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歇后语

歇后语填空姜太公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8 浏览5 评论0
歇后语 “姜太公” 的完整表述是:姜太公钓鱼 —— 愿者上钩
这个歇后语源于姜子牙(姜太公)在渭水河畔用直钩钓鱼的典故,比喻心甘情愿地落入圈套或主动承担某事,常用来形容双方各取所需、自愿达成某种约定的情况。

歇后语

外地和尚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8 浏览4 评论0
以下是一些关于 “外地和尚” 的歇后语:
  • 外地和尚 —— 好念经。
  • 外地和尚念经 —— 生搬硬套。
  • 外地和尚做法事 —— 外行。

这些歇后语通常是利用 “外地和尚” 这一形象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或观点,比如 “好念经” 常用来调侃人们往往觉得外来的人或事物更有优势、更受重视;“生搬硬套” 强调不考虑实际情况地套用方法或理论;“外行” 则直接指出对某事不熟悉、不专业。

歇后语

歇后语大郎烧饼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8 浏览4 评论0
以下是一些关于 “大郎烧饼” 的歇后语:
  • 大郎烧饼 —— 又大又圆(形容烧饼的外形特点,也可借指某种事物具有较大且圆润的特征)
  • 大郎烧饼 —— 名气在外(因为武大郎卖烧饼的故事广为人知,所以大郎的烧饼也算是有一定名气,用来形容某事物名声很大,外界都知道)

当然,歇后语可能因地域和人们的使用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续写相关歇后语。

歇后语

吃鸡脖子歇后语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5-05-08 浏览3 评论0
关于 “吃鸡脖子” 的歇后语,目前较为贴切的表达是:
吃鸡脖子 —— 难啃的硬骨头
这个歇后语通过 “鸡脖子” 的肉质特点(骨头多、肉少、需要耐心啃咬),形象地比喻生活中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或难缠的人。例如:“这道数学题对我来说就像吃鸡脖子 —— 难啃的硬骨头,得慢慢琢磨。”

其他相关表达与延伸


  1. 鸡脖子上的肉 —— 难啃(人难缠)
    出自胶东地区的方言歇后语,直接点明鸡脖子的难啃特性,引申为形容某人性格倔强、难以打交道。例如:“他这人就像鸡脖子上的肉 —— 难啃,跟他谈合作得有足够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