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大全全解:
谐音类
- 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外甥给舅舅打灯笼,照着的还是舅舅,“舅” 与 “旧” 同音,用来表示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 孔夫子搬家 —— 净是输(书):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家里有很多书,搬家时自然大多是书。“书” 与 “输” 同音,常用来形容在竞争或比赛中总是失败。
-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小葱的颜色是青色,豆腐是白色,拌在一起,颜色清晰。“青” 与 “清” 同音,比喻十分清白,也形容非常清楚。
- 上鞋不用锥子 —— 真(针)好:上鞋时一般需要用锥子先扎眼再穿针引线,不用锥子直接用针,说明针很厉害。“针” 与 “真” 同音,是夸赞事物很好的意思。
喻事类
-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弄堂比较狭窄,在里面搬木头很难转弯,只能直着来直着去,形容人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很直接。
-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进:用冷水发面,发酵速度慢,效果也不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常用来指人在某方面进步不大,没有什么突出的发展。
-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和尚没有头发,打着伞又遮住了天空,所以说是 “无发无天”。“发” 与 “法” 谐音,用来形容人不受管束,胡作非为。
- 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黄连是一种很苦的中药,哑巴吃了黄连,即使觉得苦也无法用言语表达。比喻有苦难言,只能默默忍受。
喻物类
- 老鼠过街 —— 人人喊打:老鼠经常偷吃粮食、破坏物品,还会传播疾病,人们都很讨厌它,所以它一出现,大家就会喊着去打它。形容坏人坏事遭到众人的唾弃和反对。
- 铁公鸡 —— 一毛不拔:铁做的公鸡,毛当然拔不下来。用来形容人非常吝啬,舍不得花钱,一丁点儿东西都不愿意付出。
- 芝麻开花 —— 节节高:芝麻的花是从下往上依次开放的,每开一节就往上长一点,所以说 “节节高”。常用来比喻生活、事业等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好。
- 十五个吊桶打水 —— 七上八下: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个在上面,八个在下面,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就像吊桶在井里上上下下的感觉一样。
故事类
-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三国时期,刘备为了发展势力,向孙权借了荆州,但之后一直没有归还。用来形容借了东西不归还,或借故占用他人财物。
- 周瑜打黄盖 ——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商议了苦肉计,黄盖故意激怒周瑜,被周瑜打得皮开肉绽,然后诈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最后黄盖趁机火攻曹军。比喻双方心甘情愿地做某事,通常用于表示某种行为是双方事先约定好的,看似一方吃亏,实际上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
- 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传说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而且鱼钩离水面还有三尺高,他说:“负命者上钩来!” 一般人钓鱼用弯钩,而他用直钩,显然不是为了真正钓到鱼,而是等待有识之士来请他出山。后来周文王果然赏识他,封他为丞相。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也用来形容做事不主动,只是等待机会。
- 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传说中八位神仙过海时,各自施展自己的本领。铁拐李用铁拐开路,汉钟离用芭蕉扇扇风助浪,张果老倒骑毛驴,吕洞宾用宝剑斩浪,何仙姑用荷花浮水,蓝采和用花篮吸水,韩湘子用紫金箫吹奏,曹国舅用玉板开路。现用来比喻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本领,互相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