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帝王表,西汉历代帝王顺序表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09 12:11:36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汉朝一共有几代皇帝?

一共29个,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一共29个,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
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1、汉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
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2、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1月15日—前157年6月),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
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前157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3、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
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4、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之子,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西汉皇帝(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子夫。
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
在位期间,继承景帝政策,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在法律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认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地位。
5、光武帝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中元二年(57年),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恒

汉朝历代皇帝(汉朝24位皇帝列表)

汉朝历代皇帝汉朝一共经历29位皇帝,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两汉共有29位皇帝,分别是西汉的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废帝海昏侯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_、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孝平皇帝刘_、孺子婴。东汉的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_、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废帝北乡侯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历代皇帝及年代如下: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汉朝29位皇帝顺序列表顺序依次为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_、刘骜、刘欣、刘_、刘秀、刘庄、刘_、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1、刘邦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_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2、刘彻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3、刘秀刘秀,即汉光武帝,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_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4、刘_刘_,即汉章帝,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永平三年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壬子继位为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此时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其统治与汉明帝共称“明章之治”。但过于放纵外戚,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章和二年二月三十壬辰,刘_崩于章德前殿,时年三十一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后葬于敬陵。汉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5、刘协刘协,即汉献帝,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_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曹魏青龙二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君主汉朝皇帝一览1、太祖/高皇帝刘邦: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2、孝惠皇帝刘盈:刘盈,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3、前少帝刘恭:刘恭,即西汉前少帝,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惠帝七年9月至汉高后四年8月在位。汉惠帝刘盈嫡长子。汉惠帝朝,皇太后吕雉教汉惠帝皇后张嫣假装有身孕,取惠帝与宫人之子刘恭,谎称是张嫣所生,并鸩杀其生母,立刘恭为太子。汉惠帝七年,汉惠帝驾崩。吕后立刘恭为皇帝,因为刘恭年幼,由吕后临朝称制。4、后少帝刘弘:刘弘,即西汉后少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生母不详,西汉第四位皇帝,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汉高后四年,西汉前少帝刘恭死。同年五月十一日,刘弘继任帝位,娶吕禄之女为皇后。高后八年八月,吕太皇太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吕氏家族力量被铲除。朝臣说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在迎立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后,废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5、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刘恒,即汉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_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6、孝景皇帝刘启:刘启,即汉景帝,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7、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8、孝昭皇帝刘弗陵:刘弗陵,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所生。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_、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元凤元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9、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_之子,生于昌邑,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10、中宗/孝宣皇帝刘询: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巫蛊之祸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后元二年遭赦,被祖母史家抚养?。汉武帝遗诏掖庭养视?,并令宗正录其属籍?,刘病已于是被养育于掖庭。元平元年刘贺被废。七月,霍光等大臣将他从尚冠里住处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随后即皇帝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11、/孝元皇帝刘_:刘_,即汉元帝,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_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四月,刘_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十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_继位,是为汉元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12、/孝成皇帝刘骜:刘骜,即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_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汉成帝竟宁元年至绥和二年在位,共在位25年,终年44岁,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葬于延陵。13、孝哀皇帝刘欣:刘欣,即汉哀帝,字和,汉元帝刘_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阳朔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刘欣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刘欣年长后,伯父汉成帝无子嗣,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夺后,于绥和元年被立为太子。绥和二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14、/孝平皇帝刘_:刘_,即汉平帝。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_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_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刘_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终年14岁,庙号元宗,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15、孺子婴刘婴:刘婴,即汉孺子,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更始三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杀死。扩展资料: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西汉历代帝王顺序表

