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克卜勒是什么意思(孙燕姿的克卜勒是什么意思)
- 2、克卜勒定律是什么意思?
- 3、kepler爱情定律什么意思?
- 4、克卜勤是什么意思
- 5、克卜勒是什么意思?
- 6、什么是开普勒定律?
- 7、kepler什么意思
- 8、kepler寓意
- 9、开普勒定律对牛顿力学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克卜勒是什么意思(孙燕姿的克卜勒是什么意思)
1、开普勒定律(也可译为克卜勒定律):是指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
2、孙燕姿有首《克卜勒》的译文就是Kepler,同开普勒(JohannesKepler)吻合,所以应该就是从这一开普勒定律中得到的灵感。
克卜勒定律是什么意思?
克卜勒定律(也可译为开普勒定律):是指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同时也是孙燕姿的一首成名曲。
克卜勒定律是关於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而牛顿定律更广义的是关於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产生的运动。在只有两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超轻於另外一个粒子,这些特别状况下,轻的粒子会环绕重的粒子移动。
《克卜勒》是孙燕姿为2014年克卜勒Kepler世界巡回演唱会及同名新专辑推出的首波主打歌,2014年1月15日在全亚洲151家电台同步首播。
《克卜勒》这首歌充满了创意、个性,也让听者带着神秘的向往和探索去体验这首歌。这首歌向我们传递了太多的信息,除了好听、感动,我们也获得了一种力量,付出是一种幸福,给予是一种情怀。
歌词也是唱的银河、星星、光芒等。在无垠幽暗的宇宙中,遥相呼应的两颗星星,从孤寂索然到照亮彼此眼眸。
kepler爱情定律什么意思?
用一颗星星来象征爱情,kepler爱情定律是对单身者最大的安慰吗?kepler爱情定律:
在众多孤星du之中,总有一zhi颗属于你的星球dao,你也让别人在等。其实,你现在就可以在心里,对自己、也对那个还没出现的他说:因为是你,晚一点也没关系。爱情从来是纯洁而不媚俗的,脏的是我们自以为是的个性和懦弱无能的逃避。人们以现实为借口告诉自己要不冷不热,而我理解的成熟是依然懂得拥抱激情。
开普勒:
约翰尼斯·开普勒(德文:Johannes Kepler),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与占星家,1571年12月27日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现属德国)符腾堡的威尔德斯达特镇,1630年11月15日因病卒于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享年58岁。 。
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日心学说所做的合乎逻辑地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总结:
现在不婚者越来愈多,晚婚者更是很多。对于大多数正在单身的人来说,或许他们并不是不相信爱情,反而是不想将就,想等待爱情来的那一天,他就在那!
这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算是自己对于爱情的执着与追求吧!
这个爱情定律呢就是他们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比如说一些,适用于各个场合的那种爱情。
Kepler (藏在众多孤星之中还是找得到你)
是爱情再晚点也没关系
在恋爱的年纪里,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为此,许多人不惜代价,想要将缘分抓牢,殊不知爱情犹如沙子一般,你抓得越紧反而流失得越快。
kepler爱情定律:在众多孤星之中,总有一颗属于你的星球,你也让别人在等。其实,你现在就可以在心里,对自己、也对那个还没出现的他说:因为是你,晚一点也没关系。爱情从来是纯洁而不媚俗的,脏的是我们自以为是的个性和懦弱无能的逃避。人们以现实为借口告诉自己要不冷不热,而我理解的成熟是依然懂得拥抱激情。
扩展资料:
物理学上的克卜勒定律指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发表于1609年,是开普勒从天文学家第谷观测火星位置所得资料中总结出来的;第三定律发表于1619年。这三大定律又分别称为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调和定律。开普勒定律是关于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而牛顿定律更广义的是关于几个粒子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而产生的运动。
克卜勤是什么意思
开普勒定律(也可译为克卜勒定律):是指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
孙燕姿的《克卜勤》译文Kepler,同开普勒(JohannesKepler)吻合,所以应该就是从这一开普勒定律中得到的灵感.
克卜勒是什么意思?
