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金岳霖简介?
- 2、金岳霖先生的作者
- 3、关于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梁思成,金岳霖五人的介绍和关系
- 4、金岳霖是我国著名的
- 5、金岳霖简介
- 6、金岳霖多少岁去世
- 7、金岳霖与林徽因的关系是什么
- 8、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未娶,为何没能得到女神的心?
- 9、金岳霖先生佳句赏析
- 10、金岳霖为什么终身未娶?他是一个痴情的人吗?
金岳霖简介?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他是中国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 爱国情怀 辛亥革命后,金岳霖很快就剪去头上的辫子。在美国读书时,听到袁世凯复辟,金岳霖悲愤不已痛哭一场;别的事情可以姑且将就,听到别人说抗日会亡国亡种,他情绪激动得只差要打人;1948年,为了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金岳霖竟带头拒领美国救济面粉。 1982年,重病期间的金岳霖留下了一份遗嘱:“……我死之后,请在我的存折中提出三千元献给党。请不要开追悼会,骨灰请让清风吹走。” 评价 冯友兰:他(金岳霖)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金岳霖亦然。 张申府先生曾说,金岳霖是中国哲学界第一人。 欧阳中石先生则说:“要说搞逻辑,他(金岳霖)绝对是第一位的。” 金岳霖早年在西南联大的学生殷海光,曾这样描述当年金岳霖对他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昆明七年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唤,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论他本人,他是那么质实、谨严、和易、幽默、格调高,从来不拿恭维话送人情,在是非真妄之际一点也不含糊。”
金岳霖先生的作者
金岳霖先生 / 作者:汪曾祺。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在1987年写的一篇记人散文。
金岳霖先生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
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
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
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
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
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关于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梁思成,金岳霖五人的介绍和关系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夫妻二人,徐志摩是早年喜欢林徽因(他喜欢过很多才貌双全的女子),后来未果,最终娶陆小曼为妻,金岳霖是大哲学家,喜欢林徽因了一生,并为之一生未娶,还一直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比邻而居,但是他与梁不是情敌关系,相反,三人互相欣赏尊重,是非常好的朋友关系
首先,徐志摩曾经狂追过林徽因,甚至为了她要和原配张幼仪离婚;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夫妻,两人是建筑学家,林徽因也是诗人;金岳霖明恋林徽因,为了她一生未婚,我个人认为他比另外两个人都要爱林徽因,徐志摩诗人般的爱情如同飞蛾扑火,犹如昙花一现,后又和陆小曼纠缠不清。梁思成在她死后另娶建筑学家林沐,只有他一生未婚!陆小曼是徐志摩一生中最后一个女人,是个著名的交际花!具体的内容百度就知道了
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梁思成和金岳霖这五个人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林徽因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她出生于浙江杭州,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她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重要的男人: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
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丈夫,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梁思成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和建筑学家,他在中国建筑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关系一直都非常紧密,他们共同为中国建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徐志摩是林徽因早年的追求者之一。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作家,曾经为了林徽因离开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然而,林徽因最终没有选择他,而是选择了梁思成。徐志摩在1928年与陆小曼结婚。
陆小曼是一位女画家,她擅长戏剧,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她与徐志摩的婚恋成为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陆小曼和徐志摩在1965年于上海逝世。
金岳霖是林徽因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位大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林徽因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她终身未娶。他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家中与他们比邻而居,三人互相欣赏尊重,是非常好的朋友关系。在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为她写下了“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著名挽联。
总的来说,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梁思成和金岳霖这五个人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夫妻,徐志摩是林徽因早年的追求者之一,而陆小曼是徐志摩的妻子。金岳霖则是林徽因的好友,并为了她终身未娶。
金岳霖是我国著名的
