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哄而散读音,一哄而散和哄堂大笑的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3-20 21:32:44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一哄而散拼音

一哄而散拼音是【yī,hònɡ,ér,sàn】。
1、一哄而散,汉语成语,拼音: yī hònɡ ér sàn ,释义: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2、一哄而散的出处是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
3、一哄而散的成语用法是作谓语、定语;指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4、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元,沈七去袁家讨债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门口服毒自尽,围观的人群纷纷冲进去哄抢贵重物品,等袁凤宾回家时早已一哄而散了。
一哄而散的例句:
1、议案未能通过,会议被一哄而散了。
2、参加同学聚会的人吵了起来,最终气氛一哄而散。
3、演唱会刚开始没多久,突然出现技术故障,大家不满地抱怨并最终一哄而散。
4、在家庭聚会中,突然出现了意见分歧,最后大家气愤离去,场面一哄而散。
5、在球场上,由于一场误判引发了球员双方的冲突,比赛被迫中止,观众们也纷纷一哄而散。
6、街头表演者的歌声和舞蹈原本吸引了很多人,但突然下起了雨,人们纷纷四散而去,场面一哄而散。
7、年会节目都表演完了,本来大家还想继续聚在一起喝个彩,但主持人的不慎出现公开失误,结果全场人都不高兴了,纷纷起身离开,场面一哄而散。

一哄而散的读音是什么

一哄而散的读音是[yī hòng ér sàn] 。
释义: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出处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
例句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朱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清·吴趼人《情变》第六回:白凤、阿男早收拾好钱文,向众人道谢,看的就一哄而散了。
成语用法
用于谓语、定语;指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成语故事
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元,沈七去袁家讨债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门口服毒自尽,围观的人群纷纷冲进去哄抢贵重物品,等袁凤宾回家时早已一哄而散了。

一哄而散读音 一哄而散读音及解释

1、一哄而散,汉语成语,拼音: yī hònɡ ér sàn ,释义: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2、例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朱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一哄而散哄的读音

一哄而散
【拼 音】:yī hòng ér sàn
【解 释】: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出 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示 例】:几个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听说老师来了;~.

一哄而散读音

一哄而散,yīhòngérsàn
释义: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拓展资料:
例句: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第十卷:“御笔朱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2、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3、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众人笑个不住,怕香菱拿他们出气,也都笑着一哄而散。
4、清·吴趼人《情变》第六回:白凤、阿男早收拾好钱文,向众人道谢,看的就一哄而散了。
5、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九回:“那些人见已经撞下了泼天大祸,口里叫了一声不好,就舍了袁伯珍,争门夺路的奔出房间,直至大门之外,一哄而散。”
6、真理钟没有金钱结合他们便一哄而散。
7、几个青年人在一起斗殴,看到**过来,一哄而散。
8、老人对这群吵闹的男孩一吼,他们便一哄而散
9、不久之后,人们一哄而散,去做他们自己的事.
10、简单地采取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做法,校本管理将必定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1、而我们一哄而散的去吃饭了,还非常自觉地帮小徐稍回来了一份。
12、在快乐游戏团队中,孩了们会因为她的到来而一哄而散
13、中秋之夜,在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了团圆饭后,小孩了们便一哄而散了
14、工程师一讲出来,大家笑的一哄而散,这件事也就没人再或敢提起
15、当我从她们旁边经过时,她们就“哇”地一声大叫,一哄而散
16、大家都惊奇地看着那块石头,过了一会儿,大家一哄而散
17、一哄而散的做法,校本管理将必定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8、如有城管突击扫荡,便会有人一声呼哨,眨眼间,小贩们一哄而散
19、同住三载情意长,一哄而散走四方。强忍双泪面含笑,却道天秋好个凉。
20、刘邦和那帮子兄弟听见声音明白没饭吃了,就都一哄而散了
21、专家们讨论完了,一哄而散,问题仍然摆在那里,原封未动
22、可后来有人认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后,众门徒一哄而散

一哄而散的读音 一哄而散怎么读

1.一哄而散的读音:yī hòng ér sàn。

2.一哄而散释义: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一哄而散怎么读音

一哄而散的拼音是[yī hòng ér sàn]。
知识扩展:
一哄而散,释义是: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也形容事物脆弱,经不起冲击。
例句:老师一走,整个教室一哄而散。
近义词:作鸟兽散、烟消云散、各自东西、风流云散、烟消火灭。
反义词:一呼百诺、如臂使指、一唱百和、蜂拥而至、接踵而至、济济一堂。
一哄而散,这个词语给人们呈现出一幅画面,那就是一群人突然间失去了秩序,纷纷离去,场面混乱不堪。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群体活动中,往往因为某种突发情况导致原本集中的人群瞬间分散。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一哄而散的现象呢?首先,这与人性的自我保护本能有关。当人们面临突发情况或者感到危险时,会本能地想要远离危险,迅速离开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失去理智和秩序,导致一哄而散的现象发生。
其次,一哄而散也与群体的心理特点有关。当人们处于一个群体中时,往往会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失去自我意识和判断力。当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开始恐慌或者离开时,这种情绪会迅速传播开来,导致整个群体失去秩序和组织,最终形成一哄而散的局面。
此外,一哄而散还与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有关。有时候,人们对某个事件或者某个人的行为产生误解或者过度反应,导致情绪失控和行为失序。这种情况下,一哄而散的现象就更容易发生。
综上所述,一哄而散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人性的自我保护本能、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对事件的认知和判断等多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自我约束和组织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群体情绪的引导和控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秩序和稳定,避免一哄而散的现象发生。

一哄而散的读音

一哄而散的读音如下:
“一哄而散”的拼音为:yī hōng ér sàn
“一哄而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一片喧闹之中,因为某个原因突然停止活动或者聚集的现象。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从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集体活动,因为某个原因而突然结束,所有参与者都四散而去的场景。
“一哄而散”这个成语来源于民间,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形容一些凭空捏造的谣言和不实消息传播,导致人们开始恐慌乱窜的场景。后来,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扩展到了各个领域,不仅仅是用来形容人群的行为,还可以用来指代一些大规模的活动,比如演出、比赛等等。
“一哄而散”这个成语可以说是非常常用的,因为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和不实消息,导致人们经常会出现恐慌、抵触等等情绪,而这种情况下,人群一旦出现动荡,很容易就会出现“一哄而散”的场景。所以,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帮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事情的本质,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一哄而散和哄堂大笑的意思?

一哄而散,意思是一句话大家都散场了。而哄堂大笑的意思是一句话瞬间热场,提高气氛。
一哄而散,汉语成语,拼音是 yī hònɡ ér sàn ,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壬戌科罢选吉士》。
哄堂大笑,汉语成语,读音为hōng táng dà xià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出自《因话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