克卜勒(Kepler)是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的姓氏,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其中,克卜勒定律是描述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三定律之一,具体来说,它描述了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周期、半径和太阳到行星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上,克卜勒定律用方程表示为:
* 在一个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上,一个行星的周期T与半长轴a之间满足关系式:T^2/a^3 = 常数。
因此,"克卜勒"这个词在科学上通常与行星运动定律相关联。
“克卜勒”既是专辑名称,也是孙燕姿2014年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名称,它来源于一个超新星的名字,寓意天空中星与星之间的关系,孙燕姿希望借此展现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牵引,以及她和她粉丝之间的情感。
孙燕姿全程参与了专辑的制作。她从近千首小样中选取了一些符合她的生活状况的歌,以便向听众传达她的生活情况。《银泰》以北京的地标建筑为名,当地经常堵车,孙燕姿认为听众会对银泰比较熟悉,歌曲也在表达她对堵车的困扰。
《克卜勒》的制作历时两年多,制作后期孙燕姿还研究起各式音乐载体播放器,希望能确保最高音质。
专辑鉴赏
《克卜勒》是一次在原有构筑中精妙重排、再现,专辑里的歌曲八成都有四平八稳的基础,年轻的创作人,如Hush、岑宁儿都交出了相当不错的作品。尽管筛选保守,每首歌的边界都可以听到防卫线,作品的灵动性还算是弥补了孙燕姿的木讷。
孙燕姿的选歌有她的聪明之处。借助这些不见得最新颖的歌曲,原来也可以计算好进取的分量。没有盲目跟风,歌手试图给听众调出这些作品的味道。编曲有好好计较过,唱腔也一再拿捏过。
什么是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的天体运动定律由3个定律构成,在3个定律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对太阳系行星的运动有了清晰的理解。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这3个定律。
一、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形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哥白尼虽然发现了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但他却以为所有的行星都是围绕太阳做正圆形运动的。可是正如布拉赫观察到的,这种理论不能解释金星的运动,因为金星有时运动的很快而有时又会莫名其妙地慢下来。最后,开普勒经过研究发现:金星的运动轨迹并非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
让我们先学习一下有关椭圆形的知识。当把一个正圆形拉长之后就会得到椭圆形。对于正圆形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位置都是相等的,可是椭圆形则不同。椭圆有两个圆心,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圆心的距离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椭圆有两个焦点。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让我们做个实验来找一下椭圆的圆心。从一块胶皮上剪下一个圆,然后用双手向两边拉这个圆。随着胶皮被拉长,圆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成为了椭圆形,而我们两只手的手指抓着胶皮的地方就是这个椭圆的圆心。如果我们双手放松的话,椭圆就会还原为圆形,而如果我们更用力地扯胶皮的话,胶皮就会变成比此前更扁的椭圆形。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圆形是只有一个圆心的椭圆形。我们还要再了解一下离心率这个概念。离心率代表椭圆的圆扁程度。正圆形的离心率是0,而越是被拉长的圆,它的离心率越高。椭圆的离心率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这个椭圆就越扁。
开普勒发现行星的轨迹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这就解释了火星为什么没有像布拉赫预计的那样沿着圆形轨道运动,并出现在他所预测的位置上。
二、对于任何一个行星来说,在相等的时间内,向径(radius vector)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该定律的意思是:当一颗行星距离太阳较远时,其运动速度会变慢,而当它距离太阳较近时,则运动速度变快。这条定律看似复杂了一些,因为用到的术语又难懂了一些。所以先弄明白这些术语是必需的。
首先,向量一词是指某种类似于箭的东西,它指向某一方向,有着一定的长度或强度。半径是从圆上指向圆心的线(或是从椭圆的一个圆心指向圆周的线)。两者合在一起被称为向径。在行星运动的过程中,向径是从太阳射向行星的箭。重要的是向径是随着行星的运动发生改变的。行星距离太阳较远时的向径大于行星距离太阳较近时的向径。
我们以三角形为例。三角形的面积是其底边与三角形高乘积的一半,正如图所示。
图中三角形的高就是行星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底边则是行星沿轨道运行的距离。开普勒定律中的第二条定律的关键就在于:
