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章摘句什么意思,寻章摘句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05:12:18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寻章摘句的意思

寻章摘句的意思是从书本上搜寻或摘取个别的章节词句。指读书时只注重搜寻、摘录好的词句,不理解全文含义。也指写作时抄袭、套用别人的章法、语句,缺乏创造性。
寻章摘句,汉语成语,拼音是xúnzhāngzhāijù。《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寻枝摘叶、寻行数墨、摘句寻章。反义词:精挑细选。
寻章摘句造句
1、诗词小道,寻章摘句,刀剑来了,命都没了。
2、寻章摘句、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译批评。
3、所以就用寻章摘句、断章取义的方法,说她是晕过去的,一点儿也没有违背问题的原意啊。
4、只言片语,哪说得尽相思;寻章摘句,哪诉得了心事。在每个日子,写下爱的文字,就算没有山盟海誓,也能表达这份心意。情人节,爱,永远写不绝。
5、这首长诗通篇仅于古诗中寻章摘句,读来生硬绕口,让人感到毫无新意。
6、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寻章摘句是什么意思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 书本 中搜寻摘抄片 断语 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 创造 性。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 寻章摘句 而已。” 成语例句: 寻章摘句 老雕虫, 晓月 当帘挂玉弓。 繁体写法: 寻章摘句 注音: ㄒㄩㄣˊ ㄓㄤ ㄓㄞ ㄐㄨˋ 寻章摘句的近义词: 寻行数墨 谓为文专在辞句上下功夫。亦指披阅文章专注于辞句。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其寻行数墨,又拘拘 寻枝摘叶 专注意不重要的、非本质性的事物及其方面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宋· 严羽 寻章摘句的反义词: 精挑细选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seek remarkable passages and cull model sentences 读音注意: 摘,不能读作“zāi”。 写法注意: 章,不能写作“张”。

寻章摘句是什么意思

章:章节。指读书时搜寻、摘录一些华丽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写文章时套用、抄袭前人章法、词句,没有创造力。亦作“搜章摘句”、“摘句搜章”、“摘句寻章”。
寻章摘句,成语,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的推求。
指读书时搜寻、摘录一些华丽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写文章时套用、抄袭前人章法、词句,没有创造力。亦作“搜章摘句”、“摘句搜章”、“摘句寻章”。
寻章摘句的意思是: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有空闲时间,博览群书学习历史,借助采纳不同的意见,不仿效诸多书生只会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
【示例】看得出来,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一点儿没有寻章摘句的痕迹。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寻枝摘叶、寻行数墨、摘句寻章
【反义词】精挑细选、去粗取精
扩展资料
1、寻章摘句的近义词
寻枝摘叶
【解释】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建安年间的作品全都是在气势上,不可以只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示例】对于鲁迅的文学思想,必须进行全面研究,不可寻枝摘叶。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2、寻章摘句的反义词
去粗取精
【解释】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出自】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示例】对于古典文学,我们要去粗取精,辩证对待。
【语法】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寻章摘句是什么意思

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解释: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例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李贺《南园》诗)

寻章摘句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寻章摘句意思是什么 寻章摘句释义: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拼音] [xún zhāng zhāi jù]
[出处] 《三国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问题二:寻章摘句的意思? 寻章摘句,成语,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的推求。

问题三:寻章摘句的意思 ①指读书时搜寻、摘录一些华丽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②指写文章时套用、抄袭前人章法、词句,没有创造力。
③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亦作“搜章摘句”、“摘句搜章”、“摘句寻章”。

问题四:的意思寻章摘句 经查,意思如下

问题五:寻章是什么意思 寻章可以组成一个成语叫【寻章摘句】
寻章摘句: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的推求。
①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指读书时只摘录一些华丽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②指写文章时套用、抄袭前人章法、词句,没有创造力。
③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出处:
1.《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2.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3.《谈读书》(培根)“亦不可寻章摘句。”

