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1.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述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如明镜,秋思落谁家无人知。”诗意为:庭院地面如银白,树上的鸦雀已栖息。秋露无声打湿了桂花,今夜明月皎洁,人们都在仰望,但秋思之情却不知落在了谁家。
2. 李商隐《嫦娥》中有诗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描绘的是嫦娥偷吃灵药后,孤寂于碧海青天之中,每夜心中充满了悔意与思念。
3. 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写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表达了中秋的夜晚虽美,却短暂易逝,明月的美丽将在何时何处再观,让人深感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
4. 苏轼的另一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有这样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祝愿。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详解如下:
一、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绘了中秋夜晚的美景,以及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一个洁白的庭院,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打湿了桂花。人们在仰望明亮的月亮时,不禁思绪万千,不知道这深深的思念会落在何处。
二、唐·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抒发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诗中提到了以往在曲江池畔的快乐时光与如今湓浦沙头的寂寞情景。望向西北寻找家乡的踪迹,向东望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感慨昨日的风景已无人共赏,而今夜清美的月色却似往年。
三、司空图的《中秋》描绘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月亮的期盼。在秋天的夜色中漫步吟唱时,诗人感到内心空虚和不安。如果没有那圆满的月亮,那么今年的秋天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四、米芾的《中秋登楼望月》则通过描绘淮海的月光如银子般闪耀,以及彩色的光芒孕育着珍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如果没有人来修治月亮,恐怕桂树枝会撑破月亮。
五、刘得仁的《中秋》描绘了人们对中秋明月的期待和感慨。不管是世俗的还是超脱世俗的人都在期待这一天的明月。然而,一年中只有一次的中秋月,让人们担心会被云彩遮挡。露水洗净了尘埃,月光照亮了万物,但月亮的西沉却给人们留下了满腹的惆怅。
有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嫦娥》
嫦娥或许后悔盗取灵药的决定,独自在碧海青天中度过寂寞的长夜,心中充满无尽的悔恨。每当仰望皎洁的月光,她便深感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洒满明亮的月光,如同霜花落在地上。抬头仰望那皎洁的明月,心中思念起遥远的故乡。
《月下独酌》【唐】李白重译
在花间独酌一壶酒,却无亲朋好友相伴。举杯向明月诉说孤独,影只影与我同宴舞。明月无法与我共饮,影子只是盲目跟随。短暂的陪伴月亮与影子,行乐要及时趁青春年少。我歌唱月亮徘徊,我跳舞影子凌乱。清醒时我们欢聚,醉后各自散去。愿永远无情地游走,相约在遥远的银河之中。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重译
戍鼓声中行人在路上稀少,边秋时节一只孤雁哀鸣。露水从今夜开始变得冰凉,月亮虽美却不如故乡的明亮。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重译
记得去年的八月十五夜,在曲江池畔杏园边赏月。今年则在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却不知何处是归宿。东南望月期盼团圆,却始终难以实现。今夜清光如水般清澈透明,思绪飘渺如往昔。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重译
当海上明月升起时,天涯海角的人都在此刻共享这份美景。情人因漫漫长夜而忧愁,整夜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熄灭烛火欣赏满月的光辉,披上衣服感受露水的滋润。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你,只能在梦中寻找相聚的时光。
《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重译
秋夜的明月高悬在空中,月光与露水交融,打湿了万物。惊起的鹊鸟尚未安定,飞萤却已卷帘而入。庭前的槐树在月光下显得稀疏,邻居的杵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急促。期待的佳期何时能实现?只能独自伫立凝望。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重译
庭院中的地面被露水打湿,树上的鸦雀也安静下来。冷露无声地打湿了桂花,今夜明亮的月光人人都在仰望,不知秋思会落在谁家。
《中秋待月》【唐】陆龟蒙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