西汉历代帝王顺序表
1. 刘邦(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公元前202年通过吕后的帮助消灭了燕王刘盎,最终夺取了天下。在他的统治下,中国国家和社会的秩序得到了恢复和稳定,刘邦被封为“高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
2. 高祖刘邦子孙(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57年)
高祖刘邦的子孙代代传承,成为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包括太祖刘恒、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奭等人,历经五十余年。
3. 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王朝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使得汉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称为“开皇之治”。他还向南越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并被誉为“千古一帝”。
4. 汉昭帝(公元前87年-公元前74年)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孙子,年少继位。在他的统治下,汉朝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后期西汉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然而,他本人却在位期间沉迷于宫廷纷争中,政绩不甚显著。
5. 汉宣帝(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王朝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宽政措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他还重视统治者与民众的联系,加强对士人的支持,开展了“学行儒术,以出官为务”的科举制度。
6. 汉元帝(公元前49年-公元1年)
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他降低了苛捐杂税,改革土地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还支持儒学,并通过“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来推广儒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批判。
7. 汉成帝(公元1年-公元7年)
汉成帝刘骜是汉元帝的儿子,即位当时年幼。他在位期间基本上由外戚卫氏掌权,政策比较稳定。他也实行了一些改革,推行“五官中书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是汉朝后期政治格局的铺垫。
8. 汉哀帝(公元7年-公元33年)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侄子,即位时年幼。他在位期间由外戚王氏掌权,政府腐败,社会动荡。此时朝中形成了“王莽之变”的先兆,预示着西汉王朝即将走向灭亡。
9. 汉平帝(公元1年-公元7年)
汉平帝刘衍是汉哀帝的兄弟,他在位期间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但由于他自身疾病缠身,政绩不甚显著。
结语
西汉历代帝王虽然统治时间跨度不长,但却铺下了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开创了汉文化的辉煌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西汉东汉各有几个皇帝

西汉
一任帝 汉高祖 刘邦 256—195
二任帝 汉惠帝 刘盈 211—188
三任帝 汉文帝 刘恒 202—157
四任帝 汉景帝 刘启 188—141
五任帝 汉武帝 刘彻 156—87
六任帝 汉昭帝 刘弗陵 95—74
七任帝 汉宣帝 刘询 92—49
八任帝 汉元帝 刘奭 75—33
九任帝 汉成帝 刘骜 51—7
十任帝 汉哀帝 刘欣 27—1

第一任 王莽 8—23
东汉
一任帝 汉光武帝 刘秀 (25 — 57)
二任帝 汉明帝 刘庄 (57 — 75)
三任帝 汉章帝 刘炟 (75 — 88)
四任帝 **帝 刘肇 (88 — 105)
五任帝 汉殇帝 刘隆 (105 — 106)
六任帝 汉安帝 刘祜 (106 — 125)
七任帝 前少帝 刘懿 (125 — 125)
八任帝 汉顺帝 刘保 (125 — 144)
九任帝 汉冲帝 刘炳 (144 — 145)
十任帝 汉质帝 刘缵 (145 — 146)
十一任帝 汉桓帝 刘志 (146 — 167)
十二任帝 汉灵帝 刘宏 (168 — 189)
十三任帝 后少帝 刘辩 (189 — 189)
十四任帝 汉献帝 刘协 (189 — 220)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西汉皇帝: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王莽,更始帝,13个皇帝;东汉皇帝:光武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桓灵献,12个皇帝。
西汉东汉各有13个皇帝。其中:
西汉帝系
(1) 汉高祖 刘邦 (前206-前195);
(2) 汉惠帝 刘盈 (前194-前188);
(3) 汉高后 吕雉(汉少帝 刘恭,汉少帝 刘弘) (前187-前180)
(4) 汉文帝 刘恒 (前179-前157)(窦皇后)
(5) 汉景帝 刘启 (前156-前141)
(6) 汉武帝 刘彻 (前140-前87)
(7) 汉昭帝 刘弗陵 (前86-前74)
(8) 汉宣帝 刘询 (前73-前49)
(9) 汉元帝 刘爽 (前32-前7)
(10) 汉成帝 刘骜 (前32-前7)
(11) 汉哀帝 刘欣 (前6-前1)
(12) 汉平帝 刘衍 (1-5)
(13) 孺子刘婴 (6-8)
东汉帝系
(1) 汉光武帝 刘秀 (25-57)
(2) 汉明帝 刘庄 (58-75)
(3) 汉章帝 刘炟 (76-88)
(4) 汉和帝 刘肇 (89-104)
(5) 汉殇帝 刘隆 (105-106)
(6) 汉安帝 刘祜 (107-125)
(7) 汉顺帝 刘保 (125-144)
(8) 汉冲帝 刘炳 (145)
(9) 汉质帝 刘缵 (146)
(10) 汉恒帝 刘志 (147-167)
(11) 汉灵帝 刘宏 (168-188)
(12) 汉少帝 刘辩 (189)
(13) 汉献帝 刘协 (189-220)
如果回答让您满意请关注+点赞,谢谢!!!