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未娶,为何没能得到女神的心?1、起初金岳霖经常到林徽因家,和林徽因讨论文学问题。就这样,两个人相爱了。后来,林徽因再次选择了梁思成,金岳霖也选择了回归与林徽因的好友关系。因此,很多人认为金岳霖一直没有结婚的原因是林徽因。2、这个人是金岳霖,因为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一起,而林徽因对两人都喜欢,最后金岳霖退出了,但是金岳霖一直守护着林徽因。不娶应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3、金岳霖为了守护林徽因,一生也没有结婚,也再也没有和其他的女人有过关系,所以金岳霖一生不结婚和林徽因是有直接关系的。4、但是,另一个原因也确实是金岳霖先生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有明确的文字记载,金岳霖是有一位外国女友的。只不过是后来由于两个人试婚没有成功,才分道扬镳的。之后,金岳霖在50年代末的时候,又一度打算和记者浦熙修结婚。文章跑警报与金岳霖先生相互映衬主要写了哪些形象学识渊博:金岳霖先生被描述为博学多才、读书无数、知识面广泛的人物。他精通于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并且具有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主要内容:全文以一个“趣”字为线索,描写了金先生有趣的外表穿着,所教有趣的学科,有趣的提问,有趣的答问。有趣的讲学,有趣的爱孩子的方式,有趣的爱人的方式,有趣的接触社会的方式等来展现一个哲学家的全貌。幸拾金子。“跑警报,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丢金子,故可以捡到金子。”金岳霖先生说,竟然真的有位哲学系研究生留意此事回来时捡到金子。贴身情书。俗话说:情比金坚,有带金子的,也有带情书的。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呼应开头,希望熟悉金岳霖先生的人多写一点文章,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之情。金岳霖的一生,是复杂的也是单纯的,是传奇的也是寂寞的。今年是金老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我们是怀着景仰的心情作这篇文章的,不敢辜负“大师”这个字眼,希望能够籍此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怀念与纪念。梁思成是谁,金岳霖是谁?1、梁思成是林徽因的丈夫,梁启超的儿子,著名建筑学家。徐志摩,民国时期著名诗人,林徽因的追求者。金岳霖,民国时期哲学家,林徽因的崇拜和追求者。2、梁思成和金岳霖(1895-1984)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都是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也都曾在清华大学任教,二人是好友。金岳霖和林徽因是知己好友。金岳霖爱林徽因而终生未娶。3、金岳霖(1895-1984)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金岳霖的介绍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他是中国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金岳霖(18914-19819),字龙荪,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湖南长沙1。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2。北京清华学堂毕业,后留学美国。金岳霖(1895—1984)男,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18914)生于湖南长沙。金岳霖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逻辑学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但我不以为一个人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金岳霖(1895-1984),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金岳霖在清华堂毕业后去美国留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游学。金岳霖为什么会被称为风评最好的”第三者“?1、这也证明,金岳霖是一个比较思想进步的人,没有当时清朝时期的那种封建想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将辫子剪掉留短发,而他并不这么想,反而是写了一首这样的打油诗来形容当时的画面,也是比较风趣的一个人了。2、实际上,从某种角度来看,林徽因和金岳霖的性格更接近,毕竟梁思成是搞古建筑的,不苟言笑,生活中难免无趣,而金岳霖却是哲学家,风趣而幽默,至于林徽因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爱交际爱热闹,似乎和金岳霖更搭一些。3、金先生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人。4、首先金岳霖本身是位不婚主义者,他虽然没老婆,但是女朋友多啊,并且在男女之事方面,金岳霖故事还挺多的;其次关于一直都是邻居这事,完全就是时局的问题。5、也许是因为对林徽因的爱深入了骨髓,只要林徽因好就行。所以会极度的克制自己,不会做伤害林徽因的事情,更别提破坏林徽因的家庭了。认识金岳霖的人,多半是因为他和林徽因的感情关系。金岳霖生平资料?1、金岳霖(1895~1984)男,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金岳霖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2、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3、金岳霖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4、金岳霖是哲学家、将形式逻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之前虽然严复?也翻译过西方的形式逻辑学著作。金岳霖更为世人所熟悉的往往不是他的哲学,而是他和林徽因的恋情。5、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6、逻辑学家王浩(《金岳霖先生的道路》):金先生于1949年以前及以后追求了两个很不相同的理想。这两种理想在今天都值得推荐,值得追求。但我不以为一个人可以同时追求这样一对难于兼得的理想。
金岳霖简介
金岳霖(1895-1984) 哲学家、逻辑学家。
浙江人,生于湖南人。字龙荪。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
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论道》和《知识论》
1995年8月中国科学院举行金岳霖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点题: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界有金岳霖这位当代的大智者,实在是一大幸事。金岳霖的一生,是复杂的也是单纯的,是传奇的也是寂寞的。今年7月是金老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我们怀着景仰的心情作这篇文章,不敢辜负“大师”这个字眼,希望能够籍此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怀念与纪念。
●孤往精神和杰出成就
