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白居易《风雨晚泊》原文及翻译赏析
- 2、《风雨晚泊》这首诗的作者在怎么朝代背景
- 3、描写秋天芦苇的诗句
- 4、关于芦苇的诗
- 5、请问有没有写芦苇的现代诗啊
- 6、描写秋获的律诗
- 7、关于芦苇的诗句和美句
- 8、古人写芦苇的诗句
- 9、描写青苔的诗句 描写青苔的诗句有哪些
- 10、写成语如:白浪滔天黄钟大吕日薄西山河
白居易《风雨晚泊》原文及翻译赏析
风雨晚泊原文: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诗词作品: 风雨晚泊 诗词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诗词归类: 【怀才不遇】、【励志】、【组诗】
《风雨晚泊》这首诗的作者在怎么朝代背景
《风雨晚泊》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诗词。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描写秋天芦苇的诗句
描写秋天芦苇的诗句如下:
1、风雨晚泊唐代: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2、送耿处士唐代: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3、晚泊牛渚唐代: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4、江际唐代: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扩展资料: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 Trin.ex Steud)属于禾本科芦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发达的葡萄根状茎,且茎中空光滑;叶片披针状线形,排列成两行;圆锥状花序微向下弯垂,下部枝腋间有白色柔毛;果实呈披针形;花期在7月;果期在8~11月。
芦苇得名来自于《本草纲目》,古代芦苇被称为“蒹葭”,而《本草纲目》将其称之为“芦苇”,后世也采用了这种叫法。
芦苇分布在中国各地,常见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芦苇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喜生于沼泽地、河漫滩和浅水湖等环境的称之为湿地芦苇。
分布在干旱区绿洲农田外围、盐碱地,甚至一些沙漠区域等环境的称之为旱生芦苇。芦苇的繁殖能力强,在适宜条件下,无论是种子、根状茎和地上茎都可栽种。
关于芦苇的诗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年代】:唐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和芦苇有关的诗词
1,《苇丛》作者:翁洮 -唐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倒影翘沙鸟,幽根立水虫。
萧萧寒雨夜,江汉思无穷。
2,《芦苇》作者:王贞白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
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
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
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
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
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3,《西河·和王潜斋韵》作者:曹豳-宋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水。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
岂无人、高卧闾里。
试问安危谁寄。
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
《晚泊牛渚》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江村即事》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风雨晚泊》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青溪主客歌》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门外归来有旌节。
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犹挟柯亭月。
山阴主人载雪舟,掀篷系缆青溪头。
平生耳热欠一识,若为牵挽行云留。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
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江村晚眺》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咏芦苇》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请问有没有写芦苇的现代诗啊
咏 芦 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
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
质朴无华野趣浓。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刘禹锡 【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贾岛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贯休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石獭衔鱼白,汀茅浸浪黄。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
郑谷 【江际】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描写秋获的律诗
《秋获歌》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
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
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
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
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
岂知皇天赐丰穰,亩收一锺富万箱。
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追思食不餍糟糠,勿使水旱忧尧汤。1、《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唐 白居易)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暗失庐山。
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
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2、《风雨晚泊》(唐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3、《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唐 常建)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4、《太公哀晚遇》(唐 常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
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
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知天车,快快悟灵龟。
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
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
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5、《西河》(宋 曹豳)
今日事。
何人弄得如此。
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
无情莫问江水。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
岂无人,高卧闾里。
试问安危谁寄。
定相将,有诏催公起。
须信前书言犹未。
6、《南乡子》(宋 吴潜)
野思浩难收。
坐看鱼舟度远洲。
芦苇已雕荷已败,风飕。
桂子飘香八月头。
归计这回酬。
犹及家山一半秋。
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
有底欢娱有底愁。
7、《晚泊牛渚》(唐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8、《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唐 白居易)
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
闲游预算分朝日,静语多同待漏时。
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
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
9、《江楼夜别》(唐 许浑)
离别奈情何,江楼凝艳歌。
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
深怨寄清瑟,远愁生翠蛾。
酒酣相顾起,明月棹寒波。
关于芦苇的诗句和美句
芦苇,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是中国文学中常出现的主题之一。从风景描写到哲理探索,都能在芦苇的诗句和美句中找到精彩的表达。让我们一起从不同角度,来欣赏芦苇在文学中的魅力!
