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滥竽充数的意思解释,滥竽充数的意思_滥竽充数造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19 06:42:58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拿好的来充当坏的,装模作样,混在内行人中间。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 谁看得出来!
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
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 溜走了。
文章内容选自小鲁语文堡「看故事,学成语」。
⊙小小交流道
看完这个故事,或许你的心里有个疑问:「充数」你懂,「竽」是一种乐器,那「滥」呢?是不是很「 烂」的意思?其实,正确地说,「滥」是不加限制、选择,也就是「名不副实」的意思。那位不会吹竽的南 郭先生,因为装作很会吹竽,所以就叫「滥竽」。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 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 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到那时,可就「糗大了」。想想看,你有遇过这样子的人 吗?在一个团体里,你有没有「慧眼」可以看得出谁是充数的滥竽?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 ? 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 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 ? 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 ? 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 ? 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 ? 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 ? 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 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评点】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拿好的来充当坏的,装模作样,混在内行人中间。
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夹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http://baike.baidu.com/view/28700.htm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滥竽充数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滥竽充数的意思解释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也比喻以次充好。
1、拼音: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2、详细释义:
滥:失实,与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竽:古代一种簧管乐器。滥竽:冒充会吹竽的人。充数:凑数。
①比喻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也比喻以次充好。
②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3、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近义词:
名不副实、碌碌无为、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浑水摸鱼、掩人耳目、冒名顶替。
5、反义词:
名副其实、鹤立鸡群、鹤在鸡群、宁缺毋滥、出类拔萃、居安资深、货真价实。
6、例句:
夏天的池塘边各种蛙鸣交汇在一起,就连蟾蜍也滥竽充数,低声叫几声。
滥竽充数造句:
1、小明唱歌非常好,在一次合唱中得了奖,回到教室同学们都祝贺他,他却说我只是滥竽充数而已。
2、小明为了获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比赛中滥竽充数,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了,真是玩火自焚。
3、他其实一直都只是在他单位滥竽充数,老板因为觉得他是亲戚,所以没有解雇他。
4、路边卖果的摊贩总是滥竽充数地给顾地给顾客加果,但嘴巴却说顾客是上帝!
5、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这些年我到底是滥竽充数地混在群众之中呢,还是不知不觉就脱离了群众。