汉朝的皇帝排列顺序及皇帝的个人资料(从西汉刘邦开始)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
一、西汉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
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
9、西汉第九位皇帝:汉废帝刘贺(公元前74年7月—公元前74年8月);
10、西汉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8月—公元前48年);
11、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4年);
12、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
13、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孝哀皇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
14、西汉第十四位皇帝:汉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公元6年);
15、西汉末代皇帝:汉孺子刘婴(公元6年—公元8年);
二、东汉
1、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
2、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公元75年);
3、东汉第三位皇帝:东汉章帝刘炟(公元75年—公元88年);
4、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
5、东汉第五位皇帝:孝殇皇帝刘隆(公元106年);
6、东汉第六位皇帝:孝安皇帝刘祜(公元106年—125年);
7、东汉第七位皇帝:少帝刘懿(公元125年);
8、东汉第八位皇帝:孝顺皇帝刘保(公元125年—144年);
9、东汉第九位皇帝:孝冲皇帝刘炳 (公元144年—145年);
10、东汉第十位皇帝:孝质皇帝刘缵(公元145年—146年);
11、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孝桓皇帝刘志(公元146年—148年);
12、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孝灵皇帝刘宏(公元168年—189年);
13、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少帝刘辩(公元189年);
14、东汉第十四位皇帝:孝献皇帝刘协(公元189年—220年)。
注:除两汉政权外蜀汉也被称为季汉延续了汉代国号。
蜀汉:
1、蜀汉先主:昭烈皇帝刘备(公元221年——223年);
2、蜀汉后主:孝怀皇帝刘禅(公元223年——263年)。
例举介绍:
1、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
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
2、刘恒
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
3、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4、刘秀
即汉光武帝,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 。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
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5、刘欣
汉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康之子,母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刘欣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刘欣年长后,伯父汉成帝无子嗣,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夺后,于绥和元年(前8年)被立为太子。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
6、刘宏
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章帝刘炟的玄孙。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刘宏喜好辞赋,作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
7、刘协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
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君主

汉朝历代帝王一览表图(汉朝29位皇帝顺序列表)