首先我们来看芦苇的景物描写。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刻画了芦苇在草原上的风采,每年都有一枯一荣的轮回,野火虽可焚灭其身,但生命力旺盛,春风再度吹拂又可悄然生长。在芦苇的诗句和美句中,常常能看到这种对自然景色的崇敬和讴歌。
我们来看芦苇所蕴含的哲理含义。宋代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春蒐野菜野花,素手挽清流。野渡无人舟自横,春草年年绿。”这句诗中的“野草年年绿”便是一种对季节和生命的深刻思考。芦苇虽然摇曳如意,却顽强地生长在荒芜的湖泊之中。它的坚韧品质或许也启示我们,不管是在人生的荒芜之地,还是遇上风雨寒霜,我们都要坚定前行,并随时做好变通接受新的挑战。
我们来看芦苇在文艺创作中的表现。唐代李白在《赠王维》中写到:“离别家园五十载,儿孙辈起草营幕。应怜处处有新巢,敢与人言芦花白。”这句诗深刻表达人生的离别和渐行渐远,但又描绘了芦苇的白花,以此映照希望、新生和世事无常。与此类似的还有唐代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成为了流传至今、广为传诵的佳句。
芦苇的诗句和美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令人叹服。我们可以从芦苇所蕴含的自然美、生命力和哲理性中,获得启示和力量,去追寻更加美好的人生。作为一个常见的自然景物,芦苇似乎成为了我们人类与自然之间美好情感交流的通道,我们对此应该心存感激。
芦苇,生长在河边湖畔的一种植物,它高大挺拔、优雅婀娜。它被誉为“水中瑞士”,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还蕴含了许多诗意和哲理。下面我将从人类生活、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几个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芦苇的美句和诗句。
让我们来看看芦苇在人类生活中的表现。芦苇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植物,它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生长,并能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和快乐。正如毛泽东所说:“不要小看了芦苇,它可以作为笔杆。”这句话以幽默的语气点明了芦苇的用途之广泛。芦苇从古至今都被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比如编织席子、竹荪等等。它既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展示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来欣赏一下芦苇在自然景观中的魅力。当我们踏入河边湖畔,便能看到芦苇簇拥的一片美景。正如杨红樱在《芦苇》中所写:“芦苇在风中舞蹈,唤醒了大地的春天。”这句诗描绘了芦苇随风摇曳的姿态,给人一种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芦苇的枝叶随着微风起舞,仿佛是大自然中一支美妙的乐队,奏响了春天的序曲。它们柔软挺拔的身姿让人联想到自由、坚韧和不屈不挠。
让我们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欣赏一些关于芦苇的美句。在文学作品中,芦苇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坚强和希望。就像王国维在《浪淘沙·北国风光》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竞折腰”就是指芦苇随风低头的姿态,它象征着在困境中坚强顽强的精神。再比如,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里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以及“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形容了芦苇与美丽自然景色的交相辉映。
在人类生活、自然景观和情感表达等多个角度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关于芦苇的美句和诗句。它们将芦苇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希望通过这些诗句和美句,能让大家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我们一起领略芦苇的优雅与坚韧吧!
1. 关于芦苇的诗句
关于芦苇的诗句 1. 描写芦苇的诗句
1、《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
作者:唐代许浑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
露凉花敛夕,风静竹含秋。
译文:芦苇修长的身影伫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纷纷上了渔船。傍晚露水透着凉意,花收敛了花瓣。风静止着,竹子透着秋天的气息。
2、《送耿处士》
作者:唐代贾岛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译文:山川和草原在秋色下显得非常宁静,芦苇在晚风中欢乐的鸣唱。
3、《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4、《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作者:唐代贯休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
译文:江上芦花深处传来打渔人悠扬的渔歌声,人心虽然还惦记着吴越之地,但船帆却已经毫不留恋地行驶在湘江之上了。
5、《行舟芦苇中》
作者:宋代:彭汝砺
芦苇萧萧吹晚风,画船长在雨声中。
浮生厌足江湖味,好在溪边旧钓筒。
译文:芦苇林吹来潇潇的晚风,船行在雨中的芦苇林中像画一样。此生已经厌倦了江湖上的事情,悠闲自得的在河边钓鱼。
6、《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作者:唐代张贲
杨柳渐疏芦苇白,可怜斜日送君归。
释义:杨柳渐渐的落叶,芦苇也白了,傍晚残阳的时候就送你回去。
2. 关于芦苇的古诗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门外归来有旌节。
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犹挟柯亭月。
山阴主人载雪舟,掀篷系缆青溪头。
平生耳热欠一识,若为牵挽行云留。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
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3. 有关芦苇的古诗有什么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刘禹锡 【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贾岛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贯休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石獭衔鱼白,汀茅浸浪黄。等闲千万里,道在亦无妨。
郑谷 【江际】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4. 关于芦苇的诗句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门外归来有旌节。
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犹挟柯亭月。
山阴主人载雪舟,掀篷系缆青溪头。
平生耳热欠一识,若为牵挽行云留。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
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5. 有关芦苇的诗句
岸边的芦苇
我坐在夜的秋千上 风
轻轻吻过幽幽的竹林
半轮弯月悬在天空
月色如水
半卷青光
睡在黛色的帘幕上
醉醒时分,
我又往何处去
二
以喜剧开场,
以悲剧谢幕
虚无飘渺
如微风携走的轻纱
如流水卷走的花瓣
如岁月带走的泪珠
三
爱智慧
这是怎样的爱
无限的思绪
凝结成永恒的缭绕
举杯问青天
几时才能邀得明月?
