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智能化战场有何前瞻性设计?
- 2、停火后的纳卡地区究竟是怎么样的惨状?
- 3、亚美尼亚VS阿塞拜疆,两者如今单论军事实力谁更强?
- 4、阿塞拜疆军队为什么打不过亚美尼亚军
- 5、亚洲金融危机是指发生于哪一年?
- 6、亚美尼亚购买印度卡车炮
- 7、通货膨胀例子详细
- 8、中东地区的新信息(2011年七年级下册地理题上的)
- 9、亚投行有多少成员国?
- 10、郎咸平:“一带一路”逐步实施 美国为什么反对亚投行
智能化战场有何前瞻性设计?
智能化战场有何前瞻性设计?
随着数据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由此引发一系列新军事变革,必将极大地改变现有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面对未来智能化战争新特点、新趋势,我们更需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制胜机理,大胆预测并进行前瞻性谋划,力争在设计战争中求得主动,走出自己的胜战之路。
作战目的由兵力杀伤向稳域控势延伸:战争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体,其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等一系列变化,更有赖于作战思想的更新。在人类战争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作战目的都围绕着“杀伤敌人、保存自己”进行,而未来的智能化作战,消灭敌人的多寡早已不是判定战争胜负的唯一指标,更多时候取得多域空间的控制权将决定战争的最终走向,基于体系优势的稳域控势将成为关键,并且愈发重要。
(一)联动控域:未来智能化作战,从地理疆域角度来看,涵盖境内和境外作战;从空间领域角度来看,涵盖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种空间;从领域性质角度来看,除传统领域外,还包含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要想取得多域空间的战场主动权,首先应具备强大的远程机动能力。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左勾拳”行动,依靠重装甲部队避开伊军构设的坚固防御工事,4天机动274公里,在伊军作出反应前就插入后方,重创伊军。智能化化条件下作战空间进一步拓展,唯有通过强大的远程机动能力,在动中创造战机,抓住战机,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其次要拥有快速夺控能力。依靠现代化部队快速的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突击能力在广大地域中广泛实施强行突袭、侧翼迂回、立体机降等战术手段,在关键时间、关键地域、关键节点做文章,实施快速夺控,打破敌方部署,从而破坏敌方体系合力,为己方胜利奠定基础。最后还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智能化战争中,作战行动往往节奏快、持续时间短,战争态势更是千变万化,瞬息万变,未来作战部队不仅要能“依计行事”,更应做好“临机应变”的准备,通过训练、演习进行检验和提高,确保突发情况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决策,扭转不利局面。
(二)制敌体系:未来智能化战争早已不是传统的“列阵在前、全员出击”,往往作战行动还未开始,战争就已悄然爆发。要想达到稳域控势的最终目的,一应注重战前舆论优势构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战前就运用心理战取得了绝对的舆论优势。通过掌握的媒体通过多种手段对“萨达姆”政权进行大肆抹黑宣传,极力丑化甚至妖魔化对手,并不惜伪造伊拉克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从而获得国际社会以及敌国国内民众的支持和理解,瓦解伊拉克全国军民士气。同时对伊拉克重要的战略要点实施威吓性心战,对伊拉克军队的领导阶层实施招降,通过“斩首”“威慑”等行动摧垮伊军心理防线,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二要着力破坏敌方战斗准备。通过无人机侦察监视、火力远程打击、陆航机动打击或机降前出破袭等行动,控制或破坏敌机动、集结、构工、隐蔽、开进等准备工作,在全时空、全方位、多层次对敌实施战术狙击,阻断敌力量合成,破坏敌体系聚合。三要聚焦综合封锁多位遮断。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战、算法战阻塞其通讯节点,遮断敌控制协调链路,为我方数据优势构建创造条件。破坏敌机动道路,打乱其先期部署,迟滞敌方后续力量跟进,降低其战斗接续能力。灵活运用火力精打关键要点,阻断敌方战斗力生成脉络,先敌一步形成体系战斗力,进而在战场上夺得主动。
(三)把握态势:未来智能化战争的稳域控势还体现在对战争态势的把握上。一是要持续不断向敌方施压。随着智能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武器装备、编制体制的不断发展,现未来战争中作战支援的水平将大幅提高,这种支援不仅体现在兵力的快速输送,武器装备的迅捷补给,还体现在组织结构的快速重组,体系力量的再次生成上。如果不能塑造持续不断向敌施压的有利态势,敌方极有可能在波次打击的间隙实现力量的再次重塑,那么攻击的实际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二是要实施灵活的战术转换。伊拉克战争期间,面对联军绝对的制空优势,伊军主动出击发起了海夫吉战斗,试图将联军拖入地面战斗,以便在阵地战中取胜。尽管从实战结果看,伊军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在作战指导上是积极的。未来智能化战争交锋领域更多且更为复杂,很难达到全领域全面领先的综合实力碾压,需充分利用灵活的战术转换寻求局部优势以带动战略主动。三是要精准控制贯穿战斗全程。未来智能化战争犹如武侠高手过招,胜负往往只在一瞬之间。瞬间的争锋所产生的局部失利,就有可能被对手抓住机会带动全局落入被动,进而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在作战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力求精准控制。在战场以外的领域下功夫,控制作战对手力量投入类型和规模;在作战过程中精准施策,控制战斗行动节奏;在作战情报方面力求精准,控制战斗持续和调整时间;在组织作战力量展开上力求缜密,控制战斗直接和关联空间,进而控制战斗影响范围。精准运用每一分力量,力求把握战场态势,扬长避短,形成整体作战优势。
作战形态由线式作战向全域机动拓展:早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抛弃了一攻城掠地为主、与敌人拼消耗的战法,采取非线式的空地一体作战,避强击弱、以迂为直,从侧翼实施大纵深的立体包围和机动进攻,而这种作战形态在未来智能化条件下将被更为广泛地运用。
(一)大范围机动攻防:未来战斗不仅在空间上向全域拓展,战斗部署亦呈现小型、多能、疏散的特点,战斗样式转换愈加频繁,在攻防结合中以动态为主,立足于机动中寻求主动。一要在动中寻找战机。不论技术条件怎么发展,武器装备如何更新,一支部队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在智能化条件下的未来战场,侦查手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场上的迷雾将被进一步驱散,甚至趋于透明,两支部队的交锋就在于谁能更早的把握对方的弱点进而一击毙敌。而对方的短板弱项往往会被其通过种种手段进行隐藏,这就需要在大范围机动中争取主动,寻找战机。二要在动中抓住战机。中国的古代兵书有这样的记载:“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可见在战场上交战双方的胜负往往遵循聚优散劣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所谓的聚优散劣早已不仅仅指兵力的多寡,而更多的是指作战力量的强弱,达成局部力量的整体优势方能夺得胜利。在大范围机动中实现作战力量的优化配比,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通过机动形成聚优态势以求取得关键胜利。三要在动中创造战机。孙子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一流的指挥官不应当被动地等待战机的产生,而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用利益诱惑对手犯错,用谋略诱导对手犯错,用形势逼迫对手犯错。未来作战务必要跳出思想思想藩篱,树立大局观意识,不以杀伤兵力为目的,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从传统的等待战机转变为在大范围机动攻防中创造战机。