汉朝历代帝王一览表图汉朝各代帝王分别如下:1、汉高祖,名邦,在位8年,汉始祖第三子。2、汉惠帝,名盈,在位9年,汉高祖长子。3、前少帝,名恭,在位5年,汉孝惠帝长子。4、后少帝,名弘,在位5年,前少皇帝之弟。5、汉文帝,名恒,在位24年,汉高祖第四子,汉惠帝庶弟。前196年受封代王,都晋阳。6、汉景帝,名启,在位17年,汉文帝第五子。7、汉武帝,名彻,在位55年,汉景帝第十子。前153年受封胶东王,都即墨。8、汉昭帝,名弗陵,在位14年,汉武帝少子。9、汉废帝,名贺,在位1年,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刘_之子。前86年,嗣位昌邑王。10、汉宣帝,名询,在位26年,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11、汉元帝,名_,在位17年,汉宣帝之子。12、汉成帝,名骜,在位27年,汉元帝长子。13、汉哀帝,名欣,在位7年,汉元帝之孙,汉成帝之侄,定陶康王刘康之子。前23年,嗣位定陶王。14、汉平帝,名_,在位7年,汉元帝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前7年,嗣位中山王。15、汉光武帝,名秀,在位33年,汉景帝六世孙,南顿县令刘钦之子。16、汉明帝,名庄,在位18年,汉光武帝第四子。39年受封东海公。41年进封东海王。17、汉章帝,名_,在位13年,汉明帝第五子。18、汉和帝,名肇,在位17年,汉章帝第四子。19、汉殇帝,名隆,在位1年,汉和帝之子。20、汉安帝,名祜,在位20年,汉章帝之孙,清河王刘庆之子。21、前少帝,名懿,在位1年,汉章帝之孙,汉和帝之侄,济北惠王刘寿之子。22、汉顺帝,名保,在位21年,汉安帝之子。124年被废为江阴王。23、汉冲帝,名炳,在位2年,汉顺帝之子。24、汉质帝,名缵,在位1年,汉章帝玄孙勃海孝王刘鸿之子。25、汉桓帝,名志,在位22年,汉章帝曾孙,蠡吾侯刘翼之子。146年入南宫,即皇帝位。159年诛梁冀、孙寿。165年除内嬖。166年行党锢之政。26、汉灵帝,名宏,在位22年,汉章帝玄孙,解渎亭侯刘苌之子。嗣位解渎亭侯。168年即皇帝位。184年黄巾起义,解除党锢。27、后少帝,名辩,在位1年,汉灵帝长子。28、汉献帝,名协,在位31年,汉灵帝次子。汉朝历史:汉朝,史学上分为西汉和东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业,在“昭宣中兴”时达到极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万国来朝。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汉朝是刘邦开国的,以王莽之乱为界,分为西汉、东汉,也叫前汉、后汉,这与“汉朝”是名实相同的;后来的三国时的蜀国,那是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王室血统”;五胡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前汉、后汉”,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可以肯定与汉室的刘姓血统就没有任何关系了。汉朝29位皇帝顺序列表汉朝皇帝顺序如下: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西汉第二任皇帝:汉惠帝刘盈西汉第三任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西汉第四任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西汉第五任皇帝:汉文帝刘恒西汉第六任皇帝:汉景帝刘启西汉第七任皇帝:汉武帝刘彻西汉第八任皇帝: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九任皇帝:昌邑王刘贺西汉第十任皇帝: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一任皇帝:汉元帝刘_西汉第十二任皇帝:汉成帝刘骜西汉第十三任皇帝:汉哀帝刘欣西汉第十四任皇帝:汉平帝刘_西汉第十五任皇帝:孺子婴西汉第十六任皇帝:汉更始帝刘玄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刘秀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三任皇帝:汉章帝刘_东汉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刘肇东汉第五任皇帝:汉殇帝刘隆东汉第六任皇帝:汉安帝刘祜东汉第七任皇帝:东汉前少帝刘懿东汉第八任皇帝:汉顺帝刘保东汉第九任皇帝:汉冲帝刘炳东汉第十任皇帝:汉质帝刘缵东汉第十一任皇帝:汉桓帝刘志东汉第十二任皇帝:汉灵帝刘东汉第十三任皇帝:东汉后少帝刘辩东汉第十四任皇帝:汉献帝刘协季汉开国皇帝:季汉昭烈帝刘备季汉亡国皇帝:季汉孝怀帝刘禅国号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莽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政权仍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季汉,又称西蜀。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图中国朝代顺序表: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北汉)】、宋、辽、西夏、元、明、清。夏公元前2070----1600年共470年姒启商公元前1600----1046年共554年子成汤周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共275年姬发东周公元前770----256年共515年姬宜臼春秋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嬴政西楚公元前206----202年共4年项羽南越公元前203----111年共93年赵佗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邦新公元9----23年共13年王莽更始公元23----25年共2年刘玄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刘秀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年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丕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刘备吴公元222----280年共59年孙权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西晋公元265----317年共53年司马炎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司马睿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共136年汉.前赵公元304----329年共25年汉公元304----319年共15年刘渊前赵公元319----329年共10年刘曜成.汉公元304----347年共43年成公元304----338年共34年李雄汉公元338----347年共9年李寿前凉公元314----376年共62年张轨后赵公元319----350年共31年石勒前燕公元337----370年共33年慕容_前秦公元351----394年共43年符洪后秦公元384----417年共33年姚苌后燕公元384----409年共25年慕容垂西秦公元385----431年共46年乞伏国仁后凉公元386----403年共17年吕光南凉公元397----414年共17年秃发乌孤北凉公元397----439年共42年沮渠蒙逊南燕公元398----410年共12年慕容德西凉公元400----420年共20年李_夏公元407----431年共24年赫连勃勃北燕公元409----436年共27年冯跋代公元315----376年共61年拓跋猗卢冉魏公元350----352年共2年冉闵西燕公元384----403年共19年慕容泓仇池公元196----552年共356年杨腾翟魏公元388----392年共4年翟辽西蜀公元405----413年共8年谯纵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刘裕齐公元479----502年共24年萧道成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萧衍陈公元557----589年共33年陈霸先后梁公元555----587年共33年萧_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拓跋_东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元善见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元宝炬北齐公元550----577年共28年高洋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宇文觉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杨坚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渊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武_渤海公元689----公元926年共237年大祚荣南诏公元738----902年共165年皮罗阁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朱温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李存勖后晋公元936----946年共11年石敬瑭后汉公元947----950年共4年刘知远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郭威十国公元892----979年共87年吴公元892----937年共45年杨行密南唐公元937----975年共38年李升吴越公元893----978年共85年钱_楚公元896----951年共55年马殷闽公元909----945年共36年王审知南汉公元917----971年共54年刘_前蜀公元903----925年共23年王建后蜀公元933----965年共22年孟知祥荆南公元924----963年共39年高季兴北汉公元951----979年共28年刘崇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赵匡胤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赵构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耶律阿保机辽公元947----1125年共178年耶律阮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耶律大石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完颜阿骨打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共189年李元昊大理公元937----1253年共316年段思平蒙古.