四
痛苦的
是哲人
快乐的
是猪
无数的中间者
为那淡淡的问语“我是谁”
跌跌撞撞的融入了苦难的
寻觅之路
空气聚成了铁
头破血流
却依旧无悔
6. 关于芦苇的诗词大全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年代】:唐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7. 关于“芦苇”的古诗词有哪些
1,《苇丛》
作者:翁洮 -唐
得地自成丛,那因种植功。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倒影翘沙鸟,幽根立水虫。
萧萧寒雨夜,江汉思无穷。
2,《芦苇》
作者:王贞白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
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
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
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
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
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3,《西河·和王潜斋韵》
作者:曹豳-宋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
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
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
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4,《风雨晚泊》
作者:白居易-唐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 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5,《江际》
作者:郑谷-唐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8. 求描写芦苇的诗
搜了一些,看你喜欢哪个啦!【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国风 秦风 蒹葭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4. 苇编五绝芦苇高,芦苇长,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芦苇最知雨儿狂。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芦苇那边是汪洋。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伴我从此去远航。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年代:唐 作者:贾岛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
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
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卢纶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元瑜思旧幕,几夜梦旌旃。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
月明三峡路,浪里九江船。
9. 求描写芦苇的诗
搜了一些,看你喜欢哪个啦!
【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国风 秦风 蒹葭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4.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搜了一些,看你喜欢哪个啦!
【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国风 秦风 蒹葭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4.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
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年代:唐 作者:贾岛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卢纶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元瑜思旧幕,几夜梦旌旃。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月明三峡路,浪里九江船
古人写芦苇的诗句
1. 关于写芦苇的诗句
关于写芦苇的诗句 1.描写“芦苇”的诗句有哪些
1、《句》——宋代张致远
三寺楼台烟雾里,一川芦苇画图中。
译文:几座寺院的塔院高楼于水雾氤氲中朦朦胧胧,一川芦苇更使景色迷蒙醉人,如在图画中一般。
2、《楚汉两城》——元代王冕
徘徊望尽东南地,芦苇萧萧野水黄。
译文:我犹豫徘徊,心潮起伏,不禁升起了对远在东南故乡的思念,却只看到了萧萧的芦苇和黄浊的河水。
3、《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唐代许浑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
译文:芦苇修长的身影伫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纷纷上了渔船。
4、《行舟芦苇中》——宋代彭汝砺
芦苇萧萧吹晚风,画船长在雨声中。
译文:萧萧地晚风吹拂着芦苇林,小船航行在雨中的芦苇荡,就像一幅画一样。
5、《国风·秦风·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译文: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2.描写芦苇的诗句
1、《与侯春时同年南池夜话》
作者:唐代许浑
芦苇暮修修,溪禽上钓舟。
露凉花敛夕,风静竹含秋。
译文:芦苇修长的身影伫立在暮色中,溪里的家禽纷纷上了渔船。傍晚露水透着凉意,花收敛了花瓣。风静止着,竹子透着秋天的气息。
2、《送耿处士》
作者:唐代贾岛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译文:山川和草原在秋色下显得非常宁静,芦苇在晚风中欢乐的鸣唱。
3、《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4、《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作者:唐代贯休
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
人心虽忆越,帆态似浮湘。
译文:江上芦花深处传来打渔人悠扬的渔歌声,人心虽然还惦记着吴越之地,但船帆却已经毫不留恋地行驶在湘江之上了。
5、《行舟芦苇中》
作者:宋代:彭汝砺
芦苇萧萧吹晚风,画船长在雨声中。
浮生厌足江湖味,好在溪边旧钓筒。
译文:芦苇林吹来潇潇的晚风,船行在雨中的芦苇林中像画一样。此生已经厌倦了江湖上的事情,悠闲自得的在河边钓鱼。
6、《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作者:唐代张贲
杨柳渐疏芦苇白,可怜斜日送君归。
释义:杨柳渐渐的落叶,芦苇也白了,傍晚残阳的时候就送你回去。
3.赞美芦苇的诗词有哪些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出自先秦:佚名《蒹葭》
白话文释义: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2,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出自唐代:杜甫《蒹葭》
白话文释义: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3、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出自唐:白居易《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译文:风刮着,雪像小米一样落下,芦苇间淅淅索索
4、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唐:许浑《江楼夜别》
译文:蕙兰秋天露水多,芦苇荡夜里风大。
5、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宋: 曹豳《西河 和王潜斋韵》
译文:关河万里寂静无人,明月直射芦苇荡。
4.关于芦苇的诗句
【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青溪主客歌】
汪崇亮
野王手奏淮淝捷,门外归来有旌节。
伸眉一笑紫髯秋,袖中犹挟柯亭月。
山阴主人载雪舟,掀篷系缆青溪头。
平生耳热欠一识,若为牵挽行云留。
一声横玉西风里,芦花不动鸥飞起。
马蹄依旧入青山,柳梢浸月天如水。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5.形容芦苇的诗句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年代】:唐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6.求描写芦苇的诗
搜了一些,看你喜欢哪个啦!
