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腾冲可以挂国民党旗,党旗的由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8 06:43:22 浏览84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腾冲是唯一能挂国民党旗的地方吗

不是,南京的总统府,孙中山纪念处,台湾都有挂挂国民党党旗。
腾冲挂国民党旗的地方是在国殇园,位于腾冲县西南来凤山麓的小团坡,是民国33年(公元1944年)郡人李根源先生倡导,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安葬在腾冲松山战役中阵亡将士遗骨而修建的大型墓陵,次年7月7日落成。
整座墓园占地达5.3公顷,由烈士冢、烈士塔、忠烈祀及墓地园林组成。祀前立有《腾冲忠烈祀碑》石刻,记述了建墓的始末。烈士冢呈八字形纵列葬于来凤山的缓坡上,碑上刻阵亡将士3168人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纪念塔建于坡顶,高入云表,塔身为矩形,上刻有国民政府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

挂国民党党旗违法吗

法律分析:照中国的法律,不管什么党派都可以自由活动,(就算是在人民代表大会里也有国民党籍的人民代表)但活动的前提是不违法,包括在网上,不能做一些反党反政府的活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七条 企业事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城镇居民院(楼)以及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升挂国旗。所以是合法的可以悬挂国旗,但是国旗不能破损,不能有污染和广告商标。

民革挂国民党党旗违法吗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民革挂国民党党旗不违法。根据查询中国律法网显示,没有规定悬挂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属于犯罪行为。因此,无论在任何场合下,悬挂中华民国国旗,都不属于犯罪行为。

国民党党旗(象征着中国民族复兴的象征)

国民党党旗,是中国民族复兴的象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中国的爱国者们开始组织反清团体,并开始使用旗帜来象征他们的抗争。
国民党党旗的设计与制作
国民党党旗是由蓝色、白色和红色三种颜色组成。其中,蓝色代表天空和海洋,白色代表和平和纯洁,红色代表热情和革命。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形成了一个简洁而又富有力量感的设计。
制作国民党党旗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需要准备一块蓝色的布料,然后在布料上刺绣出白色和红色的图案。最后,将布料剪成合适大小的旗帜,就可以得到一面完整的国民党党旗了。
国民党党旗的象征意义
国民党党旗的象征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代表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和革命精神,更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在中国的历史上,国民党党旗曾经是无数爱国者奋斗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抗争的旗帜。
如何展示国民党党旗
如果你想展示国民党党旗,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1.悬挂在墙上或窗户上:将国民党党旗悬挂在墙上或窗户上,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它,也可以让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携带在身上:将国民党党旗印在衣服上或携带在身上,可以让你在外出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爱国情感。
3.在重要场合使用:在重要的场合,如国庆节、纪念日等,可以使用国民党党旗来庆祝和纪念。

国民党旗有什么含义?