(二)远距离超视打击: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战火力杀伤力进一步提升的同时,更趋于远距离超视距发展。一是精确制导占据主导。海湾战争中,美军投入了占弹药总量8%的精确制导武器,却完成了摧毁伊拉克重要目标的80%以上。而到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制导武器就已经达到90%以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精确打击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一支合成部队战斗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未来智能化战争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也将进一步朝着远射程、智能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并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二是算法战贯穿全程。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给军事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指挥控制、信息处理和传递等方面,信息技术本身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对敌武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战争中数据制权将愈发重要,算法战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战斗样式,贯穿于战争始终。三是舆论战愈发重要。《孟子》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然而现代社会,判定一场战争双方是否“得道”往往决定于双方的舆论攻势。舆论战展开于战斗之前,贯穿于战斗始终,继续于战斗之后,其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战场上的真枪实弹。要想在智能化战争中取得主动,就必须在战前注重舆论引导,塑造利于己方的有利态势,瓦解对手的抵抗意志。
(三)精确化组织协同:智能化化条件下非线性、非程式化战场结构打破了以往攻防之间相对独立的稳定状态,更多时候显现出攻防交织、频繁转换的无序状态,战场复杂度进一步提高,对作战过程中的组织协同有了更高要求。一是要对作战过程有序控制。随着智能化技术水平进一步发展,未来战争将朝着无人化、自主化进一步发展。涉及到的领域、兵种、武器装备类型将会进一步增多,如果不能对其过程进行精准谋划、高效组织,极有可能出现自身战力折损。整个海湾战争中,美国向中东地区运送了约4万个集装箱,但由于标识不清,其中有2万多个不得不重新打开、登记和封装,直至战争结束,这项工作还未完成。二是要对作战力量精确组织。未来战争的发展随着精确制导武器、一体化作战平台、新式电子技术器材等高技术水平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愈加复杂精密,在带来巨大的战力提升的同时,也给多种作战力量的组织协同带来了巨大挑战。美军作为当今世界一流军队也无法完全避免误伤的存在,据统计,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误伤率在15%到20%之间,“沙漠风暴”作战中误伤率高达20%,随后美军开始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来规避误伤风险,但在之后的伊拉克战争中依然达到10%以上。三是要对火力毁伤精准评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智能化战争中,火力毁伤也必然是作战过程中的要点、难点,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的进程和结局。未来智能化作战过程中要进一步突出精确化数据分析的重要作用,实现对火力毁伤的精准评估,使指挥决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火力运用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
作战方法由杀伤消耗向体系破击转变:未来智能化战争中,随着高科技武器的大量使用,交战双方的机动能力、远程打击能力、侦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等都将有极大的提高。作战空间进一步拓展,战场结构愈加复杂。一场战斗中战斗样式频繁转换,攻防一体紧密结合。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精密的体系对抗往往会因为中间环节的缺失导致整体功能的瘫痪,这也给我们未来作战方法指明了方向。
(一)注重发扬非对称作战思想:早在1947年,毛主席首次完整提出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这本身就可以认为是一种非对称作战思想的体现,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压制敌方优势,其核心便在于扬长避短、争取主动。未来智能化战争中非对称作战的效能更加突出,也给交战双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是注重找准敌方薄弱环节。未来智能化战争中针对体系破击,要综合运用火力突击、精确制导、侧翼突击、立体机降等多种手段对敌薄弱环节进行“瘫体”攻击、“点穴”攻击,以最小的杀伤程度带来最大的杀伤收益。二是注重新质武器力量生成。不久前结束的亚阿冲突中,阿塞拜疆利用无人机技术优势,抓住亚美尼亚防控体系薄弱这一弱点广泛开展空中打击,损毁亚方大量地面武装力量,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迫使亚方割让纳卡地区主权并赔款500亿美元。可见未来战争中新式武器的合理使用将产生巨大的作战效能,甚至直接左右战争的结果。三是注重局部力量优势构建。不论是美军的“空地一体战”还是前苏军提出的“大纵深立体作战”,其着眼的核心便是在敌薄弱环节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高效的组织协同营造局部的力量优势,从而达到全面瓦解敌作战体系的目的。这里的“局部”往往隐藏在全域范围的各个角落,使得未来的战争具有更加明显的全时空、全过程、全领域、全力量、全样式的作战特性,战法运用的综合性、广泛性也有了极大提高。
