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 2、商鞅变法的可怕之处是什么?
- 3、为什么说商鞅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人?
- 4、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 5、商鞅变法的弊端
- 6、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 7、商鞅变法的影响
- 8、商鞅为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
- 9、商鞅变法变出了怎样一个可怕的国家?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实行轻罪重罚。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变革,它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崛起并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商鞅变法实行轻罪重罚,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整顿社会风气。这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震撼。许多平民百姓因为小小的过失就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使得民众生活在恐惧之中。
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度。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军人的战斗积极性,但同时也导致了许多贵族的利益受损。商鞅变法后,贵族地位下降,而新兴的士阶层崛起,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冲突愈发激烈。
商鞅变法的特点
商鞅变法推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这一政策使得秦国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但也导致了农民负担加重,生活困苦。许多农民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不得不离开土地,成为流民。
商鞅变法还实行连坐制度,使得百姓生活在严密的社会监控之下。这种制度让民众相互监视、相互举报,导致社会风气日益恶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
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秦国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强势改革。商鞅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的强盛,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商鞅变法的恐怖之处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艰辛和曲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可怕之处是什么?
但商鞅在变法所推崇的:要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要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要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与人类的文明发展大相背离,应予摒弃。
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扩展资料:
其主要内容有:
(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为什么说商鞅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人?
大家还记得上学时候在课本中学到的商鞅变法吗?为了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全国以农业求富,也承认土地的私有制,也允许土地之间的买卖,加强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重农抑商,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种粮种地等等。大力推广农耕窑业,限制工商业,而且也统一了度量衡。在军事方面也发行军工制,士兵为了能够加官进爵可以不顾生死等等,可以说是各种好。
然事实上,商鞅变法当中的内容却是极其邪恶恐怖的。在历史上商鞅拟定了律法,但他担心百姓们不相信,于是在秦国都城的集市当中做了个高达三丈的粗木棍。并说谁要是能将这根木头棍子搬到规定的地方,就奖励十两黄金。此时百姓中还是无人敢动,然后商鞅又加价长到50两,只要能搬动就奖励。于是就有人壮着胆子将木头搬动了,于是商鞅就真的把50两黄金给了那人。于是慢慢的,百信们都开始信任商鞅。
商鞅变法中最邪恶的地方就是他重用奸邪之人,以恶惩善,让大奸大恶之人去管理好人。商鞅的主张是人不如驴,只允许老百姓专心的准备农更和迎接战争。不允许听,不允许说,也不允许看,只允许机械化的做规定做的事情。而且还不能犯错误,因为商鞅主张轻罪重罚。商鞅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让犯错者负责而接受惩罚,其目的是为了恐吓和震慑。要让老百姓乖乖听话,让老百姓不敢犯错,让你干嘛就干嘛。希望将百姓发展成为倾国的傀儡。虽说变法确实上秦国国力大增,但这是完全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的。
商鞅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思想家,用现在的人去看估计会骂他是个变态。商鞅号称是闯入人世间的魔鬼。虽说他是秦国的权臣,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但绝对是一个非常邪恶的思想家。商鞅的邪恶总的来说就两点:一个是他的思想对于老百姓来说极其可怕。其次就是他的思想成为了2000多年来所有封建王朝统治人民的共同方式。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商鞅变法其实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也有一些让人看不透的地方,所以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商鞅变法还是非常恐怖的,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商鞅变法到底恐怖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其实说商鞅变法比较恐怖还是太夸张了,只能说商鞅变法让秦国变了,变成了一个真正以法治国的国家了,至于说什么暴虐无道,太恐怖都只是夸张说法而已,其实就是治国理念不一样而已。
在当时儒家和法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两大对立学派,为执政者如何治理百姓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儒家认为治理百姓要靠德,用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来教化才是正道。法家则认为治理百姓要靠法律,赏罚分明。人犯了法就要严惩,绝不能讲情面,这样老百姓才不敢犯法,才服从领导。
商鞅在秦国实行的是法家治国思想,实行以法制国,商鞅变法虽然在增强秦国国力中一时产生了积极作用,最终还是失败了。因此,儒家说法家暴虐无道也是自然的。
历史经验证明,儒家和法家在治理国家中都有可取的一面。人不讲道德不行,但无出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同样不行,只有礼法并举,恩威都用才是有效的治回方法。
所以商鞅变法并不恐怖的地方了。也没有什么暴虐的地方,就是单纯的治国理论而已。
商鞅变法的弊端
商鞅变法的弊端是:1、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弱化;2、“编民为什伍”和“连坐”法,使人民互相监视、互相告发,从而使全体人民时刻处在互相猜疑的恐怖之中。
弊端 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奖励耕织的政策固然没错,但他又规定凡从事末业(工商)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这种重农抑商政策政策以后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即时在封建社会早期已无多少积极作用,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更是成为严重阻碍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编民为什伍”和“连坐”法:商鞅为了加强管理和统治广大居民,规定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这种使人民互相监视、互相告发,从而使全体人民时刻处在互相猜疑的白色恐怖之中,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变为“保甲制度”,以后又被国民党所继承。到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侵略者也实行保甲制度。
简介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真正恐怖的是什么?