国旗解说
国旗由青天、白日、满地红三部份组成。青天象徵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徵坦白公正、无私无我,指示我们要有清净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红地象徵革命先烈的热血,指示我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青、白、红三色又分别代表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分别象徵自由、平等、博爱(注一)。青天白日为国徽,为革命先烈陆皓东所设计的革命标志,象徵民主自由光华四射,普照全球。白日光芒尖锋,示革命进锐;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勉励国人无时无刻都要精进奋斗,自强不息,同时象徵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
国旗的诞生
青天白日旗
〔Tai Yu-liang〕
中华民国国旗的前身是「青天白日旗」,这面旗是在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秋天,革命先烈陆皓东居住於「四大寇」之一的尢列的家「听涛阁」时设计的。两年后,国父在香港召集革命同志举行兴中会的首次干部会议,通过了以青天白日旗为革命军旗,此后多次起义皆以此旗为标帜号召,揭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
加入红色的原因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也就是创立同盟会后的第二年,同盟会本部召开会议讨论国旗方案,国父提议沿用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以纪念设计人陆皓东与诸位革命先烈;但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太过单调、朴素,又与日本国旗相似,不赞成使用青天白日旗。为此,国父产生了加入红色的构想,使旗帜更加美观,并涵盖自由、平等、博爱三种意义。
四份国旗草案
国父有了为青天白日旗加入红色的构想后,同盟会南洋分会副会长张永福之妻陈淑字依照国父的草图与构想缝制了四面国旗,如下方:
草案一 〔Tai Yu-liang〕
草案二 〔Tai Yu-liang〕
草案三 〔Tai Yu-liang〕
草案四
最后得到国父青睐的是草案四的设计,此后国父即主张以草案四「青天白日满地红」作为中华民国国旗。国父认为「夫国旗之颁用,所重有三:一旗之历史,二旗之取义,三旗之美观也。」
历史方面,青天白日旗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兴中会成立时即取用,至是年九月陆皓东就义,及后来数次重要的革命战役乃至民国成立之间,皆作革命之向导旗帜,有十多年的历史;且南洋、美洲各地的华侨多升用这旗帜,国外人士也多以此为国民革命的代表。虽然改之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仍不减其在历史及革命中的意义。
取义部份,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青天白日揭示了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满地红代表博爱,正符合世界通行之「自由、平等、博爱」。
至於美观,青天白日,取象宏美,置於红地成为三色旗,为众多国旗方案中最为美观者。
--------------------------------------------------------------------------------
从五色旗到青天白日满地红
虽然国父极力主张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但同盟会中对於国旗的意见一直相当分歧,无法形成共识,甚至在不同地区的革命军使用的旗帜也不尽相同,致使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未能在民国初创之时即成为国旗。
五色旗
〔Tai Yu-liang〕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元月三日及十日,各省代表会议与临时参议院先后通过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革命人士使用的旗帜,一九○六年同盟会本部讨论国旗方案时即被提出,当时五色象徵五行,红为火、黄为土、蓝为木、白为金、黑为水,民国成立后五色被赋予五族共和之意。江苏都督程德全及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等支持五色旗者认为,五色旗沿袭了中国文化用五数之习惯,以五色象徵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能够表明革命是为了政治改造而非汉人种族革命,缓和各民族的心理,与汉人共同努力赞助共和。另外,外国人视五色旗为彩虹旗,彩虹在雨过天晴出现,所以五色旗象徵扫除过去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实现政治清明。五色旗的形象确实要比青天白日旗显得温和,故得到较多数人认同。
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国父认为以五色旗为国旗不恰当,因此并未颁布实行,函覆临时参议院待民选国会成立后再行表决。但报章媒体已披露决议结果,国人已将五色旗作为国旗。同年二月,国父将临时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五月十日参议院再次讨论国旗方案,结果维持先前之决议,继续使用五色旗为国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五月五日,国父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明令废止五色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但北洋政府仍为当时统治全国的政权,广受认同的国旗仍为五色旗。国父反对五色旗,理由有三:其一,五色旗乃前清官旗,今罢其国旗而用其官旗似是失体(按:此一论述有疑点,详见注二);其二,五色代表五大民族之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其三,既言五族平等,却将五色上下排列,仍有阶级。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於广州成立,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隔年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所到之处皆竖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北伐完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终於成为全国统一使用之国旗。
青天象徵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徵坦白公正、无私无我,指示我们要有清净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红地象徵革命先烈的热血,指示我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青、白、红三色又分别代表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分别象徵自由、平等、博爱(注一)。青天白日为国徽,为革命先烈陆皓东所设计的革命标志,象徵民主自由光华四射,普照全球。白日光芒尖锋,示革命进锐;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勉励国人无时无刻都要精进奋斗,自强不息,同时象徵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http://baike.baidu.com/view/429707.html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word=%B9%FA%C3%F1%B5%B3%C6%EC
青天象徵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白日象徵坦白公正、无私无我,指示我们要有清净洁白、毫无污点的纯正心地与思想。红地象徵革命先烈的热血,指示我们要有牺牲奉献、勇敢奋斗的精神。青、白、红三色又分别代表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分别象徵自由、平等、博爱(注一)。
青天白日为国徽,为革命先烈陆皓东所设计的革命标志,象徵民主自由光华四射,普照全球。白日光芒尖锋,示革命进锐;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勉励国人无时无刻都要精进奋斗,自强不息,同时象徵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
辛亥革命时期制定的第一面旗帜。由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后来由继承兴中会的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至今。旗面作蓝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青天白日”是中国国民党党徽。1925年后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
1895年兴中会为发动广州起义,曾议决以此旗取代清政府的黄龙旗。因广州起义在爆发前遭清政府破坏,旗未使用。
1900年惠州起义首用此旗为标帜。其后尢列在南洋创立中和堂,各会所均悬此旗。当时旗上所列叉光多少不一。后经孙中山解释,称叉光代表地支之数,应排作十二,以代十二时辰。自此成为定制。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后将此旗作为党旗。国民党沿用至今。