(二)注重数据优势构造: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智能化技术本身也已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助推器,在更多军事领域得以深入发展和运用。一是战场透明,先敌一步。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基本规律贯穿于战争出现和发展的始终,直到今天亦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在新技术手段条件下,战场迷雾被进一步驱散,对拥有数据优势的一方来说,往往意味着战场环境趋于透明,情报获取愈加全面,在情报优势的支撑下,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将拥有更多战争主动权。二是构筑优势,创造战机。数据优势还体现在利用算法战构筑时空优势,在战术开展上掌控先机。海湾战争中,“沙漠风暴”行动前,美国利用计算机病毒成功侵入伊拉克军事指挥中心的主计算机,造成伊军指挥系统工作不畅,为己方飞机突袭创造有利条件。这是计算机病毒作为信息武器第一次用于实战,此后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迅速向着深度和广度拓展,对战斗行动的影响和制约愈加巨大。三是强化整体,剔除短板。木桶效应中,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了桶的容量大小。这个理论在军事斗争中同样适用。未来智能化战争必将是体系与体系间的对抗,任何一个短板弱项都有可能成为对手突破的缺口,进而呈现“决堤”效应。信息层面的交锋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多种样式的信息攻击手段,更要注重自身信息防御,强化整体作战效能,实现体系对抗整体决胜。
(三)注重协同形成合力:若要打赢智能化条件下的未来战争,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作战力量聚合程度,在体系对抗中实现整体作战优势。一是要实现高程度体系融合。高效的协同是未来优秀军队的基本指标。这体现在协同主体由“内”向“外”拓展,协同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延伸,协同重心由“行动”向“效果”兼顾。二是要实现高质量动中通联。在指挥体系网信一体深入融合背景下,要着力实现指挥范围、指令传达速度、通联对象数量等方面的巨大飞跃。更要满足作战单元在极端条件下多种现实需要,切实在作战力量中构建一条稳定快速的联通通道,实现指挥控制协同效率的新飞跃。三是要实现力量构成小配属大支援。随着作战部署趋向小型、多能,新型军队要具备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在未来战争中,只需要小配属甚至不配属,完全依靠其自身力量进行模块化编组即可。而在更高层次的军种联合方面,应朝着支援协同更加紧密,支援通道更加顺畅,支援时间进一步压缩,支援效果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停火后的纳卡地区究竟是怎么样的惨状?
和平太久了,总有人期待世界发生点什么事情。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两个国家因为土地问题发生了冲突,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场战争打到非常的惨烈,特别是亚美尼亚,男人战死战场,女人都带枪上阵,可见战争的惨烈程度。最后在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斡旋之下,战争暂时结束了,但是纳卡地区却是惨不忍睹,到处都是士兵的尸体以及倒塌的房屋。停火后的纳卡到底有多惨?我给大家说说吧。
一、到处都是尸体。
纳卡停火之后,俄罗斯军人进入纳卡地区,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公路两边都是士兵的尸体,而且这些尸体还没有腐烂,但是,身体上到处都是子弹。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到处都被炸毁的汽车,坦克,现场可以用惨不忍睹,触目惊心来形容,没有经过过战争的人,看到这样的图片会被震惊甚至感到恶心想吐,这就是真正战争带给大家的伤害。
二、房子被烧掉。
根据停火协议有部分地区交给阿塞拜疆保管,但是这里以前是亚美尼亚人的家,他们不想给阿塞拜疆人留下任何东西,所以,当他们把东西搬出之后,自己点火把房子给烧了,看到自己的家被自己烧了,这种背井离家的苦楚和惨状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这种惨状是深入骨髓让人久久难忘。
三、失去亲人后的无助。
亚美尼亚是小国,人口才几百万,这场战争导致很多人失去亲人,孩子没有了父亲,女人没有了老公,这种惨是会影响孩子几十年的,这种伤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战争只会增加大家的痛苦,给大家带来无法磨灭的伤害,好好珍惜现在和平的日子吧,看看纳卡地区,我们太幸福了,好好珍惜吧。
停火后的纳卡地区究竟是怎么样的惨状是:公路边堆满了损毁的汽车和大量遇难士兵的尸体。
停火后的纳卡地区公路边堆满了损毁的汽车和大量战争中身亡士兵的尸体,到处尸横遍野惨不忍睹,看不到任何生机的存在。
纳卡地区在停火之后一片狼藉,双方士兵的遗体层峦叠嶂,许多房屋倒塌,民众流离失所,现场惨不忍睹
地区和平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纳卡地区在经历战火之后,许多房屋纷纷倒塌,房子都被烧掉, 公路两边都是士兵的尸体,而且这些尸体还没有腐烂,但是,身体上到处都是子弹。同时到处都被炸毁的汽车,坦克,现场可以用惨不忍睹,触目惊心来形容,
当地人被逼走,大量房屋被焚毁
首先大家都知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是因为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发生战争。但纳卡地区究竟是什么样的,面积多大,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首先纳卡地区的全称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面积是44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深圳那么大。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17万人,最初纳卡地区在国际上,普遍被认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1923年7月7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下建立 。
但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苏联的政权出现一些问题,纳卡地区也变得有些复杂。当时阿塞拜疆可能是想快速将这一地区吃下,引起了当地人的反感。而这时候亚美尼亚给那卡地区精神与物资的支援,纳卡地区的人便想站到 亚美尼亚那边。1987年8月纳卡地区的居民,写了一份要求与亚美尼亚统一的请愿书交给莫斯科。这份请愿书上有纳卡地区数万人的签字,1988年2月20日,纳卡地区议会投票决定,纳卡地区与亚美尼亚统一,后来亚美尼亚跟阿塞拜疆多次因纳卡地区的问题,而发生冲突。
总而言之阿塞拜疆跟亚美尼亚,争这个那卡地区几十年了,中间谁也不服谁,但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直到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爆发新一轮冲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后续并持续了数日的军事对抗,但两个国家的实力不对等,战争没开始多久阿塞拜疆就占了上风。首先阿塞拜疆背后有土耳其的支持,而亚美尼亚这边想抱俄罗斯大腿,奈何俄罗斯跟阿塞拜疆的关系也不错,所以迟迟没有出手。
其次阿塞拜疆这个国家拥有1000万的人口,而亚美尼亚只有306万人。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最终以亚美尼亚战败收场。协议上写明除维和区外的纳卡地区控制权全部归还阿塞拜疆,而且还要赔偿500亿给阿塞拜疆。协议上还有一点比较特别的是,阿塞拜疆要求纳卡地区的居民全部搬走。也就是说他们只想要纳卡地区的土地不想要当地人,可能阿塞拜疆方面是担心,留下当地人会有隐患,怕他们到时候又会闹独立之类的,干脆就直接赶走。
但纳卡地区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现在却突然要他们搬走,大部分人肯定是不愿意的。但这时候反对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当地人离开之前都将自己的房屋烧毁,将基础设施全部破坏掉。因为从纳卡地区撤离的路线只有一条,所以这段时间纳卡地区堵车特别严重。
亚美尼亚VS阿塞拜疆,两者如今单论军事实力谁更强?