其实说商鞅变法比较恐怖还是太夸张了,只能说商鞅变法让秦国变了,变成了一个真正以法治国的国家了,至于说什么暴虐无道,太恐怖都只是夸张说法而已,其实就是治国理念不一样而已。
在当时儒家和法家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两大对立学派,为执政者如何治理百姓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儒家认为治理百姓要靠"德”,用"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来教化才是正道。法家则认为治理百姓要靠法律,赏罚分明。人犯了法就要严惩,绝不能讲情面,这样老百姓才不敢犯法,才服从领导。
商鞅在秦国实行的是法家治国思想,实行以法制国,商鞅变法虽然在增强秦国国力中一时产生了积极作用,最终还是失败了。因此,儒家说法家暴虐无道也是自然的。
历史经验证明,儒家和法家在治理国家中都有可取的一面。人不讲道德不行,但无出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同样不行,只有礼法并举,恩威都用才是有效的治回方法。
所以商鞅变法并不恐怖的地方了。也没有什么暴虐的地方,就是单纯的治国理论而已。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第一,废除官爵俸禄世袭制,制立军功爵制。新法规定,凡没有军功的旧宗室贵族,一律解除贵族籍,取消官爵世袭特权。
第二,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所谓“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就是废除井田制,授田于民,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按土地多少抽税。在此基础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鼓励垦荒,对于从三晋来秦的无地劳动者,给他们土地和住宅,并免除其三世的劳役。
第三,设立郡县,实行编户什伍连坐法。为了加强封建君主对全国的统治,取消分封制度,把小乡、小邑和村落合并为三十一个县,每县设立县令、县丞,由国王直接任免。这样,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国君对地方的统治。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第四,统一度量衡。新法规定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平斗、桶、权、衡、丈、尺。如标准尺,一尺约合今0.23尺,标准量器,一升约合今0.2公升,现在保存的“商鞅方升”,即是一件标准量器。
第五,彰明法令。为建立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并公布于世,要全国遵守。商鞅变法是一场深刻的巨大的社会改革,对奴隶主贵族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商鞅变法的影响
嬴驷即位做皇帝以后短时间内就干了几件大事,足可见他的政治手段的高明。
第一就是诛杀商鞅。商鞅是秦国变法,国力壮大的头号大功臣。对于这一点,嬴驷并非不知道,也并非不认同。但是商鞅毕竟是秦孝公的重臣,跟嬴驷他自己的关系很疏离;而且商鞅的权力和影响力过大,对于刚上台的嬴驷作为君主的威慑力实在有极大的限制。为了给自己做好国君,创立功业扫清道路,嬴驷非得要除掉商鞅。而且另外,他们之间本来就有私仇。嬴驷是太子的时候犯法,商鞅依法对太子傅施刑。嬴驷不是嬴渠梁,这个仇恨他多多少少总是难忘的。一杀商鞅,扫清了权力路上的障碍,还了却了私仇,岂不快哉?