党旗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榔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旗。
中国共产党党旗的来历和演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党旗党徽并不是随即形成的,而是随着革命斗争的发展和需要,逐步形成和确定的。
共产党成立时,共产党的发起者们还来不及将一个崭新的革命党应具有的一切考虑周全,一切都顺从简便易行的原则。由于有俄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参与,党的会议上多用苏维埃旗帜或马克思、列宁画像;党组织开会时,需要有自己的党旗,可是自己的党旗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旗自然要与列宁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一致,即苏维埃旗帜。因此,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所打出的旗帜式样看,其雏形显然来源于列宁创建的苏联的旗帜。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属于自己制作的、独立的党旗,而是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党旗的样式制作的,具体样式不尽相同,但基本规格大同小异:左上角绘有金色的镰刀和锤子,并在上方有一颗金边红色五角星的红旗。这种旗帜的含义,普遍的解释是: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五角星既象征工、农每一只手的五指(劳动力),亦代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红色是革命的颜色,黄色则是革命光芒的颜色。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强调国共合作,处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一直打着代表国名党的“青天白日旗”。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是在“主义不变、旗帜不变、纲领不变、组织不变”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由于起义的准备比较仓促,并没有打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一面旗帜来,打的还是国名党的“青天白日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关于要不要继续举国民党旗,共产党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抛弃国民党旗帜”的意见,但支持者甚少。会议最后虽然确定了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名党反动派的方针,但大多数人依然主张用国名党的旗帜。出于对革命形势的清醒认识,毛泽东一直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在多次会议上反复提出有关旗帜的问题,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道:“国民党的旗帜已成军阀的旗帜,只有共产党的旗帜才是人民的旗帜”。并强调指出:“在工农苏维埃的时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帜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立刻坚决的树立红旗。”但是,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
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自己的第一面旗帜,出现在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这面新设计的旗帜用一大块鲜红的布制作,旗帜的中央缝着一个黄色的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中心位置,画着象征工农的镰刀和斧头。在白色裤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此旗帜由何长工等人设计制作,何长工后来回忆说:“第一师成立后,我和杨立三同志负责筹办部队的印章、旗帜。这样,我们第一次打起了工农革命军的红旗。”由此可以看到,在中国革命史上,是先有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后有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192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会议,明确宣布放弃国名党的旗帜,正式提出了建立苏维埃的口号。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四号通告: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废除国民革命军的名义,改称工农革命军;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这是中共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作出的关于党旗上有“斧头镰刀”标志的正式决定。在以后的革命历程中,斧头被逐渐更改确立为锤头。
中共党旗图案“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的范式,基本框定了党旗党徽的轮廓和构成要素。由此可见“斧头镰刀”的式样,并非由中国共产党人独自创新发明,而是移植于俄共(布),或者说是以俄共(布)为模板而形成的。
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召开,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为黄色斧头镰刀,无五角星,旗底色为红色。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随机在延安诞生。当时制作的标准党旗规定为红色,横120厘米,竖80厘米,左上角中间(全旗四分之一处)为黄色“斧头镰刀”交叉组成的党徽图案,其直径为30厘米。旗杆套为白色,宽6.5厘米(旗杆套不包括在整面旗的尺度内)。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确定党旗的式样。
从1921年7月到1942年4月,长达21年的时间里,党旗党徽上的图案,既出现过“镰刀斧头”,也出现过“镰刀锤头”,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
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党旗党徽图案设计上曾以“斧头”图案代表中国手工业者,以“镰刀”图案代表农民。建党以后,由于受苏联的影响,中共党旗党徽上的图案,既出现过“镰刀斧头”,也出现过“镰刀锤头”。在战争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旗党徽图案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
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把党旗党徽中的“斧头”图案调整成为“锤子”图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群众团体及红军旗帜印信式样》,其中对军旗的式样做了详细的更改说明,并下发了军旗图式,规定旗的右上方为一五角星,旗中间为交叉的“镰刀锤子”,旗的三边有旗须,旗杆处有二寸三分的白布书写部队番号。同时规定五角星和“镰刀锤子”一律用金黄色。这种军旗一般称为“三三式”军旗。此后,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旗帜,都相应地做了改变。由于当时战争频繁,不久,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惨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党旗党徽中“斧头”变“锤子”的决定并未在全党全军得到贯彻执行。以至于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等各根据地,“斧头”与“锤子”仍然混用;以至于在后来的中共中央文件中仍然出现“镰刀斧头”的提法。