阿塞拜疆的军事实力更强一些。
根据英国的《简氏防务年鉴 》,亚美尼亚陆军总共有200辆T-72坦克,还有一些新型的反应装甲。除了T-72坦克外,亚美尼亚陆军还配备了更先进的T-80主战坦克,但数量很少,只有20辆。亚美尼亚陆军T-72BV主战坦克参加了俄罗斯坦克大赛。尽管他们都继承了苏联红军的一些遗产,但阿塞拜疆军队也装备了T-72坦克,但在数量和性能上都优于亚美尼亚军队。根据数据,陆军总共装备了395辆T-72 SIM2改装坦克。该坦克是以色列推出的升级版。
它配备了新的GPS定位系统,更先进的系统和响应系统。装甲和战斗力不再相同除了T-72坦克外,阿塞拜疆陆军还配备了100辆T-90主战坦克。仅比较坦克的数量和性能时,阿塞拜疆军队就更具统治力。阿塞拜疆的土地面积不到90,000平方公里,人口为1000万,这也许使人们感到惊讶。它如何发展这样一支强大的地面装甲突击部队?
事实证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化学工业的发达,早在苏维埃时代,阿塞拜疆是仅有的两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共和国之一,另一个是俄罗斯。独立后,尽管遭受挫折,该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是积极的。截至2014年,阿塞拜疆的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外汇储备超过500亿美元。它的人口,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是邻国亚美尼亚的几倍。从这个角度来看,阿塞拜疆可以花很多钱来增强其军事实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单论军事力量的话,就比“筹码”的话,很显然阿塞拜疆更有战斗力,实力更强一些。其实这个结论不难解释,阿塞拜疆人口和经济实力都要比亚美尼亚更强,而且国防预算也要更高。两个国家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来自前苏联和俄罗斯,所以质量方面差距并不大,但是数量方面阿塞拜疆明显更占优势。
阿塞拜疆更强。阿塞拜疆拥有海陆空三军,并且装备精良,亚美尼亚只有陆空两军,没有海军,装备不如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更强。
阿塞拜疆采用的是义务兵制,该国有6.6万名现役军人,另有30万预备役军人
亚美尼亚也是义务兵制,目前,该国有5.1万名现役军人,另有21万预备役军人。
有一场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的战争,结果是亚美尼亚战胜。所以我觉得亚美尼亚强一些
单论军事力量的话,就比“筹码”的话,很显然阿塞拜疆更有战斗力,实力更强一些。其实这个结论不难解释,阿塞拜疆人口和经济实力都要比亚美尼亚更强,而且国防预算也要更高。两个国家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来自前苏联和俄罗斯,所以质量方面差距并不大,但是数量方面阿塞拜疆明显更占优势。这仅仅是比拼“筹码”而已,并非综合实力。
亚美尼亚在各方面都比较劣势的情况,依旧在冲突中不落下风,其中必然有一定的道理。这主要是因为,亚美尼亚的“人”更厉害一些。亚美尼亚几乎同正统的俄罗斯人相似,他们信奉教育立国,而且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在苏联时期,亚美尼亚一直是官僚和技术人员“主产地”,而阿塞拜疆则信奉伊斯兰教,相对来讲受教育程度要弱一些,这也是亚美尼亚能在“筹码”弱势的情况,不落下风的重要原因。
两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一样,所以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差距也比较大,而后勤保障方面,亚美尼亚也要远胜对手。苏联解体之后,亚美尼亚很多人被阿塞拜疆驱逐出国,结果导致阿塞拜疆进入“大瘫痪”,由此可见,亚美尼亚人确实在“知识”、“个人能力”方面更占优势,所以亚美尼亚在苏联时期备受重用,这也造成了亚美尼亚对打仗特别在行,战斗力和组织力要明显更胜一筹。
如果对比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综合军事实力的话,两国武器“筹码”差距并不大,但是亚美尼亚的人文素质更高,单兵作战能力和集群组织力更为紧密,战斗力显然更强,两者不受外来者干预,全凭自身实力“单挑”,亚美尼亚胜出,没有任何争议可言。
阿塞拜疆军队为什么打不过亚美尼亚军
据法新社4月2日报道称,高加索小国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近日爆发激烈武装冲突,双方各有损失。其中,阿军有12名军人阵亡,1架直升机被击落,而亚美尼亚方面则有超过100名士兵伤亡,6辆坦克和15门大炮被摧毁。如果这一战报属实的话,显然阿军战斗力更胜一筹。那么,这两个脱胎于同一母体的内陆小国军力到底如何?双方的差距和优势又是怎样形成的?本文将从两国陆、空军主力装备的角度展开解析。
阿军装甲部队强大
据英国《简氏防务年鉴》介绍,亚美尼亚陆军共装备有200辆T-72主战坦克,其中一部分T-72BA坦克配备有新型“接触-5”反应装甲。除T-72坦克外,亚美尼亚陆军还装备有较先进的T-80主战坦克,但数量较少,仅有20辆。
资料图:俄罗斯坦克大赛上的亚美尼亚陆军T-72BV主战坦克。