金岳霖早年是学商业和政治学的,可能这些学问对他的智力不构成任何挑战,所以他对这些“玩意”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一次他和张奚若、秦丽莲在巴黎圣米歇大街散步,遇到几个人不知为了什么事吵了起来,这三个人居然也跟进去和他们争论。从此,金岳霖开始对逻辑产生兴趣。当阅读到新黑格尔主义的哲学家T.H.格林著作时,他说他才头一次感到情感上的欣赏和认同,从此之后他对哲学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张申府这番话严格地说来也是并不虚妄的。大概可以说,20年代金先生归国后,哲学界人物中像金先生那样对西方哲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作出世界水平的研究成绩,是前所未有的。
华东师大哲学系杨国荣教授是系统研究金岳霖哲学体系的专家,他将金岳霖放到整个中国近代“新实在论”的发展史中来考察,他指出:“中国近代新实在论的另一重镇是金岳霖。但与冯友兰以人生哲学为目标构建新理学不同,金岳霖的注重点更多地指向认识论与方法论,其理论与新实在论有亲近的一面,也有与之相出入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金岳霖的理论建树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实证主义思潮的逻辑终结。”
金岳霖最终还是没法摆脱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西方逻辑实证主义只能作为他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中国的那些近乎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学则总是让他不能忘怀,他野心勃勃地要进入“无极而太极中的宇宙洪流上去”,要学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对道家哲学的新开拓方面,还没有一个近现代思想家比他走得更远。
●老顽童的赤子之心
青年批评家王晓渔眼中的金岳霖是个孩子气很重的人,他说:“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顽童哲学家’,不管在别人的回忆文章还是他自己的回忆录里,他都是一个‘天真汉’的形象。”
金岳霖生前经常做一些有趣的事,他有时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
金岳霖非常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最“好玩”。在西南联大,有一回学生请他讲小说与哲学的关系,他就去讲,讲完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小说与哲学没有关系。
金岳霖的身上有一股赤子之心,如果没有对哲学和逻辑学心无旁骛的研究激情,他不可能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如此之深;要是没有对真理的认同感,对大同世界的美好向往,他也不可能在解放后如此坚决地彻底批判自己的哲学体系,将自己三四十年代的思想信仰推翻重来。和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相比,金岳霖是最特殊的一个。他的哲学体系几乎不涉及历史和人,他总是热衷于哲学命题的逻辑分析,有时不免给人极其枯燥晦涩的印象。在这个他所构建起来的庞大哲学体系中,金岳霖广泛讨论了时空、因果等“天道”问题,试图为自己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不得不提的林徽因
真正懂得爱情的是金先生,他对林徽因的痴恋才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汪曾祺在他《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讲道: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一些片段的回忆
金岳霖学生、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他随便得很,教授没有像他那么随便的,他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这个不说了,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也带支粉笔,不过没什么用。”
书法家欧阳中石:“他是我崇拜的偶像。他语言很少,很木讷,但给人印像不见得不深刻。像给你介绍个人,‘他’,‘他’,好像是经过了一番思索,称他先生呢,还是称他同志呢,想了半天,‘先生吧’,这才说出来,可见他是经过了好几个思索才落定个先生上,其实这个没有动作,没有内容,可是就是他这么一迟钝,反而觉得大有文章。”
作家汪曾祺:“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只凭三本著作,林岳霖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只凭三本著作,林岳霖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1/71/archives/2005/5042.html
金岳霖
金岳霖(1896~1984) ,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
金岳霖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张申府先生曾经提出:“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王浩、冯契、沈有鼎、殷海光等著名学者皆出于金岳霖门下。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关于《认识论》,金岳霖曾经说过:这本《知识论》是一本多灾多难的书。抗战期间,我在昆明时已经把它写完了。有一次空袭警报,我把稿子包好,跑到昆明北边的蛇山躲着,自己就席地坐在稿子上。警报解除后,我站起来就走。等到我记起时,返回去稿子已经没有了。这是几十万字的书,重写并不容易。可是,得重写。《知识论》是我花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本书!
思想简介:
金岳霖先生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先生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我们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深入研究了逻辑哲学,并把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金先生认为,“各种学问都有它自己的系统”,“既为系统,就不能离开逻辑”。就是说,各门学问要系统化,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哲学这个学问也不例外,如果要精确化和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金岳霖先生本人的哲学就以细密的逻辑分析见长,他的著作具有精深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严谨学风。
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