众多历史文献表明,在土地革命时期,“镰刀斧头”可谓是党徽的代名词,被普遍认可。著名的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最早出现在1933年9月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四川兴文县也出现过此楹联。这副楹联,对广为宣传“镰刀斧头”的形象记忆,有着深刻的历史影响。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主席台幕布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在画像下方的图案中,中间缀有中国共产党党徽:铁锤镰刀,稻穗和麦穗围绕着它。画像两边,分别斜插着六面红色的缀有铁锤镰刀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大会主席台幕布正中,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在画像下方的图案中,中间缀有中国共产党党徽:铁锤镰刀,稻穗和麦穗围绕着它。画像两边,分别斜插着六面红色的缀有铁锤镰刀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尽管三年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国共产党党旗式样所作出的“斧头镰刀”的决定,但在党的“七大”会场上及在此前后各抗日根据地所出现的中共党旗党徽图案,基本上都统一于“锤头镰刀”,已经鲜见“斧头镰刀”图案。红色旗面、黄色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图案,构成了党旗的基本框架,这种基本式样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4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在会场的主席台中央,十分醒目地挂着两面党旗,旗上庄重地写着“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据当时负责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的杨尚昆后来回忆: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有关同志曾经讨论,设计一面党旗,用红底衬金黄色镰刀锤头,加上“中国共产党”字样。会议便按照这种标准进行布置。会议期间,大家又提到共产国际的旗帜和镰刀锤头,认为我们加上“中国共产党”这不太好。这样,以后的党旗又去掉了这几个字。
不久,正当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时候,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入党仪式所用党旗尺寸的规定》,其中对党旗的制作定下了规范:“暂规定宽八十厘米,横一百二十厘米之红旗,左上角的中间为黄色镰刀、锤头,其直径为三十厘米。党旗旗杆左套为白色,宽为六点五厘米,亦即旗面横长十八分之一强。旗杆样式与矛头与军旗制法相同。”
同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函复军委总政治部“同意在党旗未统一规定前按暂行规定之样式试用”。
1951年6月17日,中央曾对华东局关于党旗式样的请示予以批复:“在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以前,在党的三十周年纪念时,各地可按旧例,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锤头,不必在旗上加中国共产党等字。
1995年4月,中央责成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96年9月,经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这个《规定》。《规定》共12条,它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附有党旗党徽的标准图案和制法说明。《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直至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进一步正式定下党旗规范,并更加完善地规范了党旗党徽的样式和使用。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党徽党旗制度已基本健全,党徽党旗的生产、销售和配备、使用初步规范,把党徽党旗写入党章的时机已经成熟。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加了党徽党旗一章,分别对党徽图案、党旗图案和党徽党旗的性质以及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等做了明确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徽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徽党旗。”
党的十六大把党徽党旗的规定写进党章,使党徽党旗更具权威性,也使党章更加完整和规范。这对于增强党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对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于党旗党徽的式样及其规范化问题,中央曾多次提出并逐步形成了统一明确的规范。
1942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共党旗式样,长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并委托中央办公厅按此要求制一批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是迄今为止查到的最早的关于党旗的规定。
1949年军委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入党仪式所用党旗尺寸的规定》:“暂规定(宽)八十厘米,横一百二十厘米之红旗,左上角的中间为黄色镰刀、锤头,其直径为三十厘米。党旗旗杆左套为白色,宽为六点五厘米,亦即旗面横长十八分之一强。旗杆样式与矛头与军旗制法相同。”中央宣传部在同年10月11日曾函复军委总政治部“同意在党旗未统一规定前按暂行规定之样式试用”。1951年6月17日,中央曾对华东局关于党旗式样的请示予以批复:“在党中央未正式规定出党旗的统一式样以前,在党的三十周年纪念时,各地可按旧例,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锤头,不必在旗上加中国共产党等字。”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党旗和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规范化,1995年4月,中央责成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党旗党徽的制作和使用的规范化问题提出意见,并起草《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1996年9月,经中央批准,中央办公厅印发了这个《规定》。《规定》共12条,它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附有党旗党徽的标准图案和制法说明。
