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熏陶的意思,“熏陶”是什么意思?如何造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9 07:11:40 浏览4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熏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熏陶
xūntáo
〖polish〗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

熏陶的意思

【词语】 熏陶
【全拼】: 【xūntáo】
【释义】: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
【例句】
1、我父母很早就用宗教对我加以熏陶。
2、 她一出生就受到天主教的熏陶.
3、 受过文明熏陶的人们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4、 他们受过世界文学中最光辉灿烂而历史也最悠久的诗歌传统的熏陶。
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熏陶的意思

熏陶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一、拼音
熏陶?[ xūn táo ]?
二、出处
茅盾 《追求》八:“现在有他自己在那里日夕熏陶,改变也是容易的。”
三、例句
1、中国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那颗精金良玉般的心。
2、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扩展资料熏陶的近义词:
一、陶冶?[ táo yě ]?
释义: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出处:宋·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翻译:所谓的教化培育是什么呢?也是教育他、培养他、选取他、委用他都有道理而已。
二、教化?[ jiào huà ]?
释义:教育、感化。
出处:先秦·佚名《诗·周南·关雎序》:“美教化,移风俗。”?
翻译:教化民众使他们变得有美德,推移转变风俗。

熏陶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品行、习惯变得一致
详细解释: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出自: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_达尔文_为教师亨士 ,受其熏陶,慨然有立伟功于学界之志。”
近义词:陶冶、教化、教养、教导、教诲、教学、教授。
相似词:熏沐、熏染、熏风、熏肉、利欲熏心、烟熏火燎。
扩展资料熏陶的相关例句
1、革命家庭熏陶了他,使他从小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2、 中国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那颗精金良玉般的心。
3、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
4、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优孟衣冠熏陶有很大关系。
5、它不仅需要学校大力加强诚信教育,而且需要良好的外部德育环境的熏陶与滋润。
6、诸葛亮的成才离不开沂蒙文化对他的哺育与熏陶。
7、他说,与其他年轻人相比,团干部可能因为岗位的特点,受党的教育熏陶更多点。

熏陶的意思解释 熏陶造句 近义词

熏陶的意思: [xūntáo]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在父母的~下,他从小喜爱音乐。
熏陶百科解释:
熏陶,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在老师的熏陶下,同学们学习更刻苦了。
熏陶的详细解释: 熏陶 [xūn táo]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
梁启超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 达尔文 ﹞为教师 亨士罗 所器重,受其熏陶,慨然有立伟功于学界之志。” 茅盾 《追求》八:“现在有他自己在那里日夕熏陶,改变也是容易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女人。”
熏陶的近义词: 教育,教学,教养,教导,教诲,教授,陶冶,教化,感化 熏陶造句:
1、也许是受父母熏陶吧,表哥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由于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喜欢音乐。
3、这孩子的艺术天分和家庭熏陶有一定的关系。
4、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兰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家庭熏陶对孩子成长起很大的作用。
6、革命家庭熏陶了他,使他从小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7、中国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那颗精金良玉般的心。
8、责任教育还要从娃娃抓起。今天的孩子,明天的栋梁。一个人在小时候的经历和形成的基本素质往往会影响其一生。责任心也需要从小熏陶和涵养。
9、是您教会我知识,是您教会我 为人处世 ,是您熏陶我立志高远,是您让我坚韧不拔心静如水,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您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最敬重的人。
10、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
11、儿女回家的节目,有的是老人过生日而女儿忘记的故事,实际便是对这条的提示。孝道是心情,但要在具体事情上表现出来。这种感情是有影响和熏陶作用的。如果
12、指的是没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通过外在的培养和环境的熏陶,各自长大成为不同的人才。
13、梅兰芳之所以能唱功出众,这与他小时候在戏班里优孟衣冠熏陶有很大关系。
14、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孩子会受到人类全部正直品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熏陶”是什么意思?如何造句?


“熏陶”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熏陶”造句:
(1)她一出生就受到天主教的熏陶。
(2)我父母很早就用宗教对我加以熏陶。
(3)受过文明熏陶的人们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4)学术熏陶不能够从我们肩上减去作出困难抉择的重负。
(5)柏辽兹出生于1803年,父亲是一个乡村医生,自幼并未受到过音乐方面的熏陶。
“熏陶”的拼音:xūn táo
“熏陶”的中译英:to influence
“熏陶”的分解解释:
(1)熏 (xùn、xūn) 熏 xūn 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熏染。熏陶。熏制。利欲熏心。 火烟上出:熏蒸。 气味刺激人:臭气熏人。 暖和:熏风。 熏 xùn (煤气)使人窒息中毒。 笔画数:14; 部首:灬。
(2)陶 (táo、yáo) 陶 táo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古同“淘”,洗。 姓。 笔画数:10; 部首:阝。
“熏陶”的近义词:陶冶
“熏陶”的反义词:污染
“熏陶”的例文:
(1)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达尔文﹞为教师亨士 ,受其熏陶,慨然有立伟功于学界之志。”
(2)茅盾《追求》八:“现在有他自己在那里日夕,改变也是容易的。”
(3)曹禺《北京人》第一幕:“ 曾思懿 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的女人。”

熏陶是什么意思

熏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ūn táo,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基本解释
[polish] 被一种思想、品行、习惯所濡染而渐趋同化,品行、习惯变得一致。
近义词:陶冶
反义词:污染
扩展资料
陶冶,汉语词汇。
拼音:táo yě
释义:
1、 陶工和铸工。
2、指制作陶器和冶金;
3、教化裁成;修养品格。
4、指怡情养性。
见《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斵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
例句:
1、美化、陶冶人的心灵是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
2、第二课堂活动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3、阅读优秀的诗歌,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4、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不断陶冶我们的情操。
5、健康有益的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我们的性情。
6、好诗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大家有空就该多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