《论道》是金岳霖教授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书中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采用逻辑学书写形式,每一条都是一个逻辑命题,通过纯逻辑的推演建构出独特的本体论。这本书的问世使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方法论上的革命,在重感悟而轻逻辑的中国文化圈中有划时代的意义。本书充分体现了金岳霖中西合璧的著述风格,他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最高概念“道”将“式”、“能”统括起来,成为他的哲学的“最上的概念”,“最高的境界”。书中大量采用无极、太极、理、势、体、用、几、数等中国传统哲学术语,并有意使用很多中国传统哲学命题,但赋予新解。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曾经说过:知识论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底学问。它是学问,它有对象,有某某套的问题,对于每一套的问题,历来研究这门学问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底综合成一理论的系统。它与别的学问底分别下节即提出讨论。知识论既以知识为对象,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究竟是甚么。可是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现在无从答复,知识论之所以仍称“论”者也许是因为对于这一问题底答案即整部的知识论。
金岳霖年表:
1895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
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1年,到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听课;
1926-1929年,清华聘请金岳霖讲授逻辑学。秋,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授兼系主任;
1936年,《逻辑》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列入“大学丛书”出版;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金岳霖任联大文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兼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
1940年,《论道》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获最佳学术著作评选二等奖;
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50年,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任系主任;
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9月底,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
1965年,《罗素哲学批判》一书完稿;
197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所长兼研究室主任;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金岳霖同志从事哲学、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庆祝会”;
1983年,《知识论》一书时隔40余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1984年,金岳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2031.htm
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字龙荪,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
金岳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家。他创建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体论和知识论。
《论道》一书是他的本体论;《知识论》一书是他的知识论,即通常所说的认识论。他的知识论是以他的本体论为基础的。
这个哲学体系,不仅是近代的,而且也是民族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金岳霖走过的哲学之路及其创建的哲学体系,为研究中国哲学,推进和发展中国哲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扩展资料
金岳霖一生是跟朋友们度过的。他16岁(1911年)那年离开长沙到北平清华学堂读书。开始时他的六哥也在北平读书,对他常有关照。
他差不多不回到长沙老家去,到上海去也只有一两次住在二哥家里。金岳霖又是一位终身未娶的哲学家。
他的朋友很多,有“好几套”。当然学界的朋友居多,如张奚若、胡适、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钱端升、陈岱孙、周培源、邓叔存、陶孟和……美国的费正清、英国的瑞洽慈……也有兴趣相投者,如梨园名角,斗蛐蛐的高手……
抗战前,每到星期六下午,他的客厅里就满座高朋,高谈阔论,成为当时北平一处有名的沙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岳霖
金岳霖多少岁去世
金岳霖89岁去世。根据相关信息显示,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汉族,字龙荪,原籍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近现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
金岳霖与林徽因的关系是什么
好友关系。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痴恋可以叫“三洲人士共惊闻”。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林徽因死后,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终生未娶,爱了林徽因一生。
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未娶,为何没能得到女神的心?
因为林徽因的心都给了徐志摩,虽然徐志摩已经结婚了,但是她抵挡不住徐志摩的魅力,即使金岳霖很爱她她都没给他机会。
“清华才子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未娶,给林徽因当了一辈子的邻居,但也没能够俘获女神的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的林徽因深陷于徐志摩与梁思成的感情时间,对金岳霖的爱已经难以顾及,等到林徽因情定梁思成之后,作为谦谦君子的金岳霖也不愿破坏二人感情,于是作罢。
是因为当时的林徽因深陷于徐志摩与梁思成的感情时间,对金岳霖的爱已经难以顾及,等到林徽因情定梁思成之后,作为谦谦君子的金岳霖也不愿破坏二人感情,于是作罢。
胡说八道,林徽因感情生活最纯洁。
清华才子金岳霖为了林徽因一辈子未娶,给林徽因当了一辈子的邻居,但也没能够俘获女神的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的林徽因深陷于徐志摩与梁思成的感情时间,对金岳霖的爱已经难以顾及,等到林徽因情定梁思成之后,作为谦谦君子的金岳霖也不愿破坏二人感情,于是作罢。
金岳霖哲学成就斐然,终身未娶金岳霖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大师,其本身在哲学上的成就蜚然。金老先生在当时被称之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他城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学成归来之后,在中国清华大学创立了哲学系。其名下也出了不少关于哲学的书包括《知识论》、《论道》等,可见,其在哲学上潜心研究,将自己的一生都选择贡献给了哲学,对于自己私人感情的事情,考虑的并不是太多,再加上当时钦慕的女神已经成家,于是金老先生选择了终身不成家。