《规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制定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的尊严,使党旗党徽的制作、使用规范化”。同时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党旗党徽”。党旗党徽的式样为:“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参照国旗的通用规格,规定党旗有五种通用规格。并指出,“在特定场所需要非通用规格党旗的,报县级以上党的委员会组织部批准。用于悬挂的党徽的具体尺寸,由使用党徽的党组织提出并报县级以上党的委员会批准。”
《规定》指出,“党旗和用于悬挂的党徽,由中央组织部从生产国旗国徽的企业中指定企业,按照本规定所附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法说明制作。”作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便于加强对党旗党徽制品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党旗党徽产品的质量,维护党旗党徽的严肃性。
《规定》第六条指出党旗的使用范围是:(1)召开党的基层代表大会,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2)党内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党日活动;(3)党的委员会及其工作部门、党的中央和地方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会议室,可以悬挂党旗。同时规定:按照国旗法规定应升挂国旗的场所,一般不同时悬挂党旗。
《规定》第七条指出党徽的使用范围是:(1)党的委员会及其工作部门、党的中央和地方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党组的印章(印模)中间应当刻有党徽图案;(2)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应当悬挂党徽,并在党徽两侧各布五面红旗;(3)党的各级组织颁发的奖状、证书和其他荣誉性文书、证件上,可以印党徽图案;(4)党内出版物上可以印党徽图案。除上述情况外,使用党徽及其图案需经县级和县级以上党的委员会组织部批准。
《规定》还指出:悬挂党旗党徽,应当置于显著位置。使用党旗党徽及其图案,应当严肃、庄重。不得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不符合制作规定的党旗党徽。党旗党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
《规定》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应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规定的党组织和党员应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给予当事人党的纪律处分。
1、中国共产党党旗旗面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榔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编辑本段中国共产党党旗的产生
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榔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都要维护党旗的尊严。要按照规定制作和使用党旗。
1、中国共产党党旗旗面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红色象征革命,黄色的锤子(榔头)、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编辑本段中国共产党党旗的产生。
2、共产党成立时,共产党的发起者们还来不及将一个崭新的革命党应具有的一切考虑周全,一切都顺从简便易行的原则。由于有俄国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参与,党的会议上多用苏维埃旗帜或马克思、列宁画像;党组织开会时,需要有自己的党旗,可是自己的党旗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党旗自然要与列宁创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一致,即苏维埃旗帜。
3、因此,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所打出的旗帜式样看,其雏形显然来源于列宁创建的苏联的旗帜。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属于自己制作的、独立的党旗,而是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党旗的样式制作的,具体样式不尽相同,但基本规格大同小异:左上角绘有金色的镰刀和锤子,并在上方有一颗金边红色五角星的红旗。
4、这种旗帜的含义,普遍的解释是:锤子象征工人阶级,镰刀象征农民阶级,两者组合,是工农联盟的标志,也是共产党的标志。五角星既象征工、农每一只手的五指(劳动力),亦代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红色是革命的颜色,黄色则是革命光芒的颜色。
5、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召开,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为黄色斧头镰刀,无五角星,旗底色为红色。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至此,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随机在延安诞生。当时制作的标准党旗规定为红色,横120厘米,竖80厘米,左上角中间(全旗四分之一处)为黄色“斧头镰刀”交叉组成的党徽图案,其直径为30厘米。旗杆套为白色,宽6.5厘米(旗杆套不包括在整面旗的尺度内)。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正式确定党旗的式样。
6、从1921年7月到1942年4月,长达21年的时间里,党旗党徽上的图案,既出现过“镰刀斧头”,也出现过“镰刀锤头”,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
7、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党旗党徽图案设计上曾以“斧头”图案代表中国手工业者,以“镰刀”图案代表农民。建党以后,由于受苏联的影响,中共党旗党徽上的图案,既出现过“镰刀斧头”,也出现过“镰刀锤头”。在战争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党旗党徽图案一直处在变动的、不规范的状态中。
8、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决定,把党旗党徽中的“斧头”图案调整成为“锤子”图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群众团体及红军旗帜印信式样》,其中对军旗的式样做了详细的更改说明,并下发了军旗图式,规定旗的右上方为一五角星,旗中间为交叉的“镰刀锤子”,旗的三边有旗须,旗杆处有二寸三分的白布书写部队番号。同时规定五角星和“镰刀锤子”一律用金黄色。
9、这种军旗一般称为“三三式”军旗。此后,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旗帜,都相应地做了改变。由于当时战争频繁,不久,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遭到惨败,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党旗党徽中“斧头”变“锤子”的决定并未在全党全军得到贯彻执行。以至于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等各根据地,“斧头”与“锤子”仍然混用;以至于在后来的中共中央文件中仍然出现“镰刀斧头”的提法。

