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鸿,徐悲鸿代表作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8 06:39:45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徐悲鸿的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汉族,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
曾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徐悲鸿于1916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1919年,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
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任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1949年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1946年9月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3年9月任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主席,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人物简评:
徐悲鸿是中西合璧的先驱,他的绘画创作融合了古代和现代的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徐悲鸿自幼研习中国国画,长时间的学习与训练奠定了他的专业基础,又在欧留学期间,接受了西画的正规教育,掌握了西画的技巧,使他的画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把西画和中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批既有西画特征,又有东方风韵的作品。纵观徐悲鸿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其中以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最为突出。
徐悲鸿始终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精华,在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中融入了西方的写实手法,注意了明暗的关系和透视的效果,画出了栩栩如生的物象形象,并以中国画的创作手法来构建画面的空间,他的作品达到了中西绘画的结合效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徐悲鸿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个人简介

1、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2、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3、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

1、《奔马图》
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2、《群马》
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
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3、《珍妮小姐》
作于1939年春夏之间,徐悲鸿时年44岁。此作品是徐悲鸿为了支持国内抗战,而在南洋举行义卖募捐时的作品。画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广东,为当时星洲名媛,在当时传为佳话。
此画得到画筹四万新币,为这一时期与南洋募捐中画筹最多的一幅,徐悲鸿本人也是非常满意这幅作品,特意请摄影师为其和画作拍照留念,后成为《悲鸿在星洲》一书的封面。
4、《田横五百士》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
5、《愚公移山图》
此画作于1940年,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有:
1、《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2、《愚公移山图》。作于1940年,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
3、《群马》。徐悲鸿的群马,是徐悲鸿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徐悲鸿的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有具体如下:
徐悲鸿先生最著名的作品《奔马图》,最为人所喜爱。徐悲鸿的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士》、《_我后》、《箫声》、《睡》、《陈散原像》、《桂林风景》、《黄山》、《老妇》、《女孩》、《持棍老人》、《河边》、《沉睡的维纳斯》、《父徐达章像》、《风景》。
《小孩》、《静物·水果》、《蔡公时被难图》等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松》、《雪》、《逆风》等素描:《狮吼》、《自画像》、《画龙点睛》等。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
徐悲鸿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学习画画、素描,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徐悲鸿最有名的画

徐悲鸿最有名的画是奔马。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汉族,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尔像》《奔马》等。
徐悲鸿于1916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1919年2月,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美术作品;1924年,创作作品《抚猫人像》《萧声》《马夫和马》《远闻》;1930年,创作完成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1934年,先后在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举办个人画展5月—7月,先后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办中国近代画展;1935年,创作完成油画作品《彩霞》《黄山》,创作完成国画作品《漓江野渡》《鱼鹰》《墨猪》《桄榔树》《虎与兔》;1938年,创作完成作品《牛浴》《光岩》《负伤之狮》《象鼻山》,并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1941年,创作完成作品《奔马》,并先后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怡保、吉隆坡举办筹赈画展;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任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66];1949年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和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9月,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1年,创作作品《工程师张晋像》《农民任继东像》《劳动模范吕芳彬像》[53];1953年,创作作品《首之瞻处即光明》《铲尽崎岖人道平》,9月,任第二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执行主席,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徐悲鸿人物简介

徐悲鸿擅长画人物走兽花鸟,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徐悲鸿,中国著名国画家油画家,画“马”名家,是中国现代写实主义艺术奠基人,其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一生热爱中国绘画与美术教育事业,是中国;“徐悲鸿,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7年,徐悲鸿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最高学府先后成就了画坛大师徐悲鸿和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4珍妮小姐画像为画家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徐悲鸿时年44;徐悲鸿 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长期从事美术;徐悲鸿1895-1953,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现代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农村,家境清贫父亲徐达章是个村塾教师,擅长花鸟,人物画徐悲鸿4岁开始在家塾中读书,耳濡目染,自幼对绘画发生兴趣9岁随父学画,10。
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是非常有名的画家,他画的马尤为出众,仿佛就是从画中跑出来的一样那么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起徐悲鸿的人品,许多人都对他非常的尊敬,因为他的为人的确是君子之行,他不仅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人生道路上;徐悲鸿1895年1953年,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美术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徐悲鸿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
徐悲鸿的简介如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10岁随父亲乘舟赴溧阳时,便有quot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quot的诗句,以即景成诗的艺术才华闻名乡里他9岁读完四书左传后,便开始随父亲学画,每日临摹一幅吴友如的界画人物;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是江苏宜兴屺亭镇人出生日期1895年7月19日,死亡日期1953年9月26日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和张书旗柳子谷三人齐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1953年9月26日,徐悲。
1920年冬,法国人雕塑家唐泼特介绍徐悲鸿认识法国国家画会的领袖达仰#x2022布佛莱,该画会反对陈腐守旧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张在吸收各派之长的基础上创新,他当时享有很高的威望从此,徐悲鸿每星期大都去达仰面空聆所达仰的教导和参加该派艺术;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徐悲鸿代表作

