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什么意思?
- 2、(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谁能给解释解释什么意思
- 3、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什么意思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含义
- 4、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哪首古诗
- 5、一将功成万骨枯,凭君莫问封侯事
- 6、凭君莫说封候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 7、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一生肖
- 8、古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的下句是:
- 9、谁能解释一下“请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两句诗的意思??
- 10、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骷是什么意思?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要结合上下来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作于唐晚期乱世。注意诗中每句第二字,结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民,君,将为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体现,这里的君,不应为你(读者)而应解为君王,在作者眼中的伦理排位应为国民君将;再看凭字,本意为依,靠,辛弃疾也有一首词凭谁问廉颇老矣,直译为靠谁问,意译为还有谁会问。所以,这句应该译为,还请君王不要再用封侯立名的奖励来策动官兵们了,要知道一代名将脚下是千万枯骨啊!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现代解释为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请你不要再说要给我加官晋爵的事情了 我的成功世有千万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
一个能够走到权力最高峰的人
不是偶然的
他必定是踩者众牺牲者的尸体爬上来的
无论什么战争,狼烟四起,腥风血雨,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民不聊生,饿殍千里,……百姓永远是受害最深重的群体。我们看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时,酣畅淋漓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大呼过瘾,但是,在现实中,还能有这种感受吗?想想近代我国所卷入的数不清的战争,是何等惨烈!即使是今天,世界依然没有一天和平,而我们仰仗强大的祖国,才能够安居乐业。可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永远摆脱不了战争,这不是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大自然的规律。有战争,就有牺牲,要想取得胜利,就得有优秀的将领。而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也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思是: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出自唐代诗人曹松的组诗作品《己亥岁二首》。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己亥岁二首
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拓展资料:曹松(830--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谁能给解释解释什么意思
请不要谈论,论功行赏的事。每一个将军都是有杀戮而积累成名的。从诗人充满感伤语调的规劝可以体会战争灾难之深。这两句语言朴素,而意旨极深,是警世之言。
出自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全诗如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描写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只可惜这种原本无乐可言的艰辛樵苏之“乐”,如今也不可复得。“ 一”与“万”、将军荣与“万骨枯”强烈对比,令人触目惊心。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都无不体现着一将功成靠的都是无数鲜血与生命所铸成的。
风渐起,吹皱秋水,也吹翻着历史的画册,一页又一页地往前翻,白骨蔽野,血流成河,有又多少功成名就的将军的成就不是踩着千万百姓的尸体建立起来的?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描写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只可惜这种原本无乐可言的艰辛樵苏之“乐”,如今也不可复得。“ 一”与“万”、将军荣与“万骨枯”强烈对比,令人触目惊心。
己亥岁(二首录一)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
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
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
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
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赏析】
此诗题作《己亥岁》,题下注:“僖宗广明元年。”按“己亥”为广明前一年即乾符六年的干支,诗大约是在广明元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人民的大量死亡。这是血淋淋的现实。诗的前两句虽然笔调轻描淡写,字里行间却有斑斑血泪。这就自然逼出后两句沉痛的呼告。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末句更是一篇之警策:“一将功成万骨枯”。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什么意思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含义
1、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翻译: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2、出自《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3、原文: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4、译文: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哪首古诗
这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全诗如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己亥岁感事》唐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一将功成万骨枯,凭君莫问封侯事
出处:唐·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现代解释为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解释: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 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全诗如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描写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只可惜这种原本无乐可言的艰辛樵苏之“乐”,如今也不可复得。“ 一”与“万”、将军荣与“万骨枯”强烈对比,令人触目惊心。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都无不体现着一将功成靠的都是无数鲜血与生命所铸成的。 风渐起,吹皱秋水,也吹翻着历史的画册,一页又一页地往前翻,白骨蔽野,血流成河,有又多少功成名就的将军的成就不是踩着千万百姓的尸体建立起来的? 历史已成过去,然而,战争却并未结束。有硝烟的是战场,没有硝烟的是官场与商场;杀人于枪林弹雨之中的是战场,杀人不着血迹于无形中的是官场与商场。 真的很难理解,总有那么多的政府官员热衷于形象工程,置万千百姓的利益而不顾 一将功成万骨枯
;总有那么多在开放后的富豪的发家资本,是靠着血腥的原始积累。 置多少百姓的利益而不顾,就有多少百姓时常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沾满了多少的血腥,就有多少的人为这血腥在付出惨重的代价。
凭君莫说封候话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一)。
这句话翻译过来是: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 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一生肖
虎。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释义: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现在用来比喻前线英勇的将士,形容将士一般是虎将,所以是虎。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古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的下句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现代解释为一个将帅的成功是靠牺牲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换来的。出处:唐·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能解释一下“请君莫问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两句诗的意思??
请不要谈论,论功行赏的事。每一个将军都是有杀戮而积累成名的。
《己亥岁感事》唐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句意:
一位成功的领导者的背后,必是流著不少部属的血汗所换得的.
这是唐代曹松《己亥岁》中的诗句。全诗如下: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两句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邵将军的战功是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换来的,在诗人看来,封建社会中最为荣耀的封侯之事实则是一种罪恶。张蠙的"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吊万人冢》),刘商的"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行营即事》),用意与此相同。从诗人充满感伤语调的规劝可以体会战争灾难之深。这两句语言朴素,而意旨极深,是警世之言。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骷是什么意思?
中国有句古诗上有这么一句话:一将成名万骨枯。 成就一件大事,总会牺牲很多的时间、利益,甚至生命。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付出,更多的是悲壮的人生和可贵的牺牲。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代诗人曹松《己亥岁》 全诗如下: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描写安史之乱后的战争战乱殃及江汉流域,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只可惜这种原本无乐可言的艰辛樵苏之“乐”,如今也不可复得。“一”与“万”、将军荣与“万骨枯”强烈对比,令人触目惊心。战火蔓延到江南一带,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请你不要再谈论做大官,当将军的事了,要知道,一个将军立功扬名时,有千万士兵的身躯变成了枯死的骨头!晚唐政治腐败,战祸连年,镇海节度使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封侯。 这句话前三字是指时间(你知道古时用子丑之类的字指代时间的);后两字便是正题,顾名思义,感事则是对某事有感. 首先是字面意思:想象一个场景吧,将军只需要在地图或者沙盘上画出作战计划,就会有无数的士兵为之流血牺牲,战役胜利了,将军成名了,士兵牺牲了逐渐被人遗忘了。大家都忘了将军的荣誉是踩在无数的尸骨上的。 其次是引申意义:成功需要进行无比残酷的斗争和牺牲,所有光鲜的成功背后都有残忍甚至丑陋的故事 从语境上讲应该偏向贬义 附: 曹松,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而卒。 曹松为诗,学贾岛苦吟。“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崇义里言怀》),是其自我写照。工五言律诗,炼字琢句,取境幽深,也有点接近贾岛,但尚未流于怪僻,而自有一种清苦澹宕的风味。“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秋日送方干游上元》)、“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正代表他的这种诗风。题材狭窄,不外乎叹老嗟卑,旅思离情,很少接触社会问题,而《己亥岁二首》中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却历来传诵不衰。 有诗1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时,编作《曹松诗集》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