请问各位朋友,自驾车从瑞丽回昆明可以往腾冲路线走吗,具体路线怎么走?

你好!请参考以下路线:
驾车路线:全程约730.2公里
起点:瑞丽市
1.瑞丽市内驾车方案
1) 进入金滇路
2) 沿金滇路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G320
3) 沿G320行驶7.9公里,右转进入畹瑞大桥
2.沿畹瑞大桥行驶130米,过畹瑞大桥约90米后,直行进入G320
3.沿G320行驶71.1公里,直行进入果朗河桥
4.沿果朗河桥行驶140米,直行进入G320
5.沿G320行驶5.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G320
6.沿G320行驶230米,直行进入机场大道
7.沿机场大道行驶3.4公里,右转进入环岛
8.沿环岛行驶190米,在第2个出口,右转进入金孔雀大街
9.沿金孔雀大街行驶1.6公里,朝昆明方向,稍向左转进入金孔雀大街
10.沿金孔雀大街行驶3.3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11.沿环岛行驶16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G320
12.沿G320行驶25.0公里,稍向右转进入龙山路
13.沿龙山路行驶2.7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环岛
14.沿环岛行驶50米,在第2个出口,右前方转弯进入龙山路
15.沿龙山路行驶4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G320
16.沿G320行驶17.4公里,稍向右转
17.行驶850米,左转
18.行驶3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G320
19.沿G320行驶3.2公里,稍向左转进入XM44
20.沿XM44行驶4.0公里,直行进入XM44
21.沿XM44行驶20米,直行进入杭瑞高速公路
22.沿杭瑞高速公路行驶43.4公里,直行进入杭瑞高速公路
23.沿杭瑞高速公路行驶520.0公里,朝西二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4.沿匝道行驶490米,过明波立交桥,在入口,进入二环西路
终点:昆明市
如果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请采纳为“满意回答” Y(^_^)Y
完全可以从腾冲走!如果这条线路上不去腾冲看看,那就遗憾了!(腾冲和顺古镇、火山口、地热温泉〈热海大滚锅、温泉煮鸡蛋〉、滇西抗战纪念馆〈据说是大陆唯一可以悬挂国民党党旗、军旗的地方〉……)
从瑞丽到腾冲有两条线路可以走,一是:瑞丽——陇川——盈江——梁河——瑞丽,约190公里,爬坡多,有些路段路况一般,2011年春节我从腾冲到瑞丽走过!二是:瑞丽——芒市——龙陵——腾冲,全程路况不错,前几天保山到腾冲的高速公路通车了,可以从龙陵上保腾高速,不用再翻高黎贡山了,全程约200公里左右(原来高速公路未通时23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打了隧道,估计几十公里要节省吧。关键是时间大缩短了!),建议走第二条线路,去腾冲玩上一两天,再经保山、大理、楚雄回昆明。
希望对你有用,祝愉快!欢迎追问。