元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北元公元1371----1636年共236年孛儿只斤妥_贴睦尔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朱元璋后金.清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后金公元1616----1644年共2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爱新觉罗福临中国伟大的皇帝1.唐太宗李世民,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汉武帝刘彻,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2.秦始皇,他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隋文帝杨坚,他使一个民族绝处逢生,得以延续。3.成吉思汗,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汉文帝刘恒,严于律己,轻徭薄赋,甚至十二年免收全国田赋。4.明太祖朱元璋,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5.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为中国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赵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汉朝24位皇帝列表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61岁,葬于长陵。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3、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4、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5、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0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0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庙号世宗。6、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7、汉宣帝刘询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生于公元前九0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8、汉元帝刘_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9、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谥号孝成皇帝。10、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_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11、汉平帝刘_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_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12、更始帝刘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13、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登基,公元57年去位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14、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登基公元75年去位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15、汉章帝刘_公元75年登基公元88年去位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章帝,明帝第。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16、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登基,公元105年去位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17、汉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18、汉安帝刘祜公元106年登基,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19、汉顺帝刘保,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21、汉质帝刘缵公元145年登基公元146年去位,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22、汉桓帝刘志公元146年登基,公元167年去位,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23、汉灵帝刘宏168年登基,公元189年去位,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24、汉献帝刘协公元189年登基,公元220年去位,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汉代为什么只承认24个皇帝主要是他们继续大统不合法,或者是傀儡或者有大错亦或是年龄过小,一直不为历代史学家承认。1、西汉前少帝,叫刘恭,是西汉第一个被废的皇帝,其父是汉孝惠帝刘盈,母亲是惠帝时期的美人。惠帝病逝后,吕后将刘恭过继到惠帝皇后张嫣的膝下,并除掉了他的生母。吕后随后拥立刘恭为帝,史称“汉前少帝”。待小皇帝逐渐长大,获悉了其生母死亡的真相,十分怨怼吕后和张嫣,发誓要报仇雪恨。吕后得知后,决心不留祸害,将他废黜,最后将他杀害。2、刘弘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联合发动政变,清除了吕氏一族后,就以刘弘并非惠帝亲生子为借口,将其废黜、幽禁,随后迎立汉高祖之子代王刘恒即位。等到刘恒坐上宝座后,刘弘和他的三个弟弟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便都被杀害。3、刘贺在其父死后,年仅19岁的刘贺便继承了昌邑王之位。由于汉昭帝早逝且没有留下子嗣,刘贺被大将军霍光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同年六月,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年轻气盛的刘贺权柄初握,还没立稳根基,不先去褒奖旧臣,而是忙着把昌邑部属一一超擢拜官,因此对以大将军霍光为首的朝廷元老造成威胁。因此,在仅仅拥立为帝二十七天后,以其“荒淫无度、不保社稷”为由,被废,史称汉废帝。4、刘懿在汉少帝在位期间,阎氏兄弟大权在握,权倾朝野,将朝廷弄得乌烟罩气,好不得意。然而,短命皇帝刘懿在位两百余天后驾崩,随即,宦官孙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阎显、江京,软禁阎太后,并迎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扩展资料汉朝皇族出自彭城刘氏。汉高祖刘邦是沛郡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喜欢劫富济贫。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秦二世元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泗水亭长刘邦亦于沛县起兵响应,称沛公。后在四川进行游击战争。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秦二世二年十月,楚怀王迁都彭城,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领砀郡兵。公元前207年,刘邦从汉中率两万精兵出发攻入咸阳,秦王子婴降,秦亡。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