【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国风 秦风 蒹葭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4.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搜了一些,看你喜欢哪个啦!
【作者】:刘禹锡 【题目】:晚泊牛渚 【内容】: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作者】:贾岛 【题目】:送耿处士 【内容】: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 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国风 秦风 蒹葭 书名:诗经 作者:不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 之,宛在水中沚。 注:蒹葭就是芦苇。
4. 苇编五绝
芦苇高,芦苇长,
芦花似雪雪茫茫。
芦苇最知风儿暴,
芦苇最知雨儿狂。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里捉迷藏。
多少高堂名利客,
都是当年放牛郎。
芦苇高,芦苇长,
隔山隔水遥相望。
芦苇这边是故乡,
芦苇那边是汪洋。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荡边编织忙。
编成卷入我行囊,
伴我从此去远航。
芦苇高,芦苇长,
芦苇笛声多悠扬。
牧童相和在远方,
令人牵挂爹和娘。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年代:唐 作者:贾岛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
白居易 【风雨晚泊】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杜甫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卢纶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元瑜思旧幕,几夜梦旌旃。暑退蒹葭雨,秋生鼓角天。月明三峡路,浪里九江船
7.描写秋天的芦苇诗句
1. 芦苇 唐代:王贞白
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清风时有至,绿竹兴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忧雨点粗。惊蛙跳得过,斗雀袅如无。
未织巴篱护,几抬邛竹扶。惹烟轻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赏不孤。穿花思钓叟,吹叶少羌雏。
寒色暮天映,秋声远籁俱。朗吟应有趣,潇洒十馀株。
2. 风雨晚泊 唐代: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青苔扑地连春雨,
白浪掀天尽日风。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3. 送耿处士 唐代:贾岛
一瓶离别酒,未尽即言行。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迢递不归客,人传虚隐名。
4. 晚泊牛渚 唐代: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5. 江际 唐代: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那堪流落逢摇落,
可得潸然是偶然。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8.芦苇的诗句有那些
1、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2、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唐代·白居易《风雨晚泊》
3、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唐代·贾岛《送耿处士》
4、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唐代·刘禹锡《晚泊牛渚》
5、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唐代·郑谷《江际》
6、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唐代·黄滔《别友人》
7、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唐代·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8、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唐代·许浑《夜泊永乐有怀》
9、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唐代·常建《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10、芦苇声多雁满陂,湿云连野见山稀。——唐代·朱庆馀《早发庐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
描写青苔的诗句 描写青苔的诗句有哪些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青苔扑地连春雨, 白浪掀天尽日风。——白居易《风雨晚泊》
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贾岛《泥阳馆》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杂曲歌辞·山鹧鸪》
拂花弄琴坐青苔,绿萝树下春风来。——李白《白毫子歌》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刘攽《新晴》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刘禹锡《伤愚溪三首》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张九龄《秋夕望月》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写成语如:白浪滔天黄钟大吕日薄西山河
1、白浪掀天
bái làng xiān tiān
【解释】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出处】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风浪
【例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英译】Milky waves roar to heaven.
2、黄钟大吕
huáng zhōng dà lǚ
【解释】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出处】《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郑玄注:“以黄钟之钟,大吕之声为均者,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结构】联合式。
【用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和谐。也作“洪钟大吕”。一般作宾语。
【正音】钟;不能读作“zōnɡ”。
【辨形】黄;不能写作“王”。
【近义词】洪钟大吕
【例句】洞箫牧笛的丝竹音乐;我们固然喜欢;但我们更喜欢~的交响音乐。
3、日薄西山
rì bó xī shān
【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
【正音】薄;不能读作“báo”。
【辨形】薄;不能写作“簿”。
【近义词】日薄崦嵫、气息奄奄
【反义词】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辨析】~和“日薄崦嵫”都可形容太阳即将落山或比喻人或事物将到尽头。但~较常用;而“日薄崦嵫”不太常用。
【例句】当今时代;殖民主义制度已是~;气息奄奄了。
【英译】The sun is sinking in the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