腾冲银杏村景点介绍及又游玩攻略

腾冲的银杏村肯定最佳游玩时间是在秋天了,这个时候银杏叶变黄了,大家可以观赏到非常美丽的景象,附近还有一些经典可以去游玩,大家可以好好规划一下路线。
腾冲银杏村简介
作为人文景观结合的景区,它因一部电视剧而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小镇宁静祥和,古朴悠闲。由于地处滇缅边境,是连接云南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口岸。它不仅是元明以来的边陲重镇,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23个少数民族的聚居而充满神秘色彩。
秋天的时候到腾冲银杏村是最佳时间。银杏通常在十一月变黄。被银杏树环绕的村庄就像一座金色的城堡。地面是用银杏叶铺成的金色地毯。感受金色。
必游景点
银杏村:金色童话银杏村,门票50元。
和顺古镇:拥有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镇之一。门票:80元。
腾冲北海湿地:踏青的最佳地点。原生态湿地一年四季野花盛开。秋天,草地变黄了,远处像一片成熟的稻田。门票110元。
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火山和热海是腾冲伟大的地质奇观之一。公园里有一个火山地质博物馆,可以了解火山只是。门票40元。
国殇墓园+滇西抗战记录馆:中国仅有的两个能看到国民党旗的地方是南京和这里。扪皮爱免费。
游玩攻略
交通
汽车:大理乘车前往腾冲。票价是118元。大理北站每天有两班车。新站有三班车。昆明至腾冲从西客站出发。每天有九班车。
飞机: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直飞腾冲的航班;其中,云南省有直飞腾冲的航班:丽江去腾冲,每天一班;昆明去腾冲,每天13班。
住宿
腾冲和顺有很多民宿,价格从200到1000不等。银杏时节需要提前预订。腾冲的温泉也很有名。秋冬入住温泉酒店也是不错的选择。

南昌起义军为何使用国民党旗?

南昌起义军使用国民党旗,目前有两个方面的理论解释,一方面是为了发动群众,团结国民党的左派,鼓励号召国共合作,另一方面认为从战略和全局上看,这面旗帜没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但从策略和局部上考虑,却能起到暂时的缓冲作用,争取某些有利条件,化被动为主动。
虽然使用了国民党的旗帜,但是整个南昌起义的指挥和领导人是中共中央,当时背景是蒋介石与汪精卫分别建立国民政府,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但国民党中仍存在部分左派分子,支持国共合作,希望国共统一阵线,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起义中使用国民党旗,目的是希望借此召集国民党的左派分子,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借助国民党的力量推动革命成功,同时也为了捍卫真正的国民革命,揭露蒋、汪的反革命面目。
从历史上来看,南昌起义军使用国民党旗的部分原因是历史因素,但是从历史角度看,这次使用国民党旗帜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号召作用,只是缓冲了国共之间的矛盾,为中共中央争取了一些有利条件,但国共矛盾仍然存在。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49年,毛泽东在提到制作军旗时,强调旗帜上要有“八一”二字,主要是用以纪念1927年的南昌起义。事实上,关于南昌起义仍有诸多谜团至今还仍无定论,其中之一就是起义时为什么打出国民党的旗帜。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利用自己的部队打响了南昌起义的枪声,而当时起义军打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
关于南昌起义打出国民党的旗帜一事,各界至今仍有不同的评论。
肯定者认为,打出国民党旗帜是为了争取国民党左派将领张发奎所带领的第二方面军团的支持,发动回粤运动,团结起义部队中的中下层官兵和争取国民党的真正左派。
当时的大背景是:蒋介石与汪精卫在南京和武汉分别建立国民政府,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北伐战争告败,中共中央因此决定发动南昌暴动,但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依然是国民政府。中共中央领导的南昌起义当时也是以国民党左派的面貌出现的。
据《党史文苑》(2006年第02期)记载,南昌起义打响后,起义军召开了有共产党员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与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之后,革命委员会发布了一些重要任命,任命了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因此,北伐部队的称谓及番号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及序列。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政府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队向南昌进攻,而南方各省的国民党军队也极力组织起义军南下。在这种情况下,起义军被迫分散行动。也正是在这场战斗中,起义军总指挥贺龙的部队也被打散了。
而否定者则认为,南昌起义使用国民党的旗帜是一大失误,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号召作用,反而使民众在认识上引起误会。因为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旗帜已遭到其右翼的任意践踏,成为反动派残杀革命人民的工具。
1927年8月中旬,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提到:“国民党的旗子已成为军阀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摘自《中共湖南省委给中共中央的信》)8月18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行动计划时,毛泽东又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他认为,不能再照“八七”会议提出的那样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在毛泽东等的坚持下,湖南省委会议制定的暴动纲领上就明确指出:鉴于国民党已经变成军阀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应当“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以上就是旗帜问题的提出过程。
9月初,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从长沙经株洲赶到安源,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重要会议,决定将湘东、赣西一带农民武装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5000人,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就设在警卫团的驻地修水县城商会钱出会馆里。会上,毛泽东对起义部队的番号、旗帜作了统一的规定。
1927年底,贺龙在找到中共中央后曾对起义作总结,他说:“南昌起义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只有两个错误,一是打国民党旗,一是没有没收地主的土地。”也许在贺龙看来,使用国民党旗不仅没有起积极的号召作用,反而有误导民众之嫌。
对于南昌起义为何要使用国民党旗的疑问,香港《大公报》在2007年8月1日的报道中援引了军史专家陈宇、徐巍的观点:打出国民党旗旗帜了过渡性的历史特点,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从战略和全局上看,这面旗帜的确未能起号召作用,但从策略和局部上考虑,却能起暂时的缓冲作用,争取有利条件,化被动为主动。
原因:起义以国民党的名义展开。
一方面国民党反动面目已经暴露,必须与其保持距离甚至对立;另一方面,认识到国民党的力量还相当强大,并且内部并非统一,这是可以利用的。所以,几天后商讨南昌起义事宜时,提出国民党的名义问题,很快就获得通过。
八一南昌起义,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展开的,但整个过程,完全是由中共中央的重要领导人倡导,中共中央同意并部署,委派周恩来为书记,成立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著名共产党员参加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策动的。
当时参加起义的队伍,几乎全数是国民党的队伍,倘若立即拉出共产党的旗帜,一些对时局并非十分清楚的中下级军官士兵是否会予以充分认同。此外,国民党中,当时确实有一批在社会民众里有影响的左派领导人,如宋庆龄、邓演达等。他们忠实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遗训,在事实上仍表达了国民党主张革命的一面,这是不容忽视的。