问题六:寻章摘句是褒义还是贬义 你好!
寻章摘句,含贬义。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意思为:
1.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2.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
3.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的推求。
寻:找;
章:篇章;
摘:摘录。
出自:
1.人教版九上课文《谈读书》中课下注解: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2.《三国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近义词:
寻枝摘叶、寻行数墨、摘句寻章
反义词:精挑细选
典故
三国时,刘备出动蜀军攻打东吴,数千战船浩浩荡荡沿长江而下,其凶猛之势不可阻挡。吴主孙权忙聚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多数主张面北事曹,请魏国派兵救援。于是吴主孙权急忙派使者赵咨火速前往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救。赵咨来到魏国都城许都,叩拜了魏文帝曹丕,呈上了吴主孙权给魏文帝曹丕的亲笔书信。曹丕览过来信,感到还算满意。于是便问赵咨:“吴王颇知学乎?”赵咨回答说:“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这节对话的意思是:魏文帝问赵咨:“你们吴王人怎样?他读书吗?”赵咨回答道:“我们吴主忙完军国大事,只要一有空闲,就博览群书,而且十分注重领会要义,不像那些浅尝辄止的读书人,只知道‘寻章摘句’而已。”魏文帝听罢,点头称是,于是封孙权为吴王,同时决定派兵援助吴王抵抗蜀军。“寻章摘句”这一成语,指读书时只摘记一些片言只语,而忽略整个内容体系。
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题七:寻章摘句的“章”和断章取义的“章”是不是一个意思? 章 都是只文章的意思

寻章摘句是什么意思

寻章摘句(拼音:xún zhāng zhāi j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指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后泛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联合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随后率领蜀军攻打东吴,其势凶猛,不可阻挡。吴主孙权派陆逊为都督,率领大将朱然、潘璋等来抵御,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到曹魏探听情况,寻求支持。赵咨博闻多识,应对辩捷,到了曹魏,曹丕也喜欢他,就跟他开玩笑:“吴王大概也懂一点学问吧?”赵咨回答说:“吴王巡游在江上的战船有上万艘,穿着盔甲的武士有一百万,他一心向学,志在学习匡救天下的方法,所以一旦有空闲的时间,就博览群书,学习其中独特的方法,不像那些读死书的书生,只搜求摘取片断词句、只注意文字的推求,而忽略大的内容和思想。”赵咨这次出使,不亢不卑,有理有节,得到了曹魏各层人士的尊敬。
赵咨
在赵咨的斡旋下,曹魏暂时对孙吴表示出友好的姿态。孙吴解除了北方边境的担忧,全力以赴对付西来的刘备大军。由于刘备求战心切、不谙兵法,被陆逊找到机会,火烧连营,蜀军最终大败而还。

寻章摘句的意思是什么 寻章摘句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寻章摘句的意思: [xúnzhāngzhāijù] 从书上挑选现成的文句,堆砌成文。《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同“借”)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文句,缺乏创造性。
寻章摘句百科解释: 寻章摘句,成语,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的推求。
寻章摘句的详细解释: 寻章摘句 [xún zhāng zhāi jù]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唐·李贺《南园》诗
寻章摘句的近义词: 寻枝摘叶,寻行数墨,摘句寻章 寻章摘句的反义词: 精挑细选 寻章摘句的出处: 《三国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寻章摘句造句: 1、看得出来,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一点儿没有寻章摘句的痕迹。
2、他真是个怪人,读书时专爱寻章摘句。
3、读书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
4、要多读好书,要寻章摘句,要静心思考,要勤记感悟。
5、寻章摘句、吹毛求疵不是真正的翻译批评。
6、写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只是寻章摘句是没有用的。
7、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8、这个学生,才思敏捷,词意清新流畅,写文章时,没有丝毫的寻章摘句痕迹。

寻章摘句什么意思?

词目 寻章摘句 发音 xún zhāng zhāi jù 释义 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近义词 寻行数墨寻枝摘叶 引用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 寻章摘句 ,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 《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志存经略;少有余闲,博览书传,历观史籍,采其大旨,不效书生 寻章摘句 而已。”丕曰:“朕欲伐吴,可乎?”咨曰:“大国有征伐之... 《后汉演义》第九十一回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 ...便答道:“吴王任贤使能,志存经略,有暇即熟览经史,但不似书生 寻章摘句 ,徒事咿唔。”丕又问:“吴可征否?”咨正色道:“大国有... 《康熙大帝》二十九 索命急鳌拜露狰狞 应对巧素秋脱困厄 ...议议?”  “济世学问是好的。”班布尔善道,“若要 寻章摘句 、引经据典可找他来,可对这种事,他能迂阔得出来么?——...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中 ...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 寻章摘句 ,盖资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伏愿克成美志,无弃... 《痧胀玉衡》自序 ...未展。鼎革以后,播迁不一,或羁留武水,或跋涉秦溪。 每忆昔年 寻章摘句 ,不过淹骞一身,毫无 神益于世.既而旅食江淮,浪游吴越... 《唐文拾遗》卷四十二 ...勤捧日,遂启迁都之议,伫聆徙跸之期。恭候宸游,俨成壮观。但以 寻章摘句 ,素非吴主之心,进牍抽毫,惟在陈王之命。爰令幕客,谨撰... 《全隋文》卷三十 ...于万顷,竦□于千寻。□□□□□□□□□□。□逸响之操,以为 寻章摘句 ;□生之常谈,雕虫篆刻,□子之事耳。博观载籍,撮其指归... 《全唐文》第02部 卷一百九十五 ...非礼不动,非礼不行。望之俨然,听其言也厉。博观史籍,不学书生 寻章摘句 而已。至於台阁旧事,法令科条,莫不成诵在心,若指诸掌。... 《全唐文》第03部 卷二百三十四 ...爵禄,事须精熟,堪试练。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世之才,岂假 寻章摘句 哉!盖应略知大意而已。用功甚少,为利极多。伏愿克成美志... 《清史稿》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免殿试,俱赐进士出身,优者用六部主事。二十二年,以翻译科大率 寻章摘句 ,无关翻译本义,诏停。四十三年,复行乡试,罢誊录对读。... 《英云梦传》第十五回 锦衣归顽枢劣栋 脱凡 ...无书不晓,若是两个男子,必定鳌头有分。他姊妹二人在闺中,不过 寻章摘句 ,惟有诗文而已。钱禄正夫人已经病故,亦不再娶,就将绣珠...