虽然都继承了一部分当年苏联红军的遗产,阿塞拜疆陆军也配备有T-72坦克,但其在数量和性能上均优于亚美尼亚陆军。有资料显示,阿陆军共装备有395辆T-72 SIM2改进型坦克,该型坦克为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推出的升级版本,配备有新型GPS定位系统以及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和模块化反应装甲,战斗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资料图:俄罗斯防务展上展示的T-72 SIM2坦克。
除T-72坦克外,阿塞拜疆陆军还装备有100辆T-90主战坦克。如果仅比较坦克数量和性能而言,阿塞拜疆陆军要更占优势。
资料图: 俄军T-90坦克集群。
或许人们感到奇怪,阿塞拜疆国土面积不到9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千万,怎么能发展起如此强大的地面装甲突击力量呢?原来,凭借发达的油气化工产业,阿塞拜疆早在苏联时代就是仅有的2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另一个是俄罗斯)。独立后,该国经济发展虽有波折但总体向好。截至2014年,阿塞拜疆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外汇储备超过500亿美元,其无论人口、面积、GDP,都数倍于邻国亚美尼亚。由此看来,阿塞拜疆能掏出大把银子加强军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亚方远程打击占优
再说战术导弹方面,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陆军均装备有SS-21“圣甲虫”B(又称“圆点”)战术导弹,其中亚美尼亚至少拥有8辆发射车,而阿塞拜疆有3辆。“圣甲虫”B最大射程120千米,打击精度(CEP圆概率误差)小于95米,可携带约500千克重的高爆战斗部或化学武器弹头。
资料图:2013年巴库阅兵式上拍摄的阿塞拜疆陆军“圣甲虫”-B战术导弹发射车。
除”圣甲虫“导弹外,亚美尼亚陆军还拥有8辆”飞毛腿“B战术导弹(最大射程300千米,可携带1吨重的高爆弹头,打击精度小于450米)发射车以及32枚导弹。从整体规模和导弹型号比较,亚美尼亚陆军的远程打击能力占有较大优势。但需要说明的是,除非事态极其严重,否则这种“准战略武器”不大可能被运用于中低烈度的边境冲突,而这无形中大大限制了亚美尼亚军队的反击能力。
资料图:处于起竖发射状态的“飞毛腿”战术导弹发射车。
不过,亚美尼亚背后也有靠山。据西方媒体2013年6月报道,俄军已在亚美尼亚境内部署了数量不详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发射车,并未透露具体地点。该系列导弹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通过更换模块的方式调整最大射程,对阿塞拜疆具有很强威慑力,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后者不敢随意扩大战事。其中“伊斯坎德尔”M最大射程500千米,可携带480千克或700千克的高爆弹头,由于采用了”惯性导航+末端光学制导“复合制导方式,打击精度可达到10米内。
资料图:“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发射车。
另据亚美尼亚新闻网站“Times.am4月3日报道称,2日晚,亚美尼亚陆军已将“圆点U”战术导弹和BM-30“龙卷风”远程多管火箭炮系统运往冲突地区。“龙卷风”多管火箭炮也是双方部队均有配备的远程地对地武器装备。
资料图:阿塞拜疆陆军配备的BM-30远程多管火箭炮。
阿空中战力居上风
空军力量方面,由于都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空军和亚美尼亚空军装备有很多同型战机,例如苏-25攻击机,阿空军就装备有11架。亚美尼亚空军也装备有一批苏-25攻击机,但数量不及阿空军。
除苏-25攻击机外,阿塞拜疆空军还装备有13架米格-29战斗机,这些战机除可执行制空作战外,必要时也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可见不论是从机群规模,还是种类上,阿空军均强于亚美尼亚空军。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都装备有米-24系列武装直升机,其中阿空军装备有18架米-35(米-24出口改进型),据悉2010年又订购了24架,亚空军则装备有15架米-24,阿方优势不言而喻。
除常规战机外,阿塞拜疆空军还曾于2008年从以色列购买了10架“赫尔墨斯450”以及5架“苍鹭”远程无人机,用于边境监视及侦察任务。从战场空中侦察和监视能力方面对比,阿塞拜疆军方也要强于亚美尼亚方面。“赫尔墨斯450”无人机最大巡航速度每小时130千米,最大航程3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20小时。
另据西方情报机构统计,阿塞拜疆于2010年购买了2套俄制S-300PMU2远程防空导弹系统,虽然性能已不算最先进,但也足够保卫该国领空。
总体来看,财大气粗的阿塞拜疆,无论军队规模还是现代化程度都强于亚美尼亚军队,尤其在空地打击和战术情报获取方面更是优势明显,“高加索之虎”果非浪得虚名。
亚洲金融危机是指发生于哪一年?