国民党党旗的12个角什么含义呀

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等;红色代表革命不畏牺牲、民生和博爱。白日的十二道光芒,代表著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也象徵著国家的命脉,随著时间的前进永存於世界;更鼓舞国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这个没什么含义啊,这是一个太阳的光芒,圆形的配上12个角比较正规
12道光芒(角)代表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
国民党党旗的12角的含义是白日的十二道光芒,代表著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也象征着国家的命脉,随着时间的前进永存于世界;更鼓舞国人与时俱进,自强不息。
“青天白日”是中国国民党党徽。1925年后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旗面作蓝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
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等;
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华民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
1895年孙中山约集陆皓东等人准备广州起义, 认为"我等倡议革命,旨在倒清立国,迟早而已,必有成功日,当今世界各国皆有国旗,以资国家的象征。
当时奉命筹办此事的是陆皓东,而陆皓东自幼聪慧过人,能工善画,很快陆皓东即将一面旗帜的样式交给孙中山,孙对此旗帜大加赞赏,这就是第一面青天白日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独立",由于事先并没有做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各地独立大多属当地旧官僚、立宪派或革命党人的自主行为,所以在各地独立后并没有使用统一的旗帜,首义的武昌革命军使用的就是铁血十八星旗,所以在后来讨论国旗时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1911年12月4日,在"共和联合会大会"上,其他各派一致要求使用"五色旗",革命党人再次让步,同意以五色旗为中国新的国旗,而孙中山倡导的青天白日旗则成为海军旗,铁血十八星旗为陆军旗。
尽管革命党人一致同意同意了五色旗为国旗的决定,但孙中山一直不愿接受这个决定,他认为青天白日旗"取义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并且此旗已久经战场,已为众多烈士的鲜血所染,不宜更改。
但孙中山的坚持徒劳无益,1912年5月10日,北京临时政府再次议定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此事令孙中山苦恼不已。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势如破竹,迅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而北洋政府悬挂多年的五色旗也逐渐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所取代。
青天白日旗一直都是孙中山极力推崇的一面旗帜,其实它更多的是以纪念陆皓东及兴中会诸烈士流血献身之精神。这样的一种寓意,不得不让人感叹或沉默,流血牺牲为革命,旗帜上染鲜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