国民才女林徽因,和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国民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在整个文明史上都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林徽因沉默妆前是很多男人心中的梦。诗人徐志摩和建筑家梁思成,对其穷追不舍。徐志摩作为多情才子,早在英国留学期间,便对林徽因展开了疯狂的爱情攻势,但这些事情可以林徽因的父亲巧妙化解了。后来,林徽因回国,在梁启超的撮合下,嫁给了梁家的小儿子梁启超。徐志摩远在英国与自己的发妻张幼仪离婚之后,顺势娶了民国第一交际花陆小曼。但天不遂人愿,徐志摩在1931年11月19日乘坐飞机回国时,飞机失事丧生。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去世这一消息后,哭得肝肠寸断。并让自己的夫君代其拿回了失事飞机残骸,以表思念。
林徽因是金岳霖心中的白月光,两人走的很近徐志摩去世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也没能够静得下心来好好过日子。这时候金岳霖出现了,与林徽因之间又产生了新的感情瓜葛。金岳霖比林徽因大了九岁,两人的相识还要感谢徐志摩的引荐。林徽因在家里开了一个沙龙,金岳霖成了座上宾。金岳霖本人极具艺术才华,且和林徽因志趣相投,两人之间的交情非同寻常。多情善感的林徽因对这位金大哥也十分的倾慕,一来二去,两人走得非常近。金岳霖后来索性将家搬到了林徽因家里的后院,时不常的还过来蹭个饭,金岳霖和林徽因之间的感情也成了当时民国时期最大的八卦。
梁思成本欲退出,金老守住底线梁思成夹在二人中间,聪慧的他自然看出林徽因和金岳霖的关系不俗。在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调研回来,林徽因告诉他,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在那一刻深深地被刺痛了,他知道自己之前遇到的一切还是来了。只是,梁思成将选择的机会交给了林徽因自己,告诉你,婚姻是自由的,如果选择了金岳霖,自己也会退出,祝福他们。林徽因听后感动不已,将梁思成的话告诉了老金,金岳霖得知之后,也守住了自己的文人底线,不愿去破坏二人的婚姻。此后,听岳霖与林徽因之间再没有了感情纠葛。
金岳霖和梁思成与林徽因最终回归到了朋友的关系,金岳霖作为林徽因的邻居,时常来到梁家串门,梁思成在工作上遇到一些难题,也会去找金岳霖出主意,甚至两人吵架,都会让老金前来“断案”,这种真实而不做作的情感,恐怕是文人之间最美好的。
金岳霖先生佳句赏析
1.金岳霖先生,作者汪曾祺的 赏析 有趣一词,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好玩,天真;还有一种解释是有趣味,有值得研究的内涵。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给人的感觉是两者兼而有之,既天真,又有内涵。这“有趣”,是通过金岳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
文章一开始就点出文章的主旨——“有趣”。被称为“老金”的金岳霖教授是西南联大众多有趣的教授中的一位。作者把金岳霖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写出来,使得“有趣”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让人好奇心顿生,忍不住往下读。
金岳霖的“有趣”首先体现在他的外貌上。他的帽子,眼镜,脑袋,衣服无一不怪。“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这样一个人是不是很怪?读着读着我们发现,原来他的怪是由于眼睛不好,怪中有不怪。
外表是第一面,并不能决定人物形象。人物的活动,人物的内心世界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接下去作者选用的第二个素材是他的教学方式。作者用这样几句话描写他上课,“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Yes!请坐!”“有问必答,很耐心”学生林国达死了,“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这些话表现出金先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负责,爱护学生的高尚品德,不奇不怪。不过,一开始作者就说金岳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上课怎么可能没有一些精彩的令人回味的情节呢?于是,我们不难找到作者精心选择的一些细节。不知道学生的名字,就叫她们衣服的颜色;对付学生的怪问题,就给他怪答案;上“符号逻辑”选修课,他会停下来问自己的得意门生,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你看,是不是很有趣?这是行为上的有趣。这样的行为背后,有着精神上的原因,当学生问他为什么要学枯燥的逻辑学,他回答说:“我觉得它很好玩。”好玩这两个字,正对应了“有趣”。他觉得逻辑学好玩,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他学有所成,学有所爱,惟其如此,他才能快乐地教书,有趣地上课。
作者并没有把笔墨停留在金岳霖的外表和他的教学方式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他的整个生活,力图从其他的生活侧面发掘他的内心世界,寻找“有趣”的深层原因。
从兴趣爱好上看,金教授的专业是逻辑学,可他阅读面广,对其他小说也很有兴趣。为什么要读其他小说,还不是因为那些书“有趣”?因为“有趣”才去读。而热爱读书的人总是热爱生活的人。金教授还有其他爱好,“斗鸡”“和鸡一起在桌上吃饭”,“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这种对动物和孩子特有的爱,也表现出了金教授的善良,有趣,活得丰富多彩。许多成人都拒绝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不爱动物,不爱孩子,变得麻木,冷酷,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而金教授的爱好却是那样“有趣”“另类”,其中饱含着对生命纯粹的热爱。
其次,从他结交的朋友看,都是文化修养高的人。在他的陋室里,真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味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他们的友情,让人羡慕。这些是不怪的。怪的是他对林徽因的特殊的感情,他欣赏她,从林徽因死后依然念念不忘看,金教授一定非常爱慕她,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纪念她。这时的“怪”,已经不是好玩,而是饱含着一种人格力量,一种人生态度。
汪曾祺精心选择了金岳霖外表,教学,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砖石,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搭建起金岳霖这个人物形象的大厦,表现了他的“有趣”,好玩,天真,同时又有生命的内涵,让人受到金教授崇高人格的熏陶。
2.江曾祺 金岳霖先生 鉴赏 200字 急啊 金岳霖