汉朝皇帝所有的名字

西汉
高祖 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 字字季
惠帝 刘盈 (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长子
文帝 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
景帝 刘启 (西元前188~前141) 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
武帝 刘彻 (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
昭帝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汉武帝幼子
宣帝 刘询(前92—前49),,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
元帝 刘奭 (前75—前33),汉宣帝长子
成帝 刘骜(前51年-前7年),汉元帝长子
哀帝 刘欣(前27年~前1年),汉元帝庶孙
平帝 刘讳衎(前9年-6年)汉元帝的孙
更始帝 刘玄 (?—25年 刘秀的族兄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公元前6~公元57)刘邦九世孙
明帝 刘庄 (28—75 刘秀第四子
章帝 刘炟(58年—88年),明帝的五儿
和帝 刘肇(79年—106年 章帝次子
殇帝 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
安帝 刘祜(94年—125年),章帝的孙子
顺帝 刘保(115年—144年),安帝之子
冲帝 刘炳 143年—145年 顺帝之子
质帝 刘缵138年—146 章帝的曾孙,孝王刘鸿儿
桓帝 刘志(132~167)章帝曾孙
灵帝 刘宏(156~189年)章帝玄孙
献帝 刘协 189年-220年 汉灵帝的儿子
西汉:1.汉高祖刘邦、2.汉惠帝刘盈、3.汉少帝刘恭、4.汉后少帝刘弘、5.汉文帝刘恒、6.汉景帝刘启、7.汉武帝刘彻、8.汉昭帝刘弗陵、9.汉废帝刘贺、10.汉宣帝刘询、11.汉元帝刘奭、12.汉成帝刘骜、13.汉哀帝刘欣、14.汉平帝刘衎、15.汉孺子刘婴
玄汉:1.更始帝刘玄、汉建世帝刘盆子
东汉:1.汉光武帝刘秀、2.汉明帝刘庄、3.汉章帝刘炟、4.汉和帝刘肇、5.汉殇帝刘隆、6.汉安帝刘祜、7.汉顺帝刘保、8.汉冲帝刘炳、9.汉质帝刘缵、10.汉恒帝刘志、11.汉灵帝刘弘、12.汉少帝刘辩、13.汉献帝刘协
蜀汉:1.汉昭烈帝刘备、2.汉怀帝刘禅
年份: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政权—公元263年蜀汉政权灭亡 一共历经465年。
西汉
高祖 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 字字季
惠帝 刘盈 (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长子
文帝 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
景帝 刘启 (西元前188~前141) 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
武帝 刘彻 (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
昭帝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汉武帝幼子
宣帝 刘询(前92—前49),,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
元帝 刘奭 (前75—前33),汉宣帝长子
成帝 刘骜(前51年-前7年),汉元帝长子
哀帝 刘欣(前27年~前1年),汉元帝庶孙
平帝 刘讳衎(前9年-6年)汉元帝的孙
更始帝 刘玄 (?—25年 刘秀的族兄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公元前6~公元57)刘邦九世孙
明帝 刘庄 (28—75 刘秀第四子
章帝 刘炟(58年—88年),明帝的五儿
和帝 刘肇(79年—106年 章帝次子
殇帝 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
安帝 刘祜(94年—125年),章帝的孙子
顺帝 刘保(115年—144年),安帝之子
冲帝 刘炳 143年—145年 顺帝之子
质帝 刘缵138年—146 章帝的曾孙,孝王刘鸿儿
桓帝 刘志(132~167)章帝曾孙
灵帝 刘宏(156~189年)章帝玄孙
献帝 刘协 189年-220年 汉灵帝的儿子
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
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
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
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
景帝第十子,景帝死后继位。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
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昌邑王(刘贺)
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
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
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
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
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
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
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孺子(刘婴)(公元5--25年)。
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西汉完》
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
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少帝刘懿,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公元前6--57年)。
高祖九世孙,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公元28--75年)。
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
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
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
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安帝(刘祜)(公元94--125年)。
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少帝(刘懿)(公元?--125年)。
章帝孙,安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葬处不明。
顺帝(刘保)(公元115--144年)。
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在洛阳市西)。
梁太后(梁纳)(公元106--150年)。
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执政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顺帝宪陵之侧。
冲帝(刘炳)(公元143--145年)。
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病死,终年3岁,葬于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为洛阳市西北)。
质帝(刘缵)(公元138--146年)。
章帝玄孙,冲帝死后,被梁太后和梁翼迎立为帝,在位不足1年,被梁翼毒死,终年9岁,葬于静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桓帝(刘志)(公元132--167年)。
章帝曾孙,质帝被毒死后,由梁翼迎立为帝,在位21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灵帝(刘宏)(公元166--189年)。
章帝玄孙,刘苌子,桓帝死后,窦后立他为帝,在位22年,病死,终年34岁,葬于文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少帝(刘辩)(公元175--189年)。
灵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被董卓废黜,后被毒杀,终年15岁,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献帝(刘协)字伯和(公元181--234年)。
灵帝第三子,少帝弟,少帝被废后继位,在位31年,被曹丕废黜,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今河南省修武县北小风村)。汉完。