亚洲金融危机是指发生于1997年的重大金融事件。
东亚是亚洲的东部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国。
西亚指亚洲的西部地区,包括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格鲁吉亚、阿富汗、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东南亚是亚洲的东南部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柬埔寨、缅甸、文莱和东帝汶。
中亚指中亚细亚地区,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南亚是亚洲的南部地区,包括印度、马尔代夫、不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
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首先席卷泰国,随后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地。这场风暴导致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并引发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它对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了冲击,导致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进而引发社会经济萧条。这场危机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局面,导致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萧条,政局也开始出现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承受了巨大压力,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由于中国实施了谨慎的金融政策和之前采取的一系列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在危机中未受到直接冲击,金融和经济保持了稳定。为了缓解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国家的援助。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的框架内,并通过双边渠道,向泰国等国提供了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援助,并向印尼等国提供了进出口信贷和紧急无偿药品援助。以上内容参考了百度百科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资料。
亚美尼亚购买印度卡车炮
亚美尼亚购买印卡车炮
据印度网站消息,总部位于浦那的巴拉特锻造公司宣布其子公司卡利亚尼战略系统公司已收到一份155毫米卡车炮的出口订单,订单总价值为1.555亿美元,将在三年内制造交付。印度国防部的消息来源证实,采购国是亚美尼亚,据说有意向购买四到五个团的155毫米卡车炮(MGS)。
每个团将由18到20门火炮组成。而符合这一限制的卡车炮只有MARG155-BR/TC-20卡车炮。无独有偶,之前亚美尼亚还曾向印度购买了皮纳卡火箭炮和反炮兵雷达,看来亚美尼亚对印度武器爱的深沉啊!
MARG155-BR卡车炮由卡利亚尼战略系统公司研制,研制编号为TC-20卡车炮。
该炮底盘为印度Ashokleyland公司的ALSMK.4型4X4卡车,车长7.395米,宽2.5米,车高2.96米,总重7.25吨,车辆离地间隙0.305米,有效载荷能力为5-7.5吨,安装有一台177马力W06DTI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82千米/小时,换装了特殊外形的5人防弹驾驶室,可防7.62轻武器射击与炮弹破片。
该车战斗全重为18吨,车尾安装有兼具驻锄功能的平台,因此车长显著增加。
该车安装有一门39倍口径155mmULH超轻型榴弹炮的简化版火炮,采用钢制材料,总重6.8吨。其炮身采用155毫米39倍口径身管,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复进机筒和制退机筒在炮管上下布置,直接安装在卡车底盘尾部转盘上,火炮炮口制退器向前收纳在驾驶室顶部凹槽内,后面有行军固定器固定。
这门火炮横向方向角25°,仰角为-2°至+72°,采用短隔螺式半自动炮闩,需要人工安装底火和装填射击。最大射速为3分钟内12发,爆发射速30秒内三发,其发射非增程炮弹的射程为24.7千米,发射增程弹的射程为30千米,总共携带18发弹药。
其炮尾有一个延伸段,可能是一种类似于弹簧储能的辅助装弹装置。车厢内安装了火控系统,白天可在1.5分内,夜间2分钟内准备开火。2022年9月,亚美尼亚还购买了4套印度的皮纳卡多管火箭炮(PinakaMLRS)。
这种火箭炮采用印度巴拉特公司特许生产的太脱拉科洛斯-815型8×8越野底盘,公路最大行驶速度达70千米/时,最大坡度角30°,最大续航里程500千米,乘员舱内安装有先进的火控计算机、自动火炮校准以及定位系统。
后部底盘上装有发射箱转台,采用电动高低机和方向机,方向射界±90°,最大仰角55°,上面安装有2个装填6枚火箭弹的模块式发射箱,可整体吊装更换。皮纳卡火箭炮可发射MK-1/2无控火箭弹和制导火箭弹。Mk-I火箭弹弹长4.95米,弹重275千克,最大射程37.5千米,圆概率误差为1-2%,Mk-IEnhanced火箭弹,射程40千米。
MK-2型火箭弹弹长5.20米,最大射程60千米,圆概误差在射程的1-2%的范围以内,12枚火箭弹能44秒内发射完。制导火箭弹全重325千克,长5.17米,战斗部重100千克,推进剂重132千克,配备惯性导航+卫星制导,能够在48秒内齐射,攻击700x500米的区域,射程达到80千米。
全系统包括6辆发射车、1辆弹药补给填装车,1辆指挥车、“数字科拉”高空气象雷达,施瓦提相控阵炮兵定位雷达。亚美尼亚人用它来弥补远程火箭炮数量的不足。
2020年3月,亚美尼亚用4000万美元购买了四台由DRDO和巴拉特电子公司开发生产的Swathi反炮兵雷达,后来就有消息说其在2020年9月的纳卡战争中不能准确侦测敌方炮弹来向,计算出的预计轨道误差很大。但其实这4台反炮兵雷达一直到2021年1月22日才由安-124-100运输机运送到亚美尼亚,根本没赶上战争。
Swathi反炮兵雷达采用Tatra8x8卡车底盘承载,后部安装有相控阵雷达阵面与控制舱,另外还有一辆单独的电动车为雷达供电,可以自动跟踪并传输敌方炮兵数据到指挥中心,雷达可以联网在一起协同工作,提高精度。
该型雷达展开时间30分钟,相控阵雷达在固定时可扫描90°扇区,电扫情况下方位角+/-45°,可在30秒内向任一侧旋转135°进行扫描,可同时探测7个目标,探测速度1-2分,对105毫米口径以上炮弹的探测距离为2-30千米,对非制导火箭弹的探测距离为4-40千米,对敌方81毫米口径迫击炮炮弹的探测距离为2-20千米,也可以跟踪和监控友军武器射击的轨迹。
该雷达可抗电子干扰和地杂波干扰,具有自适应雷达资源调度功能,可提高效率和可靠性。该型雷达适应温度-20至+55°C,可抗恶劣环境,适应4900m千米海拔的高原。亚美尼亚用它来抵消阿塞拜疆的炮兵优势。
亚美尼亚之所以去买印度武器,主要还是因为阿塞拜疆、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刺激了亚美尼亚,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由于指责印度克什米尔问题、并且支持巴基斯坦,因此与印度交恶,印度因此主动将亚美尼亚视为朋友,通过国防,贸易、投资等各种手段使亚美尼亚成为印度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用来制衡阿、土、巴三国。
而亚美尼亚也在寻求能够替代俄罗斯的新供应商,正好印度不断寻求对外武器出口,双方就一拍即合,逐步增加贸易数量。
通货膨胀例子详细
2006 年,津巴布韦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案例之一。经济不稳定,该国许多公民无法养家糊口。
然而,津巴布韦的金融困境并非现代独有。由于政府超支、战争、腐败和过度印钞,直到纸币本身的价值超过货币,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种经济破坏会导致粮食短缺和暴乱,因为恶性通货膨胀会完全破坏一个国家的稳定。
法国人民经历了从 1795 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恶性通货膨胀时期。根据经济教育基金会的说法,在 1793 年至 1795 年的财政困难时期,革命期间的管理机构国民议会过度印制了当时法国的货币——用于偿还债务。
到 1795 年 11 月,流通量达 197 亿枚,自首次印刷以来,该货币的价值已下跌 99%。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通货膨胀严重到 1796 年 8 月,高达 304% 。为了对抗恶性通货膨胀,国民议会于 1795 年 12 月实施了价格控制并停止印刷货币。
德国在 1920 年代经历的恶性通货膨胀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凡尔赛条约在战后造成了沉重的赔偿债务负担,导致德国政府印刷越来越多的货币,导致其贬值。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该国在 1922 年底错过了付款,因此,到 1923 年 10 月,该国的月通货膨胀率达到 29,500% 。
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希腊在二战期间被轴心国占领后,开始面临恶性通货膨胀的金融挑战。不幸的是,希腊的恶性通货膨胀在解放后只会变得更糟,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在 1944 年 10 月达到 13,800% 的峰值。在此期间,由于战争基本上消除了贸易,该国负债累累。