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在其中,一方面有个别事物的变动生灭,另一方面有普遍共相的关联。认识主体通过他的认识活动就可获得许多关于本然世界的意念、概念、意思和命题。认识主体同时又应用他已获得的意念、概念、意思与命题去规范和指导他对本然世界的认识。金岳霖认为,认识有一发展过程,但本然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金岳霖曾经说过:知识论是甚么似乎是一非常之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是以知识为对象而作理论的陈述底学问。它是学问,它有对象,有某某套的问题,对于每一套的问题,历来研究这门学问的人也有某某套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底综合成一理论的系统。它与别的学问底分别下节即提出讨论。知识论既以知识为对象,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究竟是甚么。可是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现在无从答复,知识论之所以仍称“论”者也许是因为对于这一问题底答案即整部的知识论。
江曾祺
人生的苦与乐 别放弃 且说“分手” 爱情欺负什么人 运河的厄运 追踪历史之魂 佛缘 水中的面孔 赛里木湖畔 魔鬼城边百口泉 西施之美 权威的随和 重会金斯伯格 享受会议 公德何在 锦绣“钱”程 农民帝国 政治金钱 钱与名 小人效应 酒话 中国有奖 编辑说明: 出服说明 近年来,中国的做文创作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收获季节。作家们贴近 现实、体察民情、有感而发、为事而作,可谓题材广泛、品种多样、文采 飞扬而风骨淋漓,其数量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的。 我们选编出版这套“三人行名家散文精品系列”,目的就在于以有限 的篇幅,比较系统地向读者提供一批尽可能新近的散文佳作。不难想象, 终年奔波于紧张繁忙中的最广大的读者,是无法读遍名家的所有作品的。 而这套名家散文系列的诞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突出的阅读矛盾。 至于“名家”的称谓,是指那些以出色的艺术劳动而蜚声文坛的著名 作家(主要是小说家、诗人、学者)。他们卓有成效的思索及耕耘,创造 了散文史上前所未有的精神财富。而入选的篇章,便是从名家们浩繁的创 作海洋中打捞起来的“佳作”。选编是一个评估与选择的过程,一个拷问 选编者观念及判断力的过程,因而其中必定渗透了选编者的感受、理解、乃至正常的偏爱或倡导。而所谓“三人行”,仅仅是一种标志性的说法,其 含义也主要在于每本书将由三位散文作家加盟合成——一“三人行”的秩 序,我们则按作家的姓氏笔划排列。 “三人行名家散文精品系列”将分辑选编出版,每辑四种。我们期望 得到作家与读者的支持。
3.金岳霖先生 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读汪曾琪写的《金岳霖先生》后,一个知识渊博却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老顽童形象马上在我脑海里形成,但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么一个情节:在林徽因死后多年,金先生忽在北京饭店请客,在众人的纳闷下,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初次知道金先生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缘于徐志摩,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激烈的爱,进而了解到还有这么一个男人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是脉脉含情的, 相比徐的爱,金先生的爱更让我动容,金先生把林徽因当作是女来看待,排除了肉体的爱,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恐怕是天底下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求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使知道不会有结果,却任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也许有许多的人会为这场恋情叹息,感到遗憾,但是这样对金先生而言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其实金先生并非没机会与林徽因结合,有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可能同时爱上他和金先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梁思成就告诉林徽因他可以自由选择,即使林选择的是金他也会祝福他们的,后来林把这件事告诉了金先生,金先生的回答是: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于是就这样,为了林徽因的幸福,他选择了放弃。
对以金先生这种付出了不奢求回报的痴情的爱,我本人是非常钦佩和羡慕的。在我们这个商业化的时代,爱情也就像是一种商品。像金先生这种愿做“亏本生意”的人便有如恐龙一样,绝种了。更多的是斤斤计较的“商人”,在他们的眼中看来,爱了就一定要得到回报,绝不能在爱情这场生意上赔本,他们甚至奢求双倍或多倍的回报。这是一种可怕的爱。其实爱一个人是一种自由,付出如求回报那边是一种交易;在感情的付出上想得很多那倒不是纯粹的爱情了。
---------------------------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音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音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音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多年前我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刹那哽咽。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感情十分珍惜爱护,爱一个人大约便是长远的,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爱得慎重,却恒久。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而如今多见的,却是那等付出一丝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男子。发出一定要有回报。计算爱情,一如计算基金汇率,赔本生意,谁肯做。若自觉有些许吃亏,一定加倍讨要回来。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再看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候那样动人心魄长远的爱,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4.