嬴驷的高明不在于杀商鞅,而在于他围绕着“杀商鞅”这一个事件,甚至是利用了这一个事件,为自己之后的几步行动埋下了有利的伏笔。
他头脑极其冷静:他诛杀商鞅,还要处以极刑,但是却坚定明确地从心里支持和拥护商鞅定的新法;他既然非常认可新法,但是却仍然要商鞅死,而且是车裂死。这个不是仇恨所逼出来的复仇,而是精密的政治算局。杀了商鞅,不仅对他自己的君主权力有利;而且当时秦国的世族贵族和山东六国相逼,他若直接维护商鞅,那两方面的压力难保不造成动乱。车裂商鞅,好似国君站在了世族一边,让这批老头泻了愤,稍缓了缓势头,正好又给嬴驷留出足够的周转空间来谋划下一步的歼灭世族力量行动。
嬴驷的高明让人很毛骨悚然。他知道,商鞅、世族两方面,对于他个人作为国君的统治地位都是障碍,都要除掉。他居然先利用世族灭了商鞅,而后打着为商君昭雪的旗号,歼灭了意图谋反的世族。这前一步有失民心,但是他到了后一步把商君之死的责任完完全全推倒了世族和六国头上,自己到干干净净了。而且,商君死的越惨,他这后一步就越显得震天动地。更搭上了六国,说六国逼杀商君,这以后向六国出兵便有了冠冕堂皇的旗号了。
亏得嬴驷是个如此高明的国君,商鞅那么惨死还算没有白死,死也功劳颇大。
商鞅变法的确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史书评价“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因此,“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 ”。用今天的话来说,商鞅变法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了综合国力。应该承认,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全面的基础。商鞅的变法适应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前进。所以,“商君死”而“法未败”,不像以后的王安石诸人,人死而法废。
在历史上,每一次变法都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要打破原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受冲击的往往是那些统治阶级中的既得利益者。商鞅变法的确危及秦国旧贵族的利益。变法之前,旧贵族的爵位和俸禄是世袭的,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但商鞅奖励军功的变法规定,凡是没有建立军功的旧贵族,都要从宗室贵族的簿籍上除名,不许无功受禄。有军功的平民也可以按军功封爵受赏。过去,贵族有封地,自己就是封地中的君主。废除分封制(古人所说的封建制),改设由国君统一领导的县,削弱了贵族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当然是贵族不能接受的。变法中一些内容也伤及部分平民的利益。如连坐制、户籍制使百姓有危机感,并且流动不便;弃农经商者妻子儿女要充为官奴;兄弟不分家须交两份税等等。当然,反对变法的首领只能是旧贵族,但这些利益受损害的百姓成为反对商鞅的社会基础。
早在商鞅变法之始,贵族甘龙、杜挚就反对变革祖宗之法。第一次变法之后,仅在国都反对变法者就数以千计。太子驷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是反对派的首领。他们利用太子年幼无知,唆使他触犯新法,给商鞅出难题。商鞅怀着“板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雄心,对反对派用铁的手腕回击:他无法处罚太子,就惩罚其师,公孙贾被处以黥刑 (脸上刺字),公子虔再次犯法后处以劓刑(割去鼻子);他还用残酷的血腥手段镇压,仅一天就处死七百余人,以至于“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这播下了仇恨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化为更为血腥的行动。秦孝公24年(公元前338年),支持变法的孝公去世,第二年太子驷即位,他就是秦惠文王。仇恨的种子长得太快了,公子虔和公孙贾告商鞅谋反,新国君下令逮捕商鞅。他无处可逃,被车裂,其家人无一幸免。
变法也好,改革也好,都是社会的巨大变革。要在较为稳妥的情况下完成这个过程,变法者就不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惜采用任何手段,要懂得妥协和让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走渐进式之路。渐进的含义一是变法的过程不要太快,要从容易的地方突破,逐步深化。二是要对势力相当强大的原有既得利益集团让步,给予适当的补偿。在转型过程中,向旧贵族让步、保留君主与贵族的地位与利益、实行君主立宪的英国和日本就比杀了路易十六夫妇的法国革命要好得多。历史的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不采用流血的方法,做一些让步,其实代价是最小的。如果商鞅能从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等有利于生产的改革入手,给有军功的人以奖励,但不废除旧贵族的地位,也许不会踏雷而亡。历史上的法家以严峻著称,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这是他们下场大多不好、又遭指责的原因之一。以轻罪重刑来树立权威,恐怕事与愿违。
历史进步不一定要以变法者或反对者的流血为代价,关键在于变法所采用的方式。进入雷区也不一定被炸死,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条适当的路线。可惜商鞅和历史上许多变法者都不了解这一点。
商鞅为什么被处以车裂之刑
因为商鞅变法的得罪了秦国的贵族,所以被报复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变法过程中,手段过于酷烈,得罪了许多本不应得罪的人。比如商鞅为了树立威信,当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犯错时,对当时的太子太傅公子虔用刑,又对太子少师公孙贾刺面,让他们替太子受刑,彻底得罪了太子一系。当秦惠文王就任秦王之位时,立即商鞅进行了报复。
商鞅变法过程中,多采用酷刑、严刑如连坐等手段,加强对人民的控制。过重的刑罚,虽然使秦国中央集权加强,但“重刑罚,轻教化”的商鞅变法,并未获得普通民众的拥戴,因此商鞅的支持者较少,商鞅落难时也无多少人同情和帮助。
商鞅的成就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
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
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商鞅
商鞅变法变出了怎样一个可怕的国家?