1945 年 12 月,希腊在 18 个月的时间里实施了几种不同的策略来稳定国家,之后希腊的极端资金困境终于结束了。这些方法包括创建一个超中央银行、对外援助和改革国家货币。
匈牙利的恶性通货膨胀时期在 CATO 研究所的名单中名列前茅,是通货膨胀率最差的国家。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1946 年 7 月,匈牙利的恶性通货膨胀达到了 13,600,000,000,000,000% 的高度,价格几乎每 16 小时翻一番。与名单上的其他国家一样,匈牙利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匈牙利已经处于枯竭状态,其货币套印重创了匈牙利的经济。该国在金融改革后开始复苏,但作为和平条约的一部分,该国被命令向俄罗斯支付巨额赔款。
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到 1989 年 7 月,月通货膨胀率达到 197% 。这导致了骚乱和对资源的掠夺,直到卡洛斯·梅内姆 (Carlos Menem) 接管了这个国家。在 1990 年代降低进口税并引入外国投资后,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终于显着下降。
地震发生后,政府领导人决定关闭亚美尼亚核电站,也称为 Metsamor 核电站,导致 1990 年代初至中期严重的能源和供应短缺。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这些因素最终导致 1993 年 11 月的月通货膨胀率达到 438% ,价格几乎每 13 天翻一番。
在匈牙利和津巴布韦之后,由于政府腐败、价格管制和南斯拉夫战争,南斯拉夫是恶性通货膨胀记录第三严重的时期。据CATO研究所称,该国80%以上的资金流向了军队和警察。
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到 1994 年 1 月,南斯拉夫的月通货膨胀率达到 313,000,000% 的高度,价格每 1.41 天翻一番。为了避免饥饿,许多南斯拉夫人会排长队等待食物。为了结束严重的经济危机,南斯拉夫彻底调整了货币政策和货币第纳尔。
津巴布韦背后的历史以及该国的恶性通货膨胀是复杂的,但简而言之,可以追溯到政府政策和供应短缺。2006 年,该国印制了大量货币津巴布韦元 (ZWD),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并于同年第二次印制其公职人员的工资。根据CATO 研究所的数据,该国的金融困境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 2008 年通货膨胀率达到 79,000,000,000%,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人们愿意借钱,但他们不愿意白白借钱,”津巴布韦的一位讲师在 2006 年告诉BBC。“通常是 90% 或 100% 的利率。” 不幸的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尽管津巴布韦的经济有所改善,但在最近的 2019 年恶性通货膨胀率达到 300%,但仍在继续挣扎。
随着委内瑞拉中央银行委内瑞拉中央银行于 2021 年 3 月发表声明,该国继续面临通胀挑战,将发行新的 200,000、500,000 和 100 万张钞票“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
中东地区的新信息(2011年七年级下册地理题上的)
中东名称的来源据说是: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近东 (Near East),通常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称已为「中东」取代,但两者常通用。)[the Near East] 欧洲人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但伊朗除外。远东: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 1.中东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 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地图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 中东的国家与地区
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足够了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 1.中东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 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 中东的国家与地区
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现在,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斯兰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马来西亚这样的其他民族国家。
其民族分别是波斯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信了伊斯兰的印度人)、普什图人、马来人。 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总称,包括沙特、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就是以基督教为主,但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中东名称的来源据说是: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 (近东 (Near East),通常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此称已为「中东」取代,但两者常通用。)[the Near East] 欧洲人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地区,但伊朗除外。远东: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 1.中东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 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地图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 中东的国家与地区
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1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2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3 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这才是精华……采纳……
2011年中东迪拜能源,环保,水处理博览会
2011年中东迪拜能源电力展/迪拜国际水处理展览会/2011年迪拜能源,环保,水处理展览会/
展会时间: 2011年03月08日~03月10日
展会地点: 迪拜世贸中心
招展单位: 北京迈斯百特国际展览公司
未来计划:
未来五年,海湾国家将相关项目上的花费将超过7000亿美金;
★ 耗资470亿美金于住宅和公寓建设,如:耗资30亿美金建设迪拜棕榈岛;
★ 耗资500亿美金于建造世界第一个全太阳供应城市;
★ 耗资230亿美金于旅馆和假日旅游胜地建设,如:未来几年将建设500多个旅馆;
★ 耗资250亿美金于主题休闲公园建设,如:“Dubai Land”将耗资55亿美金;
★ 耗资170亿美金于港口和机场建设,如:迪拜国际机场的扩建将耗资25亿美金;
★ 耗资540亿美金于商务楼和办公楼建设,如:迪拜金融城将耗资30亿美金;
★ 耗资310亿美金于基础设施建设,如:“Dubai Rail Project“ 将耗资40亿美金金;
就这些,希望能对你有帮助~O(∩_∩)O~
生意社7月6日讯 本周中东地区只有一小笔现货交易达成。Qafco是唯一竞标IPL尿素的AG生产商,Mesaieed离岸价550美元/吨。其它生产商表示现阶段不提供8月的货物。
“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 1.中东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 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 中东的国家与地区
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中东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最敏感的地区之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东一直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的重要海湾——波斯湾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资源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更增加了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另外,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也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题,也称巴以冲突。中东问题是列强争夺的历史产物,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热点问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现在,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斯兰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马来西亚这样的其他民族国家。