由于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时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导致行星距离太阳时远时近,因此其向径是不断变化的。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乘以三角形底边,也就是行星在轨道上运行的距离,然后再除以2所得出的。
在特定的时间段里,不管是一天、一周还是一年,行星在轨迹上运行时与太阳形成的三角形面积是不变的。如果图中左侧三角形的面积表明了行星与太阳之间的最近距离,而右侧三角形表明了行星与太阳之间最远距离的话,我们也就会明白开普勒定律中的第二条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了:
即当行星距离太阳较远时,也就是三角形的高的数值较大时,唯一可以使三角形面积保持不变的方法是减少三角形底边的长度。换句话说,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运动速度越慢。所以只要知道了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我们就能计算出行星在轨道上任意一点运动时的速度。所以,在懂得开普勒第二定律之前,火星为什么总是不在人们预测的地方出现,这点也就不难弄懂了。
不过,开普勒定律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只是适用于在自己轨道上单个运行的天体,处于不同轨迹上的天体则无法用上述定律作出比较。开普勒能解开火星这道题,但是他的发现还不能解决木星或是金星的运行难题。为此他还必须再努力一些,更进一步。
三、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轨道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这条定律听上去也许太数学化了,但是它却解开了太阳系中行星和卫星的许多奥秘。有了一些与地球有关的数据后,利用开普勒的第三条定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每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以及每颗行星上的一年到底有多少天。
开普勒所说的轨道周期是指行星绕轨道运行一周所花费的时间,月球的轨道周期为28天,地球的则是一年。比如5的平方是25而2的立方则是8。现在,以火星为例,我们来实际演算一下。同地球相比,火星上的一年长出很多,有687天。我们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半长轴)是9300万英里(1.5亿公里),这等于1天文单位。有了这些数据,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也就不难计算了。我们先算出火星轨道周期的平方(687×687),然后再被除以地球轨道运行周期的平方(365×365),得出的数值再乘以地日距离(9300万英里)。用公式表示的话就是:
P2∝r3(∝代表“成常比”)
P2M/P2E=r3M/r3E
因此:P2M/P2E×r3E=r3M
因此:r3M=6872/3652×1AU3=471969/133225×1=3.54
结果:行内图:19787518315673010003_0140_0069.jpg" />
其中p代表行星轨道周期,r代表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地球相比,火星与太阳间距离的立方是3.54,那么立方根就是1.52。也就是说,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1.52倍。也就是说火星应该运行在距离太阳152个天文单位的轨道上,实际上确实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都在遵循开普勒定律运行着。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开普勒定律的第一条说明了,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是其圆点(焦点)之一;定律的第二条说明了,行星(包括其它天体)在围绕太阳(或是其他中心)运行时,距离越近速度越快,反之亦然;定律的第三条则说明了,只要我们弄清了行星轨道的长度,就能计算出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然而,虽然开普勒定律教会了我们如何计算出行星的轨道,但还是没有告诉我们其原因何在。而最终对此作出回答的人就是牛顿。
牛顿
牛顿已经知道了行星的运行方式,但他还想知道行星如此运行的原因。因为开普勒只解决了行星运行轨道到底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但没能弄清其背后的原因。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 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大家也许会很纳闷,为什么这些人非要追问那么多“为什么”呢?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有人正在准备晚餐,他打算做意大利面条。在炉子的正面有一个指示盘,上面标示着不同的字母。想要点火做饭,只要把字母与炉盘上的箭头对齐就可以了。想要把水烧开下面条,就把字母H对准箭头,而想要熬制酱汁则把字母L对准箭头。这时,对于这个人来说字母H或L到底代表着什么并不重要,因为他只是想吃顿意大利面。
可万一这个人还想再做点别的东西吃的话,问题就来了。比如他早饭打算吃煎饼,那么如果他把字母L对准箭头,这份煎饼永远也做不熟,而如果把字母H对准箭头的话,那这份煎饼就得焦煳。所以他必须得知道背后的原因,才能做好每顿饭。其实,答案就是字母H代表高温烹饪,而字母L代表低温加热。