古时商鞅,今日专家。
商鞅变法,官僚贵族竭力反对,老百性也不欢迎,这是为什么?
商鞅自卫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变法,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土地改革,虽被赞颂、也有深远影响。但“用军功换取土地”,不可取。《史记》、《资治通鉴》均记载,秦兵为争夺人头而互砍之事,因为只有杀人如麻的暴徒拿着人头才能获取土地,这是极其怖恐,极其残忍的。
商鞅的“山泽之利”全归国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重征商税等,连私人旅馆都不许存在,是一种极端的计划经济,说穿了,都是为了强国,与富民没多少关系,是弱民的,平民又穷又傻,专制统治才稳定。
商鞅倡导“民愚则易治也”,推行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就会被父母踢出去嫁给寡妇。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姓不得擅自迁居,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原有的宗族体系变成单一的个体农户,征税征兵的难度就大大降低。
商鞅变法,连货币都没有了,以物易物,退回到原始社会……
商鞅的“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企图实现所谓“全民自治”。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告密”写进法律的:“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老百姓为了生存话命,成天惶惶,怕人告密,怕牵涉连坐,每时每刻都得小心翼翼,日子实在不好过,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国家啊!
事实上,因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这很正常。但民众也不满,也反对,因为刑罚太严苛,苛捐杂税太沉重,日子实在过不下去。
这次变法是千方百计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秦国进入“战国七雄”。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失去了强大的支持者。商鞅被诬告有口难辩,只得逃亡,在秦军追捕中遭到五马分尸(车裂)的下场。《战国策》这样描述商鞅最后的命运:“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刻薄人”,司马光《资治通鉴》也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说他严酷,立下严刑峻法,还亲自去看公捕公判,杀人杀得渭水都被染红了。
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因为商鞅变法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法宝”,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六王毕,四海一”,秦朝千秋霸业,至“秦二世”而亡,仅维持14年。
商鞅变法变出了一个全新的战国,重点在于一个新字,这个新代表的是全面的,彻底的变法。而秦国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其它六国虽然或多或少的变法了,但是不论先于还是后于秦国变法,都没有秦国变法得彻底干净!
1、秦国变法与其它六国变法比较
秦国变法是最彻底地的一次变法,它不仅全面废除了实封制,更是彻底解放了奴隶阶层,释放了国家的生产力!最重要的是秦法完整细致,号称“事无巨细、皆有法式”;而且秦为上下只有一部法律,执法异常严格、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谁也逃不脱秦法的治理,而且变法之后的秦国历代君主都坚持秦法,守法护法!
秦国变法的蓝本是魏国的李悝变法,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秦国变法远比魏国深彻。魏国是战国之世最先变法的一个国家,但是变法并不彻底。楚国是第二个变法的国家,吴起在楚国变法九年而死,原本就变得少,后来复辟后变得就更少了。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历时19年,以术治韩,终申子之世无侵韩者,韩国也得到了“劲韩”的名号。但是申不害死后,韩国就复辟了,再也没有变过法了。
齐国先后三次变法,第一次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第二次是齐威王田因齐变法,主要集中在吏治方面。第三次则是齐宣王田辟疆变法,大体跟秦国相似,但是变法没几年,变法的大臣苏秦便被老世族刺死了,变法也就搁浅了。燕国在燕昭王时期开始变法,历一代君王,之后变法就没有什么动静了。赵国在赵武灵王时,以胡服骑射的名义进行了变法,历武灵王、孝成王两代,之后就没有变法了。
秦国变法最彻底,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东方六国虽然也变法了,但是并不彻底,且法治中还有礼治。这也是为什么六国能多次合纵攻秦的一个内在原因,因为新旧之间水火不相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