长时间里都标榜自身“超越蓝绿”的角色,他还出了一本书叫《白色的力量》(我猜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医学背景)。即便台湾民众党的代表色是青色,但它还是被叫作“白色阵营”。
二、政策差异
两大阵营的核心差异是对台湾本身的定位。泛绿一般来说认为台湾本来就是一个独立国家;泛蓝一般来说认为台湾是中华民国最后尚未丧失的部分——但两者的共识是应当保卫台湾当前的地位。而现在的“中华民国台湾”其实就是这两种观点的折中。
基于对台湾自身认识的不同,在对大陆的态度上两个阵营也有区别。泛绿完全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两岸统一方案,只愿意在对等的情况下和大陆交流;泛蓝至少在法理上仍然认为两岸属于一国,也可能在保持台湾当前制度的前提下接受某种程度的两岸合并方案。
正是由于这一点,泛蓝阵营对跟大陆进行商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持更开放的态度。但是要注意到,在实操层面上,大多数泛蓝并不主张在目前的情况下推动统一进程。
在对外关系上,两个阵营都主张与美国保持亲近,毕竟台湾的安全依靠的是美国的《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而泛绿总体来说对日本、东南亚更友善一些。
在经济政策上,双方的差异不太大。
在环境议题上,泛蓝阵营支持核能,主张限制燃煤发电;泛绿主张非核化,以天然气或其他新能源填补用电量缺口。这个差异的源头在于,台湾的核能发展最初是一党专政时期的国民党推动的,而且与国民党试图制造核武器有关,民进党崛起的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的“民主化运动”中都带有反核的元素,这个立场后来就逐渐变成了传统。
在婚姻和性别政策上,泛蓝阵营支持传统的家庭观(不管是儒教意义下的传统还是基督教意义下的传统),反对同性婚姻;泛绿阵营支持同性婚姻,而且对“LGBT”群体总体上比较友善。
在选民基础上,泛蓝以外省籍、普通话为母语的群体为主,泛绿以闽南籍、闽南语为母语的群体为主。

台湾抗日重要领袖蒋渭水


台湾抗日重要领袖蒋渭水
蒋渭水(1891年2月8日—1931年8月5日),台湾文化协会与台湾民众党的创立者,被视为最重要的抗日领袖之一。蒋渭水秉持不妥协的民族精神,为台湾同胞争取自由,与日本占领政府当局持续抗争,生平受日警检束拘留10余次。如1925年因治警事件被罚监禁4个月,入台北监狱受禁80日后假释出狱。
因十余次坐监,蒋渭水得有闲暇写作《狱中记》、《北署游记》等发表于《台湾民报》,可称之为监狱文学的精彩散文。1931年8月5日7时30分,蒋渭水病逝于台北医院,全台同胞闻讣莫不痛惜。

国民党和民进党有什么根本不同?

主要区别是,历史不同、政党主张不同、政党架构不同,具体如下:
一、历史不同
1、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89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立,其前身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
2、民进党
民主进步党是由一群党外人士于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的。民进党自成立起,不断通过鼓吹“住民自决”等各种“台独”倾向的决议,至1991年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该党彻底沦为“台独党”。
二、政党主张不同
1、国民党
(1)、政治定位方面:明确声明国民党是“不是外省党,也不是台湾党,更不是台独党”,“本土化”绝不是族群化、省籍化、更不是“去中国化”。
(2)、两岸关系方面:全面清除李登辉分裂路线影响,回归“一个中国”路线。强调国民党对于“一个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建构台海和平区,在台湾优先的前提上,逐步迈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统一。
(3)、在“国防外交”方面:建构全民参与的现代化“国防”,以精实军队战力,落实“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战略指导。扩大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及国际组织,巩固、增进与“邦交国”的关系,积极拓展与其它非“邦交国”的实质关系。
(4)、政治方面:遵守“宪法”及“增修条文”,坚决贯彻“双首长制”;坚持政党政治与责任政治原则,建立优质化民主。制定政党法及政治献金法,并对政党投资或经营营利事业进行合理规范与限制。进行选区重划,“立法委员”选举制度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等等。
2、民进党
民进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进步”的政党,然而民进党的党纲则素有“台独党纲”之称。民进党的党纲经过多次修订,不断地朝“缓和”方向变化,但目前仍不脱“台独”色彩。近年来,民进党又通过一系列决议文,来掩饰、修正党纲中赤裸裸的“台独”主张。除了“台独”内容外,民进党的党纲还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法政秩序”、推行成长均衡的经济财政政策、建立“公平开放的福利社会”、培养“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以及推行“和平独立”的“国防外交”政策等 。
三、政党架构不同
1、国民党
国民党的党务组织架构主要分中央、县市(包括直辖市)、区级党部三级。国民党以“全国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职权。
2、民进党
民进党的全台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构,每一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召集一次,必要时也可经中执委决定或全台5个以上县市党部书面提议召开。“民进党中央党部下设”国际事务部”、“中国事务部”、组织推广部、文化宣传部、社会发展部、妇女发展部、青年发展部等7个部,财务委员会、政策委员会等2个会,以及一个民意调查中心和一所“台湾民主学校”。民进党在各县市都设有地方党部,负责地方党务工作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主进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