金岳霖先生 读后感 《金岳霖先生》读后感读汪曾琪写的《金岳霖先生》后,一个知识渊博却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老顽童形象马上在我脑海里形成,但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这么一个情节:在林徽因死后多年,金先生忽在北京饭店请客,在众人的纳闷下,他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初次知道金先生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缘于徐志摩,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激烈的爱,进而了解到还有这么一个男人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先生对林徽因的爱是脉脉含情的, 相比徐的爱,金先生的爱更让我动容,金先生把林徽因当作是女来看待,排除了肉体的爱,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恐怕是天底下最高尚、最美丽的爱情。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求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使知道不会有结果,却任然执迷不悔,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也许有许多的人会为这场恋情叹息,感到遗憾,但是这样对金先生而言也许也是一种幸福吧。其实金先生并非没机会与林徽因结合,有一次林徽因对梁思成说她可能同时爱上他和金先生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梁思成就告诉林徽因他可以自由选择,即使林选择的是金他也会祝福他们的,后来林把这件事告诉了金先生,金先生的回答是: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于是就这样,为了林徽因的幸福,他选择了放弃。
对以金先生这种付出了不奢求回报的痴情的爱,我本人是非常钦佩和羡慕的。在我们这个商业化的时代,爱情也就像是一种商品。
像金先生这种愿做“亏本生意”的人便有如恐龙一样,绝种了。更多的是斤斤计较的“商人”,在他们的眼中看来,爱了就一定要得到回报,绝不能在爱情这场生意上赔本,他们甚至奢求双倍或多倍的回报。
这是一种可怕的爱。其实爱一个人是一种自由,付出如求回报那边是一种交易;在感情的付出上想得很多那倒不是纯粹的爱情了。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音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音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
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音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
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
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
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
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
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多年前我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刹那哽咽。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感情十分珍惜爱护,爱一个人大约便是长远的,一生一世的事情。
因此爱得慎重,却恒久。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
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
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而如今多见的,却是那等付出一丝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男子。
发出一定要有回报。计算爱情,一如计算基金汇率,赔本生意,谁肯做。
若自觉有些许吃亏,一定加倍讨要回来。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再看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候那样动人心魄长远的爱,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5.搜索有关金岳霖先生的一些材料,围绕这些材料,再加上本文所描写的 金岳霖的真爱“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浪漫诗人找到了他唯一之灵魂伴侣——林徽因,他是幸运的。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梁思成有如此同甘共苦、志同道合的贤妻——林徽因,相如以沫的走过人生的大半辈子,他是令人羡慕的。金岳霖一生逐“林”而居,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只是为了守侯那份心中的爱,他是伟大的!有着“民国第一才女”之称的林徽因学贯中西,才貌双全,有着古典的诗意美和现代的前卫美。
文洁若赞她是“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的教育相得益彰。”这样的“窈窕淑女”,当然是“君子好逑”。
我相信林徽因在金岳霖的眼中是爱与美的化身,集“天地之精华,四时之灵气”于一身,一开始就决定要用一生去守侯的人。金家和林家相隔那么近,他们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
再加上他一生逐“林”而居,有生之年对徽因念念不忘。可见金岳霖一辈子都是站在徽因的身后的,默默地守侯着她。
我相信每一个女孩都渴望着有这样一个人站在身后一直等着她,每次她回头总会看见他。然而这样的渴望只是一种奢望,难有女孩有这样的幸运,难有男孩有这么伟大。
而金岳霖做到了,确确实实的做到了。他是伟大的!很多人都会说爱不是占有,是全身心的无怨无悔的付出。
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又有谁能够一生一世做到?金岳霖做到了。他爱徽因,肯定有娶她为妻的念头,想给她幸福的承诺。
然而徽因嫁给了梁思成,这是多么让人肝肠寸断的事实。对于一个有刻骨铭心真爱的人来说,这更是撕心裂肺的残忍。
我相信最初面对这个事实时,金岳霖是绝望、悲痛的“所谓伊人”真的成了“在水一方”。然而经过冷静的思考后,他释然了。
爱不是占有,与所爱的人走到一起难道才是幸福?爱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情才是两个人的故事,而婚姻往往与爱情无关,更与爱无关。没有什么能剥夺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权利,没有什么能阻碍一个人心里对另一个人的爱。
他爱徽因,无论现实如何改变,任时光飞誓,任斗转星移,都可以是一生一世的。为了心中的所爱,当然能全身心的付出,自己无怨无悔。
事实是最好的证明,金岳霖是用一生在爱徽因,一生都在为她默默的付出,他是真的伟大!有谁能够坦然去面对甚至去分享所爱人的幸福?有谁能够做到用一生去守侯所爱人的幸福?金岳霖!林徽因和梁思成组成的家庭是幸福的,他们有一帮谈得来的朋友每周末在他们家聚会,有天真可爱的孩子,还有共同的爱好和事业。金岳霖始终选择住他们家的附近,参加他们的家庭聚会,帮忙照顾孩子……徽因最大的幸福快乐成了金岳霖最大的幸福快乐。
面对外面的嫌言杂语,他一笑了之;面对朋友的猜疑,他不屑一顾。他成了他们夫妇之间矛盾的调解员,赢得了他们共同的信任。
试问还有谁能做到这一步?金岳霖太伟大了!陈晓东那首《你一定要比我幸福》很容易让有亲身经历的人心碎。恐怕很难有人潇洒得坦言:选择退出是为了让所爱的人幸福。