01奔马图
徐悲鸿的代表作是《奔马图》。这幅画通过飞奔而来的骏马,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英勇精神。徐悲鸿运用了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结合线描技法,以干笔扫出鬃尾,使马儿的形象具有生动的动态。整体上,这幅画具有奔腾的力量和英雄主义的气息。
02愚公移山图
徐悲鸿代表作之一是《愚公移山图》。这幅画创作于1940年,描绘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念。徐悲鸿在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方面,充分体现了他的深厚功底和独特风格。通过将愚公移山的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他成功地传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困苦,战胜困难的意志和胜利的决心。
03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是《田横五百士》。该画以历史为题材,表现了战国时期乱世中的英雄事迹。田横五百士被刘邦派往洛阳招安,途中,他受到齐国使者的庇护,却拒绝了刘邦的慰问,选择自行离开。这表现了田横不为权位名利所动,坚守原则的精神。该作品展现了徐悲鸿对忠诚、勇敢和正直的追求。
04九方皋
徐悲鸿的代表作是《九方皋》。这幅画以线描的方式描绘了一个马匹,展现了徐悲鸿高超的画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通过马匹的形态和神态,他巧妙地抓住了马的内涵和外在形象,传达出了马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这幅画具有朴素自然、真实可信的特点,展现了徐悲鸿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徐悲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画家,他以出色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徐悲鸿的艺术才能多元化且卓越。他擅长于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花鸟画,每一种主题他都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出极深的内涵。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动的动态和细腻的情感,这既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他作为艺术家的独特之处。
徐悲鸿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又勇于创新,成功地将中西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又有西方油画的立体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既具有历史感,又具有现代感。
徐悲鸿的艺术贡献也是无可估量的。他的作品不仅为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了瑰宝。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的象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中。
总的来说,徐悲鸿是一位具有卓越艺术才能、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巨大艺术贡献的伟大画家。他的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也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爱戴,他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徐悲鸿的简介

徐悲鸿的简介如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景星学社社员。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履历
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宜兴市屺亭镇。
1902年,开始执笔学书。
1904年,从父习画,开始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914年,父亲病故。在彭城中学担任图画教员,同时在始齐女子学校及宜兴女子学校教习图画。
1917年,赴日本东京研究美术。受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8年,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争取到公派赴法留学的机会。
1919年,携夫人蒋碧薇赴法留学。入徐梁画院进修接受正规的西画教育。
1920年,拜法国著名画家达仰为师。
1921年,离开巴黎,转至德国柏林,求学于画家阿尔图尔·康波夫。
1925年,途经新加坡回国。
1926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此临摹《丰盛》。油画《箫声》、《睡》等。
1927年,抵达上海,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担任绘画科主任。任艺术系教授。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年底辞职。
1929年,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
1931年,在布鲁塞尔举办个人画展。完成《九方皋》第七稿。
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
1934年,返回南京。
1935年,捐献作品及收藏。
1936年,组织画会“默社”。创作《逆风》、《沉吟》、《柳鹊》等画作。
1937年,举办画展。随中央大学内迁赴重庆。创作《巴人汲水》。
1938年,继续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筹备赴印办展览。10月,携大批作品离开重庆。
1939年,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
1940年,在加尔各答举行作品展。完成中国画《愚公移山》。
1941年,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办画展。
1942年,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在重庆磐溪筹备成立中国美术学院。
1943年,继续主持筹办中国美术学院。在重庆举办画展。
1944年,患严重的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在中央医院治疗。
1945年,仍坚持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1946年,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担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
1947年,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文章。
1948年,成立综合性艺术团体“一二七艺术学会”。
194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的全国委员、文联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和北京市人民政协委员。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1951年,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1953年,为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画《奔马》。担任第二次文代会执行主席,脑溢血症复发。9月26日晨,逝世于北京医院。享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