汉朝皇帝的排列顺序口诀表

汉高祖,始定鼎;惠文景,天下宁;武皇帝,开疆土;昭宣元,匈奴定;成哀平,王莽替;光武帝,再复兴;明章和,国运平;殇安顺,后垂帘;冲与质,皆夭折;桓和灵,行衰运;献江山,分三国,为禅让,归曹魏。
汉朝(前202—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享国四百零五年。因皇室姓刘故称刘汉。口诀中列出的是被正史认定的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箕子、新王朝王莽、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汉朝二十三个帝王以及新王朝王莽共二十四人。其他如吕后、废帝刘恭、刘弘、刘贺、孺子刘婴、更始帝刘玄、少帝刘懿、弘农怀王刘辩等存在争议,在位时间较短的匆匆过客未被列入。
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
望采纳
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汉朝皇帝的排列顺序口诀表:
高祖惠帝吕后篡,文景武昭宣元成
哀平孺子归新莽,更始复汉刘秀平
光武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桓灵少献
口诀详解:
高祖惠帝吕后篡
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吕后吕雉
文景武昭宣元成
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
哀平孺子归新莽
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孺子婴刘婴,王莽
更始复汉刘秀平
汉更始帝刘玄,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明章和殇安
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
顺冲质桓灵少献
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
扩展资料
1、刘彻(汉武帝)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政治家、文学家。
2、刘秀(东汉开国皇帝)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1-2] 人。东汉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历代皇帝

汉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汉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如下:
1、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前195年,在位8年,草莽出身,斩蛇起义,推翻秦朝,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2、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前188,在位7年,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其实大部分政权在母亲吕雉手中。
3、汉前少帝刘恭,后被废,公元前188年-前184年,在位4年,实际为高后吕雉摄政。
4、汉后少帝刘弘,后被废,公元前184-前180年,在位4年,实际为高后吕雉摄政。
5、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23年,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经济,开创“文景之治”。
6、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前141年,在位16年,继续推行“文景之治”,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维护统一。
7、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54年,加强中央集权,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开疆拓土,国威远扬。
8、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7年-前74年,在位13年,击败乌桓,平定西南,盐铁会议,昭宣中兴。
9、汉废帝刘贺,公元前74年,被霍光废掉,在位仅27天。
10、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公元前74年-前49年,在位26年,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护府,设常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