滥竽充数的意思_滥竽充数造句

滥竽充数[ln y chōng sh]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滥竽充数造句:
1、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2、他不会买水果,买回的水果好多是滥竽充数的。
3、这些绘作水准根本不够,也敢滥竽充数来参展!
4、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5、不怕你笑,我们团里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
6、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7、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8、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9、凭她那点歌艺,讲明白点就是在我们团里滥竽充数。
10、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11、我从来不滥竽充数,总是认认真真做事。
12、我看本次参赛作品,除少数是真才实学外,其他都是滥竽充数。
13、买珠宝的通常会把一些假货混在真货里滥竽充数。
14、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15、每当别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会低调的说他是在滥竽充数。
16、我这些画作,只是为应付展览,随便拿出来滥竽充数的。
17、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18、这个剧团的人员素质相当整齐,看来没有滥竽充数的混充其间。
19、在促销活动中,会有一些不肖商人用劣质商品滥竽充数,消费者购买时要特别小心。
21、我们公司一向考覈严格,滥竽充数的人是没办法生存的。
22、做操时,有些同学不会做就在滥竽充数。
23、我买了一箱苹果,回家打开一看,竟然有很多烂苹果滥竽充数,我很气愤。
24、他在家无所事事,就这样过浑浑噩噩好几年后,他决定不再滥竽充数,立志苦练竽。
25、有些人就是靠关系在公司里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26、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27、他只会滥竽充数,平时不好好学习,老是留级。
28、他上课不会背课文,便滥竽充数,只动口型。
29、这可是精密仪器,维修时可不能用普通零件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滥竽充数
【读音】:ln y chōng sh
【正音】:充;不能读成cōng。
【辨形】:竽;不能写成芋。
【滥竽充数的意思】:竽:形状像笙的古乐器。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中充数。也比喻以假的冒充真的,以次的冒充好的,或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在整饰文风,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近义词】:鱼目混珠
【反义词】:名副其实、宁缺毋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滥竽充数造句】
1、我在你粉丝群里滥竽充数,你在我特别关注里独一无二。
2、梦想是什么?我还真没有,我只有滥竽充数的活着,为生活而活着。
3、滥竽充数也是数,不懂装懂也是懂,浑水摸鱼也能摸到鱼,只不过殊途同归罢了。
4、学习不好的人穿校服,简直就是在教室里滥竽充数,老早的学个技术进入社会得了。
5、甜言蜜语说的多了真心这种东西就成了奢侈品,但我们又不知道谁是真心,所以甜言蜜语又来滥竽充数了。
6、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7、合唱是要真材实料的,你不能混在里面,滥竽充数,这是瞒不过我的。
8、学习要讲求踏实和知识的牢固,不能滥竽充数,什么都学又什么都不精。
9、他不会买水果,买回的水果好多是滥竽充数的。
10、做操时,有些同学不会做就在滥竽充数。
11、有些不良商人真可恶,竟然把地沟油当食用油卖,真是滥竽充数!
12、大家都知道他的水平,他在这个项目里完全是个滥竽充数的角色。
13、在促销活动中,经常会有一些商家用劣质商品滥竽充数,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特别小心。
14、这种滥竽充数的专家,早就应该清理了。
15、不要把次豆子放进好豆子里滥竽充数。
16、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17、有些人就是靠关系在公司里滥竽充数,混日子。
18、我只不过学了一点点皮毛,在这些前辈面前,不过是滥竽充数。
19、他并不优秀,只是在这个团队里滥竽充数而已。
意思造句 1、当你和真正关爱你的人在一起时,这才是快乐,同时这也是爱与友谊的真正。
2、难道我说的意思还不够明白?
3、思考一下这个动态所暗示的。
4、你可以从他的话语中猜测其。
5、哎,小意思,以后有什么尽管来找我。
6、他没有领会我眨眼的意思。
7、有关参数的,请参见上面的列表。
8、这件事吧,意思意思就够了,不用操那么大的心。
9、作为一个习惯,我们给这篇文章加上了若干层的。
10、这个成语的意思好深刻噢。
11、下面我就回顾一下这一术语的历史及其。
12、你总是误解我的意思。
13、所有这些设置拥有不同的和最适用的情形。
14、她没有正确理解他信中的,因而误解了他的意图。
15、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6、如果你不懂我说的意思,就去问问老师吧!
17、我根本不明白他指的是什么意思。
18、上述内容的是什么?
19、这个笑话真有意思!
20、因为正式题目的不会根据它的使用变来变去,所以这些字段应当成为题目的一部分。
2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2、所以,她知道那个日子的。
23、小明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你不要乱骂人!
24、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这个词的。
25、我并不否认这些事实,只是不同意你给它们赋予的。
26、我猜也猜不到你是什么意思。
27、它们是有价值的,由于它们的不作为此工作的一部分而变更,所以在此处就不提了,但它们是包含于OID材料中的。
28、这正是边际效用的深层:如果这个社会是自由的,即使是我们中最边际的人也不应该被边缘化。
29、红色在交通信号灯中的意思是“停止”,在西方人的眼中,红色有时还意味着“危险”。
怙恶不悛的意思_怙恶不悛造句 怙恶不悛[h b quān]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自】:《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死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怙恶不悛造句:
1、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2、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3、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4、这些飙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5、这些歹徒坏事作尽,完全没有悔意,可以说是怙恶不悛,岂容宽恕?
6、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7、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8、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国民党反革命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
10、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11、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12、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滥竽充数意思 滥竽充数解释


1、滥竽充数,汉语成语,拼音是 làn yú chōng shù,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
2、《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成语解释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滥竽充数成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滥竽充数成语解释 篇1   【汉字书写】
  滥竽充数
  【汉语注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语出处】
  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滥竽充数的意思】
  滥:虚假不实;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没有本领的人充作有本领,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内行,混在人群里作假骗人。有时侯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已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滥竽充数的近义词】
  名不副实、鱼目混珠、掩人耳目;
  【滥竽充数的反义词】
  货真价实、名副其实、鹤立鸡群、真才识学、才识过人、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滥竽充数的故事】
  齐宣王爱听吹竽,对吹竽事业乐此不疲,一定要像模像样的搞个三百人的乐队一齐吹奏才显得有排场,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借此机会也混在里面凑数,只要做做样子照样也得到赏赐。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心里就想,吹竽的人这么多,到底哪个吹得最好呢,于是他便要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从此以后便不能再投机取巧,只好狼狈不堪地逃跑了。成语“滥竽充数”就是这样来的,它用以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以次货冒充好货,当然也可以用作自谦之词来表示自已不如与同时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滥竽充数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方今朝廷在整饰文风,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七十回:“丞相公孙弘已经病死,御史大夫李蔡,代为丞相。蔡本庸材,滥竽充数,独廷尉张汤,得升任御史大夫,费尽心计,定出好几条新法,次第施行。”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十六回:“恐贻天下讥议,武宗乃止。但因后宫佳丽,无过王才人,宁将正宫位置,虚悬以待,不愿滥竽充数。自宪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
  【滥竽充数造句】
  你一直侃侃而谈所提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冗长而乏味的。
  我的公司是自负盈亏的,你如果不发愤图强的努力工作,我就不能再让你在这儿滥竽充数了。
  滥竽充数成语解释 篇2   【成语】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滥竽充数成语解释 篇3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冒充好的。
  【近义词】
  ①名不副实 注释: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②鱼目混珠 注释:只比喻以假乱真,而不指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③掩人耳目 注释: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反义词】
  ①货真价实 注释: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实在在的。 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②名副其实 注释: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③鹤立鸡群 注释: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④真才实学 注释: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滥竽充数的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 无 本领 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成语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 处士 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例句: 言调整人事, 滥竽充数 ,依然如故。 繁体写法: 滥竽充数 注音: ㄌㄢˋ ㄧㄩˊ ㄔㄨㄙ ㄕㄨˋ 滥竽充数的近义词: 名不副实 徒有虚名,与实际不相符合 名不副实的作家 掩人耳目 掩:遮盖。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睛。比喻以假象来蒙蔽别人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 鱼目混珠 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 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一钟酒。《花月痕》 滥竽充数的反义词: 货真价实 货物是真货,价钱也实在。原是商人招揽生意的话。后引申为实实在在,一点不假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 名副其实 ∶名称与实质相合一致 名副其实的美洲印第安人 ∶真正的,符合真实情况的他和他的妻子是名副其实的老资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俄语翻译: занимáть место только для полного счёта 日语翻译: 実力(じつりょく)のない者がその职を埋(う)め合わせていること 其他翻译: <德>wie ein kuckuck unter nachtigallen<法>occuper une place pour laquelle on n'est pas qualifié 成语谜语: 南廓先生吹竽 读音注意: 滥,不能读作“jiān”。 写法注意: 滥,不能写作“烂 ”;竽,不能写作“芋”或“竿”。