知道了这些后,他还可能猜出指示盘上位于字母H与L之间的那些符号有着什么意思——它们表示不同的加热温度。而其中就有适合做煎饼的温度。当然,要想吃上一顿可口的煎饼,他还得懂得判断煎饼何时算是做熟了。事实上,所有有关制作煎饼和操作炉子的知识他必须得全知道才行。而他要是还想做炒牛肉、火锅以及其他菜肴,那他就得全面学习一下烹饪知识。
开普勒也一样。他虽然知道了行星的运行方式,可他也就只知道那几颗行星而已,对于火星的卫星,木星的卫星以及土星的卫星等,他都束手无策。也就是说,他只会做意大利面条而不会做煎饼或其他的食物。这倒不是说开普勒本人不够聪明。事实上,他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很惊人了,就连今天的教授们也常常会提起他。然而,他只对眼前看到的东西就事论事,而没有能够解释其背后的原因,他也不知道宇宙的其他未知地方到底是怎样的。能对这些问题作出追问并解答的人是牛顿。
行星在宇宙间的运行与子弹或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极其相似,于是牛顿决定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运动入手进行研究,也由此提出了著名的运动定律。它包括3条定律。
kepler什么意思
Kepler ['kepl?] n.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者);开普勒环形山(在月球东北象限,直径为35公里)
Kepler
[英][?kepl?][美][?k?pl?]
n.(在月球东北象限的)开普勒环形山(直径为35公里);
Kepler
[人名] 开普勒;
指开普勒。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与占星家,公元1571年12月27日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符腾堡(现属德国)的威尔德斯达特镇,公元1630年11月15日因病卒于巴伐利亚公国雷根斯堡,享年58岁。
相关信息:
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公元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哥白尼日心说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kepler寓意
中文意思是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者)。
Kepler
英 ['kepl?]
n.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开普勒定律的发现者);开普勒环形山(在月球东北象限,直径为35公里)
短语
Kepler Conjecture 开普勒猜想
Johanns Kepler 开普勒
Kepler Cascades 普勒瀑布
Kepler Martin 标签
Kepler star 星形正多面体
扩展资料
开普勒在物理学特别是光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1604年他的《对威蒂略的补充,天文光学说明》一书问世。威蒂略(1220—1270)是中世纪著名的波兰物理学家,著有《物理学》、《光学》等书,阐述了文艺复兴以前最重要的光学理论。开普勒在此基础上又作了发展,他描述了人的视觉的形成过程,揭示了视网膜的作用,指明了近视和远视的原因。
虽然早在1299年佛罗伦萨的阿玛蒂就发明了矫正视力的眼镜,但直到开普勒才解释了这些弯曲的小玻璃片的作用。他对视觉的分析,给了解眼器官的结构和机能打下了基础。
开普勒定律对牛顿力学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首先,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远在哥白尼创立日心宇宙体系之前,许多学者对于天动地静的观念就提出过不同见解.但对天体遵循完美的均匀圆周运动这一观念,从未有人敢怀疑.开普勒却毅然否定了它.这是个非常大胆的创见.哥白尼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就可以产生椭圆,但他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过天体的轨道.正如开普勒所说,“哥白尼没有觉察到他伸手可得的财富”. 其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和严谨.哥白尼抛弃古希腊人的一个先入之见,即天与地的本质差别,获得一个简单得多的体系.但它仍须用三十几个圆周来解释天体的表观运动.开普勒却找到最简单的世界体系,只用七个椭圆说就全部解决了.从此,不须再借助任何本轮和偏心圆就能简单而精确地推算行星的运动. 第三,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即开普勒所说的“和谐”)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受来自太阳的某种统一力量所支配.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质量无关.而在哥白尼体系中,太阳虽然居于宇宙“中心”,却并不扮演这个角色,因为没有一个行星的轨道中心是同太阳相重合的. 由于利用前人进行的科学实验和记录下来的数据而作出科学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不少的.但像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那样,从第谷的20余年辛勤观测到开普勒长期的精心推算,道路如此艰难,成果如此辉煌的科学合作,则是罕见的.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得到的!
可以说开普勒定律是天体力学的基石,继哥白尼之后及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力的宏观思考,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