其民族分别是波斯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信了伊斯兰的印度人)、普什图人、马来人。 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总称,包括沙特、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就是以基督教为主,但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
亚投行有多少成员国?
截至2017年5月13日,亚投行有77个正式成员国。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按大洲分,亚洲34国,欧洲18国,大洋洲2国,南美洲1国,非洲2国,总计57国。
2017年3月2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布批准13个新成员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达到了70个。在新成员名单中,非地区成员有8个,比利时、加拿大、埃塞俄比亚、匈牙利、爱尔兰、秘鲁、苏丹共和国和委内瑞拉。而地区成员有5个,分别是阿富汗、亚美尼亚、斐济、中国香港和东帝汶。这是亚投行2016年成立以来第一次接收新成员。
2017年5月1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宣布批准7个新成员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达到了77个。在新成员名单中,有三个亚太区域内国家和四个亚太区域外国家,他们分别是巴林、塞浦路斯、萨摩亚、玻利维亚、智利、希腊和罗马尼亚。
亚投行现在有57个成员国。
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旨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
亚投行成员国有: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近期有意向加入国家有: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57个。
阿联酋正式加入亚投行 成第34个创始成员国据中国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介绍,在阿联酋正式加入前,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为33个,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卢森堡、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新西兰、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瑞士、塔吉克斯坦、泰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今年3月31日是亚投行接收新意向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截止日期,之后需要两周时间征求各意向创始成员国的意见。因此,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最早4月15日才能确定。3月31日之前未能申请加入的国家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亚投行现在有57个成员国。
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旨在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
亚投行成员国有: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
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近期有意向加入国家有: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等57个。
拓展资料:主要宗旨:
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主要职能:
为履行其宗旨,银行应具备以下职能:
(一)推动区域内发展领域的公共和私营资本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发展;
(二)利用其可支配资金为本区域发展事业提供融资支持,包括能最有效支持本区域整体经济和谐发展的项目和规划,并特别关注本区域欠发达成员的需求;
(三)鼓励私营资本参与投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发展的项目、企业和活动,并在无法以合理条件获取私营资本融资时,对私营投资进行补充;并且,
(四)为强化这些职能开展的其他活动和提供的其他服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郎咸平:“一带一路”逐步实施 美国为什么反对亚投行
1. 东亚指亚洲的东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国。这个地区的地势西高东低,分为四个阶梯。
2. 西亚指亚洲的西部,包括土耳其、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格鲁吉亚、阿富汗、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3. 东南亚指亚洲的东南部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菲律宾、柬埔寨、缅甸、文莱和东帝汶。
4. 中亚指中亚细亚地区,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5. 南亚指亚洲的南部地区,包括印度、马尔代夫、不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
6. 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
美国为什么也不欢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它实际上是忌惮这两个金融机构支持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由此带动的中国崛起。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已经是124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等都是第一或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整体也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中国的崛起正在逐渐敲击美国的危机意识。
为了打击崛起中的中国,美国推出了“重返亚洲计划”。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开出了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加入条件,其实际目的就是为了联合中国周边国家或主要贸易伙伴,建立起一个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全新的国际贸易组织。
根据各国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金为1000亿美元,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将以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亚投行成立之初就定位于为基建服务,特别是为高铁服务。在高铁领域,美国和日本的企业都没有比较优势。因此,美国不愿意为亚投行出资。
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都非常欢迎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以前亚洲地区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7300亿美元。对于巴基斯坦等国家来说,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愿意借钱给它搞基础建设、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因此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将内陆国家和沿海国家通过公路网、铁路网连接起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并为世界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商品。通过更大范围的国际贸易,这个战略也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