不是借口,不是故作大度,是实话实说!当林徽因发现自己同时爱上了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个人的时候。看来真的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梁思成月愿意为了徽因选择放弃他们的婚姻。这对金岳霖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再说徽因也坦言爱上了他。
然而他还是选择了放弃。为了所爱的人能够幸福,他还是觉的保持现状是最好的,毕竟太难有人能对抗得了世俗。
为了所爱的人幸福,他还是选择了守侯,这是何等的用心良苦。这样的人,不说他伟大也难!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还是日新月异的新社会。
昔日里明艳如花的惊世红颜渐渐的被岁月雕刻成疾病缠身的暮年老妇。金岳霖始终如一的站在她的身边。
这样的真爱让人震撼,这样的男子让人仰慕和钦佩。虽然她早为人妇,虽然他也渴望家的温馨,但为了心中所爱,为了那个所钟情的人,他还是选择了孤独终老的守侯。
不伤害他人,不违心的活着,只为心中那份真爱而活,这是最纯粹爱。这样真性情的男子,太伟大!爱与美的人走了,但她的灵魂是不灭的。
徽因的死让太多的人伤心欲绝,恐怕最伤心的莫过于金岳霖了。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是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
徐志摩已先徽因而去了,梁思成在她死后不久便续娶了林洙。而失去生命中唯一守侯者的金岳霖还在时刻守侯着她的灵魂。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为徽因写的挽联。
在金岳霖的眼中,徽因已美到极致,才情决绝到极致,是永恒的“窈窕淑女”。这位“好逑”的“君子”为了爱守侯一生,爱也让他升华为伟大!看书看到金岳霖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突然大哭,原因是今天是徽因的忌日。
这样痴情的男子不得不让人感动。“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经历世事后在“此情可待成追忆”时无奈的感慨。
初见时,她是天真浪漫的邻家女孩,他是纯真无邪的邻家男孩。之后,她做她的旷世才女,拥有幸福的家和美好的人生;他做他的千古情痴,为爱守侯一生。
他们的人生初见塑就了一生的美满神话,硬是把感伤的无奈演绎成美丽感人的故事。在这段故事里,金岳霖的伟大让人折服……有人写过这样的话:我不再。
6.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金岳霖先生》的感想 有一种爱,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汪曾祺写过一篇《金岳霖先生》,其中有个这样的细节,说是林徽音去世多年,金先生忽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
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音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音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
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的追悼会上,他为她写的挽联格外别致,“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他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跟人说,追悼会是在贤良寺举行,那一天,他的泪就没有停过。他渐渐说着,声音渐渐低下去,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有人央求他给林的诗集再版写一些话。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过很多神色,仿佛一时间想起许多事情。
但最终,他仍然摇摇头,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当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一下,又继续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他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沉默了。 多年前我读到这样的话语,一刹那哽咽。
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感情十分珍惜爱护,爱一个人大约便是长远的,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爱得慎重,却恒久。
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做这一切。
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而如今多见的,却是那等付出一丝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男子。发出一定要有回报。
计算爱情,一如计算基金汇率,赔本生意,谁肯做。若自觉有些许吃亏,一定加倍讨要回来。
面对这样可怕的现实,再看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候那样动人心魄长远的爱,真是让人心灰意冷。 爱固然值得珍惜,但是要人爱你一时一刻并不难。
但是最美最好的,是有个人在至老时候还会想起你,那样深刻,深刻到他一生都从未忘怀过你。
金岳霖为什么终身未娶?他是一个痴情的人吗?
因为他还是放不下林徽因,他是痴情的人,自从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就再也抹除不掉她的身影。
就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白月光,但是这个白月光死去了,他就觉得人生所求的东西已经没有了。
是因为他有一个爱而不得的初恋,他的确是一个痴情的人,他一直都在等待初恋能够回心转意选择他。
一、起初金岳霖经常到林徽因家,和林徽因讨论文学问题。就这样,两个人相爱了。后来,林徽因再次选择了梁思成,金岳霖也选择了回归与林徽因的好友关系。因此,很多人认为金岳霖一直没有结婚的原因是林徽因。
事实上,金岳霖晚年遇到了一个女人,并曾想过和这个女人结婚。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相聚。这位女士就是浦熙修。浦熙修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她的职业是记者。她被誉为新闻界的“四大名人”之一,两人也有好感,但是最后她身怀疾病,加之其它事情困扰没有再一起。
二、与梁思成的再婚相比,金岳霖的柔情和单身最能打动女人的心,因为它太符合女人对爱情的期待:一生只爱一个人。每个女人想要的爱情,无非是当一个男人意气风发、事业有成的时候,虽然他对女人和爱情有很多选择,但男人却没有,他只爱你。
那么金岳霖真的只爱林徽因一生吗?当然不是。说起金岳霖和林徽因的初次相识,也要归功于徐志摩的介绍。当时的金岳霖也年轻有为,刚刚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游学归来。带着犹豫的心情,我正要和朋友们一起成立大学哲学系。作为诗人的徐志摩向圈内朋友介绍了这位才子。在他们当中,不乏林徽因这位他们都深爱的民国才女。
三、在众多朋友中,金岳霖与梁思成、林徽因接触最深。每当有朋友聚集在梁思成家,几乎都能看到金岳霖。更有趣的是,金岳霖总是住在他们的隔壁。
当然,金岳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深深地爱着林徽因,但他从不再多走一步,总是理性地与林徽因接触,并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