成语: 寻章摘句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成语: 寻章摘句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 1475 成语 : 寻章摘句 注音 : ㄒㄩㄣˊ ㄓㄤ ㄓㄞ ㄐㄩˋ 汉语拼音 : xún zhāng zhāi jù 参考词语 : 搜章摘句, 摘句搜章, 摘句寻章 释义 : 读书时着重搜求、摘取漂亮词句,而少深入研究。语出《吴书》。后亦用以指写作时,多套用前人的章法、语句,而不讲究创意。 Emoji符号 : 摘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寻章摘句”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寻章摘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读书时着重搜求、摘取漂亮词句,而少深入研究。典源出自《吴书》。三国时刘备蜀军攻打东吴,吴主孙权派使者赵咨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用嘲笑的语气问赵咨:「你们吴国的君主很知道要读书吗?」赵咨回答说:「吴王率领百万雄兵,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如有空闲,就博览群书,领略其精髓,不像普通的读书人,只知道搜求、摘取漂亮词句,而不深入研究。」后来「寻章摘句」被用来形容读书时着重搜求、摘取漂亮词句,而少深入研究。如《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亦用以指写作时,多套用前人的章法、语句,而不讲究创意。如唐.李贺〈南园〉诗一三首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典源 : 《吴书》(据《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咨字德度,南阳人,博闻多识,应对辩捷,权为吴王,擢中大夫,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1>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2>,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3>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注解〕 (1)吴王:孙权(西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继兄策之后,据有江东,与汉、魏对峙,成三分之业,后称帝建业,国号吴,在位三十一年。卒諡大皇帝,简称为大皇。世称吴大帝。 (2)经略:经营谋划。 (3)效:取法。 书证 : 01.《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源) 02.《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中.刘宪》:「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资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 03.唐.李贺〈南园〉诗一三首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04.《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05.《清史稿.卷一○八.选举志三》:「二十二年,以繙译科大率寻章摘句,无关繙译本义,诏停。」 用法说明 : 一、 【语义说明】读书时着重搜求、摘取漂亮词句,而少深入研究。 【使用类别】用在「学习敷衍」的表述上。 【例  句】 <01>做学问不能只是寻章摘句,必须潜心研究书中义理,才能确有体会。 <02>读书如果只是寻章摘句,而不能深入体书中精意,那是无法得其神髓的。 二、 【语义说明】写作时,多套用前人的章法、语句,而不讲究创意。 【使用类别】用在「抄袭拼凑」的表述上。 【例  句】 <01>这篇文章词意清新,文句流畅,与一般寻章摘句之作,迥然不同。 <02>这首长诗通篇仅于古诗中寻章摘句,读来生硬绕口,让人感到毫无新意。 <03>写作文章时要别出新裁,只是寻章摘句,东拼西凑,是无法动人心弦的。 <04>他写作向来喜欢在前人名著中寻章摘句,看似炫耀他的博学,实则拾人牙慧。 成语接龙 “寻”字开头的成语
寻花问柳 寻章摘句 寻花觅柳 “句”字结尾的成语
寻章摘句 三言两句 搜章摘句 参考链接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寻章摘句。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寻章摘句。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寻章摘句”分成的单字详解:
寻, 章, 摘, 句。

名称 请输入您的名称,自动过滤HTML标签,请不要带链接。 邮件 如果需要网站管理员与您联系,请输入您的邮箱,此邮箱不会被其他用户看到。 正文 请输入留言内容,自动过滤HTML标签,请不要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