滥竽充数的意思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发 音】làn yú chōng shù   
【出 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词性】贬义词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多贬义 。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抗战以来》二七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灯 谜】南郭先生吹竽。
滥竽充数
【发 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 义】 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 处】 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悦③之,禀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⑤一一听之,处士逃。”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叶圣陶《倪焕之》:“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
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近义词】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 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灯 谜】 南廓先生吹竽
【典故】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发 音】làn yú chōng shù   
【出 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词性】贬义词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多贬义 。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抗战以来》二七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名不虚传   
【灯 谜】南郭先生吹竽。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拿好的来充当坏的,装模作样,混在内行人中间。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中装腔作势
滥竽充数
【发 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释 义】 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 处】 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②为王吹竽,宣王悦③之,禀食④以数百人。宣王死,泯王立,好⑤一一听之,处士逃。”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叶圣陶《倪焕之》:“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
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近义词】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 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灯 谜】 南廓先生吹竽
【典故】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滥竽充数的意思_滥竽充数造句

滥竽充数[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滥竽充数造句:
1、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2、他不会买水果,买回的水果好多是滥竽充数的。
3、这些绘作水准根本不够,也敢滥竽充数来参展!
4、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5、不怕你笑,我们团里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
6、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7、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8、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9、凭她那点歌艺,讲明白点就是在我们团里滥竽充数。
10、这个乐团高手如云,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11、我从来不滥竽充数,总是认认真真做事。
12、我看本次参赛作品,除少数是真才实学外,其他都是滥竽充数。
13、买珠宝的通常会把一些假货混在真货里滥竽充数。
14、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
15、每当别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会低调的说他是在滥竽充数。
16、我这些画作,只是为应付展览,随便拿出来滥竽充数的。
17、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18、这个剧团的人员素质相当整齐,看来没有滥竽充数的混充其间。
19、在促销活动中,会有一些不肖商人用劣质商品滥竽充数,消费者购买时要特别小心。
20、我对这个领域没有研究,今天来和各位专家一起讨论,简直是滥竽充数。
21、我们公司一向考覈严格,滥竽充数的人是没办法生存的。
22、做操时,有些同学不会做就在滥竽充数。
23、我买了一箱苹果,回家打开一看,竟然有很多烂苹果滥竽充数,我很气愤。
24、他在家无所事事,就这样过浑浑噩噩好几年后,他决定不再滥竽充数,立志苦练竽。
25、有些人就是靠关系在公司里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26、我们不能滥竽充数,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真本领。
27、他只会滥竽充数,平时不好好学习,老是留级。
28、他上课不会背课文,便滥竽充数,只动口型。
29、这可是精密仪器,维修时可不能用普通零件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成语的意思解释

滥竽充数成语的意思解释是没有真本领的人也混在行家里充数或以次充好。
近义词: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浑水摸鱼:浑水:不清的水。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名不副实: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冒名顶替:冒:冒充,以假充真。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滥竽充数的例句:
1、不怕你笑,我们团里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
2、小明为了获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比赛中滥竽充数,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了,真是玩火自焚。
3、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4、这家店的商品质量存在问题,总是拿次品出来滥竽充数。
5、有些人就是靠关系在公司里滥竽充数,混日子过。
6、上课时,经常有人滥竽充数,不懂装懂。
7、他其实一直都只是在他单位滥竽充数,老板因为觉得他是亲戚,所以没有解雇他。
8、滥竽充数之辈永远承担不起这样的交易。
9、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10、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总有些同学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