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榆木脑袋 —— 不开窍
解析:用 “榆木” 形容脑袋坚硬、不灵活,“不开窍” 直接点明思想呆板、反应迟钝。
2. 木雕的菩萨 —— 不动脑筋
解析:木雕菩萨是静止的神像,比喻人不会思考、缺乏主动性,显得呆呆的。
3. 石头人 —— 没知觉
解析:像石头一样没有感知能力,形容人反应麻木、呆呆愣愣。
4. 冷水泡石头 —— 不动声色
解析:冷水泡石头毫无变化,比喻人表情或态度呆板,没有反应。
5. 丈二和尚 —— 摸不着头脑
解析:原指困惑不解,但也常用来形容人发呆、摸不清状况的样子。
6. 稻草人救火 —— 自身难保(注:此条偏 “愚蠢”,稍间接)
解析:稻草人本身脆弱,却要救火,比喻人不自量力或行为笨拙。
7. 木头眼镜 —— 看不透
解析:木头做的眼镜无法看清事物,比喻人目光呆滞或思想僵化。
使用小贴士:
这些歇后语多通过 “木头”“石头”“木雕” 等无生命物体,或 “稻草人”“菩萨” 等静态形象,比喻人的呆板、迟钝。根据语境选择,如 “榆木脑袋 —— 不开窍” 最常用,适合形容思想僵化;“木雕的菩萨 —— 不动脑筋” 则强调缺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